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调查云南师范大学学生就业焦虑现状。方法采用《就业焦虑量表》对云南师范大学200名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通过分析发现:性别在就业恐惧(t=2.346,p〈0.05)、面试焦虑(t=2.525,p〈0.05)和就业焦虑总分(t=2.289,p〈0.05)上存在显著差异;专业在就业恐惧(t=2.606,p〈0.01)、面试焦虑(t=3.301,p〈0.001)、工作焦虑(t=1.978,p〈0.05)和就业焦虑总分(t=2.626,p〈0.01)上存在显著差异;年级在就业恐惧(F=6.271,p〈0.001)、就业不安(F=7.231,p〈0.001)、面试焦虑(F=3.699,p〈0.01)、工作焦虑(F=7.260,p〈0.001)和就业焦虑总分(F=7.212,p〈0.001)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学校应增强学生就业心理指导,关注学生就业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2.
为准确掌握高校班委干部心理和谐状况,采用心理测验法对普通本科高校231名学生干部和120普通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发现:①班委干部与普通大学生的总体心理压力存在显著差异(p=0.011〈0.05);②班委干部在人际交往压力、学习压力和就业心理压力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p=.000**〈0.01,p=.000**〈0.01,p=0.013*〈0.05);③除了学习压力(p=0.169〉0.05)外,班委干部的其他心理压力维度在家庭背景是否城镇与农村上存在显著差异;④班委干部的心理压力感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⑤班委干部在人际交往关系维度和就业心理压力上专业差异显著(p=0.002**〈0.01,p=0.021*〈0.05)。  相似文献   

3.
运用《国际大学调查量表》,对天津市335名职技高师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表明:职技高师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较低(M=3.26);职技高师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存在性别差异(t=-4.865,P〈0.001),女大学生体验更多的主观幸福感;职技高师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不存在城乡差异(t=1.90,P〉0.05)。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学生学绩公平感和心理控制源的关系。方法使用Jason.A.Colquitt编制的测量公平感的问卷和内在——外在心理控制源量表(I-E Scale)对250名南昌某大学在校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大学生在学绩公平感问卷与心理控制源量表的得分存在显著负相关(t=-0.276,p〈0.01);②在学绩公平感的各维度上,程序公平感、结果公平感与心理控制源分别呈显著负相关(t=-0.253,p〈0.01;t=-0.136,p〈0.05);③不同的学绩公平感水平与心理控制源存在显著差异(F=9.329,P〈0.01)。结论①当前大学生的学绩公平感处于中等水平,心理控制源的水平更倾向于内控;②大学生学绩公平感及"程序公平"维度、"结果公平"维度与心理控制源存在显著相关;③学绩公平感高分者和低分者在心理控制源的得分上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5.
采用自编的《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调查问卷》,对福州大学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250名本硕学生的就业与创业能力、项目管理知识的掌握与运用程度进行调查,通过分析发现:学习过项目管理知识与没有学习过项目管理知识的被试者在就业能力中的创新能力维度、应聘能力维度和团队协作能力维度上具有显著差异(p〈0.05);在创业能力中的机会开发利用能力维度以及个人组织管理能力维度上具有高度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时间管理倾向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进而分析时间管理倾向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采用时间管理倾向量表(ATMD)和幸福感指数量表(Index of Well-Being)对118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测量。结果:①时间管理倾向上只有时间监控感中的计划、反馈性两个子维度及时间效能感中的时间管理效能子维度在性别上差异显著(P〈0.05),其他子维度及幸福感指数不存在性别差异。②时间管理倾向与主观幸福感在年级方面无显著差异。③高、低时间管理倾向者在主观幸福感上差异极其显著(P〈0.01)。④时间管理倾向各维度与主观幸福感显著相关。⑤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感、时间效能感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回归效应。结论: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主观幸福感有着密切的联系,前者对后者有很强的预测和解释作用。  相似文献   

