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通过对福建省大学生“亚健康”状态及自我保健意识的现状研究,分析影响当代大学生身心健康的主要因素,进一步指出了“亚健康”向健康状态转化的新途径,对于预防和减少“亚健康”人群比例,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为国家培养更多合格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浅析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健康的两个基本教育环节,在社会现代化发展的今天,身心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为了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的需求,必须加强体育与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体育保健能力,树立健康意识,培养良好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使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成为21世纪身心健康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3.
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健康,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是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任务。有研究表明.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因素很多,时间压力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和生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加强时间管理,可以有效地缓解时间压力,提高时间利用率.并且合理统筹学习生活、个人爱好与锻炼身体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和工作效率。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主要通过实验探讨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及其应对方式,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缓解时间压力,促进体质健康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就广州地区部分高校的大学生亚健康状态进行抽样调查,发现当前大学生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当重新审视目前大学生的体育与心理的健康教育,改进学校教学管理和体育部门的教学。  相似文献   

5.
对“亚健康”的概念、大学生产生亚健康的原因、“亚健康”状态的具体表现等进行了阐述。对如何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对策展开探讨,旨在使大学生早日走出“亚健康”这种不适状态,从而健康地面对未来的学习、生活。  相似文献   

6.
建立多重因子分析模型,经主成分分析抽取载荷较大的因子,编制了大学生亚健康自评量表和风险评估模型.检验表明,量表具有显著的区分效度,可有效诊断与评估大学生亚健康风险.风险评估证实,宁波市高校有27%的大学生处于亚健康高风险状态,且男女大学生亚健康风险有显著的性别差异.这对引导大学生理性体育健身活动,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提供科学依据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长远意义.  相似文献   

7.
当代大学生的亚健康状态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健康新观念,分析当代大学生的亚健康状态和影响因素,提出一些对策,为改善大学生的亚健康状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析大学生健康知识结构与身心健康水平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心理量表测评、体质测试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与健康知识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健康知识结构与其身心健康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健康知识结构愈高,其体质状况就越好,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健康自我评价愈高.  相似文献   

9.
武陵山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武陵山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得出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处于"亚健康"状态的结 论,同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是各级学校的体育与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0.
体育运动与大学生亚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体育运动与大学生亚健康状况的关系进行了阐述,认为体育运动能有效地调节学生身心矛盾,增进学生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性,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健康素质。  相似文献   

11.
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对天津市高校大学生亚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结果显示:天津高校85%的在校大学生处于亚健康状态,且女生高于男生,造成此状况的主要因素是大学生对健康的认知仍不够全面、对自身评价存在偏差、体育锻炼不足、运动意识及积极性较低、有不良生活习惯等。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广西两所重点大学16338名大学生体质状况调研和体育与健康知识问卷,对两所高校体育与健康促进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策略.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广西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不容乐观,应加强健康教育,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意识与行为习惯和经常、主动、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是预防疾病、提高学生身心健康的有效措施.应积极对大学生体质变化趋势探索、制定体育教学改革方向及目标,构建"健康第一"的高校体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学生亚健康的诊断标准并了解南宁市城区中学生亚健康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和向健康转化的途径与对策。方法:采用自拟的中学生亚健康诊断标准对受测中学生进行现场调查。结果:南宁市城区中学生亚健康现患率为29.83%,重点校的中学生亚健康现患率高于普通校;亚健康的高发年龄为15岁和18岁;高中组的轻度亚健康现患率高于初中组。结论:中学生亚健康状态的形成,与家庭、学校、社会及自身心理状态等多种因索有关,向健康转化的干预对策,应从心理、生活行为、体育锻炼、科学用药及健康教育等多方面综合考虑进行。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山西师大在校大学生“亚健康”状态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不良的学习习惯、生活方式与行为是造成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原因。应加强心理教育和心理调节,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参加体育运动是预防和干预亚健康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5.
应用三维健康的理论,即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共同组成大学生健康素质指标体系.通过用体质监测、问卷调查、文献资料调研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分别对山西省大学生身心健康各项指标进行调研并同全国大学生指标作出比较分析,旨在改变经济欠发达地区对大学生健康的认识和评价.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亚健康"类型与体育疗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湖南省四所高校2186名大学生的“亚健康”现状调查发现,大学生的亚健康状态不容乐观,初步提出大学生亚健康的类型及等级,并提出了相应体育疗法。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了解健身气功对大学生亚健康的防治效果及干预机制,采用实验法对89名存有不同程度亚健康症状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为期18周的八段锦习练.结果表明,18周八段锦习练对大学生亚健康状态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亚健康症状基本消除率达44.9%,实验后受试者免疫指标T淋巴细胞的增殖及NK细胞活性明显提高,心理焦虑程度明显下降.结论:长期习练八段锦可以改善亚健康症状,提高大学生的免疫机能,缓解心理焦虑.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障碍及其原因的,以及心理障碍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损害,探讨了克服和预防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方法,以期增强青年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亚健康人群心功能的风险评估参数,为亚健康的干预提供实验依据.根据《非体力劳动者亚健康评估参考标准》的调查表以及生活习惯调查问卷筛选出40~59岁无心血管疾病的亚健康和健康女性人群,分别测定心功能各项指标.研究发现安静时亚健康组CO、SV均小于健康组,存在显著性差异;定量负荷后即刻CO、CI、SV、SI均小于健康组,SVR、HR均大于健康组,存在显著性差异.定量负荷后3min末两组指标无统计学意义.定量负荷后5min末,亚健康组CO、CI、SV、SI均小于健康组,SVR大于健康组,存在显著性差异.亚健康人群安静时CO、SV低于健康人群;定量负荷后即刻CI、SV、SI低于健康人群,可以考虑将这些指标作为评估心血管亚健康的风险因子.  相似文献   

20.
心理亚健康运动处方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目前大学生存在的心理亚健康现象,提出了改善大学生神经衰弱;心理抑郁;情感偏差;缺乏信心;急躁、易怒等心理亚健康状态的运动处方。实验研究表明:所提出的运动处方对改善大学生心理亚健康有良好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