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测定加味益母汤对围产期奶牛的血常规指标的影响.来判断加味益母汤对围产期奶牛的保健作用.方法:健康荷斯坦奶牛16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预产期前14d开始每日在实验组的饲料中添加400mL加味益母汤产前配方,产后改喂加味益母汤产后配方至产后14d,对照组正常饲喂.于产前21d、14d、7d,产后0d、7d、14d、21d、28d分别采血进行血常规的测定.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白细胞在产后0d、7d、14d均显著减少(P〈0.05),其他试验时间无显著影响(P〉0.05);红细胞产后0d时显著增加了10.61%。差异显著(P〈0.05),其他试验时间无显著影响(P〉0.05);整个试验期间,与对照组相比,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含量均有所升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添加加味益母汤能显著降低围产后期奶牛血液中的白细胞数.增加产后0d血液红细胞的数量,一定程度升高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含量,对奶牛产后机体免疫力的提高和抵抗炎性反应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藻酸双脂钠(PSS)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成分变化及疗效。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5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8例,常规治疗;治疗组:8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藻酸双脂钠注射液100mg加入0.9%氯化钠静脉滴注,每日一次,连续观察14d。对比分析二组治疗前后脂蛋白(a)、血脂、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并动态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藻酸双脂钠可降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及血清TC、TG、LDL,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改变(P〈0.01或P〈0.0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但对脂蛋白(a)无影响;近期预后较常规治疗组好(P〈0.05).结论:藻酸双脂钠可改善血液高粘滞状态,起到降低纤维蛋白原、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可改善近期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硝普钠与拉贝洛尔对高血压急症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高血压急症56例,随机分为硝普钠组与拉贝洛尔组。28例采用硝普钠治疗,其它28例给予拉贝洛尔。两组均静脉持续用药6小时。每例于治疗开始和结束时分别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降压总有效率硝普组为100%(28/28),拉贝洛尔组92.9%(26/2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硝普钠组起效快于拉贝洛尔组。患者经硝普钠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显示低切变率下全血粘度、高切变率下全血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取集指数及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下降(P〈0.01或P〈0.05),与拉贝洛尔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拉贝洛尔组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值虽有下降,但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程度(P〉0.05)。与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硝普钠组明显低于拉贝洛尔组(3.6%,vs 21.4%,P〈0.05%)。结论:硝普钠治疗高血压急症疗效确切、起效快、不良反应少,且该药有改善血液流变性作用,优于拉贝洛尔。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对高血压病(肝阳上亢型)患者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观察天麻钩藤饮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及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血压明显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明显增高(P〈0.01,P〈0.05),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能显著升高高血压病患者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高浓度铅接触对红细胞形态的影响.并了解其对铅中毒的临床提示价值。方法:昆明种成年雄性小鼠15只.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10只饮用2g/L硝酸铅溶液(1251mgPb^3+/L)染毒,共50d。每10d切尾涂片一次,分别镜检计数含Howell—Jolly小体RBC,嗜碱性点彩RBC.嗜多色性RBC及低色素性RBC的出现率。结果:在50d的实验时间内,染毒组小鼠四种异常RBC出现率均随染毒时间而增加〈0.95〈r〈1,P〈0.01),分别白第50d、30d、20d和第10d起与对照相比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低色素性RBC是提示铅中毒的较敏感的指标。含Howell-Jolly RBC的诊断价值不大。嗜碱性点彩RBC在铅中毒早期呈阴性时,应注意嗜多色性RBC和低色素性RBC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研究毽球运动员在短期集训后体成分、身体素质的变化.方法:12名业余毽球运动员,采用配对设计方法,为期8周短期集训,并在训练前、后进行体成分和身体素质指标测定.结果:集训8周后,毽球运动员的体重无明显变化(P〉0.05),而瘦体重明显增加、体脂量、体脂百分率明显降低(P〈0.05);正踢腿、仰卧两头起、立位体前屈都大于训练前(P〈0.05);6.1米3次往返跑的时间较集训前减少(P〈0.05).结论:短期集训能减少体内多余脂肪,促进肌肉发达,提高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耐药基因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Ⅱ)、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胸苷酸合成酶(TS)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5例宫颈癌中p-gp、TOpoⅡ、GST-π、TS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p-gp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UICC分期、局部复发无关(P〉0.05);TOpoⅡ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局部复发有关(P〈0.05),与肿瘤分化程度、UICC分期无关(P〉0.05);GST-π的表达与各个指标之间均存在相关(P〈0.05);TS与淋巴结转移、UICC分期有关(P〈0.05),与局部复发、肿瘤分化无关(P〉0.05)。经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局部复发、淋巴结转移及TOPOⅡ、GST-π的表达与宫颈癌患者术后生存率有关(P〈0.05)。结论:宫颈癌中p-gp、TOpoⅡ、GST-π、TS的联合检测对判断宫颈癌的预后十分必要;局部复发、淋巴结转移及TOpoⅡ、GST-π的表达可作为宫颈癌患者独立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8.
