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朝名臣李渤的籍贯史传失载,一般认为是洛阳人。出仕前他隐居庐山,事迹模糊。通过考察,李渤实际上是成纪人,在庐山隐居至少有六年之久。  相似文献   

2.
常建籍贯《唐才子传》谓为长安人,程亦军据常建《江行》定其为湖南醴陵人,实非。据唐诗及常建晚年活动及思想可知他当是眉县、周至、武功一带人  相似文献   

3.
陈寅恪在40年代初提出“关中本位政策”,并明确认为这一政策在武则天之前仍保持并推行着。经过对《周书》和《隋书》等传主籍贯的分析,对陈氏观点提出异议。认为“关中本位政策”在隋朝炀帝时就开始发生变化,到初唐特别是唐太宗时已不复存在。其根本原因,与山东地区在隋唐之际的历史地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西魏、北周时期著名的大将,八柱国之一的独孤信,军功卓著,家族显赫。但据现存史料,对于独孤信的籍贯有两种不同的记录。目前虽有对独孤氏家族成员的研究,但缺乏对独孤信籍贯问题的分析。独孤信籍贯记载的不同不仅折射出独孤家族的坎坷与曲折,而且还反应出整个跌宕起伏的历史社会,故对独孤信籍贯的探讨与辨析就显得特别有意义。  相似文献   

5.
贵州土家族族源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贵州土家族的族源,学们多认为是巴人,也有人认为是楚人、板楯蛮、寅人或乌蛮,但这几种说法都有与献相矛盾的地方。尽管巴人、楚人对土家化有着较大的影响,但根据对一些古代献和考古资料的分析,根据对土家族化所呈现出来的特点分析,笔认为贵州土家族的族源应该是当地土,即汉朝时的武陵蛮。  相似文献   

6.
一、心理暗示及其在教育上的应用 (一)暗示及其分类 《心理学大词典》认为暗示是“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暗示的作用往往会使别人比较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不加抵制地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本认为,暗示是指在无对抗条件下,借用某种间接的方式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使人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思想或意见。[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关于唐代著名诗人孟简的籍贯历来说法不一,《旧唐书》载“平昌人”,《新唐书》载“德州平昌人”,《中国文学家大辞典》说他是“德昌平昌人”,《辞海》说他是“德州平昌(今山东商河西北)人”,而安徽教育出版社1984年出版的《古文观止全译》则说他是“唐平昌(今四川平昌县)人”。据上、各家都认为孟简为平昌人,但对于平昌今天当归何处,则有山东和四川之异。那么,“平昌”究竟在今天的什么地方?据唐人李吉甫撰写的《元和郡县图志》第17卷,河北道二中  相似文献   

8.
为厘清竞技体育内生动力的概念以及更好地审视我国竞技体育发展中的动力属性问题,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分析了政府与社会、市场在竞技体育发展中的动力特点。研究认为,竞技体育的原发性价值主体是人,人和人的需求是竞技体育发展需关照的核心价值主体与需求。社会和市场与竞技体育的内在价值主体和需求联系紧密,是竞技体育发展的内生动力。竞技体育的政治功能是被现代社会发展所建构出来的一种功能,当竞技体育被等同为“为国争光”的体育,政府成为了竞技体育发展的内生动力。但竞技体育不应当被等同为“为国争光”或“争金夺银”的体育,因为那将会窄化甚至异化竞技体育的意涵。研究建议,在满足人的需求基础之上,将国家需求与之同构,有利于建构竞技体育发展的内生动力链条,激发发展源动力,形成良性发展循环。  相似文献   

9.
身份证号码与一个人的性别、出生年月、籍贯等信息是紧密相连,利用Excel函数提取身份证号码中包含的信息。在企业的人事、工资管理,学生信息录入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应用Excel函数可以快速、准确地求得答案,避免简单枯燥的录入,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0.
化现象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具有多样性,最核心的内容则是当时当地人的思想和精神,其他内容包括人们的生活习惯、风俗人情等等都是化的内容,但都不是核心的内容。吴地化中有一种高度关心人民痰苦、国家兴废、重人格、尊人道、不随流俗、不拾人牙慧的思想和精神。章将上述思想与精神概括为一种执着的人主义的理性追求,并认为是吴化的精神所在。科学必须与人精神平衡发展,发掘蕴藏在吴化中的人精神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依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有关档案及《清实录》等资料,就光绪《苏州府志》江苏按察使表有关官员姓名、籍贯或旗籍和到任与否等史实予以订补。  相似文献   

