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档案作为记录社会活动的原始性凭证,蕴含族群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集体记忆和身份信息,是族群认同的关键性材料,彰显记忆价值、认受价值和文化主体价值。本文基于档案在族群认同中功能展开的观察元框架,通过明晰个体与群体之间的认同传递机制,解析个体通过“刻写实践—共谋筛选—档案保管”向族群传递认同的交互行为,以及族群经由“仪式展演—情感交互—情景识记”联结个体认同情感的过程,进而分析档案层垒与族群认同的记忆空间,同时引入时间轴概念,完整揭示族群认同的历时性传递与档案价值之间的同构机制。  相似文献   

2.
在档案文化这一整体系统中,确认档案文化要素之间的关联互动形式,进而把握档案文化的结构形态和功能机理意义重大。现有研究对档案文化结构的探索相对贫瘠、进展有限,所构建的同心圆模型不能较好地概括与解释档案文化现象。受生物化学领域“三螺旋”结构启发,对档案文化的结构进行重新审思可发现,三螺旋立体关联模型更接近档案文化的结构形态。基于档案文化三螺旋模型,可对档案文化做出更系统、更深入的解构,进而实现“现象—要素—结构—功能”的全链条分析。  相似文献   

3.
数据时代到来后,“档案数据”一词的使用频率逐年攀升,但因内涵不明,存在误用和乱用现象。通过对国内外“档案数据”一词使用语境与学科内涵的深入分析,本文认为正确理解和规范使用该词,首先,应准确把握“档案数据”的术语结构以及“档案”一词的限定意涵;其次,应明确档案学与其他学科使用“档案数据”的语境区别与内涵差异;此外,要清晰界定档案学科内“档案数据”的内涵并规范对其的使用。  相似文献   

4.
在顾客满意理论基础上,本文提出“期望—满意指数”测评体系,包括“期望—满意指数”概念,数学模型的构建,以及档案网站互动式信息服务效果量化规则,并利用所构建的数学模型,采用文本挖掘方法,从陕西档案网和浙江档案网的用户留言、档案馆回复信息中抓取相关数据对两个档案网站互动式信息服务效果进行了测评。本研究为档案网站互动服务定量测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研究思路,并为提高档案网站在线互动信息服务效果提供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5.
美国档案界一直致力于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与探索,而“互联网+”时代的兴起,则为其开启线上运营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美国国家档案馆以及全美州立档案馆中,8家机构开辟了档案文创产品线上商店,其销售模式较为成熟、运营基础较为坚实,但也存在着发展动力不足、售后反馈不及时、媒体融合不够等问题。总体上可为我国档案文创发展在链接开发主体、拓展合作渠道以及创新产品形态上创造更多“线上”未来,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唐启 《档案学研究》2021,35(1):12-17
基于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总体布局,揭示了话语体系的核心内涵,并将档案学术话语体系进行了揭示。从自在与自为的视角,对当前档案学术研究中存在的“‘西方中心主义’下‘中国’话语的逆差”“‘信息技术革命’下‘档案’定位的迷失”及“‘三大支柱理论’下‘学术’厚度的不足”三大矛盾进行了总结及分析,阐释了中国档案学术话语体系建构的必要性。最后,从“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三个角度提出档案学术话语体系建构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及习近平新思想的指导;实现中国传统文化及现代中国档案实践的统一及吸收外来话语及回归汉语表达兼顾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张琦 《档案学研究》2019,33(3):113-117
档案术语体系是反映档案理论的概念系统。连续体模型既建立了一个自下而上的、可靠的记录保存体系,也创建了一个连续的、体系的、多元的档案术语体系。“records”是该档案术语体系的元概念,是由“document”“record”“archive”“archives”组成的有机组合,能够把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联系起来,为各种社会行为提供“证据体系”支持。从逻辑和价值角度分析,连续体模型中“records”翻译为“记录”更为恰当。  相似文献   

