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一乔 《今传媒》2012,(3):95-96
随着博客、微博、个人主页等网络媒体日益深入生活,个人获取、发布信息更加便捷,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媒体"。大众传播在自媒体时代有了新的面貌,曾经适用于传统媒体的"拟态环境"理论也有了新的变化。本文通过思考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的发展情况,试图揣摩"拟态环境"的现状,把握自媒体传播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2015,(7)
近期,香港和内地之间发生了一起有关"幼童便溺"的舆情事件。究其根源,在于部分媒体对"制造新闻"的选择使用,建构了不良的"拟态环境",加深了两地民众之间的刻板印象,导致涉及香港和内地关系的事件容易被激化为舆情事件。化解这种潜在的危机,媒体肩负着重要的责任。推进媒体负责任的新闻建构,加强两地信息的充分沟通,有利于净化两地舆论环境,形成健康的媒介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
赵建国 《新闻界》2008,(4):92-93
通过大众媒体所认识的世界,往往不等于客观世界本身。然而,利用“拟态环境”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现实环境,千万不能将“拟态环境”取代了现实环境。  相似文献   

4.
县级融媒体作为官方主流媒体,在其选择、编辑和发布信息从而产生拟态环境的过程中,如何保持其内容的真实性,是当前建设中需要考虑的一大问题,在县级融媒体拟态环境中,其"把关人"与客观事实的差距、其多种媒介的选择和呈现方式以及其与受众的互动性设计等方面,都对其拟态环境的真实性有所影响.我们亦可从这些角度出发,进行相关的设计措施...  相似文献   

5.
随着媒介的迅速发展,在人与客观环境中已插入了媒介所构造的拟态环境,人的行为是对拟态环境的反应,但这种行为却实实在在地作用于客观环境,这也就使得"拟态环境环境化"。网络的出现更是把"拟态环境"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在现代信息环境中如何提高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成为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刘春侠 《东南传播》2013,(9):122-123
拟态环境是由大众媒介制造的信息环境。作为媒介传播产品信息的主要手段,广告营造了一种拟态消费环境。在广告中拟态环境的建构与消费心理有密切关系,消费者自我概念中现实自我的需求和理想自我的实现都是拟态环境建构的出发点和依据,是广告与消费者沟通的重要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7.
毋府讳言,信息传播已进入自媒体时代。自媒体时代是指以个人传播为主的媒介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是新闻传播者。从郭美美的名牌手袋到故宫破碎的瓷盘,在进行舆论监督、反映社情民意上,自媒体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新传播技术条件下媒介新拟态环境虽然具有环境监测功能与去中心化、权力化等表征,但并不能就此简单地推论出新的拟态环境更趋于真实世界。移动互联网络所构建的拟态环境更为复杂,呈现的是支离破碎的现实,与现实环境表现为一种离散的偏离关系。媒介的世界永远无法替代真实的世界,移动新媒体对人的异化只是与传统大众传播时代的"电视人"表现形式不同而已,甚至更令人堪忧。李普曼的拟态环境理论的理论预设只是随时代的发展变迁发生了转移,其本质与核心并没有发生改变,仍然是具有理论解释力与适用性的。  相似文献   

