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流浪"是文学世界中一个古老而又历久弥新的母题,以"流浪"为母题的文学作品贯穿整个文学史。在中外文学史的舞台上"活跃"着许多"流浪者",而"流浪儿童"是在"流浪"母题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一个次母题。中国的"流浪儿童"母题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而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流浪儿童"文学使流浪儿童文学走向成熟并最终定型。这一时期的"流浪儿童"文学有着特定的叙述模式,并以独特的时代意义和历史价值屹立于文学史之林。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排斥视阈下研究流动儿童的城市适应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现代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出现了一个规模庞大的特殊群体--流动儿童.到目前为止.流动儿童的城市适应同题、受教育状况、医疗卫生状况、犯罪和童工等社会同题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从社会排斥的视角分析流动儿童的城市适应,有助于从本质上解决流动儿童城市适应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大规模持续流动,第二代移民即城市流动儿童开始出现,他们的教育问题也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目前我国城市流动儿童的受教育状况不容乐观,教育折射出的问题是现行的义务教育体制和户籍制度对教育公平的损害.本文选择从公平的角度来探讨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认为切实保证流动儿童获得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是各级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的责任.面对城市流动儿童教育的现状,政府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4.
转化型留守儿童是指本来在城市接受教育的农民工子女再次回到原来户籍所在地接受教育的儿童。[1]205转化型留守儿童如候鸟般游走于城乡之间,是感受冷暖最深的一个弱小群体。从法律的视域下分析出现转化型留守儿童受教育不公问题的社会根源,提出解决转化型留守儿童受教育不公问题的法律保障和途径,进而实现教育公平,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流浪动物的收容和领养已经成为城市中不容忽视的问题。研究者经过社会调研和资料搜集后,提出了一个名为"E猫圈"的公益活动项目。通过线上APP和线下猫咪咖啡厅交互设计,为城市流浪猫的收容与领养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思路,同时也使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多了一份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从社会化的视角看流浪未成年人特殊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化是指个人不断学习群体和社会的文化,发展自己的社会性,把自己融合到群体中去的过程,也是一个人从生物个体发展到一个为社会所认可的社会人的过程。流浪未成年人特殊教育本质上是一个促进自理、自立、自觉、自尊和自我实现的全人社会化过程。工作人员要对流浪未成年人的全人教育,可以采取赏识教育、榜样教育、游戏教育、社区教育、类家庭教育等措施来促进流浪未成年人的社会化,增进流浪未成年人的全人成长。  相似文献   

7.
社会中的流浪乞讨人群属于社会特殊人群,生存于社会的最底层,如何解决这类人群的生活问题理应引起我们的急切关注。本文从如今社会流浪乞讨人群的生存现状角度出发,根据社会救助过程中存在资金短缺、救助主体单一化、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等问题来提出需要改进及加强的对策,从而解决好这类特殊人群的基本生活,维护好社会秩序的稳定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减少社会内在的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8.
研究通过比较我国学龄儿童(城市儿童、城市流动儿童以及留守儿童)不同饮食习惯与营养摄入情况,以及在这些不同习惯与身体形态指标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对导致我国不同学龄儿童肥胖、营养不良等健康问题的饮食习惯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为:当前我国城市学龄儿童无论在饮食习惯上,还是在膳食营养摄入方面,均比流动儿童与留守儿童好;城市儿童在身体形态关系密切的肉类与蛋类方面的过量摄入,则是导致城市儿童BMI高于流动儿童与留守儿童的主要原因;农民工子弟特别是流动儿童群体日益趋同于城市儿童的膳食结构,有可能会引起这类儿童新的肥胖问题。  相似文献   

