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化学2(必修)》教材中,编者设计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的3个实验,通过不同条件下观察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气泡的快慢,以判断反应进行的程度。但我们在教学实际中发现该实验存在实验现象不明显的问题:一是【实验1】由于气泡产生的泡沫逐渐增加,通过肉眼观察,2支试管中的泡沫差不多,现象区别不大;二是【实验3】在溶液中产生的气泡较小,3支试管中气泡的多少、快慢区别不明显。为此,我们对该实验做了重新设计,用注射器对气体进行定量实验。实验改进后,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将实验改进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在初中生物教材中,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验证,通常是用金鱼藻或其它沉没在水里生活的绿色植物,放在盛满清水的杯子里,把短颈漏斗扣在金鱼藻上面,再在漏斗和颈上套一个充满清水的试管。如图1a,然后,移动到光下,收集氧气;当气泡充满试管的1/2以上时,在水下,用拇指堵紧试管口,再把试管从水中取出,让试管口向上,放开拇指,迅速地把快要熄灭的火柴杆或卫生香放在试管口,火柴杆或卫生香立刻猛烈燃烧起来,说明试管里的气体是氧气。在多年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发现这种装置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因此.我作了以下的小改进(如图1b)。  相似文献   

3.
正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一课中,安排了"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探究性实验,包括pH和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笔者选择了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进行了实验探索与改进,旨在在生物学实验教学中贯彻创新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方式。教科书实验中用肝脏研磨液(内含H2O2酶)催化H2O2水解生成O2和H2O,来探究pH对酶  相似文献   

4.
在工业、采矿业等行业的生产中,常采用消泡剂来消除泡沫。在中学化学实验中,常采用滴加液体来控制泡沫产生的速度,这样往往浪费时间、浪费财物、实验操作复杂。本文介绍了用植物油做消泡剂,消除猪肝(过氧化氢酶)催化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产生的泡沫的可行性。而且,该实验方法还具有安全、取材方便、操作简单、贴近生活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倡导探究性学习是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中的亮点和难点。本文将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一册中2个关于“酶的特性”的实验“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和“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整合为1课时的实验课,采取探究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设计并实施。  相似文献   

6.
通过hoagland溶液培养实验,研究小麦在Pb、Cr、Cd三种重金属单一及其复合胁迫下,植物叶组织超氧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Pb、Cr、Cd的单一胁迫总体上使SOD、POD和CAT活性增加,复合胁迫使SOD和VAT活性降低,POD活性增加。但也有例外,如Cd的单一胁迫降低了POD的活性,而复合胁迫则使POD的活性升高。  相似文献   

7.
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进行训练测试。测定不同组别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丙二醛的含量。结果显示:运动训练后灌胃蒙古黄芪水煎剂能显著提高大鼠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并能显著降低丙二醛(MDA)的含量(p<0.01),但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无显著性变化(p>0.05)。从而证实了蒙古黄芪中药是一种有效的自由基清除剂,可减轻运动后因脂质过氧化而产生的内源性自由基对机体的损伤,具有增强抗氧化酶活性和提高大鼠运动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国庆节放假回来,我带着准备好的教学设计走进了四(1)班的教室。这节科学课的活动内容是研究植物的《根和茎》。其中有这样一个活动,把花的茎分两个部分分别插在两杯不同颜色的水里,让学生了解到茎有运输水分的功能。“十一”放假前,我把这个活动布置给学生们,并且告诉他们用康乃馨或百合来做这个实验效果比较明显。我自己也在放假前,把花茎分两部分分别插进了不同颜色的水中.满以为回来后,  相似文献   

9.
D-氨基酸在食品中广泛存在。研究D-氨基酸诱导的酿酒酵母细胞内的活性氧的累积及其生物损伤。实验结果显示D-氨基酸抑制细胞生长,引起细胞内H2O2含量的升高,导致细胞内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增强。该结果表明H2O2是D-氨基酸诱导产生的活性氧的主要类型,氧化损伤是D-氨基酸对酿酒细胞毒性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0.
"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是高中生物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文中对"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的实验装置提出了简便易行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1.
选用我国养殖量最大的栉孔扇贝作为实验材料,投喂富集微量元素的微藻,一段时间后测定其血清和血细胞中参与免疫防御的超氧化物岐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力,结果表明,富集微量元素的微藻可以提高扇贝血清中超氧化物岐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力。  相似文献   

12.
进行高中化学第一册(必修)实验6—6时,由于该实验是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分解后混和气体中的氧气的,效果不良,现象可见度也小。同时产生的少量二氧化氮气还污染空气。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将该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  相似文献   

