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教材分析:电阻定律是《恒定电流》的内容。它是这一章的基本规律之一,反映了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及电阻率的定量关系,由于在初中时学生只知道定性结论,故电阻定律内容属于发展和提高的范畴。电阻定律课程的目标是:通过探究决定导线电阻的因数,得出电阻定律。所以,电阻定律的定  相似文献   

2.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电阻定律 电阻率”承接和发展了前节知识——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 ,是在学生已知的定性规律的基础上的定量描述 ,同时突出了“电阻率”这一新的物理概念 ,这部分知识与现代科技、现代生活、生产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 ,学好本节知识不仅在物理思想、物理方法上有教育意义 ,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方面也有重要的意义 .2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理解电阻定律和电阻率 ,能用电阻定律进行有关的计算 ;知道半导体、超导体及其应用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  相似文献   

3.
讲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二册(必修加选修)。电阻定律电阻率”时,在复习初中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演示实验得出了电阻定律,同时引入电阻率的概念,然后给出几种导体在20℃时的电阻率.但是,教材中为何给出在一定温度下导体的电阻率?电阻率与温度之间有何关系?为了说明这个问题,笔者自制了导体电阻率与温度关系的演示装置,通过实验来证明,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与我国传统的数学课程相比,新教材在教学内容上大大加强了统计和概率的内容。七年级数学(下)第十章《统计的初步认识》就是全新教材。本章的主要内容有四节:统计的意义;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平均数和众数的使用:机会的均等与不等,前三节属于统计范畴,后一节属于概率范畴,整章的教学都尽量围绕真实的数据展开。认真分析本章教学内容,本人觉得这单元教学理念新、教学材料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指明的各种变化。  相似文献   

5.
一、本章教材的特点“信息的传递”这一章所讲的知识大部分是高科技成果,限于学生的知识层次无法对原理内容做深层次的探究,因此教材中的知识技能目标层次较低,而应用内容较多,体现了“教材本身不过分强调学科的理论逻辑特点”,也体现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  相似文献   

6.
初二物理第三章《电流的定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一方面我们可以从教材前后联系来看。第二章《电流》讲了电流的形成,电路的连接。学完这一章,自然要问:通过电路的电流方向是怎样确定的?电流的强弱是怎样表示的?电荷的存在是形成电流的内因,而外因又是什么?通过电路的电流要遵循什么规律?等等。本章就是要解答这些问题的。电流强度、电压和电阻这三个物理量是电学十分重要的基本概念。要掌握电流的定律,就应首先树立起这些基本概念;要学好电功、照明用电、电磁现象、电动机等知识,也非要牢固地掌握这些基本概念不可。另一方面,我们可以从本章内容的广泛应用来看。电流的定律——主要是指欧姆定律,它是在实践中应用很广而能反映本质的最基本的物理规律之一。它不但在直流电路中应用,也广泛应用在交流电路中。既然本章教材同前后的教材内容有着紧密的联系,又在实践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就必须引导学生学好它。  相似文献   

7.
一、本章内容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的要求(即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本章教材降低了知识的难度,  相似文献   

8.
秦康彬 《考试周刊》2010,(57):176-176
苏科版物理教材九年级第十五章《电功与电热》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与实用性。经过前面学过的电路、电流、电压、电阻与欧姆定律等知识的铺垫,学生已经建立了一定的电学基础,本章的教学是初中物理电学教学的高潮。本章内容与家庭生活联系十分紧密,通过教学,同学们能够真切地感受到电是如何为人类服务;通过计算分析,同学们能够树立安全用电意识。  相似文献   

9.
朱欣 《物理教学探讨》2006,24(10):21-22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物理》高二教材中《电阻定律、电阻率》一节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点,该节课能突出体现知识的探究过程,是培养学生掌握实验方法、提高实验能力的好教材。教学中如何展现实验过程,使学生在既学得知识的同时又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即“鱼渔”兼得呢?  相似文献   

