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西学东渐与晚清科学小说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代科学大规模东传过程中,西方科学小说也被翻译过来,并带动了国内科学小说的创作。而近代传入的西方科学成为晚清科学小说家进行翻译与创作的科学知识资源库。反过来,晚清科学小说翻译与创作又成为传播近代西方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的一个新途径。作为一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体裁,晚清科学小说记载了近代中冒学习西方科学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2.
斯宾塞是近代西方科学教育思想的倡导者,对西方科学教育理论的发展起了里程碑的作用。本文从科学知识价值论、注重科学的课程论、科学的教学原则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论述了斯宾塞的科学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3.
科学知识范畴,在认识论研究中一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西方认识论史上,从亚里士多德到培根、洛克、休漠、康德、穆勒等大哲学家,都把科学知识作为反思的对象,通过对科学知识的探索来研究认识论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也十分重视对科学知识问题的研究。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列宁的《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就都是通过对当时新的知  相似文献   

4.
科学知识社会学转向后科学知识社会学研究是社会建构领域研究的新方向。与科学知识社会学相比,后科学知识社会学在科学生产的本性、科学中的行动者、科学共识如何达成和科学的进步性等方面都存在差异。这一转向的原因:一是科学知识社会学理论本身的矛盾,二是同一时期科学本身和哲学思潮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西方科学教育大致经历了科学知识教育、科学方法教育、科学知识与方法教育并重三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STS教育逐渐成为其主要特征.近年来,我国科学教育发展迅速,但是对科学教育的一些基本问题研究偏少.本文主要针对小学科学启蒙教育的本质、目标、小学生科学素质,以及小学科学启蒙教育的一般教育策略等基本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西方科学教育大致经历了科学知识教育、科学方法教育、科学知识与方法教育并重三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STS教育逐渐成为其主要特征。近年来,我国科学教育发展迅速,但是对科学教育的一些基本问题研究偏少。本文主要针对小学科学启蒙教育的本质、目标、小学生科学素质,以及小学科学启蒙教育的一般教育策略等基本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16—17世纪是东西方科学技术发展分野的时代,西方科学走上了科学精神、科学知识、科学应用交相影响、飞速发展的快车道,而古老东方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却步履蹒跚、甚至停滞不前。东西方不同的民族未来发展命运一定程度上也由此奠定。科学技术发展的不同面貌从来就不是孤立的现象,它背后蕴藏着丰富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龚超  李侠 《文教资料》2007,(21):119-121
在现当代西方哲学史上,罗素是承上启下的人物。他的哲学一方面保留了西方近代哲学重视认识论和本体论的传统,另一方面掀起了语言转向的运动。罗素的科学知识观主要包括:科学知识的经验来源;科学知识的逻辑结构;科学知识的认知原则等三个方面。最后文章分析了罗素科学知识观的理论价值,即促成了逻辑原子主义思想的产生以及引发了科学哲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科学知识在内容上具有客观性、确定性、普适性、单维性,科学知识的探究形式为因果说明、主客分离、客观方法;科学知识的表达形式为科学概念的操作性,科学判断的数学化,以归纳方式为主要的推理形式;科学知识旨趣体现在对自然的描述、解释与预测。科学知识的价值体现为科学的道德价值,科学的审美价值,科学的方法价值。科学知识独特内容、形式、旨趣与价值对科学课程的设计、实施与评价均有重要影响。科学课程开发不能忽视科学知识的知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福尔摩斯破案运用化学、医学、生物学等科学知识,他提出的逻辑推理、观察法、细节判断、实地调查等研究手法具有科学性.《福尔摩斯探案集》对科学理性成为当时社会主题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趣味侦探故事喻示着侦探小说中科学精神的兴起.  相似文献   

