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文学批评中的术语和方法 ,有许多来自文学之外。从《世说新语》中可以看到人物品藻和文学批评的关系 ,可以了解到文学批评的有些概念和方法是如何从论人物引入到论文学的 ,如形神、言意、风骨、文笔以及意象法、才性论、佳句品评和品藻流别。《世说新语》在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 ,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2.
中国文学批评之所以在晚清发生现代转型,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主要与国学中的经世致用思想、西学东渐后新型知识分子的产生以及文学自身文体变革等密切相关.经世致用思想导致文学救国论产生,使文学批评功能发生改变;西学东渐后出现的新型知识分子,使文学批评的主体具有独立的人格和良好的中西学视野结构;文学文体变革导致文学批评文体变革,...  相似文献   

3.
"气"是中国传统文论中最具民族特色的一个文学批评范畴,它包含着中国人对文学、艺术以及审美的独特体验。曹丕首开"文气"论,孟子哲学体系中又以"养气"之说为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的理论对后世影响颇深。试图就"文气"论与"养气"论加以展开,探求疏通二者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批评理论遗产极为丰富,大师迭出。笔者试从《典论》、《诗品》和《文选》中吸取一些有用的东西,为建设我们当下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文学理论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周作人对文艺的基本问题有很多探讨,对中国二十世纪启蒙文学理论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他在文学批评论中主张:主观的、印象的、趣味的、抒情的艺术批评特色;:自由与宽容的批评原则以及主观合目的性的批评标准.  相似文献   

6.
刘勇 《职大学报》2008,(2):22-23
20世纪初,中国文学批评从批评观念、方法、话语、活动方式等层面建构现代范式其中西方与本土的关系、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文学批评审美独立性追求与社会关怀意识的关系、文学批评自身价值体系与文学商业化的关系等,是贯穿始终的课题,不仅当时大多数批评家必须面对,他们的所思所为至今仍然值得批评界反思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深观其意”说是苏轼诗歌鉴赏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在充分认识文学品评、鉴赏之难的基础上提出了“深观其意”说,并在其具体的品诗实践中综合运用了多种具体的文学批评方法,越过语言文字的表层意思,寻象现意,以把握诗歌的深层意蕴,从而达到深观其意的审美效果。他结合自身的创作实践,并以历史为参照,既注重文学外部因素,即作者、读者及社会生活等多方面对文学批评的重大影响,又不忽视对文本本身的研究。是人本主义批评方式与文本主义批评方式的有机结合,对中国文学批评的健康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茅盾的文学评论,同他的文学创作一样,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漫长的文学活动中,他总是以极大地热情关注着新文学的发展,撰写了不少作家作品论,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学批评遗产。研究他在新文学时期那些独具特色的文学评论,对正确理解茅盾现实主义文学思想,发展文学批评,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欧阳修《六一诗话》的问世,改变了中国文学批评的走向,开创了中国文学批评史上"话"体评论体例的先河,其独特的批评视角、幽默的批评话语、独特的文体特征对后世诗话具有一定垂范作用。  相似文献   