紫花苜蓿与意大利黑麦草混合青贮发酵品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不同比例紫花苜蓿与意大利黑麦草混合青贮的发酵品质,试验将两种牧草切割至1-2cm,按照鲜草质量比2:8、3:7、4:6和5:5等分为A、B、C、D四个处理组,充分混合后进行青贮。试验结果:各组青贮料的pH值和干物质含量均随青贮时间呈降低趋势,在青贮30d时,A、B组pH值约为4.1,显著低于C、D组的4.30左右(P〈0.05);干物质含量B组显著高于C、D组(P〈0.05),但与A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AN/TN的含量随着发酵天数的增加均持续升高,B组的AN/TN含量在青贮前3d稍高于其它三组,而3d后均低于其他三组,且在30d时与含量最高的D组差异显著(P〈0.05),但与A、C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青贮料中可溶性糖含量在青贮过程中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其中在青贮前14d均以A组的WSC含量最高,青贮30d时,B组WSC含量最高,但各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在青贮30d时,乳酸含量A、B组显著高于C、D组(P〈0.05);与C、D组相比,B组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低而乳画蔓/乙酸比值高,且差异均显著(P〈0.05)。结果表明:采用意大利黑麦草与紫花苜蓿混合青贮可以获得品质优良的青贮饲料。且以鲜草质量比3:7的混合青贮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宫颈癌中局部浸润及其预后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65例早期宫颈癌中MMP2、MMP9、CathepsinD、E-cadherin.并利用原位杂交检测HPV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参数和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MMP2的表达与组织学分型、淋巴结转移、局部复发有关(P〈0.05).与UICC分期无关(P〉0.05);MMP9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局部复发有关(P〈0.05),与组织学分型、UICC分期无关(P〉0.05);CathepsinD的表达与组织学分型、淋巴结转移、局部复发、UICC分期均存在相关(P〈0.05);E-cadherin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UICC分期有关(P〈05).与局部复发、组织学分型无关(P〉0.05);HPV的表达与组织学分型有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局部复发、UICC分期无关(P〉0.05);经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组织学分型、CathepsinD、MMP2的表达与早期宫颈癌患者术后生存率有关(P〈0.05)。结论:MMP2、MMP9、CathepsinD、E-cadherin参与了早期宫颈癌的局部浸润;组织学分型、MMP2、CathepsinD的表达可作为宫颈癌患者独立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初步研究女性激素与结肠动力学的相关性。方法实验组大鼠分别每日皮下注射雌、孕激素,记录大鼠粪便重量及粒数;利用炭沫推进试验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大鼠结肠传输功能;利用免疫组化技术比较各组大鼠结肠组织中Cajal间质细胞(ICC)数量。结果孕激素组较对照组24h粪便重量减轻(P〈0.05),大便粒数减少(P〈0.05),结肠推进率明显延长(P〈0.05),结肠组织中Cajal间质细胞数量减少(P〈0.05);雌激素组与对照组差别不明显(P〉0.05);孕激素组与雌激素组间各指标差别明显(P〈0.05)。结论孕激素可引起结肠动力学改变,推测孕激素可能与女性便秘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人格特征、社会支持、应对方式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不同年级大学生人格特征、不同性别大学生幻想应对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神经质)人格特征与解决问题应对方式呈负相关(P〈0.01);与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呈正相关(P〈0.01);与主观支持呈负相关(P〈0.05)。应对方式中解决问题与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总分呈正相关(P〈0.01);自责与主观支持呈负相关(P〈0.05)。求助与支持利用度和支持总分呈正相关(P〈0.01)。幻想与客观支持呈负相关(P〈0.01)。年级是大学生人格特征的影响因素、女性大学生更多运用幻想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宫颈鳞状细胞癌(SCC)及宫颈上皮内肿瘤(CIN)组织中入乳头瘤病毒(HPV)16感染及端粒酶反转录蛋白(hTERT)、抑癌基因P21^wafl和增生抗原Ki67表达的关系及其意义,在130例正常宫颈组织及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和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利用组织芯片技术,结合原位杂交技术,检测HPV16感染及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hTERT,Ki67,P21^wafl的表达.