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5 毫秒
1.
许金梅 《河北科技图苑》2009,22(3):44-46,76
按照异步参考咨询、同步参考咨询,既可同步又可异步参考咨询的分类,介绍了数字参考咨询的主要服务模式,分析了其优缺点;并从咨询人员素质、投资模式、用户状况、软硬件设施、咨询模式的理性选择等方面,对我国数字参考咨询服务模式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2.
传统与数字参考咨询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传统参考咨询与数字参考咨询在参考咨询源、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手段及服务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进而得出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国内著名合作数字参考咨询项目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了目前国内3个著名合作数字参考咨询项目运行现状,并从咨询软件及功能、咨询方式、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响应时间、合作程度、实时咨询时间、网络表单设置等方面逐一剖析,提出六个策略,进一步加强与完善合作数字参考咨询项目,以期推动我国合作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稳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的概念和类型,并在列举了国内外几个典型的数字参考咨询实例的基础上,提出了目前高校图书馆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系统构建应具备的功能模块和服务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我国合作式数字参考咨询服务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国内开展的6个合作式数字参考咨询项目运行现状逐一剖析,结合其参考源、合作类型、合作模式、服务用户、服务形式、专家咨询等特点,进一步提出建立健全其相关标准、服务管理机制、知识产权保护机制、队伍建设、国际化合作等,以期促进我国合作式数字参考服务稳定、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李书娟 《大观周刊》2012,(43):265-265
本文通过信息源、服务方式、服务手段、服务内容四方面对传统参考咨询和数字参考咨询进行了全面的比较分析,指出从传统参考咨询到数字参考咨询是参考咨询服务模式的一个重大转变,是网络环境下咨询服务的发展方向,更是个性化服务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7.
参考咨询历来是图书情报机构的核心服务内容,随着网络化的发展,数字参考咨询服务成为目前图书馆界讨论的热门话题。本文从数字参考咨询的产生背景、数字参考咨询的概念、流程和数字咨询的服务模式等方面概述了数字参考咨询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给参考咨询服务带来了新的发展和机遇,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不仅体现在全新的服务方式和方法上,更为重要的是注重服务效果。随着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的开展,数字参考咨询服务质量控制及其评价日益成为研究热点之一,成为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本文谈到数字参考咨询服务评价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评价指标问题,以期为参考咨询服务评价系统完善工作的进步与发展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9.
分布式参考咨询服务标准与规范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44,自引:1,他引:43  
根据网上数字参考咨询服务发展,介绍了国内外主要的数字(或网上)参考咨询服务系统的问答内容创建、对象描述、知识组织、数据存取传递、专家信息管理、协作馆信息管理、服务流程管理、质量控制、知识产权管理、个人隐私控制等方面的标准规范的研究和发展。讨论了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分布式参考咨询服务和管理标准规范研究和规定。  相似文献   

10.
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新探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分析了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的现状,探讨了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的特点、优势、服务形式和发展思路。指出数字参考咨询代表了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的发展潮流。  相似文献   