13.
徐杰 《阅读》2023,(38):10-11
<正>中央电视台的一档电视节目《是真的吗?》曾介绍:薄荷糖和可乐不宜同时食用。这是真的吗?做下面的实验,你就能揭开其中的科学奥秘。实验材料500ml可乐1瓶、薄荷糖8粒、塑料槽。实验步骤1.在塑料槽里放入500ml可乐1瓶。2.打开瓶盖,迅速将8粒薄荷糖放入瓶内。3.仔细观察,可乐瓶中逐渐产生了气泡。3秒钟后,  相似文献   

14.
新课改下的科学课与原来的自然课相比较,明确提出了科学素养的培养目标。实验教学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方面。由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改变,与自然课相匹配的实验器材不再适应科学课的要求,需要新的实验仪器与之相匹配。仪器室如何改进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呢?我在教学实践中产生了一些想法,并作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5.
氯化氢的产生、收集、溶于水的联合装置—喷泉实验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中化学课本第一册中,实验室制取氯化氢是用氯化钠晶体与浓硫酸反应,需要加热,收集氯化氢是用向上排气法,氯化氢易外逸污染空气。若集气烧瓶稍不干燥或封闭不及时,氯化氢则不能充满集气烧瓶,因此在做氯化氢溶于水的喷泉实验时容易失败或喷泉不高,喷水不急,实验效果不好。为了缩短实验时间,防止氯化氢外逸污染空气,提高喷泉实验的成功率,我利用浓硫酸的吸水性,设计了使浓硫酸和浓盐酸混合立即产生大量氯化氢的实验。并采用塑料洗发精瓶、一次性输液器、圆珠笔心等废品设计和制作了氯化氢的产生、收集和溶解于水的全封闭联合装置──喷泉实验…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改革已实施到第五个年头,学校经过大量的课改实验,取得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成果和经验,并加以推广,大面积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课堂效益。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是这几年数学教学研究的主要问题,那么如何理解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认为有效的课堂是追求有效果、高效率、强效益、让学生主动全面发展的课堂。下面我就多年来的数学教学谈谈我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解、认识及实际应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1)氯水的分解实验 教材中把氯水放于日光下做光照实验,时间长,分解产生的气泡少,可见度低。建议用投影仪光源代替日光,并把氯水放于化学投影仪(垂直投影仪)中作投影演示。饱和氯水在演示前装入试管中,液面离试管口3cm,用木条余烬检验氧气。由于这种投影仪使用镝灯作为光源,其波长范围十分适合光化反应,且能提供强的光源,所以氯水分解较快,产生大量气泡,2min后可检验氧气(把胶塞除下)。与此同时投影仪能将反应现象投影出来,让全班学生同时观察。这样微小的气泡也能让人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补充灵芝孢子粉对小鼠力竭游泳后肝脏抗氧化、抗损伤的作用。方法:建立灌服灵芝孢子粉小鼠力竭游泳实验模型,测定小鼠血清测谷丙转氨酶(CPT)、肌酸激酶(CK)活性,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CSH—Px)活性、丙二醛含量(MDA)含量。结果:小鼠力竭运动后,三个给药小鼠血清CTP、CK活性均低于对照组,肝脏SOD、GSH—Px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其中与中剂量组均差异非常显著(P〈0.01),与低剂量组差异显著或非常显著(P〈0.01或P〈0.05),与高剂量组差异显著或无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5)。结论:补充灵芝孢子粉可以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减少肝脏细胞的损伤,另外补充灵芝孢子粉600mg/kg·d对小鼠抗氧化损伤作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巧得锌电极     
在中学阶段,Zn—Cu原电池实验是一个重要的演示实验。但由于一般中学实验室所备的锌片纯度不够高,当把铜片与锌片用导线连接,平行地插入盛有稀硫酸溶液的烧杯中时,观察到的现象是在锌片上有大量气泡产生而铜片上只有少量气泡生成。并且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中会充满小气泡而影响对铜片上小气泡的观察。这样的实验其实起不到演示实验的作用。所以有的教师干脆以“讲”代“做”。其实,我们只要对纯度不够高的锌电极稍作处理,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纵观小学各册自然教材,关于植物方面的知识共有20课,几乎每册都有,共内容涉及到植物的形态、构造、分类和生活习性,植物与环境的关系等。因此,在自然教学中如何上好植物实验课,是摆在我们自然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几年来,我们在自然教学中,经过不断摸索,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具体做法是: 一、充分利用校园优势,开辟植物园地 我们学校是一所新建的农村小学,有充足的园地供学校使用,于是我校修建面积约3000m~2的自然园地。自然园地是植物教学的露天实验室,能够为自然教材中关于植物知识的教学提供观察和实验的第一手材料。例如:各种形态的叶,不同种类的根和茎,各种花草树木等。建成自然园地后,我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