7.
高校教师幸福感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高校教师幸福感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作者采用《综合幸福问卷》对江西省187名正式在编专职教师进行调查。结果发现:高校教师幸福指数得分为(5.36±1.66)分;不同性别高校教师幸福指数有统计学意义(t=-1.98,p〈0.05);不同学科高校教师幸福指数有统计学意义(t=2.72,p〈0.01);不同职称高校教师幸福指数有统计学意义(F=2.84,p〈0.05);不同年龄高校教师幸福指数有统计学意义(F=5.37,p〈0.01)。由此得出结论:性别、学科、年龄、职称差异会影响高校教师的幸福感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道教学员的人格特征,及其生活满意度状况,通过对比为现代人生活提供借鉴.方法:采用16PF人格问卷和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对湖北武当山道教学院33名学员进行调查.结果:道教学员在16PF的9个维度均与大学生样本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B(t=3.92 p〈0.00)、C(t=2.76 p〈0.01)、F(t=-3.19 p〈0.00)、G(t=2.67 p〈0.05)、H(t=2.80 p〈0.00)、L(t=-3.86 p〈0.00)、Q1(t=-4.58 p〈0.00)、Q2(t=-2.91 p〈0.00)、Q3(t=4.07 p〈0.00);同时道教学员的生活满意度得分显著高于大学生样本(t=2.95,P〈0.01);道教学员的积极情感显著高于大学生群体(t=3.55,P〈0.01),其消极情感与大学生群体无显著差异.结论:道教学员人格特征在多个维度与一般大学生存在显著差异,他们生活满意度水平和积极情绪均显著高于后者。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初中留守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其施测,考察在自我控制能力上留守学生与非留守学生的差异,并对留守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特点进行了探索与分析。结果表明:(1)在总体自制力(t=-2.603,p〈0.05)和思维自制力(t=-2.416,p〈0.05)上,留守学生显著低于非留守学生;(2)不同性别与年级的留守学生都表现出行为自制力最好、情绪自制力次之、思维自制力最差的自我控制次序;(3)在总体自制力(t=-2.168,p〈0.05)、行为自制力(t=-2.400,p〈0.05)与思维自制力(t=-2.308,p〈0.05)上,留守女生显著高于留守男生;(4)留守学生的总体自制力及其各维度自制力未表现出明显的年级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大学生目标追求与心理幸福感心理落差的关系研究。本研究采用目标追求的入世出世问卷、心理幸福感问卷、大学生心理落差自评问卷对某高校6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学习方面(t=2.30,P〈0.05)、人际交往(t=2.29,P〈0.05)、课外生活(t=2.47,P〈0.01)、低要求(t=2.64,P〈0.01)、出世(t=2.19,P〈0.05)存在显著差异;是否是独生、是否是学生干部和生源地在心理幸福感与心理落差、目标追求的入世出世关系各维度上无显著差异(P〉0.05):心理幸福感总分与目标追求的出世(r=0.47,P〈0.01)入世(r=0.42,P〈0.01)存在显著正相关;心理幸福感总分与心理落差总分(r=-0.54,P〈0.01)存在显著正相关;大学生心理落差、目标追求的出世入世对心理幸福感具有预测作用(F=49.22,P〈0.001)。男大学生在学习方面、人际交往、课外生活、低要求、出世方面均高于女生:大学生心理落差越低,心理幸福感越强。大学生目标追求的入世出世的分数高,心理幸福感越强;大学生心理落差对心理幸福感具有负向预测作用;大学生目标追求的出世入世对心理幸福感具有正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专科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与择业效能感的状况及其关系.方法:采用《毕业生就业压力问卷》和《择业效能感问卷》对沧州师范学院465名2011届专科毕业生进行测试.结果:(1)专科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较大;不同性别、来源的专科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存在显著差异.(2)专科毕业生的择业效能感较高;不同性别、来源、师范生与非师范生的择业效能感存在显著差异.(3)专科毕业生的择业效能感与就业压力呈显著负相关,择业效能感对就业压力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结论:可以通过调整专科毕业生的择业效能感来缓解其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12.
王婧婷  邓娟  闫妍  吴菁 《科教导刊》2021,(3):174-176
目的:对军校护理专业学生进行基于积极心理学的"护理心理学"课程改革,评价干预对提升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效果.方法:"护理心理学"课程教学内容中增加积极心理学内容,课程开展期间学生持续2周每日自主记下当天发生的3件让其感到幸福的事情.干预前后采用主观幸福感问卷对某军校护理学专业三年级36名学生的生活满意度、积极态度和消极态度进行两次测量.结果:干预前后学生的积极态度有明显差异(t=-2.172,p=0.037),生活满意度和消极态度无明显差异.结论:基于积极心理学的"护理心理学"课程改革有效提升了军校护理专业学生的积极态度.  相似文献   

