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教育政策工作流研究方法代表了当前教育政策研究和发展的方向。建模和仿真的流程是:在构建其理论框架的基础上,通过对各个级别、各个方面教育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的建模和仿真,形成不同研究预案的工作流模型;利用仿真环境形象、生动的特点,优化各个模型,调整各指标参数,再参照评估标准,最终可得出教育政策模型的综合效能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2.
“中国教育政策评论系列丛书”,以“探索决策理论、分析政策热点、积累历史资料”为宗旨,从政策研究的角度对当前中国教育中决策者和民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与难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内容涉及课程改革、高校扩招、创新教育、体制改革、教育公平、跨境教育、农村教育等,本丛书不仅彰显了教育政策研究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而且对我国教育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和执行的有效性发挥了重要影响,对教育研究和教育决策两个层面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义务教育师资的均衡发展,2006年全国各省市相继出台了“中小学教师交流政策”,至2012年此项政策执行的6年时间里并没有很好地实现政策目标。教育公平为教师交流政策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从教育公平的起点、过程、结果三个阶段,分析教师交流政策的合法性和合理性问题,有助于教师交流政策的实施和教育公平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大报告将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作为提高决策科学性的重要举措,对政策执行的有效性给予高度重视。近年来,我国教育政策执行出现了许多失真现象,严重阻碍了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究其原因,不乏教育政策执行协调性的缺失。从理论上讲,教育政策执行的协调性符合政策本身所具备的协调功能,符合唯物辨证法的基本要求,符合行政管理的基本要义。从内涵上看,教育政策执行的协调性是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以人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教育领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实现教育政策执行的协调性要处理好四种关系,即教育政策制定主体与教育政策执行主体间的关系、教育政策执行各环节的关系、教育政策所涉及各利益主体的关系、教育政策执行与影响教育政策执行的各外在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教育研究服务于教育决策的可能性及其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研究应该为政策制订提供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但教育研究未能在教育政策的制订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一方面是由于教育研究自身的科学性和研判性不强,其成果未能有效地支撑教育决策;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教育决策者并没有把教育研究成果视为优先考虑的因素。要想让教育研究服务于教育决策得以实现,就要弥合教育研究与教育决策之间的鸿沟,重新塑造教育研究者与决策者之间的关系。为此,需要改善立项机制,释放决策需求;改善评价机制,促进智力供给;建立智库机制,打通"权力与智力"通道。  相似文献   

6.
社区教育政策执行是政策主体采取措施将社区教育政策内容有效转化为实现效果的过程.政策执行是非常复杂的社会实践,从影响政策执行因素模型分析,可以将社区教育政策执行因素归纳为政策问题特征,政策本身问题和政策外因素等方面.在社区教育政策执行效果中检验其重要影响因素是:政策本身的目标明确性和策略可行性,以及政策执行的权威性.政策执行主体的合理结构形态和功能有效发挥,尤其需要协调政策内涵规定性和社会需求扩展性的矛盾.政策执行环境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政策执行主体必须适应和引导环境因素,其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更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从我国教育政策主体看政策模型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的教育政策主体有决策主体、辅助决策主体和参与主体三部分组成。由于教育政策主体多元化,所以教育政策的制定,必须集多种政策模型之长,并把系统的观点应用到教育决策过程中,使教育决策更趋于科学化和民主化。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政策背景入手,分析了“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政策内容,重点阐述了“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政策展望:对社会而言,教育信息化政策是推动整个社会信息化的基础;对学校而言,教育信息化政策可以创生出无限的教育空间;对教师而言,教育信息化建设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对学生而言,教育信息化政策的实施有助于学习理念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价值实现是比较教育研究的落脚点和最终目的,但比较教育研究的价值实现从来就不是一个自然和自发的过程,它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与教育基础。从理论上看,研究该问题有助于揭示比较教育价值实现的内在机理,也有助于构建比较教育价值论;从实践来看,研究该问题有助于充分发挥比较教育研究的实用性功能。全球化、国际化和一体化的国际背景为比较教育研究提供了新的社会基础和条件,也为其价值实现提供了新的更大可能性。一定社会的需求构成了比较教育学科产生和发展的动力源,并且社会需求的大小及强弱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与决定了比较教育研究价值实现的程度等。比较教育研究的价值是在比较教育的开放性与教育结构体系的开放性相契合的过程中实现的。同时,教育发展水平的差异性、认识和把握本国教育与比较对象国的教育、教育决策和教育政策制定过程中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对教育认识的提高及其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确立等也构成了比较教育研究价值充分实现的重要教育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主体性教育:21世纪教育发展的重要取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的主体性及其发展问题是教育领域中的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结点。教育主要是从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来实现其各项社会功能的。从一定意义上说,教育所培养的人是什么样,社会的各个方面就是什么样。所以,在今天我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时,认识到“教育是基础”、“教育为本”一点也不过分。过去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过:以民主的教育,来建设民主的社会。现在我们可以套用这句话:培养主体的人,建设主体的社会。教育在实现主体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1世纪是主体社会为主导的社会。江总书记提出来,让我们在21…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政策背景入手,分析了“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政策内容,重点阐述了“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政策展望:对社会而言,教育信息化政策是推动整个社会信息化的基础;对学校而言,教育信息化政策可以创生出无限的教育空间;对教师而言,教育信息化建设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对学生而言,教育信息化政策的实施有助于学习理念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教育公平是教育发展的价值追求,也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途径之一,它的实现有赖于政府相关部门对教育政策的有效执行。加分政策作为教育政策的一种,目的就是为了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然而在实际执行中出现了象征执行和附加执行等问题,严重地违背了教育公平原则。要实现教育公平,可以从政策科学性、政策监督机制和政策执行人员等方面对加分政策执行进行分析,逐步改善加分政策执行的效果,以期待进一步的教育公平,进而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3.
教育理论、决策和实践关系之澄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互动中制衡,是教育理论、决策和实践的本真关系。然而,教育理论研究者实践取向持续匮乏、困惑于真理与权力之间,教育决策者掌控于“官本位”无形之手,教育实践者对“研究型教师”曲解误读,阻碍和遮蔽了这种本真关系。因此,作为教育理论研究者所在的知识分子群体,在教育发展中应回归教育生活实践,敢于对权力说真话,成为真正的“实践型研究者”和“决策型研究者”;作为教育决策者所在的官员群体,应知其社会责任,自觉提升其决策研究意识,努力以研究态度和科学方法看待政策现象、处理政策问题,成为“研究型决策者”;作为教育实践者所在的一线教师群体,应果断终止往昔消极被动的“教书匠”形象,代之以积极主动的“研究者”角色,成为“研究型教师”。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2004年春季四六级英语考试泄题事件为案例。围绕教育政策制定的流程阐述了教育政策中隐含的“政策利益”问题。为确保教育公平,必须改变我国当前教育政策决策人员成分单一的单向性决策模式,避免“部门利益”在教育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影响,使教育政策能体现大多数利益主体的利益。  相似文献   

