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广告的天然功能是促进商品的销售。在建构广告文本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把能否有效劝服消费者作为文本符号选择的标准;它紧紧抓住了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人依靠物(功能性价值)而存在,人通过物的符号意义(象征性价值)来确定自己的位置;它不断激起消费者的各种欲望(当然,这种欲望只有通过消费商品才能获得满足)。人与物的关系、人们追求欲望满足的心理,是广告构建商品符号意义、创造劝服说辞的起点。同时,广告是一种文化,它在实现其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以2016年里约奥运会男子足球决赛的电视转播为例,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和文本细读法分析了足球比赛电视传播的影像文本。作者认为足球比赛电视转播中球员身体文本的建构和身体叙述是影响比赛观赏性的重要因素,体现出了明显的身体叙述特征。以脚为主要运动手段的足球比赛中身体语言占有主导地位,身体文本是区别参赛人员的身份、角色的符号。身体语言展示运动竞技水平,是裁判员、运动员和观众表情达意、相互交流的主要媒介。足球比赛电视影像文本的身体叙述体现为传者隐身在场和现身在场。  相似文献   

3.
跳丧舞揭示了土家人独特的符号化生存状态,在人与人之间隔膜日益加深、文化缺乏历史纵深感的“类像时代”具有独特的符号反思意义:跳丧的主体符号促成人与社会之间的深层互动,跳丧的客体符号促成自我精神与身体的内化,跳丧舞的行为模式符号体现了个人支配与社会支配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符号价值产生的前提是令商品成为承载意义的符号,并为其赋予一个唯一的、颇具社会属性的含蓄意指的所指,令“人”通过消费“物”的社会意义获得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同构”这一意义生产机制期望达到的目的正是如此.只不过“同构”必须借助大众传媒,才能在看似真实的“拟态环境”中,以“润物细无声”式的言说诡计,将在意识形态操控下的符号价值演绎得无比自然.  相似文献   

5.
池筠 《新闻世界》2010,(7):133-134
在消费社会中,汽车消费不仅是使用价值的消费,还是符号的消费,也是一种空间消费。汽车电视广告作为视听合一的符号系统,通过对符号意义的建构,刺激着人们的消费欲望。本文以一系列丰田汽车电视广告为文本,运用符号学、意识形态研究方法分析如何运用广告符号塑造商品形象,并解析丰田汽车广告带来的神话及其存在的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6.
播客的社会文本意义解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符号学和传播学的视角,对国内外迅速兴起的“播客”现象进行较为深入的文本意义解读。笔者认为,作为社会文本的播客,其意义是:在播客特定的语境下,人们借助不同的符号系统,使“自我实现”得到最大的满足并正逐步融入社会。从编码者的角度看,这种“自我的实现”的特点是,话语权力的获得和“超符号”的自由交流。而译码者的“自我实现”的特点,则是通过解释权的回归,使可读的文本和可写的文本得以沟通。  相似文献   

7.
“元宇宙”世界是一个编织了所有人与人、人与物的宏大关系网,它的故事文本是由无数个体性的意义共同交织而成的。因此,元宇宙题材科幻电影在构建“元宇宙”的世界图景中采取了一套独特的叙事策略,其通过多重融合的叙事空间、多元交互的叙事身体以及跨媒介融合的叙事语言,先验地打造了这一“美丽新世界”为我们提供了前往体悟“元宇宙”的想象通道。而“元宇宙”奇幻景观背后所存在的技术“神话”、现实伦理、产业升级等问题,也蕴藏在了电影的叙事意义之中,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8.
网络“虚拟世界”的符号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符号学角度对比构筑媒介“拟态世界”的不同传播符号特点和功能 ,揭示了网络“虚拟世界”的符号特征和人们信息需求与接受的新特点。认为 :网络“虚拟世界”不仅可以实现多媒体符号的综合利用 ,而且能与感知系统产生互动 ,具有“观念化模拟”的意义 ;文本作为一个符号系统 ,它的主体化、模糊化和形式化 ,增添了“虚拟世界”生动立体、个性化色彩 ,也有助于人们解读其含义。在网络世界中 ,人被赋予符号和符号使用者双重身份 ,成为特殊符号 ,他们的需求系统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对意义的理解拉大了差距。文章试给出变化模式 ,并指出了“符号人”特征的两方面含义  相似文献   

9.
万琰 《青年记者》2017,(23):14-15
法国符号学家罗兰·巴尔特首先将符号学理论应用于广告分析,指出符号意义本质上是由特权阶级人为建构的,并将渗透了意识形态的符号文本称为“神话”.①他将索绪尔的“能指加所指等于符号”视为符号表意的第一系统,并指出第一系统中的符号在进入第二系统后则变为一个纯粹的能指,与之对应地产生一个新的所指.巴尔特把它称为“内蕴意义”,也叫“隐喻”,而广告符号则正是通过“隐喻”进行意识形态价值的运作.  相似文献   

10.
彭佳  彭淑茵 《东南传播》2024,(2):140-144
作为一种模仿真实物性的纯符号,具有物符双重性的虚拟物构成元宇宙景象,其物性建造来自人类感官渠道的集成投射,从而在人类脑海中再现“物感”。虚拟物不仅在元宇宙通行,通过物物交互形成的物体间性不断增生虚拟物的符号意义,还能塑造主体间性,反作用于现实世界产生相应价值,实现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相互作用的效果。元宇宙给受众带来一种沉浸式的美学体验,这是经由技术媒介将数字身体的虚拟意识投射到真实身体,并与真实身体曾经的经验和感知置换而构成的跨媒介、跨场景、跨身体的共感真实。  相似文献   

