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沙精神是一种道德精神, 它突出道德、精神和个体的价值。它表现为“为己”、“无累”的自我价值和“救人心”而“无负于斯世斯民”的社会价值。白沙精神凝聚、升华为白沙先生“豁达大度、不见小利”的人格形象, 成为世人的道德楷模而内化为岭南文化、中国文化的优良美德  相似文献   

2.
论人的价值的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人的主客体二重性所决定,人的价值可分为人格价值与人生价值、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四个方面。人格价值是人作为价值主体所应得到的满足、尊重和权利;人生价值是人作为价值客体对他人或社会的作用和意义;自我价值是人作为价值客体之“我”对作为价值主体之“我”的维护、尊重和满足;社会价值是人作为价值客体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自我价值实现的角度探讨了宋蕙莲的一生,她全部的激情、意向和活动过程都在于指向自我价值的实现。她自我价值的定位既有物质价值的追求,也有精神价值的追求,既有为己价值的追求,也有为他价值的追求。但是她自我价值实现的途径是不健康的。她最终的死亡是源于对自我价值的全部否定。宋蕙莲的全部意义在于说明,在那个时代里,一个贫贱女子力图优越的可悲,力图在更大程度上实现自我价值的可悲。  相似文献   

4.
理想人格是人生价值的体现。这是由理想人格的本质规定性及理想人格与现实生活的内在统一所决定的。理想人格的塑造必以人生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为前提,要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珠联璧合,必须处理好整体利益与个体利益的关系和理想人格的层次性问题,理想人格的塑造及人生价值的实现离不开人类变革对象世界的现实过程。只有投身于改革开放实践,才以塑造富有时代感的理想人格和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5.
一、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理想志向系统低俗1.过于偏重自我利益、自我中心的价值取向。表现为利己动机过度强化,否定集体主义的价值导向,从"为己"排斥"利他",从而使道德退化为经济冲动,不再与精神的和文化的最高价值发生联系,人格由此而蜕化;以自我为中心,以工具化的人生态度对待社会和他人,以自己的想法来理解外部世界,从自己的标准来评判和选择一切,按照自己的需求和意志来行动。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家庭婚姻冲突对问题少年人格与应对方式的形成所产生的影响,为家庭教育培养孩子提出建议和方法,本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EPQ)、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CSS)和儿童感知婚姻冲突量表(CPIC)对62名问题少年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心理症状九因子与威胁认知、自我归因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P<0.05),情绪稳定性、消极应对方式与婚姻冲突各因子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P<0.05)。研究表明,婚姻冲突影响了问题少年的人格、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来自婚姻冲突的威胁认知和自我归因是导致青少年问题行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对433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综合探讨自我价值感、心理控制源和A型人格对时间管理倾向的影响。结果表明:(1)自我价值感、心理控制源、A型人格与时间管理倾向存在显著的相关;(2)自我价值感、心理控制源和A型人格对时间管理倾向构成显著或极显著的回归效应;(3)心理控制源存在以自我价值感为中介变量的对时间管理倾向的显著的间接效应,A型人格以心理控制源和自我价值感为中介变量对时间管理倾向产生显著的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杜十娘这位中国古代风尘女子的独立人格的重新诠释与全新探索,揭示出这个人物背后所深藏的社会意蓝.通过对杜十娘人格特点的剖析,古今对照,作用于现实,为生活在中国当代社会中的女性提供对自我关照、自我生存方式、自我价值、自我生命意义实现的自省与反思的方法.本文的设计构想是,从人性、社会、文学这三个角度切入,对杜十娘的独立人格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自我”是人格的核心要素,它在相当程度上制约着其他心理因素的发展和人的行为。自我价值感(self—esteem或self—worth)是“自我”领域的研究热点,许多心理学家从不同侧面研究了自我价值感的问题。自我价值感理论使我们从另一侧面看到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它是一些重要教育原则提出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自我价值感作为自我意识的核心部分 ,是一个人人格的灵魂。自我价值感对个体的心理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归因方式、人际交往、自我悦纳和心理健康等方面。在家庭人格教育中 ,父母对孩子要做出客观的评价 ,创设适当的生活情境 ,提出合理的期望值 ,并以自己的言传身教影响和培养孩子形成客观的自我价值感  相似文献   