15.
如何推进教育科学决策是当前教育管理理论和实践所关注的重要问题。教育决策的科学性不应以传统的主观理性和逻辑理性为标准,而应是本质理性的体现。科学决策要求对决策的各个要素、每个行动方案的可能结果及其概率和决策的原理方法要尽可能的掌握。教育决策中存在7类程度不同的不确定事件序列,由此决定了教育决策具有相应的科学性层次。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教育决策的3个类型:科学型、科学—经验型和非科学型。这可以有效把握诸如集权与分权、“硬决策”与“软决策”等关于教育决策机制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2004年春季四六级英语考试泄题事件为案例,围绕教育政策制定的流程阐述了教育政策中隐含的“政策利益”问题。为确保教育公平,必须改变我国当前教育政策决策人员成分单一的单向性决策模式,避免“部门利益”在教育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影响,使教育政策能体现大多数利益主体的利益。  相似文献   

17.
比较教育中的教育政策借鉴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学习借鉴外国教育政策和实践一直是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领域的一个核心主题。本文研究了教育政策借鉴的方法和案例,提出了教育政策借鉴过程中的四步模型,即外国教育吸引力,及与之而来的教育决策、实施和内化/本土化。这一模型仍需不同国家的实践来检验、修改和完善。  相似文献   

18.
美国是融合教育发展较为完善的国家之一,制定和遵循政策是其高标准开展融合教育的一贯原则。1975年以来,美国系列联邦教育法律始终贯彻融合教育理念,其法案中关于融合教育政策演变目标从人本补偿走向全人发展,参与主体实现了权力博弈与责任分担并进,治理结构从扁平形式走向扁平实质,运行机制从制度“面”发展到制度“体”。数年来,在政策推动下,美国提高了融合程度和教育质量、构筑了多元主体支持保障体系、推动了教师资格认证和教育惩戒制度的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19.
“双减”是我国深化教育领域改革的重大政策创新,旨在以人民为中心打造高质量和无束缚的育人环境,与陶行知所提出的教育解放思想存在基本逻辑的契合。教育解放思想以人为中心,力图通过教育实现人的多维度解放,根治束缚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的沉疴宿疾。深探教育解放与“双减”的耦合性,前者能够为后者作理论引导,推动后者主体指涉迈向多元、理念目标回归育人、实施策略趋于完善。在教育解放审视和作用下,着眼于效果浅层化、评价应试化、主体简单化的政策实施困境,建构以活知识为核心的贯穿式教育模式,打造以育人为目标的发展性评价体系,创设由多主体作牵引的整合型联动机制,应成为“双减”有效落地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0.
陈林 《高教发展与评估》2024,(1):96-108+118+123-124
“分流退出制度”作为一项复杂、系统而又影响广泛的博士生教育重要制度构成,直接影响并作用于博士生教育的质量、水平和声誉。根据“史密斯模型”的分析框架发现,我国博士生教育“分流退出制度”存在政策文件的内容表述与操作规范“模糊”、实施高校的规章立制与执行落实“走形”、博士生和导师的价值认知与责任意识“匮乏”、社会认识与公共理念的支持氛围“缺失”等现实问题。博士生教育分流退出制度的政策执行与制度落实,受制于政策内容供给碎片化、相关责任主体难协调、政策落实理念难整合、政策执行方式不适配等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必须优化政策制度的科学设计,强化分流退出制度的操作执行;改善实施院校的落实执行,建立健全分流退出制度的运行机制;提高师生主体的理念认识,增强对分流退出制度的认可参与;加强向社会环境的理念宣传,塑造分流退出制度的适应生态,等等,以此改进并完善博士生教育“分流退出制度”的规范落实与全面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