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流通借阅既是图书馆第一线的服务工作,也是读者工作的主要内容。流通借阅工作作为图书馆工作的窗口,其服务质量的优劣,不仅关系到馆藏文献资源的发和利用,而且直接关系到图书馆的声誉以及社会对图书馆的评价。近年来,通过宣传教育,大家对读者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有所提高。在图书馆界,“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口号也喊了多年。然而,从大部分图书馆的现状来看,流通借阅工作的落后面貌改观不大。拒借率高,对读者态度生硬、缺乏主动服务的精神、单纯地借借还还……这些老问题仍是目前图书馆界普通存在的现象。要扭转这种局面,切实有效地提高读者工作的服务质量,光靠宣传教育还不够,必须进一步深化图书图的管理改革,采取一些必要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流通借阅既是图书馆第一线的服务工作,也是读者工作的主要内容。流通借阅工作作为图书馆工作的窗口,其服务质量的优劣,不仅关系到馆藏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而且直接关系到图书馆的声誉以及社会对图书馆的评价。近年来,通过宣传教育,大家对读者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有所提高。在图书馆界,“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口号也喊了多年。然而,从大部分图书馆的现状来看,流通借阅工作的落后面貌改观不大。拒借率高、对读者态度生硬、缺乏主动服务的精神、单纯地借借还还……这些老问题仍是目前图书馆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多年来,我们大连铁路医院图书馆在为读者服务工作中,始终坚持做好“借前准备”和“跟踪服务”,努力为医疗服务,收到了一些效果。可以说,图书馆在图书资料流通到读者手里之前的一切业务工作,都是“借前准备”,能否为读者服务得好,借前的准备工作极为重要。没有借前的物质准备(采购工  相似文献   

4.
通借通还是城市图书馆的基本要求与服务之一,并越来越多地被图书馆所应用,但在现代图书馆知识服务的背景下,通借通还还应寻求新的服务增长点。文章主要以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的读者借阅数据为依据,说明了在中科院各个图书馆之间采用通借通还服务模式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对知识服务背景下的通借通还增值服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高校多校区图书馆通借通还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灿 《图书馆学刊》2010,32(12):93-95
介绍了高校多校区图书馆如何开展通借通还服务,并以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通借通还系统的开发为例,介绍了开源软件组合技术,结合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实现高校多校区图书馆通借通还,满足读者跨校区借阅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图书馆纷纷从单一馆模式走向联合馆模式,通借通还能有效方便读者借阅和共享图书馆文献资源。从开展通借通还服务的实践出发,提出如何利用力博图书馆管理系统实现馆际通借通还服务,并将力博和其他通借通还系统进行了比较分析,对如何更加完善这种服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图书馆为读者服务工作随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作为衡量读者工作质量的主要标志之一,就是图书馆的拒借率问题。所谓拒借率就是指某图书馆的读者在一定的时期内,到图书馆借阅书刊资料而未能借到的数量,占读者所要借阅书刊资料总量的百分比。它与读  相似文献   

8.
图书馆的发展决定了读者流通工作必须朝着藏、借、阅一体化服务方向发展,本文结合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的工作实践,从书库布局、服务内容、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创新,来谈谈体现“读者第一”为宗旨的藏、借、阅一体化服务。  相似文献   

9.
刘萍 《图书馆学刊》1990,12(5):24-25
质量管理是一门专业技术、数理统计与管理技术相结合的学科。它运用系统的观点综合而全面地分析研究质量问题,将全面质量管理的知识运用于图书馆的图书拒借率分析,是图书馆科学管理的一部分。图书拒借率从一个侧面反映图书馆的借阅服务工作的实际情况。通过对一定时间内读者在图书馆来借到的书刊数量与读者所要借的书刊资料的数量的比率的分析,来佐证图书馆的服务效率。其数学表达式为:  相似文献   