结果表明:1)CINⅡ级、CIN Ⅲ级、原位癌、浸润性鳞癌组织HPV16杂交信号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均〈0.05),浸润性鳞癌HPV16阳性率也显著高于CIN(Х^2=5.670,P=0.017).2)hTERT在CINⅡ级、CINⅢ级、原位癌、浸润性鳞癌组织中的表达都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均〈0.05),浸涧性鳞癌hTERT表达率也显著高于原位癌及CIN(Х^2=18.870,P=0.000;Х^2=66.390,P=0.000).CIN三级之间相比差异也具显著统计学意义(Х^=30.468,P:0.000).3)P21^wafl在浸润性鳞癌组织中的阳性率显著低于正常宫颈组织(P〈0.05),但与CIN相比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CIN三级之间P21^wafl表达差异也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4)随着宫颈病变组织学严重程度的增加,Ki67表达逐渐增加(P〈0.05).5)HPV16感染率与hTERT表达之间呈正相关(P〈0.05,r=0.339),与P21”“表达之间呈负相关(P〈0.05,r=0.337),与Ki67表达无相关性(P〉0.05):hTERT与P21^wafl之间呈负相关(P〈0.05,r=-0.248),与Ki67表达呈正相关(P〈0.05,r=0.398);P21^wafl与Ki67表达呈负相关(P〈0.05,r=-0.446).可见:在宫颈上皮内肿瘤及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hTERT,P21^wafl,Ki67表达改变可能与HPV16感染有关,且几者之间互相作用,共同影响CIN的发展及宫颈鳞癌的发生.这些指标综合分析可能为阐明HPV16的恶性转化机制以及为提高宫颈鳞癌及其癌前病变诊断率提供参考依据.组织芯片技术是高效的研究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的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人格特征、社会支持、应对方式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不同年级大学生人格特征、不同性别大学生幻想应对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神经质)人格特征与解决问题应对方式呈负相关(P〈0.01);与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呈正相关(P〈0.01);与主观支持呈负相关(P〈0.05)。应对方式中解决问题与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总分呈正相关(P〈0.01);自责与主观支持呈负相关(P〈0.05)。求助与支持利用度和支持总分呈正相关(P〈0.01)。幻想与客观支持呈负相关(P〈0.01)。年级是大学生人格特征的影响因素、女性大学生更多运用幻想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一1α)、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1,AQP-1)表达对宫颈癌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4例宫颈鳞状细胞癌中HIF-1a、AQP-1的表达,利用CD105标记肿瘤微血管密度。结果:HIF-1α在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0%,表达水平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明显相关(r=-0.674P〈0.05和r=0.897P〈0.001),与临床分期、肿瘤体积、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P〉0.05);AQP-1在子宫颈癌中的表达率为87.1%,表达水平与肿瘤体积、临床分期明显相关(r=0.989P〈0.05和r=0.807 P〈0.001),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之间无明显相关(P〉0.05);微血管密度与肿瘤体积、浸润深度之间存在明显相关(r=0.609P〈0.05和r=0.845P〈0.001),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之间无明显相关(P〉0.05);AQP-1的表达水平与微血管密度之间不存在明显相关(P〉0.05);HIF-1a的表达水平与微血管密度之间存在明显相关(r=0.989P〈0.05);AQP-1的表达水平与HIF-1α的表达水平之间存在明显相关(r=0.648P〈0.05)。结论:HIF—1α、AQP-1都参与宫颈癌缺氧诱导新生血管过程,并且与微血管密度密切相关。其中HIF-1α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选取100日龄健康北京蛋鹌鹑6000只,随机分成3组,A组为对照组,B、C组分别给予中草药粉剂、冲剂,按日粮的0.1%添加。试验表明:40天的试验期内,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料蛋比、产蛋总重、产蛋率、蛋破损率、死淘率、经济效益差异显著(P〈0.05),平均蛋重、畸形蛋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球蛋白、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总甲状腺激素(T3、T4)升高(P〈0.05),血糖、乳酸脱氢酶、皮质醇(Cor)下降(P〈O.05),雌二醇(E2)变化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6.
