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奈达和纽马克作为西方翻译理论的代表人物,他们具有创见性的理论在翻译界引起了广泛的探讨,奈达的"功能对等"原则和纽马克的"交际翻译"及"语义翻译"是他们理论的核心内容。通过对二者的理论进行对比研究,旨在为翻译研究提出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不同于奈达提出的动态对等翻译原则,德国功能学派的翻译目的论为商标翻译研究开启了全新的视角。本文以翻译目的论的原理为理论框架,从商标翻译的目的性出发,分析了英汉商标的构词来源,结合跨文化交际的实际情况,指出英汉商标翻译宜灵活运用直译、音译和意译等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3.
唐诗作为中国诗歌的精华,反映唐朝的经济、地理及文化生活各个方面,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珍宝。尤金·奈达功能对等翻译理论指明翻译不仅是词汇、意义上的对等,还包括语义、风格和文体的对等。本文通过对奈达翻译理论的研究,结合唐诗的特点来阐述奈达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对唐诗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中国杭州西湖景区的汉译英为例,从中英文化差异这个比较宏观的基础上论述旅游景点翻译中存在的困难,以文化差异为根据,对汉英文化的差异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并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框架,从功能对等理论的两个主要概念——功能对等、读者反应——角度出发提出尝试性的解决办法。从而真正达到翻译的目的,更好地达到文化的传递与交流。  相似文献   

5.
关联理论和关联翻译理论视阈下,口译的本质对象是说话人的交际意图。交际者传递某一思想的目的就是让接受者明白他传递该思想的意图。意图是整个交际(包括会话交际、篇章交际及非言语交际)的始发机制,对交际策略、方法(语码或行为)和效果起着控制和预设作用。话语理解、预测和翻译方式方法的选择应围绕交际意图为核心。  相似文献   

6.
顺应理论对翻译具有解释作用。在顺应理论框架内,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要把翻译过程放在宏观的文化语境中去考虑,动态地顺应不同的文化语境,避免出现文化信息的传递障碍,达到语用等值的翻译目标。  相似文献   

7.
通过动态对等的翻译理论,可以使广告和商标的翻译更简洁化、更可视化,由奈达提出的这一客观翻译标准强调了广告和商标的内涵延展。翻译的过程中,通过在不同情境中的细致分析、认真区别和灵活处理使信息发生转变,广告和商标的翻译者可以在保持与源语一致的基础上达到与目的语的对等转换。  相似文献   

8.
字幕翻译应以观众为中心,受屏幕所限,字数应简洁、凝练,同时又要传达出源语的语境、语气和人物要表达的语义。本文以纽马克的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理论为指导,以《老友记》第七季的字幕翻译为案例,总结出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视角下准确、简洁、瞬间易读性三个原则在该字幕中的体现。同时,笔者根据纽马克对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的定义分析了该理论指导本字幕翻译的可行性,发现在语义翻译指导下译文可采用音译、直译策略,交际翻译指导下则可运用意译、替代、增补、减译的策略。而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在翻译实践中不是完全孤立的,应该将二者有效地结合起来,尽可能地既忠实原文又考虑观众对字幕的理解期待,以本土化的形式传递异域文化。  相似文献   

9.
在文学作品翻译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文化适应性问题。对文化信息的解码及传递、对思维方式和语言逻辑的恰当处理、兼顾语义手段和交际目的、体现"情理"与"文辞"的统一是成功进行文学翻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关于文学翻译的研究由来已久,众多的翻译理论中,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尤为重要。在翻译莫拉莱斯的小说《布娃娃瘟疫》过程中,笔者拟从"功能对等"理论的视角对源语语篇与译语语篇进行对比分析,旨在解决翻译中所遇到的实际困难。  相似文献   

11.
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旨在如实地把一种语言中的信息传递到另一种语言中,在翻译过程中词语的内涵意义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处理动物词语的翻译及其内涵意义,对译、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都是必要的翻译对策。  相似文献   

12.
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出发,对农产包装说明书特点进行分析,探讨了在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农产品包装说明书翻译的特点和翻译时可以运用的技巧。  相似文献   

13.
Jef.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论认为,语言使用的过程是语言使用者在不同意识程度下为适应交际需要而不断做出选择的过程.探讨了该理论对文化翻译的启示,指出,译者应动态顺应不同的文化语境,恰当选择翻译策略以避免翻译中文化信息传递的障碍,达到语用等值的翻译目的.  相似文献   

14.
奈达的读者反应论认为翻译的宗旨是以目的语读者为本,强调他们作出的反应须与原语读者阅读原文时所产生的反应基本相同。本文以此理论为基础,对《荷塘月色》的两个英译本进行对比赏析,认为好的翻译应充分考虑到译文读者的反应,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技巧,使文化信息的传递与融合真正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5.
"功能对等"理论作为奈达翻译理论体系的核心,对翻译实践以及翻译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本文以"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结合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的特点,从翻译技巧的角度阐述功能对等理论在翻译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6.
关于翻译中的信息传递,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与拉逊提出了各自的模式。本文对他们的信息传递模式作了评述,既充分肯定其长处,同时也提出其不足之处,即模式的单轨性。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一种双轨的信息传递模式,它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比单轨模式更为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7.
导游词翻译属于应用文体翻译领域,以服务游客为宗旨。根据关联—顺应理论框架,翻译是一个原文作者、译者和译语读者认知相互作用的动态交际过程。译者需要解读原文并产出译文,需要做到:寻求原文最佳关联,顺应译语游客物理世界;传递原文交际意图,顺应顺应译语游客心理世界;减少信息理解负担,顺应译语游客社会世界。  相似文献   

18.
社交称谓语的翻译对于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信息的传递有着重要影响,译者有必要选择有效的翻译策略来传达信息。本研究以现代小说《憩园》的英译文为例,从自称、面称和他称三个角度入手,基于目的论,对称谓语翻译过程中的归化和异化策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由于语言以不同的形式而存在,为了达意,有时我们必须改变语言的形式.本文对奈达翻译理论中形式与内容的理解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奈达(Eugene A. Nida)的等效翻译是目前最佳的翻译理论理论原则,尽管它仍有许多不足和不实用性,但我们不可忽视它在目前的不可替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