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面对巨大的文化贸易逆差,如何有效利用中国英语对外输出中国文化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利用中国英语对外输出中国文化涉及的内容众多,诸如中国文化输出的基本内容、中国文化输出的主体、利用中国英语对外输出中国文化的途径以及应该遵循的原则等等。作为中国文化对外输出的重要媒介,中国英语能有效传播中国文化,在世界多元文化格局中传播来自中国的声音,从而促进中国文化全球化。  相似文献   

2.
中医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国古代的哲学、地理、天文、数学等学科成果之大成。本文通过考察中国文化的优秀代表——中国传统医学文化的内涵和诸方面价值,包括中国医学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中国医学文化自身的核心价值体系及中国医学文化的国际文化价值。作者建议,应该大力促进中国医学文化经翻译传播走向世界,对于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打破近代以来西方强势文化垄断地位,进一步发展世界各民族多元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化特色词语是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为了促进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快速融合,在翻译中国文化特色词语时,要把握中国文化的内涵,坚持异化原则,科学运用翻译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文化的载体。在高校英语教学中输入中国文化是实现真正跨文化交际的需求,符合通识教育的理念,有助于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目前高校英语教学缺乏中国文化输入,造成了学习者在实际交际中无法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窘境。中国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可行性途径主要为课程大纲设置中国文化模块、提高教师中国文化素养和中国文化输入意识、加强教材建设、改善课堂设计以及引导学生把中国文化融入自主学习等。  相似文献   

5.
现在的英语课教学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注重英语文化的学习和输入,而忽视中国文化的学习和输出,冲击着中国文化的主体地位。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强英语教育工作者的中国文化传播和输出意识,提高英语教师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和传授技能。在教学中对比分析中国文化与英语文化,进行价值观的引导,在借鉴吸收英语文化的同时,树立中国文化主体意识,使学生的文化建构能够重回中国文化主体。  相似文献   

6.
从思想文化的视角看,社会现代化转型伴随着文化自觉,这是文化现代性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文化主体和客体会通重构、整合创新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双重文化意义,既要实现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具体化,又代表了中国文化现代性的方向。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迅速传播并中国化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对外来先进文化的必然选择,是中国思想文化逻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思想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文化的未来走向问题是新世纪中国乃至世界性关注的重大课题。但是,世界上却充斥着“妖魔化中国”的各类话语,只有消除“妖魔化中国”的误读,才能达到文化反思和文化对话的新语境。“妖魔化中国”折射着中国在世界中的地位。在过去,中国的大国地位遭遇质疑,“去中国化”不断出现,但随着中国大国地位的重新确立,“去中国化”已经成为历史,而东方文化世界化成为新世纪重要的文化趋势。在此基础上,反思全球化语境中中国文化边缘化处境、进一步厘定中国价值,就成为文化输出的重要任务。中国文化世界化强调中国对维护世界精神生态和促进东西文化互动的重要意义,而确立文化立国和文化输出的大国文化战略就成为中国文化世界化的基本保证。今天的中国已经跨人新的时代。处在世界多元文化氛围中的中国文化,其发展方向在于,从新的视角探讨东方文化的当代价值与未来走向,以崭新的文化姿态参与到世界生态文化营建的进程中。  相似文献   

