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尹贻娜 《英语广场》2020,(10):22-24
经济全球化使得当前翻译人才、尤其是口译译员供不应求。然而,由于口译活动的综合性强且难度较大,合格的口译译员屈指可数。本文简要介绍了口译的过程和基本标准,通过区分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指出了口译中的八大难点,并提出了九点应对措施,供口译学习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当今社会的口译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已经由过去传统的单纯依赖译员的模式转向了"人机交融"的新型模式,技术能力已然成为现代译员必需的能力之一。因此,我国英语专业的口译教学必须重新定位,转变畏惧技术的教学观念,建立衔接性好的课程群体系,根据口译技能的特征合理增加口译技术的教学内容,并通过课堂、网络、校外三大教学平台有效训练学生计算机应用、计算机辅助翻译、术语管理和信息检索四大技术能力,培养信息时代下适应市场需求的技术型初级口译人才。  相似文献   

3.
商务口译中的译员主体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用相关研究成果,本文肯定了译员主体性的存在和作用,并从了解商务活动的内容及参与各方的关系、了解说话者真正的意图、采取合适的口译策略、恰当地参与商务交际并协调好交际中各方的关系、充当文化的使者五个方面探讨了商务口译中译员主体性的把握,以期对从事商务口译人员的口译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借用相关研究成果,本文肯定了译员主体性的存在和作用,并从了解商务活动的内容及参与各方的关系、了解说话者真正的意图、采取合适的口译策略、恰当地参与商务交际并协调好交际中各方的关系、充当文化的使者五个方面探讨了商务口译中译员主体性的把握,以期对从事商务口译人员的口译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口译中的跨文化意识是指译员在翻译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对文化差异的认知能力和应对策略。译员具有跨文化意识有助于减少乃至消除口译中的语用失误,帮助交谈双方建立和谐的交际氛围。在口译教学中,除了常规的口译技能训练之外,应该将跨文化意识的培养纳入口译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及包容精神,为将来的口译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龚宇 《海外英语》2013,(9X):141-142
译员一方面作为源语听众,需要理解和记忆发言者的讲话,另一方面作为阐释者,通过语言转换,将讲话意思传递给目标语听众,因此在整个口译过程中,译员处于一个非常特殊和重要的位置上。在跨语言交际活动中,译员作为参与者之一,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其角色也会发生相应变化。译员应了解一对一商务洽谈中角色变化时的口译应对策略以提高口译质量。  相似文献   

7.
应变能力是口译译员专业素质的重要方面之一,译员应该有很好的应变能力,否则难以胜任工作。良好的应变能力不仅跟个人日常的反应灵敏程度相关,更多是由口译译员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的积累决定的。应用型本科口译人才的培养应该尽可能靠近专业译员,因此,在本科口译教学中教师应从多方面着手对学生应变能力进行培养和提高。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两套调查问卷出发,旨在较为准确、客观地了解中国口译市场对口译工作和译员素质的要求以及大学本科层次翻译专业学生对口译工作和译员素质的现有认知,从而根据调查结果和分析对大学本科层次翻译专业的口译教学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以求提高本科层次的口译教学质量,为中国口译市场输送更高质量的口译人才。  相似文献   

9.
会议口译译前准备工作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议口译是一种高强度、高难度的跨语言、跨文化交际活动,其成败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口译译员的译前准备程度.译前准备有利于译员消除紧张情绪、缓解压力、激活相关图式,从而帮助译员从容、镇静、出色地完成口译任务.译前准备至少应该包括以下5个方面:熟悉口译主题、讲稿准备、术语准备、了解服务对象、装备准备.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口译的定义出发对口译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根据心理学家对人类记忆的研究,解析口译工作中译员记忆的工作原理。进而通过对口译过程中工作记忆模式和原理的分析,确定口译工作中可能影响译员工作记忆能力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并得出了口译教学中几种有效的记忆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1.
吴思思 《英语广场》2016,(12):23-24
口译中数字的处理是译员的重要能力,涉及听力分析、口译笔记和短时记忆的整合管理。本文通过对法国高级口译专家吉尔的认知负荷管理说分析数字口译的应对和突破策略,寻求更好和更便捷的数字口译练习法。  相似文献   

12.
商务陪同口译专业性强,涉及很多专业知识,如果没有充分的译前准备,译员很难胜任工作。商务陪同口译要进行至少五个方面的准备,即任务信息的准备、行业知识的准备、术语的准备、商务礼仪知识的准备、口译工具的准备。  相似文献   

13.
口译记忆是影响口译质量和效果的一项重要认知资源.在充分了解口译记忆机制和类型的前提下,采用信息化组块和大脑重复的临场策略以及跟读复述的练习模式,有助于译员提升短时记忆效率,最终提高译员口译活动现场的译文质量.  相似文献   

14.
口译是一种在动态语境下进行的交际活动,而语境顺应是以顺应交际需要为目的的语言选择,因此,口译预期能否实现与口译活动对语境的顺应程度密切相关。译员可在具体口译过程中,通过推理、转换、预测三种策略来顺应语境,实现口译预期。  相似文献   

15.
明芳 《海外英语》2012,(1):162-163
在口译的过程中,数字的翻译是值得关注的一大重点,也是一大难点。数字的传译对于译员来说是相当具挑战性的任务,因此,译员本身必须具有很高的专业素养,并熟练掌握一些翻译技巧,才能做好口译工作。该文通过分析英汉数字传译中出现差错的原因,比较英汉数字的差异,探讨其翻译对策。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在关联理论指导下的广交会口译策略,以帮助译员更好地进行最佳译语选择,提高口译效率和效果。译员可以将其成功的经验应用于广交会实践及其他展会实践中。  相似文献   

17.
张喆 《文教资料》2012,(20):43-45
虽然多语种国际会议中经常用到接力口译,但是口译界对接力口译的研究却非常匮乏。本文以Grice的合作原则为基础,结合Gile的会议口译互动模式,提出接力口译的互动模式,通过总结分析接力口译训练和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探讨接力口译的应对策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中枢译员和接力译员在合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范星星 《考试周刊》2013,(43):97-98
在英汉口译中,译员被默认应该具有过硬的英语听辨能力。然而实际情况是,B语听辨仍然是大多数学生口译学习中的瓶颈。本文针对课堂上学生中常见的口译听辨问题,结合口译听辨的特点,作出相应的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旨在揭示口译听辨训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生态翻译学理论为口译译员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学术视野。在生态翻译学这一新的视角下译员口译策略是如何运用的?文章以2014年李克强总理答记者问为例,试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笔记是交替传译中重要的环节,其主要作用体现在减轻记忆负担和为译员提供一个清晰的逻辑框架,提示潜在记忆,提高口译输出质量。交传笔记需要"脱离源语外壳",进而"关注意义"。在口译教学实践中,通过对学生译员的访谈及对学生译员口译笔记原稿的观察分析,发现口译中"关注意义"策略可以有效地提高交传笔记效率和译文质量,并且提出了改善交传笔记有效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