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社交网络开展档案信息服务是档案工作发展方向之一,但传统基于社交网络的档案信息服务存在着内容质量不高,吸引力差,档案馆与用户之间交流不够充分等问题.韩国国家档案馆基于这些缺陷开发出新的基于社交网络的服务模式,并取得良好的效果,这种服务模式对我国档案馆基于社交网络的档案信息服务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社交网络上的信息传播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在社交网络平台上,传播者为普通受众提供新鲜及时的内容,普通受众则从中进行价值判断与选择,不停地传递着不同价值的内容,不同价值的信息流动使得社交网络平台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但是,不同的社交平台上信息流动的内容和话题存在着明显差异,内容不同是社交网络平台之间存在着差异化的外在表现。而在这些差异化的背后,其实是网络社交平台之间人际社会关系差异化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2016,(13)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网络对社交孤独的影响,探明网络使用和社交孤独双向影响的机制。本研究调查了大学生的社交孤独感及其投入三类七项网络服务使用行为的频率:1.社交型行为:使用社交网站、在线即时通讯、玩网络游戏;2.休闲型行为:观看网络视频、浏览购物网站;3.信息型行为:浏览学术网站、浏览新闻网页。检验交叉滞后中是否存在的因果联系。结果发现,使用在线社交网站、观看网络视频和浏览购物网站时间可以正向预测下一个时间段的社交孤独;社交孤独可以正向预测下一个时间段的浏览购物网站和玩网络游戏的时间;在线聊天、浏览学术网站、浏览新闻网页与社交疏离感没有显著效应。不同的网络行为与社交孤独之间关系并非一致的,观看网络视频和浏览购物网站行为会导致社会孤独,而社会孤独又会促使个体出现更多的浏览购物网站和玩网络游戏行为。  相似文献   

4.
罗力 《图书馆学研究》2012,(14):36-40,76
社交网络用户个人信息安全是当下中国发展社交网络必须认真严肃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文章对社交网络用户个人信息安全的现状进行剖析,发现存在社交网络用户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社交网络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不够和用户信息安全素养不足等问题,提出有效保护社交网络用户信息安全的3种途径,包括加强立法保障和行业自律、提高社交网络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水平、提升用户信息安全素养。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汇总国外主要专业性科研社交网络站点应用情况的基础上,选择开放型科研社交网络"Academia.edu"作为主要案例。调查分析发现,开放型科研社交网络实际应用中存在信息更新时滞、用户角色以学生群体为主、用户同质化趋势、用户活跃等级排名与科研人员知识水平非对称性等缺陷。科研或学术单位在科研社交网络未来设计中应该合理规避这些缺陷,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科学交流。  相似文献   

6.
社交媒体时代图书出版的新动向——社交出版SWO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使得网络社交常态化,社交出版应运而生.社交出版改变了传统出版以出版社为主导的"闭门造书"式的出版模式.社交出版的优势在于:发挥社交媒体的聚集效应实现传播内容的量身定制、便于通过大众融资解决出版经费、图书内容更容易得到目标读者认同、满足读者平等参与心理等.社交出版的劣势在于:品牌不够强势、仍然依赖传统出版、发起人门槛起点较高等.经济的发展、网络技术的发展、良好的受众基础为社交出版提供了发展的机遇.当然,社交出版也存在违法风险、市场风险、易被侵权的风险(威胁).  相似文献   

