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实验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并根据丹尼尔.吉尔的认知负荷模型理论,分析英汉同声传译单耳输入和双耳输入时译员表现的优劣。结果表明,单耳输入相对双耳输入并没有明显的优势,在译员偏好及信息输出的正确率两个指标方面,双耳输入的得分高于单耳输入,而在其他指标中,单耳输入也没有表现出优于双耳输入的结果。可见,在英汉同声传译中,双耳输入相较单耳输入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是根据关联迁移理论,从EAP视听说到英语口译进行正迁移的口译操作增效研究。其目的是检验学生译员通过EAP视听说对口译的关联迁转效应,使之进行增效口译。本研究者对教授的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非英语专业英语口译选修课5个班级的147名本科学生译员进行了交替传译实验研究。以跟踪实验法、比较法以及SPSS统计法做大数据分析,结果表明:EAP听对学生译员的听具有关联和整体预设功能,使他们在听SL信息时听觉神经再度被激活,对SL信息的迁移输入作用凸显;EAP说对学生译员TL的输出表达具有相关和整体预设功能,使他们在TL信息编码和表达时话语神经再度被激活,对TL信息的输出迁移效果突显。因此,EAP视听说对学生译员的口译产出具有关联、迁移和教学预设之效。  相似文献   

3.
图式理论认为,人们在认识和理解新事物、吸收输入信息的时候,需要将新事物和输入信息与头脑中的已知信息、过去的经历联系起来。图式是人的头脑中关于外部世界的有序的知识系统。口译中的跨文化交际过程是口译中文化图式重建的过程。因此译员要注意口译中的文化差异,善于重建文化图式,培养和加强跨文化语用意识。  相似文献   

4.
传统译论影响下的口译训练模式多以文本为中心,鲜少关注译员。近年来,随着社会对译员在真实工作场景中的转换能力需求不断提高,生态翻译学的“译者中心”观点应运而生,强调发挥译员在口译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建立译员中心地位,这对口译培养模式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启示。文章研究生态翻译学在口译训练模式中的诠释,探索通过口译生态环境模拟课堂提高译员在真实口译环境的适应能力和选择能力的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5.
口译中的数字使译员产生压力。数字的准确快速传译是口译中的一项基本技能。目前,国内外研究者对于口译中英汉数字互译提出了不同的口译方法,而对于数字口译中的笔记方法也有不同阐述。经过认真分析一些主要的方法,可以总结和提取出适合不同类型译员和不同情况下使用的方法。使用恰当的数字口译笔记方法,加上译员平时大量针对性的训练,有助于译员成功的完成相关任务。  相似文献   

6.
应变能力是口译译员专业素质的重要方面之一,译员应该有很好的应变能力,否则难以胜任工作。良好的应变能力不仅跟个人日常的反应灵敏程度相关,更多是由口译译员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的积累决定的。应用型本科口译人才的培养应该尽可能靠近专业译员,因此,在本科口译教学中教师应从多方面着手对学生应变能力进行培养和提高。  相似文献   