13.
"蚁族"是人们用来描述那些无法找到工作或工作收入很低而聚居在城乡结合部的大学毕业生的一个新名词。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以南京、成都两市310名"蚁族"为被试,发现"蚁族"群体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极低;"蚁族"群体的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社会支持与心理弹性之间、心理弹性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呈极其显著的正相关;"蚁族"群体心理弹性在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不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9.7%,但心理弹性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168名城市教师为被试,采用问卷法,探讨城市教师人格特质、主观幸福感与幸福行为表现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偏低;(2)不同性别、不同健康状况的教师在主观幸福感上存在差异;(3)教师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幸福行为表现存在显著相关,人格特质因子能部分预测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受和幸福行为表现;(4)教师幸福行为表现能部分预测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根据研究结果,城市教师主观幸福感的提高应注重教师积极人格特征的培养、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及关注教师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特教教师健康行为、评价性支持、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探究评价性支持的中介机制,采用健康行为、主观幸福感、评价性支持量表对四川、重庆地区256名特教教师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1)特教教师健康行为、评价性支持、主观幸福感得分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2)特教教师评价性支持与健康行为及其两个维度均呈现显著正相关,特教教师评价性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及其两个维度均呈现显著正相关,特教教师健康行为及其维度与主观幸福感及其维度呈现显著正相关;(3)特教教师的评价性支持在健康行为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是老年人生活质量好坏的关键。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292名回族老年人进行了调查,对城市回族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整体状况进行了初步了解。研究发现:1)城市回族老年人总体上对自己现在的生活感到很满意;2)城市回族老年人在婚姻状况、受教育水平上无显著差异,而在性别、职业和身体健康状况上则存在显著差异——城市回族老年女性比城市回族老年男性的主观幸福感程度高;职业是阿訇的城市回族老年人之间的主观幸福感高于职业是工人和干部的城市回族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毕业性失业问题剖析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是民生之本,没有就业就没有生存权和发展权。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许多大学生毕业即失业;大学生掌握先进的技术和知识,是国家的栋梁之材,大学生失业对于人才是一种极大的浪费,也带来了社会问题。如何稳妥地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关系到国家兴衰和社会安定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world of work are viewed, principally, as similar in economically advanced societies. The comparative study ‘Higher Education and Graduate Employment in Europe’, however, indicates substantial differences between European countries as regards transition to employment, as well as the employment and work situation, according to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measures. The analysis is based on a survey of more than 30,000 graduates from 10 European countries about 3–4 years after graduation.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only a minority of 10–20% of graduates face substantial problems on the labour market or end up in positions not commensurate with their level of education. There is a clear North‐South differential in Europe with respect to transition and objective employment measures, while the pattern is more differentiated with respect to the perceived utilisation of knowledge, the self‐rated adequacy of position and the job satisfaction.  相似文献   

19.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world of work are viewed, principally, as similar in economically advanced societies. The comparative study `Higher Education and Graduate Employment in Europe', however, indicates substantial differences between European countries as regards transition to employment, as well as the employment and work situation, according to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measures. The analysis is based on a survey of more than 30,000 graduates from 10 European countries about 3–4 years after graduation.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only a minority of 10–20% of graduates face substantial problems on the labour market or end up in positions not commensurate with their level of education. There is a clear North-South differential in Europe with respect to transition and objective employment measures, while the pattern is moredifferentiated with respect to the perceivedutilisation of knowledge, the self-ratedadequacy of position and the job satisfaction.  相似文献   

20.
通过《主动性人格问卷》、《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和《就业压力问卷》对399名大学毕业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就业压力的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存在显著差异,不同主动性人格大学生就业压力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