11.
嵌入式馆员——图书馆用户服务新理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阐述了嵌入式馆员产生的背景、概念的提出及不同的含义,并介绍了国外图书馆嵌入式馆员服务的实践,着重探讨嵌入式馆员服务模式的实质与特点及对馆员的要求.指出嵌入式馆员服务是图书馆用户服务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2.
为适应新媒体技术环境的变化,图书馆信息服务需要创新服务理念,利用新媒体技术促进信息服务模式转变,构建图书馆的新媒体信息服务体系。三网融合服务的发展,将促进图书馆拓展延伸信息服务领域,实现跨网络、跨终端、跨媒体的创新式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实现知识交流是图书馆的基本使命,完善图书馆服务是促进知识交流的重要途径。鉴于此,从改善图书馆服务功能着手,探讨推进知识交流的有效方法。[方法/过程]尝试将图书馆的服务分为资源服务、参考咨询服务和空间服务三大类型,分析这3类服务所体现的知识交流方式,并结合当前图书馆服务发展现状,探讨进一步完善图书馆服务功能与推进知识交流的方案。[结果/结论]图书馆是纵向留存并继承人类自古迄今文化科学知识的场所,也是横向连接知识创造与知识利用的纽带,每个图书馆都应立足自身特点把当前所开展的各种服务做活、做实、做强,并在服务实践中总结经验,开发出更多促进知识交流的服务模式,真正发挥知识信息在人类社会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虚拟参考咨询服务的质量与效益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虚拟参考咨询服务进行质量评估与效益评估的意义,介绍国内外虚拟咨询服务质量评估与效益评估的现状,着重论述两种比较成型的质量评估标准,即VRD数字参考服务质量标准、美国佛罗里达州立研究所与雪城大学信息研究所的数字参考服务质量评估草案:数字参考服务评估的统计、指标与质量标准。在此基础上,以北京大学图书馆的虚拟参考咨询服务为案例,对此项服务的质量与效益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知识创新工作评估研究与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建立文献情报工作与服务创新评估机制的重要性。重点论述建立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知识创新试评价制度的目的、目标、规划和实践。详细介绍科技文献信息知识创新工作与服务评价方案、指标体系的研制以及年度评价实施情况,并根据评估研究和实践提出可借鉴的经验和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6.
咨询服务--图书馆走向市场的突破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琼  詹林 《图书馆学研究》2004,(9):57-61,83
市场经济与知识经济并存的时代,图书馆不仅需要走向市场,而且要探索走向市场的突破口。咨询服务作为一种智力性活动,在图书馆有其发挥作用的条件与空间。本文就咨询服务在图书馆开展的现状与发展策略作了探讨,进一步分析了图书馆在开展咨询服务过程中要认清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关于提高广东省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效益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雅沙 《图书馆论坛》2004,24(2):160-164
分析了我省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效益的现状、原因,研究探讨了提高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效益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数字化环境下,数字图书馆开始重视为用户构建个人数字图书馆以提供个性化服务,但现有服务未能适应用户的科研创新需求。本文基于面向科研的个人数字图书馆服务融合目标,认为服务融合可综合利用概念图的知识结构展示与知识管理优势、知识图谱的研究热点与趋势描述优势以及电子资源门户的资源获取优势。研究结合Pipes技术框架,选取Conceptmaps、Citespace和Metalib/SFX为服务融合对象,构建了面向科学研究的个人数字图书馆的服务融合模型。进一步使用Yahoo!Pipes工具实施服务融合,实现知识管理、查新和资源获取服务的融合应用,并从知识产权和个性化设置角度深化服务融合的实施保障。图6。参考文献23。  相似文献   

19.
高校图书馆数字参考咨询云服务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图书馆数字参考咨询服务存在咨询途径和技术手段复杂多样、名目繁多,咨询服务效率不高,咨询人员配置不合理,各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发展不平衡,资源重复建设严重等问题。将云计算引入高校图书馆数字参考咨询服务具有降低软硬件成本、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有利于信息资源的整合和高校图书馆联合咨询服务的发展、提供以用户为中心的个性化及高效的咨询服务等优势。高校图书馆数字参考咨询云服务的实现模式包括商业购买模式、由各级政府牵头或主导模式、集体订制或外包模式、自行(单独或合作)开发模式等。"云"中提供了各种丰富的资源及服务,需要强大的团队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0.
Twenty-four public and academic reference librarians were surveyed for the purpose of obtaining information about the services if any, that they currently provide for information brokers, the appropriateness of providing reference services for those who market the information obtained, and whether or not reference departments of public and academic libraries should provide competing fee based reference services. Few public or academic librarians objected to providing reference services for information brokers. Academic reference librarians expressed the view that service should not interfere with services for their primary clientele. Public reference librarians generally held the opinion that their services should be available to all and had already been provided for with public funds. Both public and academic reference librarians expressed concern about qualifications of some commercial suppliers of information as this effecte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them. Public reference librarians were of the opinion that information brokers did not compete with the library and the library should be hesitant about providing fee based reference services. Academic reference librarians were divided in their opinoins about the latt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