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依据罗兰.巴特的符号学视角,结合符号消费的特点和低碳环保时代的要求,尝试性地从符号载体、符号编码、符号意义三个方面对自行车运动进行了解读。认为:自行车运动的符号载体,可以是有形的比赛、产品,也可以是无形的文化理念;自行车运动自身的特点、社会文化的影响和意识形态的引导在为自行车运动进行着编码;自行车运动的符号意义体现在:它是竞争、健康、交往和休闲娱乐的符号。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自行车运动员不同时长全力骑行时不同阻力模式的选用及功率与心率变化特征进行研究,为运动员在短时长骑行训练与比赛中科学选用合适大小的阻力模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8名北京自行车队男子运动员为测试对象,年龄(25.75±2.82)岁,身高(175.75±4.50)cm,体重(67.50±6.93)kg.使用SRM Ergometer进行测试,采用Open End Test模式,采样频率设置为0.5 s,功率数据精度为1 w,速度测试精度为0.1 km/h.阻尼系数分别为9、10和11档位.受试者2天内进行不同阻力模式全力5 s、10 s、30 s、1 min骑行.结果:(1)5 s全力骑行时,6名运动员在9档位阻力模式平均功率和总功率值最大,2名运动员在10档位阻力模式总功率值最大,功率与心率变化不相关(P>0.05);(2)10 s全力骑行时,6名运动员在10档位阻力模式平均功率和总功率值最大,2名运动员在11档位阻力模式平均功率和总功率值最大,功率与心率变化呈正相关(P<0.01);(3)30 s全力骑行时,6名运动员在11档位阻力模式平均功率和总功率值最大,1名运动员在10档位阻力模式平均功率和总功率值最大,1名运动员在9档位阻力模式平均功率和总功率值最大,功率与心率呈负相关(P<0.01);(4)1 min全力骑行时,8名运动员均在11档位阻力模式时平均功率和总功率值最大,功率与心率呈现负相关(P<0.01).结论:(1)自行车运动员在1 min内短时全力骑行时,骑行时长增加,选用的阻力模式逐渐增大,有利于运动员创造最佳运动成绩.(2)自行车运动员1 min内全力骑行时,心率不随运动强度的变化而产生实时一致性的变化,心率对于短时间高强度自行车运动负荷的监控存在一定的局限.  相似文献   

3.
讨论分析了地理位置、气温、湿度、气压、空气密度和风力等诸因素对体育运动的影响。提出了不仅在运动训练和竞赛中必须充分考虑地理气象因素的影响,而且竞赛组织者在赛期选择和对比赛项目的布局上也应考虑到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不同强度、不同方式运动对血浆内皮素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特异性放免法测定运动员不同强度、不同方式运动前后外周血浆中内皮素 (ET)的含量 ,以探讨运动员运动时血浆 ET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不同强度、不同方式运动对血浆 ET的影响不同 ,运动强度越大 ,血浆 ET浓度增加越多 ,同时伴收缩压及血乳酸升高 ,并呈正相关 ,跑台力竭运动后血浆 ET浓度增加明显 ,而跑台恒负荷运动和自行车力竭运动不引起显著的血浆 ET的应答变化。提示运动是导致血浆 ET浓度升高的因素之一 ,升高程度具有运动强度的依赖性 ;同时 ,对于全民健身运动中锻炼者掌握适当强度的有氧运动而不致引起血压升高等身体不良反应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模拟高原环境下急性骑行对自行车驴友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受试对象为7名华南农业大学一年级男性学生,平均年龄19.80±0.83岁,为自行车驴友,没有高原旅行经历。受试者分别在常氧环境和模拟常压低氧环境(氧含量16.8%)进行踏功率自行车运动,强度从50W(50rpm)开始,每3min递增50W至250W,然后要求受试者以最大能力运动至力竭,测试指标包括运动前、每级负荷后即刻和运动后心率、RPE、血乳酸及力竭时间。结果:两种环境下的心率与RPE均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大而呈上升趋势,在模拟高原环境下从150W至250W以及力竭后心率上升幅度高于常氧,而RPE从150W后至运动结束时也高于常氧环境,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并且力竭时间非常显著性缩短(P<0.01)。结论:高原环境下自行车驴友骑行能力有一定下降,提示自行车驴友初入高原时要适当降低骑行强度及作适当的休息。  相似文献   

