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盲盒,多指在包装匿名的情况下,以消费者在特定范围内,通过随机抽取的方式来销售的玩偶手办。由于商家不对款式做特别标识,消费者只能凭借运气购得。作为一种与幸运值博弈的商品,盲盒迅速走进年轻群体,成为近年来爆火的潮流玩具。“一入盲盒深似海,从此钱包是路人”则成为当下年轻人对盲盒消费的调侃与感慨。追溯盲盒的“前世今生”,  相似文献   

2.
一、《三力平衡汇交定理》教具。如图一矩形有机玻璃盒子内,“1”是绕盒子重心转动的有色指标棒——用塑料管制造,长度比盒子短边的一半短5~10mm,用来指标盒子所受重力的作用线位置;“2”是横梁——平行于盒子的短边,并通过盒子重心,长度等于盒子的短边长度,由细铁丝制成;“3”是极细的柔线,用来将指示棒悬挂在横梁的中点上。盒外8个角各固定一根长约20m的柔绳。首先向学生说明:绳对盒的拉力沿拉直的柔绳背离盒;绕企重心转动的指示棒,指示了盒所受重力作用线位置;当两根绳将盒提起时,盒子就受三个力的作用。然后任取两根柔绳…  相似文献   

3.
<正>盲盒横空出世,在消费主义盛行的现代社会掀起了一股潮流。商家利用商品内容的随机性来迎合人们对“幸运”的渴望,增添“拆盒”过程中的刺激感与期待值。这对消费者来说,可谓是一种近乎玄妙的“薛定谔式”快乐。当下,人们对盲盒的态度褒贬不一。从积极的角度来说,“盲盒热”除了带动消费、  相似文献   

4.
去年冬天去小学听了一节数学课,内容是“十几减9”。上课伊始,投影屏幕上即显示了一幅“小猴卖桃”图:一个大盒子里装着10 个桃子,盒子外面还有3个桃子,一只猴子坐在旁边。教师说:“小兔要买 9个桃子,小猴不知该如何卖,请小朋友给它帮个忙,看卖后还剩下几个桃子?”于是小朋友纷纷发言。 学生甲:“先拿掉盒子外面的3 个,再从盒子里拿6 个, 剩下4 个。” 学生乙:“先从盒中拿个,剩个;连同盒外的 9 13个,共剩个。” 4 学生丙:“先从盒外拿2 个,再从盒内拿7 个,盒中剩下的3 个连同盒外剩下的1 个,共剩下4 个。” …  相似文献   

5.
周菁 《四川教育》2009,(4):37-37
【案例】“9加几”教学片段 教师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并交流图中的情景,根据图中提出的问题(盒子里剩9盒饮料,盒子外剩4盒饮料,一共剩多少盒饮料),  相似文献   

6.
鸟儿问答     
把一只小鸟放在密闭的大玻璃盒内,再把玻璃盒放在天平的一只秤盘上。当小鸟停留在盒底时,在天平的另一只秤盘上放上砝码,使两边互相平衡。当小鸟从盒底加速向上飞时,天平两边还会不会平衡呢? “小鸟加速向上飞后,不再与盒子接触,盒子这边的重量就减轻了,放盒子的秤盘一定会往上翘。”不少读者可能会这样回答。  相似文献   

7.
在高中数学的“排列、组合”中 ,有两种比较常见的模型 :随机摸球与分球入盒问题。其中的“分球入盒”问题是一个重点 ,也是难点。实际生活中的住宿、投信、分配等问题都可抽象为“分球入盒”的模型。在小球可辨的条件下的分球入盒问题学生比较熟悉 ,但对于小球不可辨时的分球入盒问题 ,解决起来比较棘手。现结合“分球入盒”的常见问题 ,对其在不可辨条件下的解决方法予以系统的归纳与总结。1 “分球入盒”模型问题 把n个不可辨别的小球分配到N个不同的盒子中去 ,求下列事件的不同放法的种数 :(1)某指定的n个盒子中各有一球 .(n≤N)…  相似文献   

8.
关键词:规范(语言的规范) (师拿出一个礼物盒子,举在空中)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请你猜猜盒子里是什么。 生:我猜可能是文具。 师:你真的在猜,用了“可能”。其他同学也像他一样来猜一猜.好吗?  相似文献   

9.
一盒蜡笔     
现在有许多父母都为孩子不爱惜东西而烦恼,俄也一样。但发生在去年夏天里的一件小事却给了我很大启迪。那日,我带着儿子来到新开张的精品中心。在文具柜台前,儿子看上一盒二十五色的蜡笔,丰富艳丽的色彩拖住了他的脚步。“妈妈,能给我买一盒这种蜡笔吗?”“不行,家里不是有一盒吗?”“那一盒只有六种颜色,还是暗暗的。”“不管怎样,你已经有一盒用了。”当我看清这盒蜡笔要11元钱,可以买近十盒普通  相似文献   

10.
潘多拉的盒子“涌多拉”是希腊神话中的第一个女性。普罗米修斯盗火给人类后,主神宙斯为了报复,就命令火神用黏土做成美女潘多拉,送给普罗米修斯的兄弟厄庇墨透斯做妻子。潘多拉貌美性诈,私自打开宙斯让她带给厄庇墨透斯的一只盒子,盒子里装的疾病、疯狂、罪恶、嫉妒等祸患一齐飞了出来,只有希望留在盒底,使人间从此充满了各种灾祸。后来,人们在写文章时就常用“潘多拉的盒子”这一典故比喻灾祸的来源。  相似文献   