7.
邓芷君  朱秀凌 《新闻知识》2023,(2):45-52+94-95
随着社交网络成为大学生与他人沟通交流的重要平台,大学生通过社交网络进行网络医疗众筹行为也日益普遍。本研究基于社会资本理论,以395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究大学生在社交网络新情境中社交网络使用对其网络医疗众筹捐赠意愿的影响,并揭示社会网络、人际信任和共同目标这三个维度的社会资本在影响机制中发挥的效应。研究发现,大学生的社交网络使用强度对其社会资本和网络医疗众筹捐赠意愿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社会网络、人际信任和共同目标对网络医疗众筹捐赠意愿也存在显著正向作用;同时社会网络、人际信任和共同目标在社交网络使用强度和网络医疗众筹捐赠意愿之间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任玉达 《新闻世界》2014,(5):126-127
本文在"知沟"和媒介效果依赖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当前存在于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青年之间对社交网络使用的"传播效果沟",分析了二者对社交网络应用的差别及原因,并对在网络世界中可能产生的社会分化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9.
基于社交网络的信息传播模式探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社交网络进行简要介绍,阐述了Web 2.0、六度分隔等社交网络的相关理论,回顾了传统和网络环境下的信息传播模式.重点构建了基于社交网络的信息传播模式,并对该模式中的传播者与受众等要素进行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0.
社交网络中自我表达和互动过程的自主性使网民在社交网络中的应用状态成为一种独立特殊的现象。本文通过结合访问者与被访问者之间同感、鼓励、祝愿、建议、倾慕等互动方式,探讨女性在社交网络中显示的特有性别身份和性别意识。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社交网络的技术与应用方法迅速发生变化.社交网络的功能与价值将继续向前发展,并与未来社会、文化、商务等各个领域深入接轨.在此背景下,作者从社交网络在移动领域的应用状况着手开始了研究分析.本研究首先从社交网络的概念、功能和价值等方面进行了调查,接着从兴起于移动领域的韩国社交网络服务之媒介要素与内容互动要素方面进行了分析,最后对移动社交网络服务的前景进行展望并提出了促进方案.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西方新闻传播学在社交网络中的隐私侵权问题领域的文献进行了分析,认为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大方面:一、媒介新技术对隐私的威胁以及社交网络中的隐私悖论问题;二、社交网络中的隐私侵权问题;三、社交网络中隐私权的保护问题。研究发现,社交网络等新媒介技术对隐私造成了更大的威胁,在社交网络中,隐私悖论现象在各国依然存在,侵权主体呈现多样化的特点,而有效的保护社交网络中的隐私权,则需要社交网络用户的自我保护、行业自律和政策及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3.
赵前卫 《今传媒》2016,(6):27-29
随着移动社交媒体时代的到来,网络舆论场发生了新变化,呈现出新特点。网络舆论从边缘步入中心,社交媒体平台成为舆论传播的主场;传播主体多员化,传统媒体主导的话语权转移到社交媒体;意见领袖影响力下降,网络社群力量开始兴起,并影响舆论形成;社交媒体信息把关能力的短板,导致舆情反转现象频现;不同移动互联网世代之间存在刻板印象和不通约的现象,给舆论引导带来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科研社交网络与大众社交网络一样存在信息过载问题,利用推荐系统向科研人员推送个性化信息是解决该问题的重要手段。通过与国外主流科研社交网络相比较,找出我国科研社交网络的推荐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而寻求解决之道。[方法/过程]从推荐项目、推荐策略、冷启动方案、用户偏好学习4个方面,对科研之友、学者网、ResearchGate、Academia这4个科研社交网络的推荐系统进行对比。[结果/结论]我国科研社交网络的推荐系统在上述4个方面都与国外同行存在明显的差距,存在推荐项目较少、推荐策略单一、冷启动效果差、用户偏好学习能力弱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目前,工业社会正在向信息社会过渡,传播环境发生着剧烈变迁.传统广告是工业社会的产物,身上带有不可消除的“原罪”,在信息环境下,传统广告发展缓慢,甚至出现倒退.“连接”是互联网的基本要义,社交媒体的出现是互联网发展的分水岭,它将物的网络推进到人与人之间的网络,社交广告是基于社交网络的一种信息传播模式,与传统广告具有本质的区别.社交广告应在认知层面、关系层面和传播层面建构其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6.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社交网络逐渐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受到关注,并成为图书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特征。2007年,社交网络正式成为图书情报界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其应用从最初的BBS、娱乐化社交网络发展到现在的微信息时代。目前,社交网络应用于图书馆领域的相关研究主要涉及七个方面:社交网络的技术优势、以图书馆为中心的案例、社交网络服务的内容、用户使用态度、图书馆和馆员问卷调查、服务效果评价和存在的问题。结合社交网络技术发展趋势和图书馆自身特点,将来应从社交网络的危机管理、信息素养教育、社交网络评价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应认识到社交网络是图书馆拓展服务的技术手段而非目的,图书馆应从技术理性回归到实现服务的价值理性。表1。参考文献74。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社交网络中的政府形象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以“8·12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为例,采用内容分析法、媒介框架分析法,对密切关注该事件的微博、微信两大社交网络平台进行分析研究.通过数据的抽样、整理,了解了网民对政府的态度和社交网络中政府形象存在的问题,总结了政府形象在社交网络中的传播状况,并提出了改善政府形象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一、背景与问题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中国使用交友和社交网站的网民达到1.24亿,其中20至29岁的用户占52.6%①.美国Pew Research Center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79%的成年人使用互联网,18至35岁的社交网络使用者占48%②,其中,大学生成为社交网络使用的主导力量.当代大学生被称作"数字原生代"或"数字人"③.新兴媒体也将大学生作为其主要目标受众,社交网络更是改变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模式.基于此,对大学生群体的社交网络使用动机、习惯的调查研究十分重要.中美大学生因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不同,价值观存在差异,使用社交媒体的动机、习惯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9.
网络社交媒体传播的自由交互性,容易消解舆论的社会整合功能,使网络传播空间处于无政府无秩序的状态.传播规范的缺失,信息传播的失控,致使网络社交媒体的传播极易出现各种负面功能.在今年初突尼斯、埃及等中东国家出现的政局动荡中,网络社交媒体扮演了不可忽略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20.
唐金秀 《出版广角》2015,(8):106-107
网络社交是当代人最主要的网络活动形式之一.在网络社交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负面的社会问题,例如网络暴力等.时至今日,网络暴力更有愈演愈烈的趋势.针对这一现象,笔者认为有必要重申阅读的重要性.阅读,尤其是经典阅读是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手段,对提高人的独立意识及判断能力具有毋庸置疑的重要作用.提倡经典阅读,有利于从根本上抵制网络社交中的负面因素,净化网络社会中的不良风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