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耿月 《新闻世界》2014,(11):70-71
网络媒体的发展开辟了一种全新的传播方式,给各国、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我国政府应重视互联网作为跨文化传播媒介的作用,努力体会以西方国家为代表的文化背景、思维习惯,在传播内容、报道方式及网站布局等方面对网络外宣媒体的现状做出改善,提高网络外宣媒体的跨文化传播效果,对外塑造出更好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2.
新疆地区的多元文化传播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元民族文化交汇、碰撞和交融的地方.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各民族保持着各自鲜明的文化个性.在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相互交融中发展与渐变,从而造就了新疆民族文化鲜明的多元性特色,和多元文化传播特质.本文旨在通过对新疆多元民族文化并存现象的分析,研究新疆跨文化传播,探寻新疆特殊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中跨文化传播的规律和特点.  相似文献   

3.
诸琦睿 《传媒》2021,(14):78-80
文化产品跨文化传播是全球化的必然结果.新兴媒介环境给文化发展创造了广阔空间的同时,也给文化安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文化产品跨文化传播对促进各国文化交流互鉴、对国家民族文化认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对文化安全产生了负面影响.本文围绕保障国家文化安全议题,就文化产品跨文化传播展开了多方面研讨.  相似文献   

4.
文化是人类共同的主题,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化特色,而每个国家为了更有效地宣传自己和借鉴他人,也在进行着不同程度的跨文化传播。目前人类的传播活动正受到文化差异的影响与制约,但正如麦克卢汉所预言的地球村,合理、恰当、适时地进行跨文化传播,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互动与融合。文化既是多元的,也是一体的。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阶段,入世几年来,我们加速了对异域文化全方位的接触与了解的进程,同时也逐步体现出中国深厚的民族文化根基和它对世界深远而重大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第四代文化——网络文化的兴起给大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使各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沟通越来越方便。在全球化语境下,网络文化有了更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在网络传播过程中,我们要对自我有正确的理解,了解传播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6.
孙顺华 《新闻界》2005,(6):64-65
在经济全球化、网络国际化的今天,营硝全球化的趋势日渐增强,作为商品营销寅传手段——广告的跨国传播也日益频繁。广告的跨国传播实际就是跨文化传播,它是跨越不同文化背景之间的传播活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和政治经济背景,生活在不同的文化传统和政治经济背景下的群体又有不同的文化心理结构,这使跨国广告传播难免遇到“文化误渎”、民族情感、国家权力等敏感问题,本文就此试结合耐克“恐惧斗室”广告来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7.
方言作为我国重要的民族文化,在当前现实和网络社会中使用的频率越来越低.特别是在网络上,呈现出与现实迥然不同的状况.本文通过分析网络环境中方言的传播形式和传播特点,提出了从国家政策、平台设计、传播介质、用户素养等层面上改善方言在网络中传播现状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高坤 《东南传播》2012,(9):143-144
文化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传播,网络字幕组的出现作为一种全球性的文化传播现象,其跨文化的表达、理解与互动传播方式,在如今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生态环境中已逐渐成为不同文化主体间彼此交往、认知乃至融合的一座桥梁。作为一种新形态的跨文化传播中介,它的产生与发展都离不开跨文化的社会、语言和心理因素,如何利用新媒体所提供的传播手段在日益复杂的全球化背景下,充分地发挥其在跨文化传播中的优势并降低负面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曹羽 《传媒观察》2016,(4):30-32
在全球化背景之下,大众文化已实现更大范围的跨国家、跨民族传播。影视作品作为大众文化的典型,也借助互联网的力量迅速在全球范围内传播。《纸牌屋》是美剧在中国实现跨文化传播的典型代表,截止到2015年12月31日,该剧第一季到第二季在中国的网络点击率已经突破了2.7亿次。本文以美剧《纸牌屋》为例,对美剧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进行了剖析,进一步探究美剧在中国流行的原因,总结美剧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过程中成功的经验,为华语影视作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根之所系、脉之所维,是其精神和智慧的长期积累和凝聚。文化的影响力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但是,当前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与其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大国的地位明显不相称。其原因固然复杂,但传播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作者在对文化和跨文化传播界定的基础上,回顾了中国文化跨文化传播的历史,分析了其现状,并运用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提出了真正树立以受众为导向的观念、整合跨文化传播的内容和形式、跨文化传播的渠道整合、跨文化传播的战略整合等方面的对策,从而为中国文化的跨文化传播提供借鉴,以提高中国文化跨文化传播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文化传播是一种文化扩散,世界各民族都可借助英语新闻将本民族的文化传播出去,并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这充分表明,英语新闻在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性,它既推动了社会的和谐构建,又是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12.
跨文化交流中最难消除的障碍之一,是人类无法共享一种通用的符号系统,而交流符号的“异质性”是跨文化沟通的天然屏障.所以,如何实现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相互理解与相互认同,除了强化对各自语言的认知与理解之外,必须采用具有最大通约性的文化符号,进行“同质性”的符号传播,进而克服跨文化交流中产生的理解偏差,以此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认同.  相似文献   

