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美彪同志在《读陈垣编<道家金石略>书后》一文中说:“《道家金石略》是陈援庵先生为研究道教各流派而编纂的一部石刻史料汇编。所收史料上起汉魏,下到明朝。书名道家,自然不是狭义的先秦道家学派。不称道教是因为内容并不限于传统的道教。援庵先生在《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以下简称《新道教考》)一书中曾说:‘余昔纂道家金石略,曾将道藏中碑记及各家金石志·文集并艺风堂所藏拓片,凡有关道教者悉行录出,自汉至  相似文献   

2.
摘要:为了探讨太极拳本真的文化内涵,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运用哲学、宗教学、体育学等理论,从修炼文化视角,分析太极拳思想、技术秉承《道德经》《道藏》等道家、道教文化精髓,探讨太极拳与道的辩证关系。研究认为:道家的“阴阳”“八卦”与“五行”演化太极拳的世界图式;太极拳承袭道家、道教的“身体观”“内景观”的内求文化导向;道家、道教命功的根劲、养炁、洗髓、蓄神构成太极拳的功夫机理;与道之本体的合和向度,决定太极拳修为之高低;道家的“道化德生”造就太极拳性功的客观效应;太极拳的终极价值是以武入道、拳道合一。对挖掘、还原太极拳文化的原初属性,传承并发扬光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道教是我国古代产生的一种民族宗教。在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中,它同儒家和佛教一道对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和文化等各个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道教对中国乃至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之一是其对养生学和养生术的研究传播。道教养生是中国古代养生史的一个主流,是几千年来道教养生家们留给后人的一笔极为宝贵的文化遗产。以下试对道教养生的产生发展过程略加考辩,划分阶段、指陈特征、论其价值。一、神仙家与养生术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在其名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曾经指出:“道家思想从一开始就有长生不死的概念,而世界上其它国家没有这方面的例子,这种不死思想对科学具有难以估计的重要性。”李约瑟博士的这个观点是十分精到的,道教养生的产生发展同中国古代这种神仙思想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这样一种联系,中国古代养生是不可能发展到今天所看到的这样一个水平的。  相似文献   

4.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思想文化在我国传统思想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所提出的许多关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哲学思想对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是很有益的,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庄子·在宥篇>篇载有"黄帝问道广成子"一段内容,其中以故事的形式展现了道家对道的认识及道家特殊的认知方式;展现了道家以治身为本、治国为末的思想;并将求道方法落实为具体的修炼之术.这些内容对道家向道教的演变和道教的修炼之术产生了深远影响.陇东崆峒山乃道教名山,与之相关的道家道教文化资源丰厚,历史上将"黄帝问道广成子"定位在崆峒山,应是事出有因的文化创造.  相似文献   

6.
荣格心理学与道家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荣格是西方有巨大影响的心理学家之一。分析了荣格的心理学与道家在最终目标、价值取向及思想方法上的相通性,荣格通过对道教经典《太工金华宗旨》的研究,为当代心理学注入了新鲜血液,对其心理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为他在集体无意识、原型、自性化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论据,同时也为东西方文化的沟通架起了新的桥梁,并在客观上推动了国内外对中国传统文化心理学的研究以及心理学本土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中国智慧美学论要》近日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专著是天水师范学院文学与文化传播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甘肃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陇东南民间文艺研究中心主任郭昭第教授继《中国生命智慧:〈易经〉〈道德经〉〈坛经〉心证》、《大知闲闲:中国生命智慧论要》之后,撰写的第三部系统研究中国智慧美学的学术著作,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中国智慧美学的世界视域会通研究》(项目编号12YJA751018)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文化哲学著作中,《道德经》在德国广泛传播,印迹深厚。《道德经》在德国的传播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德国学者对它的诠释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从19世纪的基督文化框架内的诠释,到20世纪早中期西方文化语视角下的诠释,再到20世纪七十年代至今立足于中国文化的诠释。随着德国学者对《道德经》认识的深化,《道德经》不再是依附于西方基督文化的宗教典籍,而是彰显中国道家思想和智慧的哲学著作,并对西方文明产生深远的厘革作用。  相似文献   

9.
论《红楼梦》中的道教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深刻反映了长生久视、羽化登仙、寻求解脱的道教思想和清虚自守、心斋坐忘、齐物逍遥的道家思想。它以道佛为其思想归宿,在世俗的重压之下以老庄的与物同化、逍遥自由寻求慰藉,因而宝玉和甄士隐最终以出世而求得解脱。透过道教的独特视角能更深刻地理解《红楼梦》的思想底蕴。  相似文献   