8.
谈对外汉语教学与中国文化的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卫兰 《教育与职业》2007,(27):114-115
中国文化深层次渗透于汉语言中,使汉语成为中国文化的特殊标志,因而学习汉语必须深刻理解中国文化,树立文化习得意识,重视中国文化在汉语释义中的作用,以及汉语词语对中国文化内涵的依托.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要具有渗透中国文化的意识,以提高汉语学习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我们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对自身文化发展的坚定信心。在新的发展阶段,增强文化自信,最重要的应体现为对中国文化根的尊重和扬弃、对中国文化魂的坚守和创新、对外国文化的包容和借鉴。所谓中国文化的根,是指古代传统文化。所谓中国文化的魂,是指植根于中国国情并开花结果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0.
对于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而言,新启蒙运动可看作中国传统文化所内蕴的生命力的现代表征,是中国传统文化向现代转型的实践要求。新启蒙运动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文化现代化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并实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历史和逻辑的统一,在这个过程中新启蒙运动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就中国文化现代化开展的整体进程而言,新启蒙运动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加强了中国文化精神主体性的挺立,并确立了中国文化现代化开展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1.
汉字“赋”的语义分属于“政治—经济”和“文艺创作”两个语义场 ,本文讨论赋体语言与作为政治经济手段的赋之间的审美关联 ,认为在中国 ,赋体语言风格已突破了特定的创作手法范畴 ,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文化概念 ,积淀在人们的潜意识中 ,每每让人们在言语的铺排张扬中享受主宰时空排列的神圣 ,拥有世间万物的自豪。  相似文献   

12.
以丽为美是汉大赋最鲜明突出的文体风格 ,从侈靡的“丽以淫”到平实的“丽以则”,反映了汉赋由“辞人之赋”到“诗人之赋”的流别演变。这种一代文体和文风的变化 ,受当时儒家经学教化讽喻思想和尚智求实精神的影响甚大 ,是一个用功利态度和实践理性消解汉赋铺排夸饰的“侈丽”之美的过程 ,也是导致赋体文学衰落的一个思想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3.
《文选》所收哀伤赋.除《长门赋》外,都是魏晋六朝时赋的代表作,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重“情”是哀伤赋的重要特点。可以从个性化、哀伤赋文本、咏物赋的比较和赋的转变四个方面来认识哀伤赋的主情特点。  相似文献   

14.
荷包作为一个佩饰,始于蒙古旋游牧社会快速变革的历史时期,广泛用于蒙古族传统服饰的搭配,又以内蒙古东部的科尔沁等地为最。作为一件“器物”。科尔沁荷包不但以自已的方式见证了科尔沁社会发生的变化。而且作为一种造型艺术,荷包的形式也必然会反映处在变革出中的意识形态的某些特征。所以,要想把握科尔沁荷包的艺术特色,也只能是在一种文化的视野下,在文化的特定氛围中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5.
悲剧意识是人类一种普遍的心态。在每一生命个体的人生历程中,它作为一种无所不在的中介,体现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之中。用悲剧意识解读《前赤壁赋》,更深入地理解、体悟苏轼的文化心理和艺术人格,对社会变革时期构建坚强的心理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来,语言生活中"酷"词族的流行越来越引人关注。语料的认知分析发现,"酷"的意义具有模糊性,"酷"词族的流行除受我国改革开放大环境影响外,还和求新求异心理的影响、商业文化的推波助澜以及表义的经济性有关,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新时期语言与文化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7.
翻译的过程中,"异"与"同"矛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异同之间,体现的是翻译的方方面面。对翻译中"异"与"同"矛盾之辩证关系进行论述,分析文化视阈下对"异"的思考。当前全球经济趋于一体化,各国间文化交流非常频繁,译者应把握时机,正确对待"异"与"同"的矛盾关系,积极发挥创造性,做文化传播的使者。  相似文献   

18.
《刻意》对庄子的思想进行了别具一格的概括,比较集中地阐发了道家的“无”和“朴”的思想,并把它上升到道之本,人之本的地位,强调遵循自然之道,表现了庄子思想的根本追求,体现了道家独特而深刻的思想文化价值。文章提出的道家至德、至道、至治、至养、至美之理想境界,对提升当代人的人生境界有着深刻的思想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对词汇语用及两种语用充实的分析,探讨了英语"Blue Moon"的直译汉名"蓝月亮"所引发的截然不同的感悟,并联想到"Blue"的种种巧妙用法及丰富的文化内涵,以此来拓展和加深对"蓝"颜色词的进一步掌握.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和”字的各种读音和释义.“和”字是汉语中使用频率最多的文字之一,在很多方面可以反映汉民族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