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教育哲学是一门理论学科,但它并非脱离教育实践的"纯理论"研究.对教育哲学存在的误解主要在于没有很好地理解教育哲学研究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从而误解了教育哲学研究的理论本质与实践特性.教育哲学不是脱离实践的研究,它以理论的眼光关注实践,它的研究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哲学,教育哲学的研究立场、路径与所持的实践观有紧密的联系。从教育哲学的历史来看,规范教育哲学和分析教育哲学都把教育实践当做人类认识理性规范下的教育行动。这种规范化立场在当前造成了传统教育哲学研究与复杂的日常教育实践的疏离。新兴的教育哲学开始承认实践的自在性,开始真正关注自在的实践世界。建立在自在实践观之上的教育哲学是一种实现实践转向的教育哲学,可以称为实践教育哲学。实践教育哲学在发展中应坚持理性秩序与实践复杂性的持续互动,建构包容复杂性的整体性理论;坚持对合理化封闭取向的批判和追求合理性的开放态度;坚持把实践世界作为研究对象,以解释和建议作为研究取向。  相似文献   

3.
教育实践结构的已有研究包括对教育实践结构概念的研究和教育实践结构基本组成部分的研究两个主要方面。从实践哲学的视角考查,已有研究基本集中于对教育结构静态的认识论与方法论分析,缺少对教育主体生命实践能力与水平提升的关注。实践哲学意义上的教育实践结构应涵盖教育实践活动过程的基本要素,并体现教育作为提升主体生命实践能力的实践活动的特质。  相似文献   

4.
由斯普林格(SPRINGER)主办的国际同行评审期刊《哲学与教育研究》(Studies in Philosophy and Education)旨在推进教育哲学研究的整体发展,且长期为SSCI来源期刊。从该杂志2010-2019年刊载文章数量和内容可以发现,国外教育哲学研究依然将教育本体及教育哲学学科建设看作教育哲学研究者关注的重心;儿童教育哲学、空间教育哲学、数字教育哲学和生态教育哲学等研究领域不断得到拓展;杜威、康德、哈贝马斯等教育哲学家的文本解读仍是研究热点;世界主义、批判教育学、存在主义等流派受到广泛关注。在国外教育哲学研究新进展的启示下,我国教育哲学研究应重视教育本体问题的研究、新研究领域的拓展;注重对教育哲学名著的时代解读;重视对国外教育哲学成果的引进;注重对教育实践的价值引领;重视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5.
考察21世纪英语国家的教育哲学研究可以从组织视角着手.英语国家主要的五个教育哲学组织包括国际教育哲学家网、美国教育哲学学会、英国教育哲学学会、澳大利亚教育哲学学会以及加拿大教育哲学学会.这五个教育哲学组织虽然近十年来在组织结构与宗旨上并无太大变动,但是在研究主题、内容与方法上却呈现出新趋势.教育哲学的学科身份引发了学界持久的争论.其中,以“赫斯特—卡尔”之辩为缘起,形成了理论哲学路向、实践哲学路向和“温和二元路向”这三种路向.总体而言,英语国家教育哲学研究凸显了关注教育实践、强调跨学科研究与价值理念多元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本立场和方法论,对教育领域中的根本问题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通过对教育本体论、教育认识论、教育价值论、教育实践论等问题的研究,旨在为人们理解和变革教育自身、教育与人、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相关关系提供思维方式和价值导向。它具有总体性的研究视域、将教育实践纳入研究范畴、关注人生命的发展、注重对教育者职业生涯的引导、借鉴多学科资源实现理论的超越等特征,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哲学等概念既有密切联系,又有区别。  相似文献   

7.
教育哲学力求获得对教育整体性的把握,从而为教育事业提供一个价值尺度。哲学体系中的教育哲学注重在方法论上研究教育实践,教育基本问题中的教育哲学注重澄清教育中相关概念的含义。教育哲学需要担负起搭建教育价值逻辑框架的任务,树立起教育理论和实践共同的教育理想和信仰。教育哲学是实践哲学的根本内涵包括三个方面:好教育需要合理的价值判断;教育哲学奠定了向善教育实践化的基础;教育实践导向的本源是教育哲学。  相似文献   

8.
依据教育研究对认识教育事实、选择哲学基础、处理理论与实践关系以及研究方法和追求不同,在教育研究中存在着三种不同的研究价值取向:知识论、实践论和生存论。生存论取向的教育研究,因其关注价值、关注生成、促进理论与实践双向建构与发展而成为当代教育研究发展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9.
教育是人的实践活动,其本质是实践的,教育的问题不能单纯在认识领域解决,必须要在实践领域探索。西方当代实践哲学将视域从认识领域转向实践领域,从研究认识的可能性和条件转向关注人的行为和活动,为我们探讨教育的本质和意义提供了根源和线索。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数学教育哲学和数学教育中数学文化相关研究的分析发现:数学教育哲学研究在研究对象逐步清晰和深化的同时,研究视角呈现多元化趋势,且更为关注其于实践的指导意义和价值;而数学文化研究则在理论的层级化、关注其教育价值和功能以及学与教的改进与变革等方面不断深入.由此,后继研究可能需要研究者在"数学的教育哲学研究抑或数学教育的哲学研究"、"数学史抑或数学文化史"、"数学的教师培养抑或数学教师的培养"等方面作进一步思考或探索.  相似文献   