10.
李广 《物理教师》2004,25(4):9-10
【教材分析】这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物理》课本第二册第十一章的第六节.( 1 )全章教材综合分析这章的前三节先完整地介绍分子动理论的基础知识:①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②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③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第四节讲了物体的内能,是承上启下的知识.承上是指这节是前三节的应用,启下是指为下两节热力学第一、二定律做好了铺垫,是下两节的准备知识.本章后四节为一大单元,是研究以能量、内能为核心的问题.所以全章内容环环相扣,脉络清晰,结构完整.( 2 )本节教材分析这节教材引言部分指出:利用海水降温来…  相似文献   

11.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物理》高二教材中《电阻定律、电阻率》一节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点,该节课能突出体现知识的探究过程,是培养学生掌握实验方法、提高实验能力的好教材。教学中如何展现实验过程,使学生在既学得知识的同时又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即“鱼渔”兼得呢?教材中用一实验探究了决定电阻大小的相关因素,过程如下:按照图1所示的电路图连接电路,做下面的实验。图中的a和b之间接入待研究的合金导线。把材料、横截面积相同,但长度不同的合金导线,先后接入电路。调节变阻器,保持导线两端的电压相同,并测出…  相似文献   

12.
1 教材分析1.1 整体感知本章属于《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是在已经学习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和一次函数的基础上,再一次学习函数知识.反比例函数主要的知识点有: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反比例函数的应用,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结合.本章共分为两节:第17.1节的内容是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本节还在选学栏目  相似文献   

13.
孟亚玲 《物理教师》2009,30(3):22-26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深化对电阻的认识.(2)理解和掌握电阻定律及电阻率的物理意义,并了解电阻率与温度有关.(3)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验能力;通过理论探究,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4)通过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思维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1 教材特点 本章共五节。第一节,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第二节,欧姆定律;第三节,实验: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第四节,电阻的串联;第五节,电阻的并联;与原教材有关内容相比,本章具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5.
初中物理“电阻”一节中指出:金属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高中物理“电阻定律”一节中又提出:各种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变化,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教学中直观地将上述结论用实验演示出来。能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增强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物理现象与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欧姆定律"一章是初中电学的核心和基础,是历年中考的重点和热点,是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和分析电路问题的基础.本章主要内容包括:2个概念(电压和电阻);1个定律(欧姆定律);1个应用(欧姆定律与安全用电);1个重要实验(伏安法测电阻);2个实验仪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4个探究实验(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探究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怎样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电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1 教材分析本章作为圆周运动的一个应用实例 ,是对“第五章 曲线运动”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在理解和应用上的进一步加深 .从教材编写要求和体系看 ,全章讲述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及其在天体运动中的应用 ,其中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发展过程和该定律的具体运用是本章的重点 .本章教材的编写按这样的线索展开 :开普勒对行星运动学规律的描述为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奠定了基础→牛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用实验较准确地测定了引力常量G ,使得万有引力定律有了更实际的应用→利用万有引力及其有关的知识讨论天体…  相似文献   

18.
教材分析: 本章内容是对初中物理关于“速度”和“力”知识的深化和扩展,所研究的问题概括起来分为三部分,即运动学、动力学和动量守恒定律。它阐述了速度、平均速度、加速度、即时速度、重力加速度、弹道、射程、射高、重量、质量、动量等物理概念。分析和归纳物体运动第一、第二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三公式和  相似文献   

19.
曹新德 《成才之路》2010,(10):52-53
一、教材分析1.内容与地位牛顿第二定律是动力学的核心规律,是学习其他动力学规律的基础,是本章的重点内容。通过控制变量法,来研究物理规律是物理学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所以本节课的教学目的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实验结论及定律的内容和意义,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体验探究结论得出的过程。教学中一要突出得出结论时采用的方法和手段;二要突出在实验过程中如何控制实验条件和物理变量。如何用数学公式表达物理规律。要让学生沿着科学家发现物理定律的历史足迹体会物理方法。  相似文献   

20.
探究性学习就是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 ,进行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 ,从而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一种学习方式或学习过程。那么 ,具体到物理教学和物理学习中如何进行呢 ?针对此问题 ,笔者以高一物理“超重和失重”一节予以回答和分析。一、作为教师首先要分析教材教法 ,给学生创设物理情境和探究学习的机会。本章《牛顿运动定律》有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超重和失重等内容 ,其中 B层次要求是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 ,超重和失重是属A层次要求 ,但实质上是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