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高素质体育教师队伍是推进教育现代化、实现体育强国战略的人才保障,师德师风是体育教师队伍评价的第一标准。体育师范生是高素质体育教师队伍的后备军,其师德养成状况和内在构成是建设高素质体育教师队伍的重要环节。研究立足教育现代化的根本目标,综合运用文献法、访谈法、个案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廓清体育师范生师德养成的时代内涵与体验式优化方法的基本理论,客观检视体育师范生师德养成存在的主体协同相对不力、内容构成较为单一、实践场域比较局限等突出矛盾。基于东北师范大学“城乡反差体验式教育实习模式”的典型案例,揭示出融组织主体与实践主体于一体的多元主体,融体育知识、技能、价值观于一体的内容体系,融城乡、大中小学于一体的实践场域,融主体协同、内容互通、场域联动于一体的体育师范生师德养成模式样态。研究认为,体育师范生的师德养成离不开教师教育共同体的合力共促,需要强化教育实践,并贯通职前、职中、职后全过程。  相似文献   

2.
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不仅涉及某一个学校、某一个地区的体育工作的开展情况,也是高等院校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事业振兴与发展的重要课题。探讨北方院校开展冰雪运动体育师资队伍存在体育教师冰雪专项薄弱、体育教师在新形势下获取理论知识途径单一、师风师德的缺失等问题,并提出重视冰雪课程建设,加强安全意识,强化师资队伍冰雪专项,增加体育教师获取理论知识的途径,规范师风师德等解决办法和改善途径。旨在建设素质优良、专业过硬的师资队伍,充分发挥师资队伍的性能,增强富有北方特色的体育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3.
培养卓越师范生是提高我国学校体育质量的基础。通过“五环工程”建设平台,采用“崇德”“乐学”和“尚技”等主要措施,解决高校体育师范生学习当中存在的难题,从而提高体育师范生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4.
体育教师行业作风建设事关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事关学校体育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当前,由于体育教师行业作风制度的缺失,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工作热情丧失、师德师风失范、学术风气衰败等严重现象,违背了学校体育的发展规律。迫切要求建立健全法规制度,规范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升职业道德素质,并切实保障体育教师的正当权益,关注体育教师的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推动青年体育教师专业成长,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提高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不仅需要教师全身心地投入,还需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系统规划、正确引导,紧紧围绕师德师风建设、教师专业成长、教师职业认知等方面进行全面培养,从而解决青年教师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教学理念狭隘、  相似文献   

6.
中国学校体育区域互动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体育与区域互动发展可以充分挖掘学校体育的体育人力、物力资源优势与社会服务功能,使学校体育实现由固守一隅的“象牙塔”向辐射区域的“体育服务基地”的转变,增强学校体育自身发展的内动力。更重要的是,二者的互动发展能有效解决区域体育所面临的内部主体相互支撑力度不够、互动机制不畅以及区域体育不平衡等实际问题,为区域体育的合理规划奠定基础,进而实现区域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学校体育区域互动发展的策略主要包括拓展学校体育区域服务职能、强化学校体育的区域体育文化培育与创新功能,等等。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体育教学实践,分析揭批了体育教学中容易出现的七种错误倾向,提出教师要针对这七种错误倾向进行认真查摆对照,使体育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得到切实加强。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当前高校师德建设面临着更多新的挑战。学院党组织在师德师风建设中始终处于核心位置,必须把党建工作与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舆论宣传、党员发展、党员培养、评价考核、激励保障机制等方面,推动两者共同促进,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9.
中师体育的任务,不单纯是为了锻炼学生自身的身体或培养小学体育师资,而是既有师范生自身的教育任务,又有培养合格小学教师(即使不教体育课)的职业训练任务,即中师体育教学的“双重”任务、而我国要实现跨世纪的宏伟发展目标,迎接未来社会的挑战,必须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可见,当今中师生的素质教育已成为核心问题,直接关系到未来世界的进步与发展。 不妨我们看一看现实问题,中小学长期的应试教育给学校体育带来不少负面影响与冲击,突出表现为降低了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为升学应试加强智育,甚至取消体育课及课外体育活…  相似文献   

