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90年代以来日本大学评价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1年7月文部省修订《大学设置基准》以来,日本大学的发展进入了战后第三个改革时期。建立完善的大学评价制度是这一时期大学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从讨论导入大学自我评价制度入手,通过具体分析大学自我评价的实施过程与专门评价机构的建立,概括了日本大学评价制度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2.
二战后日本大学评价的发展历程及基本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介绍了二战后日本大学评价发展的三个阶段,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三个阶段大学评价形成的原因,探讨了评价制度的内容及其差异,总结了日本大学评价发展的特点和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3.
日本大学评价与排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大学审议会1991年曾提出大学改革的两大内容,一是大学设置基准的大纲化、简要化;二是大学的自我评价。这两项改革被有关学比喻为大学改革这架“马车”上的两个“车轮”,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4.
2002年修改后的日本《学校教育法》不仅确立了大学的第三方评价制度,而且对现行日本大学制度的改革做了新的规定。这些政策性的变化对日本高等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为了更清晰地理解日本目前的大学评价政策,本文对《学校教育法》修正案通过之前的大学评价政策形成过程进行了回顾与思考。  相似文献   

5.
大学评价界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1998年的日本大学审议答辩会上,首次提出了第三人评价机关的说法。提出对办学当事人的大学自身进行检查、评价;以及作为设置的政府和学校法人站在独立的立场,以第三人的身份进行大学评价的必要性。大学基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通过对大学理念、大学课程、研究生院、大学评价、大学管理的改革使日本大学的面貌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到了21世纪,日本大学面对社会经济变化引起的大学环境的变化,总结了20世纪末改革的经验教训,以此为基础,对21世纪初改革趋势进行了探索,主要体现在大学无边界化、大学研究活性化以及日本大学形象改革三方面。  相似文献   

7.
大学教师评价制度能够反映出国家、社会以及大学对大学教师职业素质的具体要求,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大学教师评价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按照以人为本的促进教学与学术发展的理念,通过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使评价过程和评价结果与大学的教学科研以及人事分配制度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对日本大学教师评价制度的确立过程、具体特征、评价指标、评价实施过程以及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宏观描述和案例分析,对日本大学教师制度评价做出综合评述,为我国高校教师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日本私立大学外部评价的现状与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大学评价制度在上世纪90年代发展迅速,由自我评价转向外部评价,接着实施认证评价.本文通过介绍90年代以来日本大学评价制度的发展历程,分析私立大学外部评价的现状和特点,供我国发展高等教育评估事业参考.  相似文献   

9.
PDCA应用于大学评价是日本大学治理改革的重要方案之一。在立法的保障下,通过PDCA评鉴链,国立大学法人改善教学研究质量和运营状况,落实大学向社会说明责任的义务,同时帮助政府有效配置教育资源。通过PDCA在国立大学法人评价中的应用,日本形成了大学治理改革的有效机制,这一经验对我国大学治理改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学术评价制度体现着大学对教师科研能力的要求,学术评价的内容和标准影响着教师未来学术的发展方向。日本大学在评价教师学术时,评价理念注重教师科研热情的激发;评价内容注重质与量的并重;评价方法注重多样性;评价过程注重教师的话语权;评价结果注重公开透明化;评价应用注重信息的反馈。这些都是保障日本大学教师学术评价能成功实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12.
教育质量评价指标客观上应由显性指标和隐性指标两部分构成。在高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中,隐性指标往往使评价、导向更具现实性和健康性,充分展现办学特色,促进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但在实践中往往成为盲点。构建隐性指标体系,需要学校不仅要设计好、管理好显性课程,而且要精心设计、细心培育良好的校风校纪、学风学纪、和谐的师生关系、丰富的实践教学活动等涉及学生身心成长的非正式教育因素。  相似文献   

13.
改革现有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制度,构建素质教育的评价模式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就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改革提出几点建议。平时成绩与终结性考试成绩相统一构成升学成绩,作为招生录取的依据,建立考试诚信制度。建立学科档案袋,实施任务表现性评价,让学生更充分地表现自己。量性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改革要求教育工作者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提高评价能力。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的政策保障以及家长、社会各界的参与和支持。  相似文献   

14.
专业质量的保障是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基础。通过分析英、美等世界高等教育发达国家的专业质量保障模式可以看出,外部行业协会介入的专业认证和同行学术评价的专业保障相结合模式对高等教育专业质量保障起了重大作用。我国的专业评估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施以来,在实践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效,对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保障与提高起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工程教育类专业认证的成功经验也为我国专业评估的改革开辟了道路。但是我国的专业评估体制仍存在许多问题,举步维艰。借鉴英、美的经验及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实践成功的范例,应建立我国的专业认证与同行学术评价相结合双轨并存的专业评估制度。  相似文献   

15.
庞冠锋 《高教论坛》2012,(5):120-122
提出广西高校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本专科学分认定制度建设路径:树立体现沟通衔接教育的建设理念,建立成人高等教育本专科之间学分认定的课程标准框架,探索非学历教育或学习成果认定的实施办法,推进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本专科学分认定制度试点。  相似文献   

16.
制度建设是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现代大学制度作为维护大学组织健康发展的规则体系,强调回归学术本质和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如何有效地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推进专业评估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以我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为例,从现代大学制度的视角审视现行的评估制度,对当前学科评估的改进进行讨论,以期通过学科评估推动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7.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评估事业取得了飞速发展,但其中也遇到了许多问题和矛盾。本文试从我国高等教育评估的实践出发,对制约我国高教评估健康发展的主要矛盾即评估中的行政本位与学术自由,评估中政府、高校与社会的矛盾进行系统分析,提出构建和谐高等教育评估体系的方法途径。  相似文献   

18.
自我研究(self—study)是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高校开展校内院系评估的传统,是西方高校开展内部院系评估的一种基本的较为成熟的实践形态,反映了西方大学制度的特点和西方高等教育学术社区珍视学术自由的传统。西方院系评估案例表明,至少在高教系统、高校、学院和学系等四个层面上分别进行过各具特色的院系自我研究。随着问责、质量保证、绩效思想在高教的影响日益扩大、加深,院系作为高等学校的基本组织单位面临一系列改革议题,进一步加强这一领域的评估研究或探索的必要性和动机日益凸现。  相似文献   

19.
Conventional student-led evaluation is now an orthodox feature of the North American, UK and Australian higher education landscape. Increasingly, it is guiding major institutional decisions around educational quality, academic promotion and more recently institutional funding by government. Yet significant research around student-led evaluation has demonstrated that this form of student opinion-based evaluation remains highly fragile and susceptible to multiple forms of influence. This paper argues that student-led evaluation of itself is not sufficiently robust to appropriately inform notions of educational quality or pedagogical capability of academics.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to evalu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is proposed, broadly drawing on the conception of fourth generation evaluation. The model foregrounds academic collaboration in shaping a professional evaluative framework at an activity level (i.e. programme or sub-discipline level) based on an ongoing dialogue between peers and with students, as well as qualitative evaluation of student learning. The model attempts to make tensions and conflicts in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context more explicit and the active focus of evaluative efforts to devise appropriate and sustainable respons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earning and professional practice. This paper presents some preliminary research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this model in its initial piloting in postgraduate programmes in an Australian university.  相似文献   

20.
学位点评估工作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高等教育评估制度,是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是在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新形势下,加强对高等教育宏观指导和管理的重要手段。对学校来说,进行学位点评估,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强化学科、学位点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