11.
论教育的实践性——来自于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卫华 《教育学报》2007,3(4):19-23
实践在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哲学中具有特定的涵义。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对它的实践性的理解应超越与理论相对的简单判断,从实践自身的内涵以及它与理论和生产的相互关系中,可以将教育的实践性理解为:教育应该以其自身为目的;教育不是生产,但离不开生产的技艺;教育不是理论,但理论是最高的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12.
论价值、教育价值与价值教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当代西方迅速崛起的“价值教育”思潮以其巨大的声势影响着教育实践的发展,本文站在教育哲学层面从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角度,对价值、教育价值和价值教育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对西方“价值教育”思潮的评述,提出在中国今天的教育改革中同样可以借鉴这一思潮,以推进当前深入开展的素质教育,同时,也有助于人文精神的弘扬和民族素质的构建。  相似文献   

13.
上个世纪,英国学者彼得斯带动了分析的教育哲学传统,不仅影响教育哲学,也带动了教育理论的发展。其中,赫斯特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与奥康纳对教育理论之辩,尤为人所称道。奥康纳致力于将教育理论带往科学理论。前期,赫斯特认为教育理论是实践理论,迥异于科学理论,教育理论应该以其他学门知识的型式、领域为基础,而建构出有助于指导教育实践的原理;后期,赫斯特则更为重视隐而未现的实践意义,修正前期过于重视理性知识的立场。重审赫斯特、奥康纳之辩以及赫斯特前后期立场,将有助于我们理解教育哲学重点在于证成教育政策及开拓新的思考方式,量化研究成果在于拓展新知,质性研究则在于对实践智慧的探究。赫斯特后期念兹在兹于缄默之知等实践知识,哲学论证、量化研究、质性分析都应将之列入重要探索领域,必能有助于教育理论的精进。  相似文献   

14.
猜想与反驳——论教育研究中的教育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研究中的教育批判指研究者应具有批判理性,运用批判哲学思维进行教育研究,在批判与认识中进行教育创新,最终目标在于追求教育的“解放”与合理状态。目前,教育研究中存在假性繁荣、教育异化现象及教育的“螺旋式”发展,教育呼唤教育批判。教育批判对教育的发展具有认识功能、解构教育霸权和学术规范功能。教育批判在目前我国的教育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教育发展是我国百年现代教育进程的逻辑主线,教育发展观念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点上正式确立,导引了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现代教育实践的深刻变革,进入教育现代化新时代,教育发展观念突出表现为三副面孔,即以进步为价值中心的教育发展观、基于经济学标准的教育发展观及以科学-技术化为合理性判断的教育发展观。教育发展观念在创造出巨大历史成就的同时,自身的内在矛盾性或潜在风险正逐渐显现,需引起警惕并进行批判性分析,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线性进步主义的教育发展观批判,回归教育发展的文化与空间多样性尺度;经济学主义的教育发展观批判,构建教育发展的多维内部话语及价值体系;科学-技术主义的教育发展观批判,释放作为教育发展根本性依据的主体生命活力与教育实践活力。  相似文献   

16.
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紧张关系一直是困扰教育研究者和教师的难题。从哲学角度说,经验分析理论、解释学理论以及批判理论都不同程度地触及到了这一问题的关键,同时,教育界的理论家们也对此进行了不懈的探索,这对思考教育理论的研究方法以及教师教育的走向都颇有启示。  相似文献   

17.
关于教育研究方法论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分析方法论、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基本涵义人手,对当前教育研究方法论探讨所涉及的几个基本问题作了具体分析。笔者认为,当前我国教育研究方法论主要应该探讨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作指导的问题,并通过比较研究和元教育学研究,探询国外教育学理论发展的方法论背景,同时,对当前人们使用的教育研究方法要具体分析,并主张从教育哲学的高度来认识方法论探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教育技术学科从创建到今天经历了很多阶段,蓬勃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一些问题出现,这时需要从上位的哲学学科来重现审视和指导教育技术实践活动,以使教育技术学科能够更好地发展。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教育实践和技术实践等成熟理论来阐释教育技术实践,希望能对教育技术实践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论有意义的教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研究不是一种学院化的职业,本质上不是为了一种知识体系而完成、实现自己。有意义的教育研究是指以教育的方式来研究教育。为此,应该意识到教育研究本身所蕴涵的实践本性,教育研究本质上是一种实践性的社会活动,教育的生活世界是教育研究的家,是教育研究的生命所在,应该在教育研究中达成基于这一实践本性基础之上的实践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