8.
杨万欢 《档案学研究》2021,35(1):134-143
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引起了档案机构对沉浸理念的关注。基于符号工具的不同,可以将沉浸区分为知觉沉浸和意识沉浸两种类型。“梅·马西”藏品展览项目作为意识沉浸的典型案例,表现出优化物理环境、项目成本和参观数据分析等方面的优势;而“展开地图”档案展览项目则作为知觉沉浸的典型代表,表现出物理空间、叙事路线和用户体验等方便的优势。通过案例分析,发现沉浸理念下的档案信息服务不仅与技术有关,还与艺术有关。此外,在档案教育领域的实现效果上,知觉沉浸与意识沉浸在师生关注度、知识创新吸收和学习集中度等方面各有优劣。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档案”应是当前档案服务发展的目标。应在了解档案部门实际状况与档案用户痛点问题的基础上,以“四重境界”精益迭代模式推进“互联网+档案”建设,并应用霍尔三维模型生成“互联网+档案”建设策略体系。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各级党政部门、团体组织、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等,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中形成了大量照片、录音、短视频、专题片等音像档案,开展体系化征集工作,可完整保护、构建与传承扶贫记忆。论文阐述云南省精准扶贫音像档案体系化征集意义,分析现状与问题,提出体系化征集对策。云南省精准扶贫音像档案形成主体众多、数量庞大,保存分散,构建“省—州市—县—乡镇—村委会”档案征集体系,及时开展征集工作,对留存扶贫工作痕迹,更好地保护与发掘利用这一珍贵档案遗产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软权力”理论是美国学者约瑟夫·奈在20世纪末提出的,重点对国家在国际交往中展示出的柔性力量加以阐释。档案是国家软权力提升的重要倚靠资源,档案部门应该充分认识自身在国家软权力提升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参与国家软权力提升的过程中发挥档案独特的价值。本文从意识形态、文化和制度三个方面阐释档案与国家软权力的内在联系,从认同性推力、文化性推力、制度性推力三方面挖掘了档案对国家软权力提升的三个维度,并回归档案工作收集、开发的核心业务,从档案的宽口收集、多维开发探索档案对国家软权力提升的助推策略。  相似文献   

12.
我国历史上少数民族档案文献流失海外问题十分严重,流失文献大多分布在各个国家的档案馆、图书馆和博物馆等文化机构,论文针对这一现实问题,依据相关调查、案例探讨流失海外少数民族档案文献的追索问题。  相似文献   

13.
王昊 《兰台世界》2020,(4):24-29
从社会记忆理论视角出发,探析数字游戏在记录与保存个人、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社会记忆的过程中所具备的档案属性。以Sid Meier’s Civilization系列游戏为切入点,总结归纳数字游戏档案在传承文明记忆、构建社会原貌和憧憬未来生活中发挥的社会记忆功能。作者建议,通过形成共识、增强关注、重视载体、完整保存、建馆设展和深度体验等途径加强数字游戏档案的保护与开发,使数字游戏档案有效实现社会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14.
赵跃  乔健 《档案学研究》2019,33(3):44-54
本文基于研究主题的挖掘与演化分析,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档案学研究的主题结构、演化规律、热点变迁与研究前沿进行了透视。发现:①“档案资源建设与服务”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档案学领域形成的规模最大且最具发展潜力的核心主题社区;②“档案资源&档案信息资源”主题形成前后,我国档案学领域出现改革开放以来最为明显的主题分化与融合现象;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档案学研究热点有很明显的“世纪分割”现象,“互联网+”“大数据”等成为学科研究的前沿。同时指出,档案学研究中存在如下问题:①思维保守以致超前研究较匮乏;②盲目追求热度而研究深度不足;③国外经验与国内实践间的冲突。面对问题,档案界应:①做好规划,树立自信;②稳中求进,逆向思维;③正视差别,回归理性。  相似文献   

15.
冯蓉 《档案学研究》2016,30(6):41-44
民国档案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它的重要性,民国档案文件级目录基础体系建设,是“十三五”时期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文件级目录对于档案信息的揭示有着案卷级目录所无法比拟的优势。本文介绍了当前国内民国档案文件级目录的研究建设现状和建设目标,梳理了重点建设内容,总结论述了建设思路和实施建设原则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中外档案工作模式的比较出发,认为Records Management相当于我国的档案室工作,考虑语境对翻译的影响,由此提出Records应不唯一译为“文件“或“档案”的中文译法。通过对Records中文译法的讨论,得出Electronic Records管理应是我国档案管理体系的一部分的结论,并提出我国档案管理系统建设“业务系统—档案系统”两段式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传统村落档案研究有不同的历史语境,不单是当代的现代化语境。本文用“历史层累”法阐述近现代传统村落的变迁,追溯现代化潮流、社会主义改造、近代反封建及乡土中国四个历史语境,说明传统村落档案研究的可能的时代背景,从而分析研究其语境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8.
郭萍  曹蓉 《兰台世界》2020,(1):95-97
海外学习和工作经历是个人履历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事档案管理中,对国内学习和工作经历应归档的材料已有较为详细的制度与规范,能较全面地反映在国内的学习和工作情况,但未对国外访学和工作经历应归档材料作出明确规定,导致有海外经历人员的人事档案不能全面反映其个人经历和能力。通过对人事档案中缺失海外履历材料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完善人事档案中国外履历材料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