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江柳 《新闻世界》2010,(8):254-255
戴维·莫利是英国文化研究中将文本研究转向受众研究的关键人物。本文通过追溯莫利的学术渊源,透过对其经典之作《电视、受众与文化研究》探究莫利在继承传统受众研究范式和综合多门类学科成果的基础上如何开创受众研究新范式,阐明莫利的民族志受众研究给后来的媒介文化研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媒介素养与媒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媒介素养越来越被关注,甚至成为一种时尚的今天,人们对媒介素养的认知及其未来发展的走向正在面临着一种潜在的困惑和危机。本文将根据英国电影学院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就这个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宋双峰 《今传媒》2006,(5):27-29
媒介批评学作为一门学科,目前可研究的空白点还很多,特别是对国外媒介批评思想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以一种开放的、世界的眼光,探寻西方媒介批评的理论与实践,对丰富我国媒介批评的理论研究和指导实践大有裨益。目前,国内对美国媒介批评领域研究的较多。而对于英国的媒介批评思想,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专文对此进行系统研究。笔者在网上大英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即使是在英国本土,对自身媒介批评理论的搜集和整理工作也做得不多。英国是现代新闻事业发展最早的西方国家之一。各类媒体的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在欧洲首屈一指。英国也是世界…  相似文献   

4.
媒介生态观源于西方,其研究是把社会作为中心,强调媒介对社会的影响,我们可称之为媒介环境理论。我国自引入媒介生态概念以来,对之进行了中国化的改造。媒介生态理论视角是以媒介为中心,强调社会的各个方面对媒介发展的影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媒介生态理论。在媒介生态学领域的研究上,中西方学者彼此做出了互为补充的研究,实际上媒介生态学是一门涉及十分广泛的学科。邵培仁教授在《论媒介生态的五大观念》中提出媒介生态涉及五大方面,即媒介生态整体观、媒介生态互动观、媒介生态平衡观、媒介生态  相似文献   

5.
陈功 《当代传播》2013,(2):24-26,29
保罗.莱文森的媒介进化理论,在坚持媒介环境学"人文—技术"研究视角下的同时实现了三大超越。这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上的拓展:其一,强化动态的媒介整体观;其二,构建人性化的媒介进化观;第三,提出软媒介决定论。  相似文献   

6.
媒介素养研究是从上世纪30年代英国学者提倡的媒介素养教育开始的,旨在培养人们对媒介的认知、批判能力,提高人们利用媒介信息的水平,使公众成为具有主动性的媒介使用者。媒介素养研究自2003年受到国内学者广泛关注以来,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在此期间,学者们纷纷对我国大学生、青少年等不同群体的媒介素养状况进行了测评,并提出许多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7.
媒介建构观:区别于媒介工具观的传播认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介建构观作为一种区别于媒介工具观的传播认识论,重点关注意义的生产与交流,已经具有了全球性的普遍价值。这种传播思想是在传统的意识哲学走到死胡同之后,在"语言论转向"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与媒介工具观相比,它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话语表征体系与理论内涵:现实是由传播活动的行动者主动建构的;传播的内容是意义,而它又是由行动者的互动解释生产出来的;研究的主要内容不是舆论和媒介效果,而是常识以及常识的运作;采用的话语体系是建构式的;研究方法倾向于多种方法的综合,但以阐释为主等。  相似文献   

8.
吕正兵 《编辑之友》2021,(10):87-93
将海德格尔思想融入媒介分析,是突破主流传播学研究的可能路径之一.海德格尔的技术观、本体论、存在现象学方法是当前媒介研究中主要利用的思想资源,这些思想的嵌入为重新理解媒介注入了活力.但现有的媒介研究对海德格尔的整体思想把握还不够,缺乏系统的分析视角,造成了对新媒介技术、媒介生活世界等方面的理解迷雾.驱散迷雾需要将媒介引入海德格尔的整体思想中,依托深厚的存在论思想和方法论阐发泛媒介时代的传播现象,进而为沉寂已久的媒介现象学研究提供新动力.  相似文献   

9.
媒介素养研究是从上世纪30年代英国学者提倡的媒介素养教育开始的,旨在培养人们对媒介的认知、批判能力,提高人们利用媒介信息的水平,使公众成为具有主动性的媒介使用者.媒介素养研究自2003年受到国内学者广泛关注以来,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在此期间,学者们纷纷对我国大学生,青少年等不同群体的媒介素养状况进行了测评,并提出许多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0.
以实证研究的方式对两岸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进行了比较,发现两岸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在媒介认知、媒介批判、媒介近用、媒介道德伦理四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大陆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11.
周璐 《传媒》2017,(24)
在现代媒介社会中,人们每天都会亲身体验到各种媒介的使用,尤其是互联网的使用.有些人会认为,用书籍来"传递"媒介研究的思想已经落伍了.因此,作为一本多年来享有盛誉的欧美经典教材,由英国学者吉尔·布兰斯顿和罗伊·斯塔福德编著的《媒介学生用书》,在构思上考虑到网络各种可能性的影响,在每页的边框中附注了一些额外资料,并重新设计版面,加深与相关网站之间的联系,试图使读者学习到更多的信息和资料.  相似文献   

