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5 毫秒
1.
李根源对云南教育的五大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根源先生是名重天下的云南乡贤典范,其阅历丰富,博学多才,能文能武,在中国近现代政坛上、文坛上都走得很远。其一生非以教师为业,却与教育有缘,热心家乡的教育事业,开创了云南军事教育的新天地,培养出了朱德等一批著名的军事家;开创了腾冲职业教育的先河,使腾冲教育上了一个台阶,对云南教育发展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2.
试评清代云南回民起义中的马德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德新是我国清代一位著名的回族伊斯兰学者和经师 ,他在回回理学和回族经堂教育方面均做出过重要贡献。然而 ,由于他在清代云南回民起义中的一段特殊经历 ,却为如何评价这位民族历史人物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本文通过查阅大量史料 ,对马德新在云南回民起义中的作为进行了系统的考证 ,并以此为基础对他在云南回民起义中的行为表现进行了新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云南护国起义发端于一隅,扩展至全国,形成轰轰烈烈的护国战争及护国运动,最终推翻了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封建、独裁、专制的洪宪帝制,捍卫了辛亥革命的伟大成果——中华民国。云南护国起义是20世纪初叶,中国资产阶级联合发动,领导和参与的一场爱国的、民主的革命运动;云南护国起义表现了云南各族人民的革命首创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云南护国起义再次证明了广大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伟大创造者和真正主人。云南护国起义是中国近代史上,尤其是云南近代史上的伟大事件,其功绩将永垂青史,光照春秋。  相似文献   

4.
杨立鑫 《保山师专学报》2003,22(5):F002-F002
李根源(公元1879-公元1965),字印泉,云南腾冲人。早年留学日本,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加入同盟会,被尊为国民党元老。创办《云南杂志》鼓吹革命,参与发起辛亥昆明“重九起义”、护国运动、护法战争,力主滇西抗日战争、反对曹锟贿选总统等。历任国会议员、陕西省省长、广州卫戍司令、北洋政府农商总长、代理国务总理、云贵监察使等职。解放后,任西南军政、行政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兼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任。是民国时期云南籍人士中担任过最高级别行政长官的人。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辛亥腾越起义从酝酿、发生、发展到失败的历史事实,填补和纠正了以往官方文献中对腾越起义历史的缺略和歪曲。论说了腾越起义在辛亥革命中的贡献和地位,指出,腾越起义一举推翻了清王朝在滇西地区的封建统治,建立了云南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的革命政权,这在云南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腾越起义为云南辛亥革命的胜利立了首功,它促进和推动了云南辛亥革命的进程,为云南以致全国的辛亥革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指出,腾越起义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群众性的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运动,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民主革命精神,在辛亥革命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文章还阐述了“大理总机关部”大地主封建官僚士绅集团和省军政府的某些保守势力,对腾越起义的排斥、打击和镇压行径。同时,指出了腾越起义从胜利到失败的各种主客观因素。  相似文献   

6.
这篇文章虽然有些长,但诗人优美、洗练、耐读的文字让你一点儿都不觉得枯燥,而是在满口余香中已经了然了腾冲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好好品味一下吧。对我个人而言,腾冲、瑞丽是云南的最后一处秘境。当我走出芒市机场,知道腾冲与瑞丽不可兼得时,只好选择腾冲。因为腾冲有热海,那里的温泉举世闻名。腾冲有国殇墓园,“八年浴血抗天骄,杀气...  相似文献   

7.
民国时期边地腾冲女子学校教育是社会变革和西学东渐的产物。在一群“走出国门的腾冲人”影响下,开创腾冲女子教育的先河,在边地腾冲建立了从女子幼儿教育,到女子小学教育到女子中学教育,再到女子师范教育系统。女子学校教育系统门类齐全,形式多样,为女子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打开了一扇门。他们是腾冲女子教育的先行者,为腾冲教育近代化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8.
腾冲旅游产业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既是云南旅游业“二次创业”的试点工作,也是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在分析其对全国旅游业转型发展的示范意义的基础上,剖析了腾冲旅游业的竞争优势,确定腾冲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并针对现存的突出问题,分别从品牌、市场、交通、城镇、政策等五个方面提出了改革策略。  相似文献   