11.
对于我们今天身处的大众文化,刘成纪做了这样一个界定:"当代大众文化基本上是一种围绕身体建构的文化,其主题是欲望,其价值是身体性愉快,其实践是按照美的规律对人体进行技术再造和改装."①在大众文化的语境中,身体作为一个文化范畴而存在,它不仅是指自然的、生理的存在,更重要的是作为社会的存在物、文化的存在物以及符号的存在物.  相似文献   

12.
陈恒  庞爱忠 《新闻窗》2014,(1):63-64
含义,是和字面义相对而言的,它是透过字面义表现出的附加意义。例如,“时装”有“高档服装”的含义,“刻舟求剑”有“拘泥不化”的含义等。赵毅衡教授在《符号学原理与推演》中区别了符号过程中的三种不同“意义”:发送者(意图意义)——符号信息(文本意义)——接收者(解释意义)。应该说,当一个文本脱离了作者进入大众传播后,便不再受作者控制,每一个文本的读者、依据不同的情境进行生产性解读,形成自己的解释意义。含义,就是隐藏在文本意义之后的解释意义。  相似文献   

13.
信息的传播离不开符号,无论是报刊、广播还是电视,都是通过各种符号来传达信息和观点.“我们的生活空间正在成为一个符号空间或意义空间”.①同样,《时代》周刊封面上的中国形象也是通过各种符号综合建构的.美国哲学家皮尔斯根据符号同它们所指示的对象物发生联系的三种方式,将符号分为图符(icon)、标志符(index)、象征符(symbol)三种.图符又叫相似符,主要通过表征物和对象的相似之处来代表事物,标志符是通过表征物与对象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来代表事物,象征符是通过一个法则或者违约的作用表示对象的符号.  相似文献   

14.
广告的价值在于在作为人与物的中介,给物赋予意义。符号学中的双轴关系横组合与纵聚合这对概念能恰到好处地分析广告意义的产生与增值。本文借助广告符号的跳跃、广告传播的共振、广告文本的互文性、广告符号的预设等常见的广告运作手法,分析了广告符号的双轴关系在广告传播中的意义增值过程。  相似文献   

15.
本文按照语言符号以及非语言符号这两大分类对“网瘾之戒”中的镜头进行实例分析,研究人物话语所代表的语言符号以及人物表情代表的非语言符号所传递的意义,并且通过结构主义和符号学的研究,探讨电视新闻文本是如何将其要表达的意思传递出来与大众沟通的. 本文实例分析“网瘾之戒”中“被访者镜头+空镜”“被访者镜头+记者镜头”“被访者镜头+被访者镜头”这三种镜头组合方式的运用,从镜头内部以及镜头之间的联系剖析其产生的效果和传递的符号意义,从而发现不同组合方式在传递符号意义时的不同侧重点.  相似文献   

16.
人的生存,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人不断地在每一件事中寻找意义.没有意义的存在是非人性的.而任何意义都必须靠符号才能表达,才能传送,才能解释.符号是意义活动的独一无二的方式,不用符号无法表达任何意义,反过来,任何意义必须用符号才能表达.既没有不用符号的意义,也没有缺乏意义的符号.  相似文献   

17.
足球运动被称为世界第一大运动,是当今国际上开展的最广泛,影响最大的运动项目之一,深受社会各界的欢迎,而专业的体育频道中,足球赛事的转播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作为国内一流的足球比赛转播团队,天津电视台体育频道参加了奥运会、女足世界杯等多项大型赛事的足球转播工作。笔者是参加过各类足球比赛转播的慢动作导播,将在这里探讨一下大型赛事足球比赛转播中的慢动作制作。  相似文献   

18.
赵旻瑞 《视听》2022,(5):102-104
中国传统神话故事蕴含了丰富的文化瑰宝.在影视改编中,对神话人物的身体影像塑造是不可或缺的一环.身体影像的具象化创作使得受众对神话形象的接受由文本的抽象符号转为图像的具象符号.身体景观的重新构建也为由身体叙事到整体叙事的逻辑重塑提供了坚实基础.但在改编过程中,仍然需要注意消费主义下身体狂欢的陷阱,应突破身体狂欢下的新规约...  相似文献   

19.
裴灿 《编辑学刊》2023,(2):56-61
以元宇宙为媒介的信息交换活动较之于其他数字传播方式,表现出鲜明的身体转向特征。元宇宙传播的身体转向主要从主体、话语、空间三个层面体现出来,分别为从“数字化生存”到“身体的回归与再造”,从“符号文本”到“沉浸感知”,从“脱域传播”到“空间重构”。明确元宇宙传播的身体转向,有助于重新认识“身体知觉”对传播活动的价值,助力元宇宙平台维护用户法律权益,引导互联网产品创新。  相似文献   

20.
“碎片化”“快捷化”的电子阅读普及的时代,纸质阅读却激活了身体的感知,成为不可替代的阅读方式.文章以物与“身体感”的理论作为分析框架,对比分析数字阅读和纸质阅读在身体感知方式层面的差异,回到身体的维度探究纸质阅读在新的媒介时空如何焕发生命力;从传播形态变迁的历史语境中,梳理人与媒介间交互影响的脉络,以“体物入微”的概念重新阐释纸质阅读在数字化语境中的文化意义.实体书店的空间也从传统的单一零售空间转变为具有美学价值和交流意味的多功能文化复合体,空间属性的变化重构了身体与客体空间的关系,客体空间通过“身体”的参与具有了体验的意义,身体空间也成为一个空间结构及其意义分布不断变化的异质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