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教学中的高效策略,主要是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开展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恰当运用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自主性,从而使语文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转变教师角色1.由控制者转向"平等首席"。要改变长期以来教师的控制者角色,使之成为"平等首席",即教师要放下架子,真正走到学生中间,以一个平等对话者的姿态融入学生当中,参与谈论,与学生一起寻找真理,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伙伴。2.由"授业者"转向参与者。传统教学理念下的语文教师,往往以  相似文献   

2.
正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深刻地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就是语言的艺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用"激励性语言",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激励性语言,往往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升学生学习情绪,从而驱动、导引学生展开深度的语文学习。好的激励性语言不是随意的,而是精心预设、捕捉动态生成的结果。作为教师,只有千锤百炼之功,才能形成学生语文学习辗转挪腾之势,  相似文献   

3.
语文是基础学科,具有工具性、人文性和思想性.语文教学不能简单地停留在语言、文字表面,把语文课上成写字课、组词课.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走出"标准答案"的误区,给学生以开放的空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深得语文学习之妙,深感语文学习之趣,达到"不教而教"的教育境界.  相似文献   

4.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小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学习就会变得积极主动,而且学得轻松有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不失时机地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变学生被动、消极的"要我学"为主动、积极的"我要学",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教师该如何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呢?下面,笔者结合教育实践,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一、提高教师素养,激发学习兴趣语文是一门知识面广、包罗万象的学科,包含着丰富的知识。作为一名语  相似文献   

6.
怎样挖掘语文教学中的"快乐"因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沉醉于语文学习情景之中,真正体验到语文教学的乐趣呢?笔者从语文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要感动学生,首先教师必须受到感动;要让学生乐学,教师必须乐教.其次,必须认真开掘快乐之源--教材中蕴含的快乐因素,让它在教师的设计下,成为感动学生情感的"息壤".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体验知识情感带来的快感,他才能真正地乐学、爱学,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相似文献   

7.
叶圣陶先生曾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教学要着眼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语文教学追求的不仅是"授之以鱼",还是"授之以渔",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学习语文,强调的是让学生展现自我,发展自我,成为主动的求知者.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不仅要让学生学到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怎么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相似文献   

8.
金艳 《考试周刊》2013,(18):30-31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要点燃学生的求知之火,领略文学之美,感悟真理之光,教师必须给课堂注入"活水"。文章分别从语文的课堂教学、课外阅读、生活实践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教师要贯彻"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教学理念,以有效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学得更多更好更活。  相似文献   

9.
<正>两千多年前大思想家荀子说:"木直中绳,其曲中规,鞣使之然也。"在《劝学》这篇闪耀着中国古代朴素教育思想的文章中,形象化地说明了遵循规律的重要性。那么,语文学习有什么规律可循?学生学习语文有什么规律呢?语文教师应该怎样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开展指导学生语文学习实践活动呢?这些都是每一个语文教师不能回避的问题。下面笔者就如何遵循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激活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思考与研究。  相似文献   

10.
<正>探究性学习是新课标中明确强调的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学习方式。语文课堂更是离不开探究问题的思辨之光,那么在职高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从而把语言文学的种子播种在他们的心田,并使之生根发芽,达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之理想?一、让学生自主掀起语文美的红盖头在平时观课的过程中,我经常会见到这样的情况,上课教师在滔滔不绝地讲,学生静静地听;亦或是教师连珠炮似地问,学生只是反反复复地答;再就是在现在  相似文献   

11.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用教师的文学修养,感染学生"爱"语文;二是,用语文的自身魅力,吸引学生"品"语文;三是,赋予语文教学技能以艺术美,让学生在快乐、喜悦中学习语文.  相似文献   

12.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是求知欲的源泉。学生如果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寻幽探胜。作为语文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变学生被动、消极的"要我学"为热情生动的"我要学",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评价是一柄"双刃剑",客观公正可以激励学生的成长;反之,则阻碍了学生的发展。精彩的课堂离不开有效地评价,我们教师能很好地把握这柄"剑"的双刃度,用起来游刃有余,使之发挥评价的积极效应,才能使课堂达到优质高效。  相似文献   

14.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作为高职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通过启发式教学、导语和悬念的设计,丰富教学形式和内容等方面,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培养成语文学习的"乐之者".那么,应该怎样让学生成为学习语文的"乐之者"呢?  相似文献   

15.
<正>新课改理念要求教师要有全新的视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好例子、用足例子、用活例子。用好例子即是说理透彻;用足例子是运用要充分;用活例子是要有创造性。回顾工作之路,在"活"上下功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活化教材、补充教材语文学科的知识不仅仅局限于教材,作为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拓宽语文学习内容,最大限度地争取语文学习空间,最大限度地激发语文学习兴趣,打通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渠道。让学生带着生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力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如果教师用陈旧的观念教授语文,那无疑将扼杀课程改革鲜活的生命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在学习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把语文学习的背景扩大到学生整个生活世界。"生活即语文,把生活当作学习语文的资源","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都阐明了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紧密关系。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的语文教学资源,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语文教学亲密接触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大课堂,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活教材。  相似文献   

18.
"沉潜学习",就是在课堂上,在教师科学引导下,在时间的充分保证下,学生发自内心地、自由而自觉地自读自解文本、互读互解文本、用读用解文本。这种"沉潜学习"克服了语文课改中出现的诸多弊端,有利于学生快乐学习、深度学习、高效学习,有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读"对于语文学习来说十分重要,因此教师可以用各种形式多样的"读"促使学生感受到文章的韵味,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而促使学生激发想要主动去创作文章的欲望,这样便能让学生提高审美创造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诵读、品读、悟读、创读等环节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在品味文章核心内容的基础上发展审美创造力。一、诵读,体会音韵之美诵读的方式能促使学生更为真切地感受到语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标准下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星级化"评价,实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个性发展,实施语文学习档案管理制度,"过程化"关注学生学习的进步;对教师进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标准.这种综合评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进行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真正实现了教学评价为学生和教师的共同进步发展的要求,体现了城郊学校语文课堂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