12.
站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现实际遇,着眼传播研究深化的时代需求与未来走向,邵培仁教授新著《媒介地理学新论》展示了迈向关系范式的媒介地理学研究图景与实践价值。根基于communication精神与物质并重的关系意涵,该书锚定媒介与地理互嵌的范畴共同体,重新发现元媒介意义上的传播意蕴;以时空勾连中的“关系转向”立论,将媒介视为“天地人一体与延伸”的关系存在,搭建以“空间、时间、地方、景观、尺度”为核心关系轴的媒介地理学研究框架;以多学科范式的整体式视域融合建立媒介地理学学科范式,具象并回应“人类整体传播学”的问题空间;在天下文明观的坚守中彰显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建构的传播学旨趣,释放中华传播思想的科学性与时代性话语创新价值,激活人类实践研究与人类文明创新的媒介地理学想象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农民工的媒介素养(媒介使用、媒介认知、媒介评价、媒介参与)现状做了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媒介的使用上,农民工只是偏好于他们平时有能力接触到的电视;媒介认知上,农民工不能充分认识媒介的性质和功能;在媒介的评价上,农民工认为媒介不能准确反映他们所处的真实世界;媒介的参与意向调查表明,有小部分人表示会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参与媒介信息的制造。总体来说,农民工的媒介素养现状令人堪忧。  相似文献   

14.
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兴起之时,正处于媒介技术迅速发展的初期,具有社群怀旧色彩的杜威、帕克、库利等人都不约而同地对当时盛行的大众传播媒介寄予了厚望,提出了传播是发展的根本,印刷意味着民主的"媒介决定论"观点。我们不能否认芝加哥学派早期代表人物媒介传播观的合理因素,但是也不能忽视其认知缺陷。本文以媒介技术哲学及媒介现实为参照,从芝加哥学派传播政治观和传播社会观两个方面分析指出了其理想主义缺陷。  相似文献   

15.
媒介时间论——针对媒介时间观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关于时间的认知不断发生着变化,在媒介的过往研究中,时间也作为变量多次出现.随着人类社会从自然时间到钟表时间,再到媒介时间概念的提出,媒介时间的研究逐渐展开,它包括了电子媒介经营管理的时间研究和媒介时间之于社会影响研究两个主要方面.而在信息时代和消费时代的条件下,随着新兴媒介的涌现和媒介理论的深入.媒介时间的研究也出现了新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国际媒介     
《青年记者》2012,(1):64
大众报业集团编辑杨晓白编译的《纽约时报新闻采编部门价值与实践手册》,本期刊发最后一部分。英国大学是中国媒介研究学界的重要参考对象,然而,中国学界对于英国媒介研究和媒介教育的特殊性存在一些误读和忽视。请看英国拉夫堡大学媒体与文化分  相似文献   

17.
媒介生态学:中国新闻史研究的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介生态学用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来想象媒介与媒介、媒介与媒介生存环境的关系,以"媒介生态"--在一定时代、地域条件下,不同生态位的媒介之间的竞合所组成的媒介群落及其与生存整体环境通过信息、能量和物质的流动而构成的具有特征性的结构形态和动态平衡的统一整体--为核心分析概念,它的资源观坚持而又丰富了马克思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为新闻史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资源和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18.
景天成 《东南传播》2016,(11):19-21
媒介素养教育诞生于上世纪30年代的英国,先后经历了免疫、分析、破译和赋权范式,并逐渐形成了四个维度的内容。融媒体背景下,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对于军队的发展至关重要,这既是时代的现实需求,坚守意识形态阵地、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迫切需要,也是引导舆论,维护军队形象的必备素质。对此,需要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到思想政治工作中,建立完善的媒介素养教育机制,加强军队院校媒介素养学科建设,同时加强军队硬件管理,引导官兵正确上网。  相似文献   

19.
美国纽约大学媒介环境学者克里斯琴.尼斯特洛姆曾与尼尔.波斯曼一起创建纽约大学文化与传播系,以媒介环境学科建设的设计师而闻名。除了对媒介环境学科创建的贡献外,她亦对媒介环境研究的思想建设做出了独特贡献。她以将自然学科与社会科学勾连的研究视野,用物理学思想观照媒介环境研究,阐释了二十世纪物理学两大思想实验对媒介环境学的意义,以及相对论思想如何转化为媒介环境学的基石,并在研究了本杰明.李.沃尔夫、苏珊.朗格理论的基础上,认为媒介环境学研究应重视语言在组织、传递思想中的偏向作用。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在新闻专业教学中是贯彻始终的目标,媒介融合环境下新闻生态环境发生变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也在应对复杂多变的舆论环境过程中不断创新发展。在进行教学时必须考虑当前理论教学与媒介融合环境下新闻生态变化的差距,分析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中如何通过路径的构建与创新使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并正确解码,准确认知。同时分析在教学中如何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我国国情确定新闻采、写、编、评、策的具体要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新闻观,以应对复杂多变的新闻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