11.
玺率、全、五 从前有个钱三麻,专骗老百姓的钱,他在地上摆了5只盒子。5只盒子从1到5都编上了号。1、2、4号盒子都写着“宝石在这盒里”。3号盒子上写着“宝石不在这盒里”,而5号盒子上写着“宝石不在1号盒里”。 钱三麻高喊着:“恭禧发财,恭禧发财。放上一贯钱可得宝石一块。”不少过路人都围着看,机灵的小明智也正好路过此地,挤了进去。 钱三麻说:“在这5只盒子里,有一只盒子里有宝石,你拿出一贯钱放到你认为有宝石的盒子上。如果你放得对,一贯钱不但可以拿回去,盒中的宝石也归你。如果你放错了,这一贯钱就归我了。” 一位过路的商人把一贯…  相似文献   

12.
"盲盒"这个词,以早些年通俗易懂的方式来讲便是"扭蛋"。随着物质生活与技术水平的提高,人们所追求的不再是指尖般大小而又简陋的玩具,审美与眼界上升促使"盲盒"逐渐占据着市场。驱使顾客购买"盲盒"的原因是什么?其一,是激将法激出的极力渴求。"盲盒"包装上的商品样式多则几十种,消费者看到心仪的款式便抱着尝试的心态买下,若是不满意就会认为自己的钱打了水漂,当碰巧买到了想要的,便会萌发出庆幸自己好运的自我满足感。  相似文献   

13.
寻找巧克力     
我家来了两位“小客人”,妈妈拿出一盒巧克力招待他们。可谁料到,他俩竟是“小馋猫”。他们一打开盒子,就争先恐后地吃了起来。我看得口水直  相似文献   

14.
古希腊有这样一个神话,众神之神宙斯命令女孩潘多拉保管一个神秘的盒子,并且绝对不许打开。宙斯的“告诫”使潘多拉更加好奇,总想一探盒中究竟,她终于未能完成宙斯重托,一瞬间,天昏地暗,打开的盒子里飞出疾病、瘟疫、灾祸、战争……惊恐的潘多拉慌忙盖上盒子,可是一切都已太迟了。心理学  相似文献   

15.
盲盒文化是近年在青少年群体中出现的热门现象,青少年通过购买不可视的商品,寻求刺激感、满足感与成就感。运用社会学、人类学中的青少年研究,探索在不确定性主导下的后现代社会中盲盒文化现象的成因、特征和对青少年未来发展的影响。通过对广州市三所中学的26名青少年进行了深入的个人访谈与焦点小组讨论,展现了青少年眼中的盲盒文化。青少年通过盲盒消费,不仅创造了独属于“Z世代”的代际文化,建立了群体身份认同,更展现了盲盒文化是中国当代青少年认识风险和不确定性,为未来做积极准备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6.
中小学校园“打劫”事件的发生,并非个别现象,它严重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影响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调查显示,大多数中小学生对“打劫”事件深恶痛绝,但又敢怒不敢言。据有关人士分析,以下三类学生易成为被抢劫、勒索的对象: 一、时髦新潮的学生。家里有钱,穿戴名牌服饰,使用高级文具,腰挂BP机,身上常带大量现金,平时  相似文献   

17.
潘多拉的盒子:“潘多拉”是希腊神话中的第一个女人。普罗米修斯盗火给人类后,主神宙斯为了报复,就命令火神用黏土做成美女潘多拉,送给普罗米修斯的兄弟厄庇米修斯做妻子。潘多拉貌美性诈,私自打开宙斯让她带给厄庇米修斯的一只盒子,使盒子里装的疾病、疯狂、罪恶、嫉妒等祸患一齐飞了出来,只有希望留在盒底,使人间从此充满了各种灾祸。后来人们在写文章时就常用“潘多拉的盒子”这一典故比喻灾祸的来源。橄榄枝与和平鸽:据《圣经》中的《创世纪》载,上帝降洪水灭世时,诺亚制作成方舟避难。洪水泛滥了150天后逐渐消退,方舟被搁浅于山巅。诺…  相似文献   

18.
本的一生     
我是一个漂亮的本,陈列在一个用塑料纸包装好的美丽的盒子里。一天,一个小女孩来到货台前买文具,售货员阿姨把我拿出来,小女孩一下子就看上了我,对售货员阿姨说:“就要这个了!”从此,我便开始了我崭新的一生。  相似文献   

19.
明代画家沈石田有一天收到好友派人送来的一封信和一个盒子。信上说:“送上琵琶,请笑纳。”打开盒子一看,却原来是满盒鲜美的枇杷。在回信中,沈石田幽默地说:“承惠琵琶,开奁视之,听之无声,食之有味。”他的朋友看信后,写一打油诗以自嘲:  相似文献   

20.
当前,青少年群体中兴起了"盲盒热"。盲盒热潮中,青少年群体通过消费、收藏、交换盲盒构建"新场景",借助盲盒进行身份区隔、互动社交、形成群体认同进而建构"新部落",形成品位、娱乐、狂欢的"生活方式",商业资本与"亚文化资本"之间呈现被收编、共合谋、被反哺的关系。但是,商业资本对盲盒热潮的过度开发,也诱发了超低抽中率、以次充好、过高溢价、盲盒泛化等商业异化现象,需要通过法律的途径进行规制。盲盒圈内盛行的不良价值观念也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需要强化思想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