10.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各种文化大融合的时期,宗教得到空前繁荣。"隋唐五代是中国佛教发展的鼎盛期,也是佛教思想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进一步融合并创造出新的成果的时期,因此,佛教对于文人和文学也就有更巨大的影响"[1]。道教在唐代得到特别的崇重,带上了"御用宗教"的性质。许多帝王亲自求仙、炼丹,极大地提高了道教和道士们的社会地位,扩大了道教的影响,鼓起社会上下崇重道教的潮流。在这种社会气氛下,文人们必然会受到严重的浸染[2]。儒家思想在唐代虽然不能定于一尊,但唐代发达的政治经济条件为士人建功立业提供了史无前例的平台,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在唐代得到最充分的体现,"致君尧舜上"是唐代文人共同的理想。步入中晚唐后,唐王朝国势衰微,文人的命运更加坎坷,精神上的苦闷和矛盾也更多,佛、道便成了文人们寻求安慰之所。作为中唐著名的诗人,三教思想对李绅的创作有什么样的影响,是本文所要探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生死疲劳》是莫言继《檀香刑》后向传统文化致敬的又一力作。他立足自身的成长经历,借助章回体的创作形式直接对话滋养其灵魂的中国古典小说,通过主人公西门闹的生死轮回传达了对传统宗教戒律的审视。童心盎然、思想叛逆的莫言还将历史与现代相结合,成功从传统的人物形象塑造方式中突围,塑造出亦真亦假的小说家“莫言”,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承袭与超越。  相似文献   

12.
中国建筑文化是多元文化的体现,深受传统文化、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凝聚着儒家、佛教、道教等文化内涵。本文从道教教义哲理角度探讨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内涵的关系,研究其文化内涵,对科学规划城乡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太极拳论》为王宗岳所作。研究认为,太极拳论中所体现出的哲学思想深受当时程朱理学的影响,太极拳论是传统文化中儒道合流的产物。本文分析了无极而太极的宇宙生成论与太极拳定名的关系,儒家"时中"思想与中正安舒之道,道家"时变"与舍己从人的原则,以及"所以一阴一阳,道也"与以拳悟道的关系,探究理学思想、道家思想在拳论拳理的上的体现。力图在当时社会文化的背景下对《太极拳论》做出解读。  相似文献   

14.
正《西部论坛》为重庆工商大学主办、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承办的经济类专业学术期刊,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相似文献   

15.
正《西部论坛》为重庆工商大学主办、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承办的经济类专业学术期刊,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相似文献   

16.
许兰雪轩是朝鲜朝女性汉诗作家之一,道教思想和文化对其影响颇深。本文对许兰雪轩《遣兴》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分析许兰雪轩《遣兴》中的道教意象、故事的运用,《遣兴》诗中道教"阴柔之美"的美学思想体现,道教游仙文学对《遣兴》诗的影响三方面,探究道教思想对许兰雪轩《遣兴》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唯理性主义的传统与现代人本主义是导致现代社会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的割裂与对峙的思想根源。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分离及其对人的发展的异化是两种文化分离及危害在教育系统中的直接体现。教育的文化功能决定了教育的融合是文化融合的切实途径。因为,两种文化及两种教育的人文性或人文意义是文化融合及教育融合的逻辑前提,所以,教育的人文化是文化融合与教育融合的必然选择。教育人文化是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的人文性复归,也是教育的人文性复归,其现实的途径是人文精神的教育与教育的人文精神二者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太极拳的文化内涵的阐述,认为周易太极,阴阳五行,道教思想,孙子兵法,以至于道德伦理等中国传统文化都可以在太极拳中体现出来。具体剖析,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了儒家的道德规范,道家的为人策略与养生技术,佛家的禅定方法,兵家的作战思路,最后简单阐述了太极拳对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与传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阿斗》是一部近似鲁迅《故事新编》的历史叙事类文本,它对三国历史别具一格的重写,与《故事新编》对传统"故事"的"新"说如出一辙,反映了不同时代作家对"历史"共同的思考与理解。然而,由于时代背景、文化语境和个性气质的差异,两者采用了不同的叙事策略并体现出不同的叙述风格。同时,《故事新编》是启蒙精神对传统思想的全盘否定,而《阿斗》则是对传统与启蒙的双重批判与继承,主张用道家自然主义精神疗治启蒙的"现代性"弊病。  相似文献   

20.
张恨水深受佛教和道家思想的影响.其小说创作体现了明显的宗教意识,前期小说主要受佛教思想的影响.后期创作则主要道家思想的影响.张恨水小说中的人物,是一种文化.镜像",体现了张恨水的一种文化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