10.
魏晋南北朝是文学自觉的时代,出现了我国文学批评史上最早的文学评论专著曹丕的《典论·论文》和刘勰"体大而虑周"(清人章学诚语)的《文心雕龙》,处于它们之间的西晋陆机的《文赋》第一篇完整而系统的文学理论作品,是中国古典文论、美学研究的重要文献。本文从文学的自觉着眼,试图对"文学"这一概念展开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1.
整体统摄六朝文论史料,以科学求真的态度,践行以问题为纲的文论书写模式,全面体认六朝文论的重要地位,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六朝文论书写,不仅表明早期文学批评史的探索实绩,亦绘制了民国学者系统整理旧学和积极吸纳新知的时代镜像。它在一定程度上支撑起郭著的经典地位,显示文学批评史学术研究的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学批评史”应正名为“‘诗文评’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诗文评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而迥异于西方的文学批评,二者似是而非。中西很似,好像就是;但若仔细分析,则非也——从外在面貌到内在神韵,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中国诗文评同西方类似学问或学科存在巨大差异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以往我们在引入西方文学批评观念和术语上之所以出现某些负面结果,问题症结即在于:一些学者多看甚至只看中西文论之同或通(可通约)的方面,即似的方面;而少看甚至不看其异或隔(不可通约)的方面,即非的方面。而后者则是关键和要害所在。不同民族的人文学科正是依仗着相互之间的异、隔和非,即自身固有的独特之点,而获得了在世界上生活的资格和存在的价值;也正是因为这异、隔和非,才使这多彩的世界文化(包括丰富多样派别林立的学术活动)在和而不同中相克、相融,互渗、互动,竞生、竞长,不断发展繁荣。我们不应再套用西方的学术名称和学科称谓硬是把文学批评加在我们古代文论的头上,郑重其事地还给它本来就有的一个称呼:诗文评;中国文学批评史,也应该叫做‘诗文评’史。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及美学方面 ,庄子有诸多开创性的贡献。虽然他的理论本属哲学范畴 ,但后世文论家或艺术家多从中受到启发 ,尤其是他的寓言故事除了哲理意蕴 ,同时又有着丰富的艺术审美内涵 ,文艺家往往吸收其中的许多因素来谈文论艺 ,诸如道、气、言意、虚静、道进于技、天人合一、法天贵真等哲学范畴及艺术思想 ,在文学创作与理论发展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西方文艺理论界在20世纪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一方面,由经典叙事学向后经典叙事学发展,开始关注以前忽略了的语境和读者。另一方面,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不断调整自身往理论化方向发展,影响越来越大,性别研究视角开始渗透到各个领域,叙事学也不例外。这两方面的转变呈现出理论与批评并行的趋势,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兰瑟建构女性主义叙事学,探索叙事形式和性别之间的关系,这既是基于前期叙事学理论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发展成果,也符合西方各种理论由各自建构向相互借鉴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朝鲜李睟光的诗学理论,不仅继承了中国诗学的理论观点,更承传了中国诗学的批评方式。其对摘句批评的承传,体现了他独特的审美意识,对后世诗学批评以及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李睟光的摘句批评和中国诗家的摘句批评共同构成了独具东方特色的诗歌批评方式。  相似文献   

16.
"思无邪"是孔子对于《诗经》诗品的总体概括。孔子的意见有其所本,他是站在读者的角度,在极为实用的现实动机基础上依据个人的经验对文本所进行的一种主体"误读"。在承袭孔子意见时,后世解读者对于"思无邪"往往进行了进一步的道德化处理,将其和"诗言志"或"文以载道"并置并确立为文学批评的基本标准,从而于批评的内部制约了中国文学可能的新变。传统文论进行现代转换,以今天的眼光观审,孔子的"思无邪"认知最起码有如下三点可作当下思想资源:一是宽容精神;二是节制要求;三是创造性强调。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选本是一种运用时间较长,范围较广,而又深具民族特色的古代文学批评形式.从挚虞开始,选本就有区别优劣,即文学批评之作用.作为一本古代散文选集,<古文辞类纂>有其自身独特的编选标准及范围.从现代学者对<古文辞类纂>之评论、<古文辞类纂>之选录标准形成原因、选文标准之详说及此选本对现代之贡献四个方面来探求<古文辞类纂>选文标准之源流关系.  相似文献   

18.
以极其简约的词语来概括描述人物、事物及诗、乐、文章的特点、风格,是先秦以来的传统,至汉末魏晋时,在人物品评中盛行。受其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和书画批评都采用了此法。在文学批评中,主要是对作家、作品和某个时代文学的风格特征以及某种文体的主要特点进行概括描述;而在书画批评中,则仅限于对书画家及其作品的概括描述。“概括描述”批评法是一种印象式批评,它言简意赅,生动传神,能引发读者的美感联想,但也具有概括难以全面、读者难以确切把握其内涵等缺陷。魏晋南北朝以后,这种批评方法在文艺批评中运用非常广泛,直至于今。  相似文献   

19.
以意逆志说作为孟子诗学的关键性术语之一,在中国文学批评和理论建设中既享有千古说诗妙诠的美誉,又因为语词的模糊性而聚讼纷纭。笔者认为,在西方学术思想不断侵染中国理论批评界的今天,个别学者援引由伽达默尔的现代解释学催生的读者反应批评阐释以意逆志,寻找它们之间的同一性,甚至视它们为同一论域,固然展开了一种独特的理论视野,满足了当下批评界急于进行范式变革的心理,但也因此使这种争议陷入更大范围批评的循环。这一理论走向,不但远离了孟子的本义和要求,违背了孟子诗学的基本精神,而且也违背了中国文化一以贯之的解释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