9.
采用歧视知觉问卷、社会支持问卷、角色认同问卷,对386名流动儿童进行施测,考察社会支持对流动儿童歧视知觉的作用,并探讨角色认同对它们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社会支持对流动儿童的歧视知觉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角色认同不同的流动儿童,社会支持对其歧视知觉的作用有一定差异。偏于认同自己是城市人和在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儿童,社会支持对其歧视知觉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认为自己是农村人的儿童,社会支持对其歧视知觉的预测作用不显著。结论:角色认同在流动儿童社会支持与歧视知觉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留守儿童"也就越发地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父母及大部分亲人外出打工,"留守儿童"的心理、生活、教育、情感等一系列问题日益凸显。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健全保障留守儿童权利的各项制度。  相似文献   

1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从而出现了一批数量日益增多的农村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弱势群体,应当受到社会的关注。此文分析了留守儿童存在的教育问题,并从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各个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流浪精神病人救治为关注点,从相关立法、安置措施等方面分析流浪精神病人救治现状,提出建立流浪精神病人职业技能培训及就业安置基地、进行流浪精神病人保护性救助、培养精神卫技人员及社会工作者、营造关爱流浪精神病人氛围等举措,以期改进流浪精神病人生存现状,促进社会和谐和稳定。  相似文献   

13.
冯元 《江汉学术》2021,40(4):14-22
党的十九大将儿童保护和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纳入国家行动议题,意味着国家将着力防治严重危害儿童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和权益的性侵害问题.从国际经验和国内政策导向来看,儿童性侵害防治的首要策略是预防.在此背景下,从儿童性侵害一般防治视角深入探讨农村留守儿童性侵害预防教育议题极有意义.在整合Jones团队"整合性系统模型...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救助机构都能满足流浪未成年人的基本救助需求,但对于流浪未成年人更需要的心理辅导、社会适应、教育培训、能力提升等方面的需求尚有所缺失。本文主要从优势视角出发,探讨如何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健全流浪未成年人救助模式,以帮助流浪未成年人正确认识自身的潜能优势、提升自我适应发展能力,进而真正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5.
留守儿童问题已是当今中国社会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与生活环境而产生了诸多身、心问题,而由于农村贫困地区学校的教育条件相对较差,学校教育的不完整又加剧了留守儿童已有的问题.贫困农村学校地处偏远,自然环境相对较好,户外活动可塑性大,是灵活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得天独厚的条件.充分利用农村所处的自然条件,鼓励大学生去贫困农村学校实习,设计和开发适合留守儿童身心发展的课外体育活动,是解决留守儿童体育教育缺失的两全齐美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农村留守儿童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的流向城市而出现的新的社会群体。对罗城县留守儿童的调查表明,民族地区的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健康、安全、教育、心理等方面问题。努力通过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中心、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开展多元化社会教育等途径,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7.
国际法应以国际社会为重心.国际法国际社会本位是国际法存在之基础、解决全球问题、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际法理论创新的必然要求.国际法国际社会本位观有利于国际法的理论创新,有利于推进全球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国家问利益的协调、有利于国际责任的承担.  相似文献   

18.
运用社会学的研究视野来描述儿童,童年便是一种社会现象,具有可辨识的社会结构;而儿童是一个社会性的独立存在.社会学关注的是社会中的儿童与由儿童构成的社会,更多去追问儿童何以成为今天的儿童.其实这是一个再造儿童的过程,也是一个重构与改写儿童与成人关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构建留守儿童体育健身活动体系的目的在于为有效提高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社会弱势群体的身心健康水平提供保障. 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具有极为密切的内在关联,相比于社会体育而言,高校体育的资源优势相对明显,因此,本文探讨了高校体育资源的输出途径,议论了如何为农村留守儿童体育健身活动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提供必要的资源援助.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近年来有关流动儿童城市适应性相关研究文献的梳理,总结出城市流动儿童的适应性主要体现在情绪适应、学习适应与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并指出影响流动儿童城市适应性的主要因素来自于个人、家庭和社会多个方面,据此给出了改进流动儿童适应性的基本策略,包括政府提供政策与财政的支持;学校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家长从自身出发,注重与子女交流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