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王晓慧  王康 《情报科学》2018,36(2):63-66
【目的/意义】量化学者学术影响力评价指标间的关系和相互联系的紧密程度,并综合评估选取最客观、公 正的评价指标,为评价学者学术影响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过程】以CNKI期刊库为数据来源,以竞争情报为检 索词,统计该领域所有学者,并计算被引频次排名靠前的99 位学者的发文量、篇均被引频次、重要论文数、重要论文 被引频次、合作率、h 指数、g 指数、p 指数,利用SPSS22.0 分析各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结论】运用不同的评价指标 评价学者学术影响力将得出不同的结论;各评价指标之间存在较多相关性;p 指数在众多指标中更具区分度、灵敏 度以及适用性和可靠性,是一个极具应用前景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采用综合计量指标进行期刊评价,避免了传统学术指标评价维度单一的局限性,另一方面也 可以系统测量期刊的综合水平。【方法/过程】以期刊学术评价指标为基础,增加期刊网络社媒指标和引文网络指 标,构建期刊传统学术影响力、网络社媒影响力、引文网络影响力三个维度之间的结构方程模型,探索期刊评价指 标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结论】通过模型计算,各指标之间确实存在着一定的结构关系。基于指标间的路径系数 得到期刊传统学术影响力、网络社媒影响力、引文网络影响力的计算模型,借助天际线算法的思路,筛选出三家图 书情报领域内的优秀期刊,同时也挖掘出部分具有发展潜能的重要期刊。  相似文献   

3.
针对“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在不同领域内对于中国国际合作学术产出水平的影响”这一问题,以Scopus、SciVal和中国科学院官方网站为数据来源,以2009—2018年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与中国学者的学术合作产出为样本,构建领域合作强度影响力、领域合作水平影响力指数,建立二维影响力分析矩阵模型,综合分析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对中国国际合作学术产出的影响力。结果表明:(1)欧洲区外籍院士与中国学者的合作呈现明显两极分化态势,在不同领域对中国学术国际合作产出水平有不同影响;(2)美洲区外籍院士与中国学者在各领域内的合作强度和合作水平上呈良好态势,对中国国际学术合作产生了积极影响;(3)亚太区外籍院士对中国国际合作学术产出的影响力略显不足。基于此,提出要针对各地区外籍院士与中国学者的学术合作特点,在资源配置和合作模式探索上展开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交叉学科内的学术影响力评价是科学计量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其对探究跨学科知识融合趋势及科研人员影响力的测度与评价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的影响力度量方法普遍存在着论文引用的载体单一化、传播单向化,并且没有考虑学者领域交叉程度等问题。[方法/过程]通过提取学者自身的领域信息特征,把影响力双向传播引入论文引用网络中,提出了一种融合论文引用传播与学者信息传播的交叉领域学术影响力识别方法(IPCSI),该方法首先通过量化t时刻节点文献的学科交叉度,构建学者—论文交叉度矩阵,在此基础上将引证文献对节点文献的引用传播作为影响力连边,计算t+1时刻引文因子向量,利用图上排序算法实现学术影响力的后向引文传播。其次,从学者间合著领域相关性视角,通过增加以学者自身为传播载体的学者影响力连边,计算t-1时刻学者因子向量,模拟该时刻下学术影响力的前向信息传播。最后,通过同时建模论文引文传播与学者信息传播,客观再现学术影响力的前序与后序传播过程,并采用调和计量方法分配学术贡献度,最终完成学者影响力双向传播的量化分析。[结果/结论]在真实数据集上验证了IPCSI方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通过...  相似文献   

5.
医药卫生类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的主要评价指标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2006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CJCR)中医药卫生类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他引率、引用刊数、扩散因子、学科影响指标、学科扩散指标、被引半衰期、来源文献量共10个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并与该版CJCR收录的1652种期刊比较。结果显示,医药卫生仍是科技领域较为热门的专业,其期刊质量与影响力均较高,但是各学科领域期刊评价指标变异度较大,学术水平良莠不齐,部分期刊的质量有待提高。内科学的综合学术影响力居医药卫生类期刊之首; 护理学期刊除他引率偏低外其他多项主要评价指标均居领先地位; 医科大学学报急需提高质量与影响力; 肿瘤学期刊在学科内的影响力较大,临床医学、基础医学与医学综合期刊在学科内的影响力较低; 中医学与中药学的研究进展缓慢且整体科研水平有待提高。针对医药卫生类期刊反应速度较慢而老化速度较快、医科大学学报影响力低等问题提出了改善意见。  相似文献   

