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编辑与校对,处于出版的中心环节,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着出版物的质量。翻开人类的文明史,出版业的产生和发展总是与科技进步紧密相连。从远古的人们用刀把字刻在龟甲、兽骨上,用笔写在竹简上,到现代印刷技术的应用,人类的出版业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而编校关系也由编校合一发展为编校分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时代的到来,编辑与校对的关系则正由编校分工走向编校合一。一、编辑与校对业务的产生和发展编辑产生的直接原因是书籍。书籍的第一个前提是要有文字,没有文字无以成书。其次要有记载文字的载体。编辑工作涉及文字、…  相似文献   

2.
一、校对工作在提高学报质量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本学报的出版要经过许多的工序才能完成,校对工作不仅是出版工作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是出版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校对工作还是编辑工作的继续。编辑意图的实现,学报的出版是通过校对来完成的。校对工作是编辑成果进入付印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对编辑成  相似文献   

3.
学报工作中的“编校合一”是出版系统中独具特色的现象,从校对角度而言,其优势和弊端并存。编辑人负有较高的学识水平,对学报编排规范也比较熟稔,具备做好“活校对”的条件,但同时也存在着“重编轻校”,忽视“齐、清、定”的偏向,而且编辑人员往往欠缺专业校对知识,容易出错。为此,必须扬长避短,采取相应措施,以提高学报校对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校对工作在整个编辑出版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出版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环节。影响校对质量的因素主要有校对人员的工作态度和业务能力、校对工作的规范程度以及管理制度的健全情况等。要提高校对质量,必须在提高编辑人员素质,加强对校对工作的管理等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5.
对编辑加工和校对在高校学报出版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了简要分析,对编辑加工和校对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指出:编辑加工是校对工作的第一关,编辑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校对工作的效率;校对是编辑过程的延伸,校对工作做得细致,使整个编辑出版工作锦上添花。编辑加工与校对的有机结合,提高了学报出版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对高校学报的编辑和出版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校对是维护汉语言文学规范和纯洁的重要一环,是一名合格编辑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除了要善于发现原稿中存在的错误,还要求编辑、校对从业人员必须积累丰富的各种知识,进一步推进语文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  相似文献   

7.
校对是编辑后、印刷前的最后一道质量把关工序。要提高教育理论期刊的校对效率,必须重视校对前的稿件加工环节,初校侧重核对原稿,二校侧重消灭文字差错,三校侧重通览全局,人机结合校对侧重查遗补漏,付印清样对红侧重检查整体一致性。同时,期刊编辑要掌握科学的校对方法,加强点式阅读能力的训练,克服不良心理因素的干扰,劳逸结合,讲求工作节律。  相似文献   

8.
根据新闻出版署"三审三校"要求,学报将建立校对人员队伍。从编辑转过来的校对人员要打破"编校合一"的思维,熟知校对要求,培养校对思维,抓住校对重点,与编辑一起促进学报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9.
期刊上的文字,必须是符合规范的,语言必须正确、鲜明、生动,符合语法、修辞、逻辑。高职学报要从实际出发,按文字特点搞好规范化,按国家规定搞好规范化。一是实行三审、三编、三校制,二是编辑人员上岗前的校对实习,三是严把编校质量关。  相似文献   

10.
编辑工作是纷繁而复杂的,由于报纸的宗旨性质不同,由于办报条件的千差万别,相对应的编辑工作也就不尽相同。而对于校报来说,编辑工作就又赋予了不同的内容,校报编辑是集编辑、记者、校对、发行等于一身的特殊编辑。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校对软件的应运而生,有人认为校对系统可以取代人工校对;网络环境下编校工作实行了无纸化操作,原稿和校样合二为一,有人认为编辑可以承担编辑和校对的双重职责,可以取消专职校对人员。然而,如今出版业正经历时代的发展和变革,报纸、期刊杂志正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医学期刊也正进入了有史以来竞争最激烈的时代,多家医学期刊闹起了“稿荒”。那么在新时期下医学期刊要想立于不败之地,质量是根本。而校对工作是期刊编辑出版流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校对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期刊的内在质量。医学期刊校对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使得医学期刊的校对工作更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关于现代信息技术与编辑效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利用微机编辑排版、利用互联网完成部分编辑业务、利用计算机校对等途径,现代信息技术能极大地提高编辑工作效率。但编辑工作不能过分迷信和依赖现代信息技术。编辑人员一方面要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另一方面还要力戒浮躁,要脚踏实地,乐于奉献,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现代编辑。  相似文献   

13.
校对人员工作倦怠与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文化事业的日益发展及对图书报刊编校质量越来越高的要求,校对人员承受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校对人员的工作倦怠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要想有效地干预这种现象,必须针对校对人员工作倦怠现象的各项影响因素来考虑。目前,对各出版社、报刊社及校对人员来说,需要从单位组织管理及校对人员个人调适两方面来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4.
关于高校学报校对质量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校对是学报出版中的一道必不可少的工序,一个重要环节,是学识性、文字性的创造性劳动。校对质量对提升学报的整体质量有重要作用。提高校对质量的根本在于提高编校人员的素质;提高校对质量的关键是掌握科学的校对方法;提高校对质量的保证在于严格执行“三校一读”制度。  相似文献   

15.
校对符号是编辑、设计、排版、校对人员都应懂得并熟悉的用来代替文字说明的一种符号。不论哪个环节,都应当做到正确使用,勾划清楚。  相似文献   

16.
学术论文从创作到出版由作者和编辑共同完成。作者是文章的创作者,是著作权人,当然对文章的思想观点和引证材料负责;责任编辑对文章进行编辑规范处理和文字格式校对,对编辑校对质量负责。只有作者和编者均明确了各自的责任所在,才能真正有利于出版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科技期刊的校对工作是编辑工作的继续,具有对编辑工作实施监督、检查、补充和完善的多种功能。校对的质量直接影响期刊的质量。校对工作是出版工作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是保证期刊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阐述了校对中常见的错误,提出了提高校对质量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18.
杨博 《华章》2011,(12)
目的:针对稿件编辑校对中遇到问题进行分析,进一步提高医学编辑部工作水平.方法:对编辑部日常工作及遇到问题的处理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通过不断的加强自身学习、相关问题咨询、查阅及网上编辑群集体讨论征求意见.结果:制定了一套适合我刊进行编辑校对的一套工作流程及规章制度.结论:通过以上一系列措施,可以增强医学编辑的个人综合素质,从而在处理一些编辑部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  相似文献   

19.
校对工作是编辑工作的延续,是对编辑工作的检查、补充和完善,数字时代更应重视校对的充分参与.  相似文献   

20.
对原稿中由于作者和编辑的疏漏而存在的错误或不恰当之处,校对人员能予以发现,使校对成为保证书刊出版质量的最后一道"过滤器"。由此,校对人员应具备什么知识结构、如何获得这种知识结构,就是新形势下对校对人员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