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根据投掷铅球的远度公式、用求极值的方法、导出了最佳出手角度公式;对此进行了讨论,并给出了投掷铅球最佳模式表;着重就出手速度与出手角度的关系作了探讨;最后用正交试验法,对影响投掷铅球远度的三个因素的主次关系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运动力学和数学分析等方法,建立了铅球投掷距离与铅球的出手速度、出手角度和出手高度三个因素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利用MATLAB编程计算,通过作图逐层对影响铅球投掷成绩的因素进行了灵敏度分析和定量分析,分析了三个影响因素的主次关系,尤其是明确了一直以来备受争议的出手角度和出手高度的影响,为科学的训练、选材以及成绩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运用生物力学原理,对13名世界优秀男女铅球运动员的投掷出手技术规格和形式进行了研究,旨在建立正确清晰的用力模式,促进铅球投掷技术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4.
出手速度之间的推铅球出手角度与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实测数据的分析,在合理的假设之下,从数学与力学角度出发,对投掷铅球的出手角度与出手速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通过对出手角与用力角的分析讨论,给出了投掷铅球的最佳出手角度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5.
推铅球是一个速度力量性项目,是以力量速度为基础,以速度为核心的田径投掷项目。尽管优秀运动员所采用的投掷技术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决定投掷远度的主要因素是共同的。包括出手高度、出手角度以及出手的初速度三个方面的因素。章通过对这三个因素的力学分析,为铅球的训练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铅球的飞行距离与其影响因素的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物理角度出发来分析铅球的出手速度、出手高度和出手角度对飞行距离的影响,建立投掷距离与其影响因素的函数关系,用MATLAB编写程序最终解析影响因素的关系,并对其进行数学分析.  相似文献   

7.
研制开发出一种实用新型铅球投掷训练器,并运用该投掷训练器对铅球选修课的大学生进行一学期试验,结果表明实验后实验班的投掷技术与运动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班,该铅球投掷训练器科学实用,符合铅球背向滑步投掷技术的原理与特点,能有效提高铅球背向滑步投掷技术和成绩.  相似文献   

8.
技术环节(尤其是较为关键的技术环节)的完成情况,影响着整个动作技术的完成质量。针对铅球技术教学中错误出现频率较高,且对整个投掷技术的完成质量影响较大的几个技术环节,运用生物力学和能量学的观点,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以期对教学工作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非投掷臂技术在推铅球中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投掷臂技术在整个投掷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在铅球投掷最后用力阶段非投掷臂的摆动姿势、摆动路线和摆动时机对铅球的成绩有明显的影响.在铅球教学和训练过程中,除了重视投掷臂及身体的动作外,对非投掷臂技术在推铅球中的合理运用同样不能忽视并提出了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旋转式"和"滑步式"铅球投掷最后用力技术的特点,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及录像分析等方法对全国田径大奖赛男子铅球冠、亚军的最后用力技术的运动学特征进行博弈分析。结果表明:在最后用力初期,旋转式投掷技术中铅球的平均速度(2.55±0.50 m/s)小于滑步式铅球的平均速度(3.29±0.34 m/s),最后用力后期,旋转式投掷技术中铅球的平均速度(8.54±2.82 m/s)略大于滑步式铅球的平均速度(8.32±2.61 m/s);在最后用力的整个过程中,旋转式投掷技术中人体重心的平均速度(1.65±0.35 m/s)明显小于滑步式人体重心的平均速度(2.09±0.29 m/s);在最后用力初期,旋转式投掷技术中右侧肩髋速度均明显小于滑步式右侧肩髋速度,但进入最后用力后期,旋转式的左肩的峰值速度(4.6 m/s),明显高于滑步式的左肩速度(3.09 m/s),随后左侧肩髋速度降到最低点,出现了一个骤降的"拐点"。结论:1)旋转式投掷技术比滑步式在最后用力阶段更能有效的增大铅球的运行速度;2)旋转式投掷技术比滑步式更能有效控制人体重心的速度变化,有利于提高动作稳定性;3)旋转式投掷最后用力过程中,铅球的加速度保持平稳上升过程,滑步投掷中铅球的加速度呈现了波浪式的变化特点;4)旋转式与滑步式投掷技术中,左侧肩髋速度变化趋势相同,都出现了一个速度骤降的"拐点",充分体现了左侧环节的积极主动着地,形成有力的支撑制动,有利于动量向右侧投掷臂的转移。  相似文献   