6.
针对梯度距离平方反比法(GIDS)在地形起伏剧烈地区气温插值误差偏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经验气温垂直递减率的改进梯度距离平方反比法(GIDS-EAR)。该方法在进行温度插值时分别考虑了经纬度和海拔高度对气温的影响特性。首先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经验值确定气温与海拔高度的偏回归系数,并利用偏回归系数对样本点气温值进行修正,再将此气温修正值代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解算气温与经纬度的偏回归系数,依据GIDS插值公式计算待插值点的温度值。基于1981-2010年四川省及周边省份219个气象观测站的累年月值温度值,将GIDS-EAR法与普通克里金法(OK)、反距离权重法(IDW)和GIDS法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GIDS-EAR法得到的年均MAE和RMSE值较OK法分别降低67.71%和68.15%,较IDW法分别降低67.68%和66.45%,较GIDS分别降低25.65%和30.08%。该结果验证了改进方法的有效性及复杂地形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访谈法,就我国自行车运动参与人口消费水平和群体特征进行研究,认为我国自行车运动参与人口消费水平较高,但仍以实物消费为主;消费需求呈多元化发展;消费群体呈现中青年化、高学历、社交性特征;个人年收入水平、骑行月里程、骑行对本人的重要程度和参与形式是影响自行车运动参与人口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老年参与群体具有较大的可挖掘的消费潜力。研究建议:要丰富自行车运动产品和服务供给;促进自行车运动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加快自行车道路建设,夯实自行车运动发展基础;加大自行车运动的推广和宣传力度;充分发挥自行车俱乐部作用,提高人口可持续消费能力;提高老年群体和女性群体参与比例;完善赛事体系建设,促进赛事改革进一步落地,进一步扩大我国自行车运动参与人口消费水平。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调查、文献、观察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我国和北京自行车运动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充分的分析和研究,在自行车运动成绩及其发展规律、选材体制和运动员成材周期等方面得出了规律性结论.重点考查了北京市自行车运动成绩的起伏原因及其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中长期发展对策,为我国自行车运动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刚体稳定运动的力矩平衡原理研究现今岩石圈板块运动的驱动力。提出通过计算力矩与板块角动量间夹角来识别板块驱动力的方法,并定量分析在板块底部黏性剪切阻力的约束下刚性板块运动的稳定性。采用最新的岩石圈结构模型和板块绝对运动模型计算各板块的转动惯量和角动量,进而基于简单的物理模型计算得到各板块受到的边界力矩及板底剪切力矩。结果表明:与洋脊力矩和板底力矩平衡的剩余力矩可由俯冲板片、碰撞带、裂谷带产生的力矩解释;洋脊与俯冲板片力是板块运动的主要驱动力;板块碰撞是欧亚板块运动的重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0.
低氧运动对大鼠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低氧运动对大鼠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浓度及其在肾脏中EPO mRNA基因表达的影响,为高原训练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ELISA和RT-PCR技术分别测定大鼠血清EPO浓度和肾脏EPO mRNA表达水平。结果:低氧应激后,大鼠血清EPO均显著性升高(p<0.05),大鼠肾脏EPO mRNA表达虽呈上升趋势,但只有急性低氧安静组、急性低氧运动组和急性低氧训练组有显著性升高(p<0.05),而间歇低氧安静组和间歇低氧训练组变化不明显。结论:低氧应激,血清EPO和肾脏EPO mRNA表达升高是机体自我保护机制之一,低氧训练能使血清E-PO升高,可能是低氧环境和运动缺氧共同刺激的结果;而低氧训练后EPO mRNA表达水平变化不明显,可能是4000m海拔高度缺氧的刺激较强烈,对后续的表达造成反馈抑制作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探索北京地区SARS发病例数与气象因子间的相关关系,建立关键气象因子与发病例数间的数学模型,并进行SARS疫情气象危险度预测和报警分级.应用SPSS统计软件,将SARS发病例数与998个气象因子进行双变量相关分析,再将密切相关的气象因子与发病例数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用逐步回归法求出回归方程.相关分析表明,SARS发病与前期气象因子相关程度由大到小排列依次为:平均相对湿度、气温(最低气温、最高气温、平均气温)、平均风速、平均降水量、平均气压、平均云量、平均日较差;其中与平均相对湿度、气温、平均降水量、平均云量为负相关,与平均风速、平均气压、平均日较差为正相关;逐步回归法筛选出回归方程为:Y=218.692-0.698X630-2.043X716+2.282X921,决定系数R2=0.847;建立了SARS发病气象危险度5级预警模型.结论是SARS发病与前期气象因子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SARS的流行特点有季节倾向性;最关键气象因子依次为X630(前第13至第17天平均气温)、X716(前第13至第17天平均相对湿度)、X921(前第9至第13天平均风速);SARS最易流行的气象条件为:平均气温16.9℃(95%CI10.7~23.1),平均相对湿度52.2%(33.0~71.4),平均风速2.8m·s-1(2.0~3.6).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运动对24小时动态血压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一次性运动后会导致血压在一定时间内下降(可持续22小时),有时甚至低于对照水平(运动后低血压);长期进行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对血压正常者或高血压患者24小时的动态血压具有较好的降压效果。遗传、神经体液因素的改变、血管结构及血管反应性的改变、体重降低以及胰岛素抵抗的降低等都可部分解释运动的降压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实验研究不凝结气体(空气)对蒸汽浸没射流压力振荡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凝结气体存在时压力振荡强度比纯蒸汽浸没射流时明显减小。随空气质量分数的增加,压力振荡峰值的位置沿轴向后移。过冷水温低于45℃时,峰值随空气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大;高于50℃时,随空气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减小;水温在45~50℃之间时,峰值大致相同。压力振荡主频随空气质量分数、蒸汽质量流率和过冷水温度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4.
运动训练对大鼠肝组织NOS、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运动对大鼠肝组织一氧化氮合酶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以大鼠有氧训练和疲劳训练为运动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测定大鼠肝组织的NOS和细胞凋亡的表达分布。结果:与安静对照组相比,有氧训练组大鼠肝组织eNOS、nNOS及Bax、Bc l-2的平均灰度值表达无显著差异,而iNOS则显著降低(P<0.05);疲劳训练组大鼠肝组织eNOS、nNOS及Bc l-2的平均灰度值表达显著升高(P<0.05),而iNOS和Bax的平均灰度值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有氧训练使大鼠肝组织iNOS的表达显著升高,从而诱导NO的含量适度升高,对维持肝血流量具有重要作用;疲劳训练使肝组织eNOS、nNOS的表达显著降低,iN-OS的表达显著升高,从而使NO含量过度升高,造成NO自由基生成过量;疲劳训练使肝组织Bax的表达显著升高,Bc l-2的表达显著降低,细胞趋向于凋亡。  相似文献   