7.
口译评估对译员自我提升与译员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通过尝试建立动态评估体系,多维度、多层次地对口译学习者的在口译活动各个环节的译员能力评估,以探讨动态评估体系在译员意识培养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联络译员角色模糊不清,阻碍了其主体性的发挥,在译学研究经历社会转向的背景下,论证了联络译员角色的多重性和立体性,并论述译员角色的重新定位对口译教学和培训、口译规范的制订、口译职业化等带来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口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动态的双语交际活动.利用关联理论及关联翻译理论的强大解释力阐述口译的过程,分析译员在口译过程中讲话者和受话者的双重角色,并进一步针对译员如何成功塑造其双重角色及改善自身认知环境提出一些有效的建议,如必要的口译预期,谙习文化差异,积累图式知识等,从而使译员能够较充分地发挥其在口译活动中的主观能动作用,这对译员成功地完成口译交际活动将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口译工作中最为常见的两种形式是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二者对译员的记忆力均有较高的要求。本文针对口译训练中的"记忆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究,指出了提高译员记忆力的几种途径,同时也针对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口译译员,给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汪小祥 《考试周刊》2012,(17):81-83
对北京、上海、广州、南京120家翻译公司网站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商务英语口译服务领域、口译类别、译员薪资水平、口译译员能力及素质要求。研究表明。商务英语口译属于高薪岗位、涉及广泛的服务领域。商务英语口译岗位对合格的口译译员在语言素质、专业知识、口译经验、心理素质、沟通能力等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尹贻娜 《英语广场》2020,(10):22-24
经济全球化使得当前翻译人才、尤其是口译译员供不应求。然而,由于口译活动的综合性强且难度较大,合格的口译译员屈指可数。本文简要介绍了口译的过程和基本标准,通过区分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指出了口译中的八大难点,并提出了九点应对措施,供口译学习者参考。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7,(7):147-148
作为口译大类中运用范围更广的联络口译,其在人类交际过程中有着不容小觑的地位,而关于联络口译领域的研究愈加趋向于对译员角色的定位。这是毋庸置疑的,脱离译员的双语活动完全无进行的可能性。学者的研究将翻译界对译员原先的偏浅错误认知逐渐转向为正确方向,即译员绝不仅仅是语言传输的工具,更是活动交流的参与调节者。本文将通过对不同场合案例下源语和译语的对比分析阐述口译译员的相关主体性意识及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张喆 《文教资料》2012,(20):43-45
虽然多语种国际会议中经常用到接力口译,但是口译界对接力口译的研究却非常匮乏。本文以Grice的合作原则为基础,结合Gile的会议口译互动模式,提出接力口译的互动模式,通过总结分析接力口译训练和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探讨接力口译的应对策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中枢译员和接力译员在合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口译中译员的整体意义传递是口译质量评估中的要素之一。本研究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视域下的元功能理论,聚焦概念意义下的及物性,人际意义下的情态动词、人称代词,语篇意义下的衔接等研究变量,并利用UAMCorpusTool语料库工具,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考察三名职业译员与一名学生译员的英汉口译过程,探讨译员在口译中的意义协调过程,旨在拓展口译意义研究的内容和视角,并检验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在口译意义研究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两套调查问卷出发,旨在较为准确、客观地了解中国口译市场对口译工作和译员素质的要求以及大学本科层次翻译专业学生对口译工作和译员素质的现有认知,从而根据调查结果和分析对大学本科层次翻译专业的口译教学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以求提高本科层次的口译教学质量,为中国口译市场输送更高质量的口译人才。  相似文献   

17.
王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105+107-105,107
释意理论是口译的核心理论,它将口译分为了三个基本过程-理解,脱离语言外壳,表达。本文从释意理论的角度出发分析和阐释了口译译员从听辨理解到记忆和表达的思维变换过程和口译能力的表现;并结合口译的特点和语言的特点提出了对于口译译员的要求和能力的发展方法。  相似文献   

18.
龚宇 《海外英语》2013,(9X):141-142
译员一方面作为源语听众,需要理解和记忆发言者的讲话,另一方面作为阐释者,通过语言转换,将讲话意思传递给目标语听众,因此在整个口译过程中,译员处于一个非常特殊和重要的位置上。在跨语言交际活动中,译员作为参与者之一,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其角色也会发生相应变化。译员应了解一对一商务洽谈中角色变化时的口译应对策略以提高口译质量。  相似文献   

19.
在会议交传过程中,由于时间紧迫,通常需要译员对于所接收信息进行整合。而塞莱斯科维奇口译三角模式并没有将译员对于信息的处理列为口译活动中的重要一步。因此,在此基础上,本文以李克强总理答记者问译员口译记录为案例,探究译员在处理信息的心理过程及策略,试图对上述模式进行补充。  相似文献   

20.
口译记忆是影响口译质量和效果的一项重要认知资源.在充分了解口译记忆机制和类型的前提下,采用信息化组块和大脑重复的临场策略以及跟读复述的练习模式,有助于译员提升短时记忆效率,最终提高译员口译活动现场的译文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