6.
学术论文是科研工作者研究成果的重要表现形式,其学术影响力的评价方法是科研绩效评估的热点.为探讨在跨学科领域自然科学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中,建议一综合评价体系的可行性,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代表性论文为例,利用PubMed、SCI数据库收集其相关领域论文、他引量等基础数据,在建立的综合评价体系下,应用TOPSIS法计算其综合评价值、应用SOM法聚类,然后将传统上利用他引量与期刊影响影子对论文的评价结果与它们一一对应比较,发现综合评价体系的评价结果在不改变传统评价结果的趋势下,在跨学科门类学术论文的评价与比较中,更能提升具有高学术影响力特征论文的显示度,因此该体系在跨学科门类、不同研究领域间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和比较时能更科学的反映论文学术影响力,为科研绩效评估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严炜炜 《情报科学》2019,37(2):9-13
【目的/意义】社会网络环境下,对学术社区利用水平的定量分析对于揭示学者和机构学术影响力具有重要 意义。【方法/过程】本文以ResearchGate学术社区为例,对中国和美国的代表性iSchool院校用户数据进行采集分 析,探究了iSchool成员对学术社区的总体利用水平,并分别对iSchool层级成员、中美iSchool成员用户进行比较分 析。【结果/结论】研究结果发现,图书情报学科用户对学术社区整体利用水平有限,成果质量与学术影响力处于相 对弱势;iSchool层级成员间对学术社区利用差异并不显著,而中国iSchool成员的学术社区参与水平、学术影响力和 受关注程度均距美国iSchool成员有明显差距。  相似文献   

8.
创新是发展的原动力,合作是当今科研的重要组织形式。本研究采取基因编辑领域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多种理论划分单一关系,把加权直接引用理论、基于Fisher和基于Z得分的多关系融合方法组合使用,在对于不同关系的加权方法上,用基于互信息加权代替了传统的线性加权,以此构建多关系融合后的综合学术网络。本研究以期对多关系融合方法进行综合和改良,对基因编辑领域综合学术网络进行构建和描摹,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把握当前学界发展动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针对z指数评价学者学术影响力存在的问题,提出融合引文分析与Altmetrics改进z指数得到znew指数方法,以提高对学者影响力评价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方法/过程]文章融合学术论文被引频次、下载量和期刊影响因子指标,考虑作者贡献度,构建学术论文综合学术影响力综合指标(AC),以替代z指数评价的基本单元——被引频次(C)单一指标,改进得到znew指数。以图书情报学领域2016—2020年的发文为数据来源,统计获得发文量排名前50位的学者,分别计算他们的znew指数、z指数、p指数、h指数、总发文量N、加权综合学术影响力(AC)、篇均影响力(AC/N)、体现论文影响力分布的一致性指标μ,并实证分析了znew指数评价学者学术影响力的效果。[结果/结论]znew指数在继承z指数优势的基础上,同时也具有自身特有的优势和特点,可较公平和客观地对学者的影响力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0.
为了从科研层面评价相关国家在科学领域学术研究水平和能力的相对位置,支撑科研资源优化配置和科技政策战略决策,研究建立了基于科研论文价值的学术竞争力评估模型。运用文献计量学、创新网络分析法等方法和工具,研究形成了科研学术创新的数量、影响力、热点性与前沿性的表征指标,采用TOPSIS综合评估的算法,对领域的学术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估。在石墨烯领域对主要国家的学术竞争力进行实证研究,各表征指标反映的情况和综合排名评价结果,与本领域专家调查相一致。  相似文献   

11.
收集中国管理学领域8种期刊1994—2007年的论文数据,构建中国管理学者论文合作网络,从学者合作与否与论文质量的关系、学者间不同合作模式对论文质量的影响、基金支持对论文质量的影响、学者个人网络属性与其绩效的关系等方面探讨中国管理学者合作网络属性与合作绩效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国管理学者合著论文质量高于独著论文;跨校合作比政企合作和校企合作、跨省合作比跨国合作对论文质量提高有更大的促进作用,管理科学学者跨院系合作论文比工商管理学者跨院系合作论文质量好;有基金支持比没有基金支持的论文质量好;管理学者个人的点度中心度、中间中心度与其个人产出和影响力正相关,接近中心度与之负相关,3种中心度均与论文质量无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12.
合作网络中心性指标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科研团队学术带头人的识别,但识别的合理性与有效性有待论证。基于此,归纳科研团队学术带头人的胜任特征,并分析合作网络中心性指标测度这些胜任特征的合理性。以14个受资助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为对象,从识准率和识全率两个方面对网络中心性指标识别科研团队学术带头人的有效性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期刊学术影响力是学术界和期刊界关注的热点,已有许多学者对其测度指标结构关系进行了分析,但缺少从整体上对测度指标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方法/过程]以632种"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为研究样本,构建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测度指标体系,运用BP神经网络DEMATEL模型计算各测度指标的中心度与原因度,并结合原因—结果图分析各测度指标的重要性及相互作用关系。[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准确地反映出测度指标间的结构关系,他引影响因子和复合总被引为强驱动型指标;平均引文数和影响因子是排名前两位的驱动型指标;5年影响因子为最显著的特征型指标。  相似文献   