11.
唐代隐逸诗僧寒山曾流传诗作三百余首,佛理禅机贯穿始终,赋予其诗意蕴悠远玄妙,气质超凡脱尘,风格清新脱俗。寒山诗因其特色迥异独行于世,尤其在美国风行一时,影响深远。斯奈德寓禅宗情愫于个人创作风格之中,从其生态思想出发,选译了寒山诗二十四首。综观其译作,禅宗生态美学思想氤氲其间,这种以"禅"解诗的译文,纵然与原诗之"禅"难免不失偏颇,然却已是别有洞天。  相似文献   

12.
六朝时期,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青年时期,人类的思想刚刚开始觉醒,没有成熟的环境和思想可以认识理解陶渊明的智慧,陶渊明不被接受显然是合情合理的。即便有像钟嵘这样的伯乐能够发现陶渊明,也是流于表面的认识,加之受到整个时代思潮的影响,因此《诗品》中将陶渊明置之于中品符合钟嵘本意,这也是文化大环境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作为"意象派"诗风的倡导者,埃兹拉.庞德一直都是英美现代诗坛举足轻重的人物,对现代诗歌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自他的《华夏集》出版以来,人们对庞德的译诗方法褒贬不一。本文将主要从庞德的诗歌翻译理论以及他对中国古诗的翻译两个方面来进一步探讨庞德在诗歌翻译方面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卢思道出身儒学世家,其思想却呈现出"通侻不羁"的倾向:视仁义为"缰锁"、视朝市为"笼绊",与时局格格不入。因此,其一生虽然身仕三朝,但始终未能为世所用。卢思道的诗歌创作体现出南北融合的特征,内容以言志为主,感情真挚,同时也注重一定的艺术技巧。  相似文献   

15.
李商隐诗歌因其诗风诗境和抒发的思想情感的独特性,形成了古典文学研究中少有的李商隐现象。刘学锴、余恕诚编撰的《李商隐诗歌集解》对李商隐的诗歌进行了成功的解读,成就巨大。该著作所蕴含的注释思想主要有:第一,诗文史整体通观,知人论世;第二,以意逆志,历史还原中以人为本;第三,高屋建瓴,融通各种分歧见解;第四,基于时代,提升诗歌思想艺术境界;第五,面向读者,兼顾普及与提高。这五个方面形成一个严密的系统,通过注释者辛勤而创造性的工作,沟通了作者、文本和一般读者,连接起了历史和现实,并向未来进一步开放,最终实现了注释的目的和文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一个有着丰富的辩证思维传统的国家,因此,中国古代诗词的作者也无一不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辩证思维的熏陶、而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他们的诗词作品中反映和体现着辩证思维的原则和要求,从而使他们的作品闪烁着辩证思维的火花。本文中我们仅选用某些唐宋诗词作品来具体说明这一点。  相似文献   

17.
昭君出塞自有诗作留传下来,一直被历朝历代的人歌咏渲染,呈现出五彩斑斓的色彩。宋代吟咏昭君的诗作比前代作品出色的地方在于它们借昭君出塞这一事件对人生的命运,尤其是士大夫的命运与追求,作了深入的探讨。宋代昭君诗作中出现的否定和亲政策现象与以和为责的外交思想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8.
中唐诗人元结提出了明确的诗论主张,并通过《箧中集》的缟选体现其诗歌美学思想。《箧中集》选诗均为五言古体,还有一些旧题乐府,诗歌内容几乎都是别离、言怀之作,抒发时运不济、命不由人的感叹,风格古淡朴质,所录诗人均为品格高古之人,体现了元结倡导诗歌创作的复古,更有批判世风,推重士人志节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苏轼的怀古词数量不多,但内涵丰富,包括讽咏君王、追怀隐士和感慨兴替等思想,从中可看到苏轼旷达超脱思想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20.
李清照词以闺情为主。她的闺情词不似唐宋男子所作的代言体终究隔了一层,而是自我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从日常生活的记录中折射出强烈的女性自我意识。她对爱情的表达是大胆的、叛逆的。早期思夫隐含着甜蜜温馨,后期思夫愁肠百结,落寞无绪,融入了思乡念国之更深广的社会内容,体现出鲜明的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