15.
根据乌蒙山区基础地理数据和相关统计数据,分析了乌蒙山区人口和耕地的垂直分布特征以及二者的关系。结果表明:乌蒙山区人口与耕地垂直分布具有明显的相似性;人口主要集中在山区耕地面积较多中高海拔地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压力的增大,中高海拔地区人口耕地关系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并逐渐向低海拔地区扩展;影响山区人口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耕地,海拔高程通过影响耕地面积来影响人口分布,随着海拔升高,人均耕地减少程度呈递减状态。  相似文献   

16.
用低压氧舱模拟海拔 40 0 0 m高度对大鼠进行 1~ 3周耐力训练 ,观察其对大鼠骨骼肌蛋白质代谢及肌糖原和血清睾酮含量的影响。研究发现 :模拟 40 0 0 m海拔高度进行 1~ 3周耐力训练后 ,大鼠骨骼肌蛋白质分解代谢显著增强 ,血清睾酮含量显著降低 ,而肌糖原含量升高不明显。过高海拔高原训练对骨骼肌机能存在较大的负面影响 ,故高度应选择在海拔 40 0 0 m以下。睾酮含量降低、抗蛋白质分解作用下降可能会加剧高海拔环境骨骼肌蛋白质分解代谢的增强  相似文献   

17.
以多孔活性炭为原料,制作了碳基双电层实验电容器,对这种实验电容器进行大电流密度放电、恒功率放电以及循环寿命测试研究的结果表明,该种电化学电容器具有良好的功率特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热边界层中断技术,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带有交错结构的、当量直径为1553μm的微通道,以实现强化换热同时减小流动阻力的目的.以去离子水作为工质,在入口温度、加热功率及质量通量3个控制参数十分相近的工况条件下,在这种含有新型结构微通道的实验段,及含有常规结构微通道的实验段内,进行层流流动与换热的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新型结构能减小微通道进出口压差,降低摩擦常数,并且能较好地强化换热,降低微通道壁面温度.  相似文献   

19.
利用2007-2010年某城市各家医院脑卒中发病资料和该地同期的温度、气压资料,对脑卒中与环境因素的关系建立多元回归分析模型,进行相关分析,总结脑卒中发病率环境因素变化规律,并给出预防脑卒中的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场地自行车1000m计时赛和4km个人追逐赛成绩与相关训练手段的研究,筛选并确立与专项成绩相关最高的练习手段。研究结果表明:1000m计时赛的专项成绩与场地练习和身体素质练习水平相关系数较高,与公路骑行练习的相关水平较低,速度素质是决定1000m计时赛成绩的最重要因素;4km个人追逐赛的专项成绩与公路骑行、场地练习和身体素质练习的相关系数都较高,说明4km项目对速度素质和耐力素质都有较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