14.
Co-authorship networks and research impact: A social capital perspectiv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impact of research work is related to a scholar's reputation and future promotions. Greater research impact not only inspires scholars to continue their research, but also increases the possibility of a larger research budget from sponsors. Given the importance of research impact, this study proposes that utilizing social capital embedded in a social structure is an effective way to achieve more research impact. The contribution of this study is to define six indicators of social capital (degree centrality, closeness centrality, betweenness centrality, prolific co-author count, team exploration, and publishing tenure) and investigate how these indicators interact and affect citations for publications. A total of 137 Information Systems scholars from the 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 database were selected to test the hypothesized relationships. The results show that betweenness centrality plays the most important role in taking advantage of non-redundant resources in a co-authorship network, thereby significantly affecting citations for publications. In addition, we found that prolific co-author count, team exploration, and publishing tenure all have indirect effects on citation count. Specifically, co-authoring with prolific scholars helps researchers develop centralities and, in turn, generate higher numbers of citations. Researchers with longer publishing tenure tend to have higher degree centrality. When they collaborate more with different scholars, they achieve more closeness and betweenness centralities, but risk being distrusted by prolific scholars and losing chances to co-author with them. Finally, implications of finding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旨在为新型学术评价指标的准确筛选、学者学术影响力提升和各级图书馆开展科研支持决策等创新服务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量化了Altmetrics指标对引文量产生贡献的大小,选取综合学科大样本数据集,运用适合社交媒体平台的计数型数据类型的负二项回归模型进行拟合。[结果/结论]16个被调查的Altmetrics指标中,6个指标对引文量产生了显著影响。问答平台一个单位变化将增加引文量0.1945的变化,政策指标则贡献了引文量0.0226的提升。博客、谷歌社交平台、门德利等社交媒体平台上的分享有利于学术传播;而推特指标则使得论文学术影响力略有所降低,与众多小样本研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顶级科研论文代表了世界学术领域内重大的独创研究成果,其在网络中的受关注程度体现了社会大众对重大科研进展的关心热度。研究顶级期刊论文在网络中的关注度及其影响因素,可以为提出全面科学的论文评价体系奠定基础,为论文在网络中获得高的网络关注提供指导意见。[方法/过程]利用2016年发表在《Nature》和《Science》的1584篇科研论文的Altmetrics数据和题录信息,从分布特征和相关系数两个维度描绘了论文社会影响力与学术影响力的关系,从论文研究主题和来源国家两个维度探析了论文网络关注度的影响因素。[结果/结论]顶级期刊论文的Altmetrics指标和被引量波动范围较大,各指标分布均呈现长尾偏右的尖顶曲线;论文的Attention score与被引量的相关性较弱;探讨与人类健康和生活相关研究主题的论文更容易获得高的网络关注度。不同国家的论文网络关注度呈现出3类较突出的特征;论文的国际合作程度越高,越有机会获得高的网络关注度。  相似文献   

17.
专利引用是技术或知识溢出的重要机制,网络拓扑分析的引入有助于理解专利引用网络的结构特征,揭示专利引用过程中的技术或知识流动规律。在USPTO系统中,检索中外企业专利引用清华大学专利的相关数据,构建清华大学专利被企业引用网络,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网络特征路径长度、聚合系数、中心度等结构特征。研究发现,清华大学专利被企业引用网络的特征路径长度小,聚合系数较高,存在明显的小世界现象;网络中心度分布呈现明显的"少数结点拥有大量联结,大量结点拥有少数联结"的现象,符合幂律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利用网络分析方法对融入引文内容的引文网络中的知识流动规律与模式展开系统研究,以期 为引文网络中的知识扩散、转化与创新提供理论与实证依据。【方法/过程】选取描述性统计量和网络分析指标,对 知识节点的知识流动能力及角色、知识群落的知识流动类型及结构、整体网络的知识流动分布特征及结构特征进 行深度刻画和剖析。【结果/结论】依据CNKI数据库主题期刊论文为测度数据,分别构建“智库”“数字人文”“数据治 理”三个主题的引文网络,并依据文中方法比较分析其间知识流动特征的异同。文中方法能够深入挖掘学术文献 间的知识关联,弥补过去引文网络知识流动研究中因忽略深层次引用信息而产生的缺陷。【创新/局限】本文采用多 种指标与方法对引文内容视角下引文网络知识流动规律与模式展开系统研究,但是未从整体引文网络中抽取反映 某一或某些知识属性的个体引文网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Web 2.0环境下学术交流的社会网络分析 ——以博客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将Web 2.0环境下的学术交流网络作为研究对象,以图书馆学、情报学领域博客交流网络为例,从学者间交流和沟通的角度寻找并勾画出学者之间交流网络的结构,同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相应的参数和指标进行中心度分析、小团体分析和小世界效应的验证,以期从完善结构的角度促进科研人员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交流.  相似文献   

20.
李文娟  牛春华 《现代情报》2012,32(10):153-158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的分析视角:中心性、子群分析以及位置与角色分析,应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从中心性、子群、结构洞3个角度研究了1998-2011年《中国图书馆学报》合著网络的特点。通过实证研究识别了学者在学科领域中的地位;发现了合著网络中联系紧密的学术团体;进一步分析了整体网络中的结构洞以及各个著者对结构洞的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