11.
唐利平 《贵州教育》2010,(12):18-20
“自我”是当代哲学和心理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也是人格的核心要素,它在相当程度上制约着其他心理因素和人的行为,研究表明,自我价值感又是“自我”的核心因素,它直接影响着人的人格走向和心理健康程度。  相似文献   

12.
范蔚 《今日教育》2004,(4):16-18
自我价值感是作为主体的自我对作为客体的自我进行评价之后,产生的一种肯定自我的正向情感体验。自我价值感本质上是一种高级而稳定的情感,是个体肯定自我价值后所产生的情感体验,而这种情感的产生不可能是“空穴来风”,它是以个体的自我认知、自我评价为基础的,而且只有肯定的自我评价才能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持久的自我价值感是一种较稳定的人格倾向。  相似文献   

13.
自我价值感的功能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自我价值感是自我意识的核心成分,而自我意识又是把所有的心理万分整合起的核心机能,对自我价值感的理论探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第一部分从意义系统的建构角度为自我价值感进行了心理学的理论定位;第二部分探讨了自我价值感主要的心理功能;第三部分指出培养自我价值感的主要教育措施。自我价值感作为人格的精神支柱,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4.
构成人格整合的因素十分复杂,而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人格整合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关键作用。大学生的人格整合是一个动态的有序可循的过程,健康完美的人格是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大学生人生发展的价值取向和生存境界,准确的自我评价是大学生人格整合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孙娅  江潇月 《大学教育》2018,(12):122-124
伴侣价值和亲子不确定性决定女性在婚姻市场中的受欢迎程度并且影响着婚姻幸福指数。本文从《喜福会》中第二代华裔女性的婚姻出发研究双方伴侣价值的失衡与持衡状态对婚姻的影响,进一步深层探析东西二元文化的对立与消解。华裔女性只有批判地接受自己的文化根基,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提高伴侣价值,才能在宗主国文化(即西方文化)面前保持自我个性,从而建立幸福婚姻。  相似文献   

16.
境界的核心是对人生价值的确认。它不但是对真实的存在和意义世界的追寻 ,而且体现为特定的理想人格。宋儒的人生境界展开于天人、群己、理欲等价值理论中 ,构成他们所理解的意义世界和理想中的世界图景。在宋儒看来 ,圣人就是具有终极意义的价值标准 ,圣人境界也就是他们所普遍追求的自由境界。  相似文献   

17.
本从时代的思想学术倾向出发,论述了人士大夫的个体自我觉醒。传统儒家思想的衰微和道家思想的蔚兴,使时代的思想学术风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在这种变化之中,透视着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对对个体生命价值的肯定及自我人格的追求。  相似文献   

18.
“君子”是孔子理想人格的典范;仁爱的宽广胸怀、中庸的处事准则、重礼的道德规范、智明而圣的自觉意识、义以为上的价值取向、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诚信不欺的为人品行等是其基本特征;其价值目标是内圣外王。  相似文献   

19.
自我价值感对于培养飞行大学生的良好人格和保障飞行安全都有重要作用。采用《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对400名飞行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了解飞行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的现状与特点,提出可供参考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20.
江峰 《教育学报》2013,9(3):3-12
只有澄清价值关系、揭示价值秩序,多元价值观才是不仅可以坚持且能得到辩护的价值立场,也才能提出针对具体实践事务的评价标准。康德确立人格价值在目的王国中的绝对价值之地位,实际上是提供了一个认识价值秩序的制高点。但其方法是以回避实质价值及其秩序问题为代价的,其人格学说要求在使人成人的意义上把自主和独立作为教育的先决条件和必经之路、把德行作为教育的最高目的来看待。舍勒用现象学方法透视价值秩序,也肯定了人格价值是绝对价值。其人格学说要求把人格理解为行为中枢、爱的中枢、理解为人的价值本质。这个学说也揭示了教育中的恶性竞争、价值欺罔、人格扭曲是如何发生的。它要求看到一切教育都建基于并始终伴随着价值感的培育,而价值感的形成过程正是人格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