观察大连地区妇女妊娠后血清中微量元素的变化。采用电感偶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检测未孕妇女和孕妇血清中Fe、Mn、Cu、Zn、Ca、Al、Pb含量。结果显示孕妇血清中Fe、Mn、Ca低于对照组(P〈0.01),Cu、Zn高于对照组(P〈0.01);A1高于对照组(P〉0.05),Pb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二者血清中部分微量元素Fe、Mn、Cu、Zn、Ca含量有极显著性差异。妊娠妇女应注意孕期的营养膳食补充,避免有害元素摄入。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大学生目标追求与心理幸福感心理落差的关系研究。本研究采用目标追求的入世出世问卷、心理幸福感问卷、大学生心理落差自评问卷对某高校6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学习方面(t=2.30,P〈0.05)、人际交往(t=2.29,P〈0.05)、课外生活(t=2.47,P〈0.01)、低要求(t=2.64,P〈0.01)、出世(t=2.19,P〈0.05)存在显著差异;是否是独生、是否是学生干部和生源地在心理幸福感与心理落差、目标追求的入世出世关系各维度上无显著差异(P〉0.05):心理幸福感总分与目标追求的出世(r=0.47,P〈0.01)入世(r=0.42,P〈0.01)存在显著正相关;心理幸福感总分与心理落差总分(r=-0.54,P〈0.01)存在显著正相关;大学生心理落差、目标追求的出世入世对心理幸福感具有预测作用(F=49.22,P〈0.001)。男大学生在学习方面、人际交往、课外生活、低要求、出世方面均高于女生:大学生心理落差越低,心理幸福感越强。大学生目标追求的入世出世的分数高,心理幸福感越强;大学生心理落差对心理幸福感具有负向预测作用;大学生目标追求的出世入世对心理幸福感具有正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襄樊职业技术学院2000年至2005年新生营养状况.为指导高职学生合理营养和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以2000年至2005年新生为研究对象.对6年间新生身高、体重和2000与2005两年体重指数为指标。采用《营养与膳食》体质指数(BMI)标准,对正常体重、营养不良、超重和肥胖等4种营养状态的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襄樊职业技术学院男女新生平均身高和体重都有增加,经统计学处理,身高增加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体重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5)。2005年新生中男生超重和肥胖的栓出率与2000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P〈0.05、P〈0.01;女生超重有极显著差异(P〈0.01),而肥胖增加无显著差异(P〉0.05)。女生的营养不良检出率高于男生(P〈0.01)。男生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高于女生(P〈0.01)。结论开展健康教育,提倡合理营养。加强体育锻炼,促进体格全面发育。  相似文献   

19.
大蒜素对肉鸡生产性能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35只1日龄AA鸡随机分成A、B、C3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A为空白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B为抗生素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50mg/kg洛克沙生和750mg/kg10%金霉素,C为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60mg/kg25%大蒜素,以研究大蒜素对肉鸡生产性能和十二指肠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A、B、C3组肉鸡平均体重和平均日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与A组相比,42日龄时C组料重比差异显著(P〈0.05)。在21日龄和42日龄时,C组淀粉酶活性较A组提高了122.87%(P〈0.01)和40.50%(P〈0.01),脂肪酶活性较A组提高了89.98%(P〉0.05)和33.33%(P〉0.05),总蛋白酶活性较A组提高了10.29%%(P〉0.05)和1.7%(/9〉0.05)。本结果提示在肉鸡饲料中添加大蒜素能够提高饲料效率和肠道淀粉酶活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1.5T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监测活体帕金森病大鼠模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移植治疗前后纹状体区的神经代谢变化,以探讨1.5T磁共振波谱分析在评价MSCs移植术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0只正常大鼠,以6-羟基多巴胺(6-OHDA)单侧(右侧)损毁制备偏侧帕金森病模型。在活体状态下,分别于造模后3周、MSEs移植后4周及8周应用Philips1.5T临床型磁共振仪扫描,对双侧纹状体区进行^1H—MRS采集,分析该区N-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NAA/Cr)、胆碱/肌酸(Cho/Cr)比值变化,同时对大鼠进行行为学检测。利用黑质酪氨酸羟化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黑质致密部(SNc)神经元进行定量分析。结果MSCs移植后8周组(C组)大鼠损毁侧(右侧)NAA/Cr比值与未处理组(A组)和MSCs移植后4周组(B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B,C组损毁侧Cho/Cr比值较A组明显降低(P〈0.05),且分别明显低于其对侧(P均〈0.05)。B,C组旋转圈数分别较A组低(P均〈0.05)正组旋转圈数较B组显著降低(p〈0.05)。三组损毁侧SNCTH阳性细胞生存率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1.5T磁共振波谱可以作为一种活体无创性检测方法,对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纹状体区MSCs细胞移植疗效进行动态监测而作出有价值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