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著作权法》谈编辑的两重含义张洪玲【北京】“编辑”一词的含义应如何界定,至今仍在争论之中,《编辑之友》也刊登了一系列的文章介绍各种观点。在1995年第5期上有叶向荣同志的文章《编辑概念诸说之辩证探析》,我很想就其观点,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相似文献   

2.
《出版发行研究》1988年第2期,《“发行”一词源流考》一文的“发行”一词“是中国从日本形成后吸收过来的外来词”之说,尚需商榷。文中提出的根据之一,是“发行”一词据所见资料始见于公元1718年日本刻印的书上,我国使用“发行”一词晚于日本180余年。但据新编《辞源》(商务印书馆1981年12月修订1版)“发行”条,公元一世纪我国东汉时已有此词,原义为启程。根据之二,是说日本开始使用“发行”一词与在这  相似文献   

3.
报纸互助发行策略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潭军渡这篇文章,值得一读。尽管作者用了显得有点“土气”的“互助”的说法(时髦的词大约会叫“整合营销”),但揭示的道理是非常重要的,即采编、广告、发行这三个报纸运营链条上的环节.有着极强的互动关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可遗憾的是,似乎简单的道理总是知易行难,现实中看到的更多是采编、广告、发行脱节、断裂,甚至相互指责、掣肘、拆台。好在本文作者先后“转战,,《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京华时报》、《重庆商报》,创造了“魔鬼发行”、“水银式发行”等“传奇”,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文章中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策略和扎实的例证,相信对读者会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4.
1—4日中国期刊展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央各部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600余个期刊团体的7000余家期刊社参展。“如何做大中国期刊的发行市场和广告市场”、“中国期刊市场发展趋势及中国期刊业国际化运营战略”、“中国期刊发展趋势”等研讨会同时举行。5日新闻出版总署发出《关于禁止传播有害信息进一步规范出版秩序的通知》。7日由国家版权局举办的实施著作权法记者座谈会在北京举行。经过修改的著作权法由原来的56条增改为60条,修改的条款共有53条。8日中国书刊发行奖在福州举行。100位“中国书刊发行奖”获得者和…  相似文献   

5.
最近在几家全国著名的出版类期刊上读到了一篇作者相同、标题稍异、内容大同小异的文章,引起了笔者对“一稿多投”、“一稿多用”的法律问题的思考。能不能“一稿多投”?对此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大体而言,“一稿多投”有两种:一是同时“一稿多投”,即在《著作权法》规定的期限内或双方约定的期限内同时将同一作品投到几个刊物上;二是按《著作权法》规定,在超过一定的期限先后将同一作品投到不同的刊物。前者是《著作权法》不允许的,后者则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三十二条明确规定:“著作权人向报社…  相似文献   

6.
广为国内外注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从6月1日开始实施了。本刊记者日前采访了国家版权局版权司司长沈仁干同志,请他介绍一下《著作权法》中涉及新闻传播媒介的规定,并对新闻机构在执行《著作权法》的过程中可能遇到或应该注意的问题谈些看法。问: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汉斌同志在审议《著作权法》时曾说过这样的话:“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所有法律草案中,著作权法是最复杂的一个法,调整的关系最广,审议时间最长。”请您先谈谈《著作权法》产生的简要经过以及制定《著作权法》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沈仁干《我国著作权法的适用范围和著作权客体》一文(发表在本刊1991年第3期第19~22页)对我国著作权法第二条第二款“外国人的作品首先在中国境内发表的,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的含义作了解释:“‘首先在中国境内发表’,指的是未曾在其他地方发表过,将作品以出版、发行等方式公之于众的行为发生在中国。还要指出的是,这里所讲的‘首先发表’,并不包含国际著作权公约规定的30天内在不同国家同时发表均视为‘首先发表’的概念。”本人对照1991年6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发现沈仁干同志对“首先发表”这一概念解释不当,也不够全面。现将《中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三节第二十五条全文摘录于下,作为订正。  相似文献   

8.
台湾《新书月刊》在最近选出了台湾1983年“出版界十二大新闻”。这12件事是: 1.财政部决定稿费课税; 2.“著作权法修订草案”送立法院审查; 3.《四库全书》正式印行; 4.现代小说改编电影——黄春明旋风; 5.新闻局主办首届“读书周”、邮政总局配合发行“书香社会”邮票; 6.“忠佑”、“四季”等出版公司宣布倒闭; 7.三十年代文艺作品大量地  相似文献   

9.
辞书著作权刍议陆嘉琦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下简作《著作杠法》)对于辞书属于何种作品未作明确的具体规定,但《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下简作《实施条例》)第12条中有“百科全书、辞书、教材、大型摄影画册等编辑作品”的提法。笔者认为,据此...  相似文献   

10.
试论档案编纂资料的著作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编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编纂是按照一定的题目对档案史料进行收集、挑选、加工、编排和评介,以公开或内部出版的方式提供档案为社会利用。正确归属与行使档案编纂资料的著作权,对于调动档案馆和档案馆员的积极性,推动档案编纂事业的发展,促进档案社会价值的发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档案编纂作品的法律地位从档案编纂资料的形成过程与表现形式来看,应属于《伯尔尼公约》第二条第5款和我国新《著作权法》第十四条规定的“汇编作品”以及我国旧《著作权法》第十四条规定的“编辑作品”而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为了阐述上…  相似文献   