10.
“课程思政”是新时期学校各项课程教学与人才培养目标同向同行、共同促进的抓手之一。身心健康素质的培育作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之一,是学校教育和学校体育的重要目标之一。该文以“课程思政”为背景,基于“课程思政”对体育课堂教学意义,分析了“课程思政”背景下体育健康课程改革的有效策略,通过该研究,以期为更好地促进体育健康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提供理论与实践层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学校体育治理共同体是多元主体参与学校体育治理的一种作用机制,对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文献法、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以全国较早开始探索通过调动多元主体参与学校体育发展的“北京实践”为例,归纳多元主体参与义务教育学校体育治理的路径和行动模式,根据治理共同体构建的理论逻辑,指出义务教育学校体育治理共同体构建面临的文化差异、机制偏失、标准化迟缓、主体合而不力等问题,围绕“多元主体培育—激励参与—功能耦合”的理路,提出培育合作文化、构建保障机制、研制标准体系、探索区域学校体育集群化治理模式等本土化构建策略,希冀为解决多元主体仅基于自身利益才进行合作治理的现实困境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是在已有文献资料和专家学者观点基础上构建体育师范生师德表现评价指标模型的。研究方法:首先,运用质性研究软件Nvivo12.0对资料数据进行三级编码,初步构建体育师范生师德表现评价指标结构关系;其次,通过专家调查,优化评价指标体系;再次,通过项目分析、信度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对评价指标进行再次优化;最后,以结构方程模型作为实证检验手段,确立拟合度较好的评价模型,并通过相关变量间的路径系数,分析评价模型中每个潜变量的变化;同时,采用因子分析法获得各指标因子的权重系数。研究结果: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体育师范生师德表现评价指标体系由2个维度以及12个观测指标构成,2个构面潜变量的变化都是多个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湖北体育科技》2021,(11):1016-1019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以做体育文化人和"新文科"建设为切入点,对当前体育师范生的人文素养培育进行研究。结论:社会的偏执印象阻碍了体育文化人的发展;专业与基础、传统与西学、感性与抽象三维层面的结构失调加剧了人文素养的弱化。为此,加强体育人文素养重要性的再认识、转变培养理念、营造专业化的人文素养氛围构成基本强化路径。体育师范生人文素养培育的省思及强化有助于培养新时代的体育人,为"新文科"建设和体育强国增加新的文化力量。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实地调研等方法,剖释体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的困惑与应解决的问题,并以“学校体育学”为例,提出具体实施路径。研究认为:体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应着重解决课程教学中重专业素养培育,轻人格修养培育;重知识技能传授,轻价值观培育;重低阶认知培养,轻高阶认知培养的“三重三轻”问题。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并沿着课程目标引领、教学目标衔接、教学过程贯穿、课程评价落实的路径将课程思政元素落实到课程实施中,以提高体育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我国学校体育指导思想进行研究,旨在为我国学校体育改革提供理论的参考。本研究总结了我国学校体育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特征和规律,比较与分析了我国不同的学校体育思想,提出了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以“技能培育思想——身心健康思想——终身体育思想”为具体内容的新时期我国学校体育指导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6.
柏慧 《新体育》2022,(4):91-93
本文采用文献法、逻辑推理法、对比分析法来研究加拿大学校体育身体素养发展的现状,通过加拿大学校体育身体素养发展情况和现状的分析来进一步促进我国的学校体育身体素养,从而在学校体育中更好的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践行“健康第一”的理念。该现状研究对我国在学校体育中开展身体素养的培育有以下建议:(1)建立完善的身体素养测评体系;(2)将身体素养理念与课程标准相结合;(3)将身体素养的理念贯彻到实践当中。  相似文献   

17.
塔沟武校在武术教育中注重理论与技术相结合,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同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扩大学校规模,构建产校联动,在行业中成为佼佼者。学校武术教育应具有系统的知识体系,全面的教学模式,为祖国培养出更多的武术人才,使少林武术更加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8.
采用“理辩”法 ,从体育教学质量、指导思想、学校体育理论三方面 ,探讨学校体育实际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旨在抛砖引玉 ,引发体育工作者拉近体育“应然”与“实然”的距离  相似文献   

19.
师范生从入学起,就处在由学向教、由学生向教师的转化之中,其身份既是学生,又是正在形成中的教师。所以,对师范生的体育教育具有两重性。揭示体育教学中“教”与“学”的两重性,可使教师清醒地认识到教学的目标,使学生增强从事师范专业的责任心和自信心。由“学”到“教”的转化,是中等师范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是一项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20.
<正> 从总体上讲,培育人才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关心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学校当然是育人的基地,因此,学校的所有部门(包括体育室、组)、所有教学学科(包括体育)、所有教职工(包括体育教师)都应围绕“育人”的总目标而尽职尽力。“学校体育以育人为本”(《学校体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