11.
依照体院田径教学大纲的基本精神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体院学生推铅球技术进行教学改革.本教法在常规教法的基础上采用优化组合教学--顺进式教学,教学结束时用高速摄影机现场拍摄学生的技术动作,结果表明本教法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较大的教学效果,为今后体育院系铅球教学实际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高校软式排球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安徽省高校软式排球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表明:安徽省高校"软式排球"开课率较低,目前所有学校只向女生开设软式排球选修课.高校没有统一教学大纲和教材,教学内容过于偏重基本技术.师资和场地、器材等教学条件也制约软式排球在安徽省高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持续发展的新形势.体育教学如何主动适应时代的发展,与学校的人才培养总体目标接轨,是当前普通高校体育教学面临的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本文从现阶段新闻传播类高等院校体育教学的基本情况入手,分析其中的优点和不足,并结合新闻传播类高等院校本身的专业学习特点以及女同学今后从事的传媒工作对身体素质的需求,探讨新闻传播类高等院校女生体育教学的新特色.  相似文献   

14.
上海市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程现状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体育理论课教学一直是高校体育教学的薄弱环节,这影响了高校体育教学的正常发展。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上海市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的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目前上海市高校体育理论教学存在课时落实不力、授课组织形式单一、教学内容等方面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如开设足够学时的理论课时、构建体育理论课程新模式等。  相似文献   

15.
健美操教学在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中的独特作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 ,对北京 9所高校健美操教学现状及学生参加健美操学习的心理趋向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 :多数女大学生喜欢健美操加形体减肥的教学内容。在健美操教学中 ,应注重教会学生自我评价健康的方法 ,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和自觉锻炼的习惯 ,使高校体育教育真正为增强学生体质和健康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6.
北京高校健美操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通过对北京市高校健美操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高校"健美操课"的开课率较高,但目前只有2所学校向男生开设健美操课;教师总体的职称结构合理,但男女教师所占比例相差较大,专业与非专业毕业的教师比例不合理;"健美操课"的目的任务范围太大;各校在教材的选编上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但教学内容单一。教学设备的不完善和教学条件的好坏制约着教学内容的安排和实施。  相似文献   

17.
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2,自引:3,他引:52  
采用文献资料、教学实验、典型调查与比较法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的发展现状及鞍山师院体育教学俱乐部的效果进行综合分析 ,认为 :体育教学俱乐部的成功经验在于 :1)重视学生主体的选择性 ;2 )满足需要发展个性 ;3)教学双方优势互补 ;4)课内外一体化 ,并提出了在普通高校体育课中实施教学俱乐部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对策。  相似文献   

18.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湖北省有13所高校开设了柔力球课程,学校数目较多;2003年,湖北高校首次将该项目引入公共体育教学,时间持续较长;授课班级499个、规模大;大学生参与学习的人数为14612人,人数居多;课程内容设置主要以规定套路和柔力球竞技为主,内容统一。男同学以柔力球竞技比赛为主,女同学以柔力球规定套路练习为主,男女选择柔力球练习内容存在差异。该项目在湖北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方面具备独特的优势,已经具备了开设柔力球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同时,也将对全国普通高校柔力球运动的开展和推广起到一定的借鉴和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9.
艺术类院校是高校中一类相对特殊的学校,研究不同专业学生的体质状况为改进艺术类院校体育课程设置及体育教学提供依据。通过现场测试法、数理统计法,对北京市五所艺术类院校的2009、2010级本科生进行体质测试并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艺术类院校本科生体质平均分为71.6分,体质状况不容乐观;各年级对学生体质总分的影响受到性别因素调节,即大二男生的体质优于大一男生,而大二女生体质较大一女生差;学生身高体重指数、肺活量体重指数、上肢力量一般,心肺耐力和下肢力量较差。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形势和高校体育教学现状,提出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构建“麦当劳型”教学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选择式教学新格局,教师、学生、教材三者处于动态组合,改变传统考核办法,实现对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