9.
刘基 《新闻前哨》2020,(4):51-52
本文探讨了"拟态环境"在大众传播活动中的"似而非环境"下信息传播规律,以及在智媒体环境中的技术信息传播特征,提出信息传播的"梯层影响机制"可以看作是在多元、复杂的拟态环境中对"真实性"解读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任陇婵 《视听界》2014,(2):15-16
早在上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学者李普曼提出了“拟态环境”的概念,即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和重新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再现,或多或少地与现实环境存在着偏离。如今快一百年过去了,人们要随时把握外部社会环境的变化,似乎还没找到一种比借助于传媒构建的“拟态环境”更好的办法,特别是在大众传媒过剩和人们的媒体意识普遍增强的时代,人们对“拟态环境”的依赖反而越来越强,甚至连日常生活方式也日益媒介化和拟态化。人们在通过“拟态环境”了解客观世界的同时,又渴求自己能够出现在主流媒体以声像、图文话语构筑的“拟态环境”中,成为密集曝光和公众关注的对象,并以此来确认和提升自身的社会地位及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传统大众传播时期,拟态环境的建构被传统媒体所主导,由于信息生产、制作、传播流程的种种局限,建构的拟态环境往往是经过选择和组织的,与现实环境存在较大偏离;如今进入全民抖音时代,抖音去专业化的传播主体、多元化的"微"内容传播、无时不在的传播渠道、广泛化的传播效果、受众真实化的自我记录都在消解并重构着拟态环境,对拟态环境形成了一定的充实、延展和推翻作用。除去技术进步的外在因素,抖音生活化的文化基调与以人为本的文化基因,以及受众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是抖音对拟态环境形成重构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拟态环境"作为传播学领域里探析媒介环境与受众关系的经典理论,李普曼借由"拟态环境"理论的提出表达对资本主义民主社会的质疑与批判。本文对新媒体样态下"拟态环境"理论的媒介延展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互联网时代的媒介赋权带来的表层舆论复兴掩盖了社会深层的结构矛盾,"客观化"拟态环境的加剧促进了媒介的异化,后现代语境中的"拟态环境"打造造成了符号与社会存在间象征关系的割裂,催生了受众对仿真文化的消费诉求。媒介作为一道楔入在人与环境间的虚拟环境,体现了一种沉浸式的传播观,"拟态环境"理论视域下的媒介实质是一种自觉或不自觉的社会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与新媒体的快速便捷在带来社会进步的同时,也造成了舆论环境的愈加复杂,并进一步塑造出“后真相”时代。“后真相”时代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反转新闻的增加、信息复杂性的增强。文章从“后真相”现象出发,探寻该时代迅速发展和反转新闻泛滥的原因,并分析其对拟态环境的破坏,进而提出治理反转新闻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梳理手机拟态环境与现实环境互动关系的基础上,从传播者与受众两个方面分析了手机拟态环境建构的主客观特征,提出了在手机媒体定位时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和主体要求。  相似文献   

15.
在今天的信息社会和大众传媒时代,拟态环境越来越成为人们必须面对的一种新环境。所谓拟态环境是相对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而言的,是信息生产和传播主体通过各级传播媒介建构出来的一种信息环境。拟态环境的形成要素来自于两大方面:一是作为  相似文献   

16.
马亮 《今传媒》2012,(10):97-99
现代社会电子媒体大体划分为四类: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电子媒体虽然诞生的时间不长但发展迅速,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巨大。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和传播技术的高速发展,电子媒体市场迅速崛起,在市场机制下媒体获得了空前巨大的影响力,电子媒体给我们塑造的"拟态环境"越来越难以识别,拟态环境的环境化现象正深刻的影响着我们的社会。在电子媒体盛行的今天,为大众构建一个健康合理的拟态环境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在广义的议程设置中构建"真实"的拟态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拟态环境理论认为大众传播构建了拟态环境,真实环境与拟态环境存在严格区别.另外,传统的议程设置理论将其局限于大众媒介、公众事件和公众范围内.本文通过对这些传统理论进行思考提出了是传播而非仅仅是大众传播构建了"拟态环境",议程设置对于"拟态环境"的构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就个人层面而言,在议程设置构建的是真实的"拟态环境"等三个层面的结论,扩展了原有的理论范畴,并且简述了这一新结论对现实的效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兰考火灾事故"的新闻报道以及评论进行文本分析,探索主流媒体、商业媒体以及网络媒体在实现报道真实,塑造拟态环境中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19.
关注拟态环境作用于我国媒体发展的现实作用研究是近几年的事。注重拟态环境的建设与重构。是~个长期浸润的过程。舆论导向好与否,关系到国家社会环境的稳定,研究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传媒营造的“拟态环境”为人们的思想行为提供参照,对人们的思想行为、社会系统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从“拟态环境”理论与实际运用中的表现,对媒介运用拟态环境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及影响进行研究,并就存在的问题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