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甘思萌 《灌篮》2021,(3):84-84,86
太极推手作为传统武术项目,本身又属于格斗型项目,具有高强度的对抗性。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教学实验法,分析太极推手与篮球运动的技术特点,以此探讨两者之间的共性,为验证太极推手的训练体系能有助于提高篮球教学效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咨询法、现场调查法等研究方法,针对目前国内太极推手运动员的培养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从而构建太极推手运动员科学的培养模式,皆在促进中华武术太极推手运动的发展。研究结果表明:国家在政策上加大支持力度;民间、高等体育院校与武术运动管理部门协同培养,通过形成县级→市级→省级→国家的人才输送方式,构建科学的训练体系等是培养武术太极推手运动员良好的模式。  相似文献   

3.
对太极推手传统理论与文化及现代推手的技术实践等进行研究,认为太极推手秉承了太极拳运动基本技术风格和文化特色,且具有含蓄、谦让、和谐的对练技术特征.但将太极推手作为一项攻防竞赛项目开展,有违太极拳运动的传统理论和运动规律,误导人们对太极推手的认识和体验.  相似文献   

4.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察法、录像观摩法、逻辑分析法、总结归纳法等研究方法,旨在对竞技太极推手的发展现状进行全面综合考察,解析和梳理竞技太极推手的概念与渊源,阐释竞技太极推手的当代价值,并在反思其竞赛、训练方法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
文章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高职院校开设太极推手课程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与分析.研究认为在高职院校已经具有开设太极推手课程的软硬件条件,同时开设太极推手课程不仅有利于太极拳及太极推手运动的推广与发展,有利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同时还可以丰富师生课外锻炼项目,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习惯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竞技太极推手是太极拳运动的实践与升华,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理应得到持续繁荣发展,可实际情况却是经过二十多年后竟然退出了竞技场。本研究针对竞技太极推手运动的发展现状,从竞赛体系、保障体系、人力资源和训练体系等四个方面展开讨论,提出了竞技太极推手运动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7.
史有为 《体育科学》2003,23(2):96-99
研究目的:探讨太极推手腿部瞬时发力时劲力变化的运动生物力学原理,为太极推手的训练和教学提供科学的方法依据。研究方法:采用实验的方法,对太极推手腿部瞬时发力的劲力变化进行了研究,主要结论:推手运动员与非推手运动员存在显著性差异,在腿部瞬时发力时推手运动员比非推手的运动员的水平力大得多;从事太极推手多年训练之后,在发力时肌肉能迅速的达到激活状态,有内劲、速度快,爆发力强,动量大,冲击力比较大,建议:不断从科学角度总结太极推手理论,使太极推手理论与太极推手训练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1993年全国太极推手观摩交流大会于9月25日至28日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来自北京、上海、山东、河南等10余支太极推手代表队,以及30余名专家、学哲、特邀代表参加了这次盛会。大会期间,与会代表以座谈讨论、交流发言、比赛观摩、技术交流等方式,分别对太极推手的竞赛形式、竞赛规则、技术体系等方面进行了研讨、试验和探索。 太极推手自1970年在广西南宁作为试点项目首次亮相以来,至今已经历了14载的探索和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9.
经中国武术协会、亚洲武术联合会审定推出的太极推手对练套路,具有丰富的推手技术、独特的运动特点以及深邃的传统文化内涵,为国内外太极拳习练者所喜爱。因是两人对练且技术复杂,教学具有一定难度。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太极推手技术,传承民族体育文化,普及太极推手运动,采用文献资料、实践总结等方法对太极推手对练套路教学教法进行总结,旨在加强交流,完善推手教学理论与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之目的。  相似文献   

10.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太极推手的社会化推广策略和模式进行了分析。太极推手的推广应该加大宣传力度,传播科学健身理念;组织各种层次的交流展示,提供太极推手交流平台;结合太极拳的发展,形成练用结合的锻炼理念;形成独具特色的太极推手竞赛模式;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认证工作;根据习练者的练习目的积极地创新太极推手的开展形式。  相似文献   

11.
论竞技太极推手的发展趋势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竞技太极推手的发展趋势与对策进行了研究。认为目前竞技太极推手正向着保持民族特色、突出技击性,注重科学性,强调武德修养等方向发展,指出了在比赛规则、运动员专业化、理论与实践的科学研究等方面存有不足,并提出其发展对策:加大竞技太极推手在青少年中的普及程度,建立激励政策,提高运动员专业化水平,对比赛规则进行改革,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科学研究,努力搞好国内各级比赛等。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太极竞技推手至今已有十二年的历史,文章以近几年北京太极推手比赛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参赛人数、参赛单位、使用技术动作和裁判的执法水平等情况,以期发现北京竞技推手目前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探讨北京竞技推手如何发展。  相似文献   

13.
太极柔力球柔力球作为一项结合了太极拳和球类运动特点的全民健身体育项目,在全民健身计划的推动下,正朝着竞技化、规范化的趋势发展,并在不断摸索、创新科学的训练手段和方法。文章为迎合项目的这一发展趋势,借鉴运动生物力学等其他学科的先进成果和方法,在本项目中创新的使用了红外线录像分析,对太极柔力球核心难度之一的拍头向下绕翻技术进行运动学分析,以期建立规范的动作技术模型,使动作最佳化、合理化,进一步促进项目的规范性发展。研究结果显示:太极柔力球拍头向下绕翻技术离心阶段运动较向心阶段运动时间长,球拍运动速度较快,角速度变化幅度大,呈现出先加速后减速的趋势,翻拍动作在向心阶段完成;肩关节活动幅度小,肘关节角速度在向心运动绕翻动作时有明显的加大,腕关节变化幅度小;在动作的向心阶段,手指与腕部配合完成预捏拍动作,为下一周动作做积极准备。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文献资料和练习方法中的体会,比较分析太极劲与一般体育力、太极松沉劲基础训练方法与一般体育放松训练方法的相似与不同,总结归纳出太极劲训练中的特点和方法,并通过大小,方向,作用点的训练步骤将太极劲的训练由繁化简,由难化易,使其更加科学化,易于大众掌握。  相似文献   

15.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实地考察法等研究方法,对比分析成都地区养生旅游现状,以休闲成都与“太极蓉城”为平台,融合太极养生文化与旅游地建设,对成都太极文化养生旅游产品开发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既能提升“蓉城太极”城市名片影响力,又能促进四川体育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A型行为与太极拳运动(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邱服冰 《体育学刊》2001,8(2):66-67,70
研究分析了A型行为的理论基础与心理特征,并就太极拳训练对A型行为及心理放松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指出通过运动来改变心理特征是可行的,而研究太极拳运动对A型行为的影响则应给与时间压力的刺激源。  相似文献   

17.
电子商务的爆发式增长为体育用品的网络零售提供了宽广的营运渠道。太极用品产业伴随着太极运动的普及而得以快速发展,其网络零售渠道的拓展具有重要价值。分析了太极用品网络零售的发展状况,以及太极用品网络零售市场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太极推手是利用太极拳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对抗的一项运动,是民族传统体育的瑰宝。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太极推手在新形势下的发展进行了分析,结论为:太极推手要发展,必须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来重新认识,才能焕发出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