9.
腾冲地处边疆,但不是文化和教育的边缘。在近现代,这里文教昌达,教育发展,办学形式多样、学校较为普及,培育出了李根源、艾思奇等一批影响云南乃至中国的历史人物,并总结、沉淀出学规严格、治学严谨,倡导女学、开明教化,学做合一、躬行实践,尚古崇新、中西合一的教育特点,为今天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1856年云南广大的回族人民,掀起了大规模的反清斗争.这次起义,虽然是以回族的农民大众为主体,但参加这次起义的还有广大的汉族及云南各兄弟民族的劳动人民,构成了一支反抗清王朝统治的各族联合的革命队伍.广大的汉族及各兄弟民族的劳动人民之所以大量地参加这次回民起义,这固然与云南多民族聚居的地理环境有关,但更主要的还是由于云南各族人民和清王朝封建统治者的矛盾已达到了极点.故当回民揭起反清的大旗后,云南各族劳动人民便踊跃地参加了这次起义.  相似文献   

11.
清朝末年,为自救国强清政府编练了新军。这支军队的编练,来源及所受到的影响带有明显的革命化倾向,以至武昌新军起义后,全国新军大都站在了清朝的对立面,对结束清朝统治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往学术界在论述辛亥革命的时修往往只强调了资产阶段革命党人运动新军,才有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笔者以为,武昌新军乃至全国新军举行反清起义关键在新军本身,即这支军队从编练从编练之始就逐步具有革命化倾向,可以说是辛亥首义的内因。  相似文献   

12.
南昌起义中的谭平山——兼谈南昌起义中的若干史实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平山是南昌起义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参加了三次九江会议,积极为南昌起义作准备,是南昌起义的发动者之一;他反对张国焘的阻挠,坚持武装起义方针,是起义的领导者之一;在南下途中,他对革命前途推动信心,思想右倾,在工作上犯有严重错误,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南昌起义失败的进程。他的功大于过,在南昌起义的历史上应有基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同治元年(1861年),陕西、甘肃相继爆发了大规模的以回民为主、兼有汉族等各族人民参加的回民起义。同治六年(1867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前往陕甘镇压回民起义及处理善后安抚等事务。左宗棠本着“汉回番民,同属国人”的民族思想,遵循了“不论汉回,只辨良匪”的重要原则,对陕甘回民采取了“剿抚兼施”的政策。  相似文献   

14.
辛亥革命时期,泛长三角地区发挥了中国其它区域无法替代且难以比拟的作用。上海一度成为革命党人活动的中心,苏浙皖三省创办的宣传革命的报刊和学堂在国内占有绝大的比例;三省留日学生最先从事建立革命组织的活动,泛长三角地区的光复会、岳王会等革命团体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还建立了许多同盟会分支机构;三省革命党人为发动武装起义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岳王会发动安庆马炮营起义最先开创了以新军为主力的武装斗争模式;在响应武昌首义方面,泛长三角地区在整体上居于全国的前列,江浙资产阶级促成了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相似文献   

15.
清中叶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天理教起义即在这一形势下由豫北滑县燃遍北方各省。在镇压起义过程中,朝野上下对其发生原因其镇压方式有不同认识。最终,中央与地方联合剿杀了起义,其中朝廷处于主导地位。这反映国家政权在豫北民众的社会认同中表现强烈,官方意识在豫北地区依然颇具影响力,并牢固地制约着地方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16.
新军与会党是革命党发动反清武装起义所依赖的两支基本力量,这两支武装力量在辛亥革命中始终没能整合成一支声势浩大的反清武装。钦廉防城起义是同盟会联合新军与会党发动武装起义的首次尝试,因同盟会缺乏居中协调的经验,新军与会党在起义中没有坦诚相待,没能形成良好的协调合作机制,双方分歧越来越大,合作最终失败。新军与会党在革命理念、行事方式等方面存在诸多分歧,如果不积极加以引导、协调,很难组合成一支强大的反清力量。  相似文献   

17.
1894 年革命派的第一个政治团体兴中会成立, 五年之后即1900 年他们才创办了自己的第一张报纸《中国日报》, 究其原因在于革命派在办报意识、人力财力、受众群及政治环境等方面, 都不具备相应的条件; 但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主观方面, 即革命派优先考虑武装起义, 将武装起义的重要性置于革命宣传之上。  相似文献   

18.
192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打响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徐特立在南昌起义前策反姜济寰,对起义的成功具有极大的意义。在中国共产党党史的南昌起义这一节,应该有徐特立、姜济寰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9.
谈《水浒传》的题材与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浒传》以古代农民起义为题材,但反映的却是封建社会忠奸斗争的主题。原因是《水浒传》没有写出封建社会地主阶级最本质的特征-对农民残酷的经济剥削;作者是市井中人,不熟悉农村,农民生活;水浒故事在长期流传中被市民化了,书中的主要人物不代表农民阶级的利益,梁山起义队伍的军事活动不具备农民革命战争的性质。  相似文献   

20.
《水浒传》农民起义失败的必然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封建统治阶级思想的毒害是导致农民起义失败的原因;起义队伍成分复杂是导致起义失败的原因;阶级本身的局限是导致农民起义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