10.
孙颖 《黑龙江档案》2014,(5):128-128
正读者服务工作是图书馆工作的核心,体现着图书馆的存在价值。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以及网络的日益普及,作为传统文献服务机构的图书馆,其职能和社会功能正在受到新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挑战,特别是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也面临着新形势的冲击和挑战。笔者以所在的双城市图书馆为例,深入分析当前县级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以及读者服务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创新读者服务工作进行探讨。一、当前县级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隐性拒借及其产生、发展和现实危害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提出了“隐性拒借”、“显性拒借”两个新术语。分析了隐性拒借发展的原因,指出隐性拒借已成为主要的拒借形式和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中的一个突出的现实难题,其现实危害在于图书馆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拒借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多校区开展通借通还,能使读者不出校区便可完成对其他校区馆藏图书的借还,是图书馆以人为本、做好服务工作的重要举措。文章调查了多校区图书馆不能开展完全式通借通还的原因,分析了开展完全式通借通还的关键因素,并介绍了在新老两馆开展通借通还可行的模式案例。  相似文献   

13.
读者走进图书馆总是希望借到一本自己爱看的书,但是由于目前图书馆中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的现象和技术性问题,致使许多读者高兴而来,扫兴而归。就现在一般区、县、文化宫图书馆而论,拒借率是很高的,常常在70%左右(公共图书馆文艺书籍拒借率偏高)。在大专院校图书馆也同样存在着类似的问题。如何降低拒借率更好地做好为读者服务的工作,早已成为图书馆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本文试从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肤浅的看法,希望能得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也谈图书流通中的隐性拒借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隐性拒借的提出,对读者服务尤其是流通服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图书馆和读者两个方面论述了隐性拒借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5.
现代图书馆人性化管理的新理念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麦少贞 《图书馆论坛》2006,26(5):148-150
文章通过分析图书馆管理的传统观念弊端,指出图书馆服务工作“读者至上”、“以人为本”、人性化服务流于形式的原因,探讨人性化服务和人性化管理的内涵,提出人性化服务是现代图书馆服务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16.
科学研究系统图书馆是我国三大系统图书馆之一,也是我国图书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科研和生产服务的重要部门。为了更好地为本所的科研、生产服务,更好地发挥科研图书馆在科研工作中的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为了搞好本所藏书建设和提高读者服务工作质量,我们对本所读者的阅读倾向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探讨读者对图书需要的发展变化规律。一、资料来源: 统计资料以本所1984年10—12月到馆借中文书和以往到馆借书至12月底未还书的读者作为统计对象。以借出图书的书卡为统计依据。本所现有228人,己领借书证177人,占全所人数77.6%。此期间到馆借书 165人(未含所外读者),占领借书证的93.2%,  相似文献   

17.
在计算机流通借阅工作中 ,我们经常发现有的读者对自己所借的图书书名、册数、日期都不太清楚 ,经常出现超期、丢失等现象。有的读者甚至把借还书日期直接写到所借图书上面 ,造成图书污损 ;有的借书后同学间互相传阅 ,最后不知是谁借的图书 ,不能及时归还 ,给读者和图书馆都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 ;有时由于扫描器问题出现漏借漏还现象 ,引起读者和图书馆工作人员之间的矛盾。无论是读者的原因还是我们自己的原因 ,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影响了图书馆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 ,说明我们的服务距离读者的要求还有差距。本着一切从读者出发 ,我们向馆里提出…  相似文献   

18.
图书馆流通借阅是服务读者第一线的工作,是带有学术性的工作。它不只是借借还还的简单活动,而是要求馆员必须熟悉馆藏、熟悉读者,并找出其带有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9.
文献流通服务是图书馆的一项重要的中心工作.在信息化网络化条件下,它仍然是图书馆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在传统观念束缚下的认识偏见和实际工作中存在的轻视流通服务的倾向,却使驱动力缺失,妨碍着图书馆工作的深入开展.图书馆要在机遇和挑战中发展前进,就必须转变观念,紧紧围绕读者服务这个中心,采取切实可行的有力举措,提升馆员的整体素质,努力为读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文献信息服务,促进图书馆流通服务工作的深化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评价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好坏,主要是看其服务效益的高低。服务效益的高低是通过一系列服务效益指标来反映的。这些指标(如图书流通率、读者到馆率、图书拒借率、图书保障率、图书借阅率、读者阅读率、咨询率等。)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读者服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是检验读者服务工作效果的一个重要尺度。为搞好图书馆的读者优质服务,努力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