11.
金雷宇 《新闻界》2012,(16):64-67
本文认为“时事新闻”在《著作权法》中存在两个层次:“单纯事实消息”与“时事性文章”.前者不受著作权保护;后者有著作权,但是要受到一定的限制.这样一来,在《著作权法》(修改草案)取消“时事新闻”这一概念后,业界能更清楚地理解新闻报道的著作权保护方式.  相似文献   

12.
图书出版合同是指著作权人将其作品的复制权与发行权许可出版社在一定范围和期限内以图书形式使用,由出版社承担印刷与发行费用,并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的协议。图书出版合同明确规定了出版者与著作权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我国1991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围著作权法》(以下称“原《著作权法》”)对与图书出版合同相关的问题作了具体规定。为了加强保护著作权的力度,与国际著作权保护公约有关规定接轨,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又于2001年10月27日作出《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决定》,对原《著作权法》作了修正,并重新公布施行。笔者根据修改后的著作权法,结合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实际工作,对与图书出版合同相关的儿个法律问题作一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3.
失衡的天平-关于“一稿多投”现象的合理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著作权法》颁布前的《图书期刊管理版权保护试行条例》中规定:“向国内期刊投稿,可以不签定合同,但作者不得一稿多投;期刊应在收到稿件后30天内通知作者是否采用,如过期不通知作者,作者可另行处理。”对于“一稿多投”持鲜明的反对态度。此后颁布的《著作权法》虽没有“不得一稿多投”的字样,但仍规定:“著作权人向报社、杂志社投稿的,自稿件发出之日起15日内未收到报社通知决定刊登的,或者自稿件发出之日起30日内未收到杂志社通知决定刊登的,可将同一作品向其他报社、杂志社投稿。”这一规定对报刊社和作者都提出了义…  相似文献   

14.
订立和履行出版合同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10月27日经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诞生了。在深入学习和实施新著作权法的过程中,结合多年来的出版实践,深感图书出版者学好、用好著作权法,依法进行自我保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本文就出版社在订立和履行出版合同中应注意的有关问题谈一些看法。一、订立出版合同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图书出版者出版图书应当和著作权人订立出版合同。”即以书面的形式将图书出版者与著作权人协商的结果固定下来。应该看到,出版合同的订…  相似文献   

15.
视野     
《视听界》1999,(3)
部分代表委员谈《著作权法》第43条修改3月11日《新闻出版报》讯,在今年召开的两会上,代表委员对《著作权法》(修正案)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其焦点是现行《著作权法》的第43条。于1990年颁布的《著作权法》中有一条与国际版权公约大相径庭的条款:“广播电台、电  相似文献   

16.
周斌 《现代出版》2003,(1):49-50
国务院颁发的新《著作权法实施条例》已于2002年9月15日正式实行,这是继2001年10月《著作权法》的修正后,知识产权领域的又一件大事,表明精神文化生活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出版,这个精神文化产品的制造产业也随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火爆的出版界在频频制造“社会流行名词”的背后,却隐藏着诸多需要法律来规范的问题。一、出版的跟风潮。2000年底全国刮起了一股“哈佛女孩热”,在《哈佛女孩刘亦婷》之后,《哈佛男孩张肇牧》、《剑桥女孩孟雪莹》、《北大女孩谢舒敏》等一大批跟风图书蜂拥上市,大大开拓…  相似文献   

17.
《人间词话》的“人间”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间词》是王国维的词集,《人间词话》则是最集中反映他文学思想的著作。对它们的研究的文章很多,但专门论说“人间”二字的则不多。因发现了一些新的资料,想对此进一步加以探讨。   一  就笔者所见,关于《人间词》、《人间词话》何以用“人间”为名,主要有如下一些说法。  赵万里认为:“盖先生词中‘人间’二字数见,遂以名之。”(见所著《王静安先生年谱》“光绪三十二年”,台湾文华出版公司《王观堂先生全集》第十六册,1968年)他未进一步论说。  对于此说,严迪昌在所著《清词史》中,有所发挥,列举了23个“人间”的…  相似文献   

18.
西方国家的著作人身权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作人身权,在英美法系国家中称为Moral Rights,中文译为“精神权利”。《伯尔尼公约》的英文文本使用了“Moral Rights”一语。德文直译为“作者人格权”,日本著作权法称之为“著作人格权”,俄罗斯1993年著作权使用的名称是“人身权利”,意大利著作权法则将“作者人格权”与“  相似文献   

19.
我国《著作权法》不保护书名书名是作者智力劳动的成果,应当先寻求著作权的保护。我国《著作权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著作权法保护的客体仅限于作品本身,而未明确包括作品的名称。虽然我国《著作权法》有关于“保护作品完整性”的规定,可以据此作出有关著作权的扩大解释,从  相似文献   

20.
《诗经·魏风·伐檀》“君子”考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诗经·伐檀》共三章。每章结句分别是:“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对其中的“君子”一词.晚近学者几乎异口同声地指认为用反语的修辞格讽刺那些不劳而获的奴隶主贵族,区事实上,在原典中。人们使用“君子”一词都极谨慎持重,略无轻忽戏德的表示,如《诗经》中“君子”一词凡186见,《论语》中凡107见,《孟子》中凡82见,以上375个“君子”中,按下《伐檀》一诗的三个“君子”不论,其他372个“君子”也从无学者和注本作过反语和讽刺的解读,此可疑者第二,在《诗经》160篇国风中,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