13.
聂茜 《中国传媒科技》2012,(20):209-210
文化是联接不同民族、不同区域的纽带,让来自不同背景人群在文化的联接下得到彼此认同和熟知;文化也是一种阻碍,尤其体现在不同文化环境下的新闻传播过程中.受文化差异性影响,跨文化新闻传播中往往形成各种难以逾越的鸿沟,呈现出日益复杂性.在跨文化新闻传播过程中,要对文化差异性进行认真对待,对出现的各种问题和障碍要高度重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以应对世界文化风起云涌的冲突,有效弘扬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4.
贺雪飞 《新闻界》2007,(2):30-31,44
跨文化广告传播,是在不同文化疆域间的广告传播,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国内领域的跨文化广告传播,即在一国范围内的跨种族、跨民族及不同亚文化之间进行的广告传播活动;二是国际领域的跨文化广告  相似文献   

15.
杨海洋 《今传媒》2013,(10):60-61
近年来,从Facebook在全球社交网站中的受欢迎程度可看出,新媒体技术支撑下的"虚拟网络平台"在跨文化传播领域发挥的作用已是显而易见,随之而来的各民族、各种族、各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文化碰撞、文化冲突与文化融合也逐渐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本文试图通过对Facebook上跨文化传播关系的建立过程、运行原理的分析,归纳出Facebook上的跨文化传播的特点,总结出Facebook在跨文化传播互动与融合中的积极作用,并呼吁用户警惕其在"语言霸权"和"文化输出"方面的消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杨海洋 《报刊之友》2013,(10):60-61
近年来,从Facebook在全球社交网站中的受欢迎程度可看出,新媒体技术支撑下的“虚拟网络平台”在跨文化传播领域发挥的作用已是显而易见,随之而来的各民族、各种族、各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文化碰撞、文化冲突与文化融合也逐渐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本文试图通过对Facebook上跨文化传播关系的建立过程、运行原理的分析,归纳出Facebook上的跨文化传播的特点,总结出Facebook在跨文化传播互动与融合中的积极作用,并呼吁用户警惕其在“语言霸权”和“文化输出”方面的消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个全球性的传播媒介,网络给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也因此大大延伸了人类可触及的领域。本文以一些网络文化的传播现象。分析了网络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以及网络给人类文明带来的利与弊,拟通过人文角度的论证.唤起对建立网络时代人类精神家园的重视,从而对其中出现的各种现象进行理性的判断.对于网络的健康发展,提高传播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有助于我们认识网络文化发展的走向。  相似文献   

18.
胡琼华 《编辑之友》2011,(12):52-55
随着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和不同国家民族间文化交流的加深,跨越不同文化界限的广告已成为各国广告主获取品牌知名度、赢取他方市场的重要工具。然而,在这种跨文化广告传播中,经常出现异域文化中的消费者对广告信息的错误接收和理解,严重影响了跨文化广告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实现不同文化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梳理了具象传播作为传播研究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的符号学和认知学等特征以及方法论意义,在分析了互联网跨文化传播特性的基础上,阐述了具象传播在跨文化网络传播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描述和构建了基于互联网跨文化传播的网络文化模式。  相似文献   

20.
魏渲 《东南传播》2018,(1):47-49
国家"软实力"在媒介融合时代的具体表现是经由媒介实现国家民族文化在全球的自发延伸。跨文化传播研究的目的是减轻不同文化之间沟通和交流的障碍。中国文化的跨文化传播历史发展,现实情况和未来展望使得此课题的研究着眼于实践层面。本文着重探讨中国国家"软实力"在跨文化传播上的现实困境问题同时探索媒介融合时代所带来的解决问题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