12.
明清时期太原城市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清时期太原城市区域政治中心的地位进一步突出,作为山西省的省会在这一时期得以确立;另一方面,太原城市规模和城市经济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发展速度缓慢,而且波动很大,经济地位更趋下落。明清时期太原城市发展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是由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除了战争摧残、自然灾害频繁和赋役繁重之外,最根本的原因是:一是,太原所在的山西中北部地区经济发展整体来说比较落后,供需两方面都不是很旺盛;二是,太原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利于其发挥经济中心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新唐书》纠谬二则《旧唐书》卷190中《富嘉谟传》:"富嘉漠,雍州武功人也。举进士。长安中,累转晋阳尉,与新安吴少微友善,同官。"同书问卷《吴少微传》:"少微亦举进士,累至晋阳尉。......嘉谟与少做在晋阳,魏郡谷倚为太原主簿,皆以文词著名,时人谓...  相似文献   

14.
谈大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习惯及其培养张庆建(重庆邮电学院体育教研室重庆630065)1从心理学角度谈兴趣、爱好、习惯在体育中的意义兴趣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是指一个人认识与掌握某种现象、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具有积极情绪的一种心理倾向。兴趣,是人对外界...  相似文献   

15.
节奏与美     
美是在人和自然、社会和艺术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美的本质离不开人的本质。美是客观的节奏与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和谐统一。自然中的美是自然中的审美对象的节奏与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和谐统一的结果;社会中的美,是社会中的审美对象的节奏与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和谐统一的结果;艺术中的美,同样是艺术中的审美对象的节奏与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和谐统一的结果。因此,美,就是节奏与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6.
人体与书法的美学特征王永明三国时期的书法家钟繇说道:“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 ̄①。他认为书法的美是由人决定的。唐代书法理论家孙过庭也认为:“况书之为妙,近取诸身。” ̄②无疑,人是世间最完美、最健全的生命形体,人体是大千世界中美的荟萃。同时,人又是美...  相似文献   

17.
析《故乡》中的杨二嫂董瑞敏对鲁迅先生小说《故乡》中杨二嫂的评价,至今众说纷坛。有的认为杨二嫂是一个走上堕落的小市民典型,有的干脆把她推到那种“辛苦恣睢而生活”的人中去了。我认为这恐怕都不符合作品的实际。《故乡》中的杨二嫂,她那贫困的生活应该同情,她那...  相似文献   

18.
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是学校体育的价值追求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从人本主义的视角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是人的发展。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的方法系统论述了终身教育与学习化社会对人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具体分析了在人的可持续发展中学校体育的作用与价值。分析认为 ,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一个国家、地区或事业的发展 ,其本质是决定生产力发展最活跃因素 ,人的发展 ,人的可持续发展是终身教育与学习化社会的必然选择。在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中学校体育有独特的作用与价值  相似文献   

19.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时期也是整个西方哲学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是古希腊时期对幸福问题论述最深刻,最系统的人。他将幸福定义为“灵魂的一种合于德性的现实活动”;认为幸福就是至善,是需要外在善作辅佐的,是通过学习和努力得到的。同时他还指出了中道原则在幸福实现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个体幸福与整体幸福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0.
董永考     
董永遇仙故事中董永一角是历史人物还是传说人物呢?现存文献虽倾向前者,但皆无据可凭.笔者认为,记载在<汉书>中生活于两汉之间的高昌侯董永是这个人物的历史原型.这个故事是董永因孝名闻于乡里后于光武帝建武二年嗣封为侯的史实与东汉时期的神仙思想相结合的产物.它自东汉开始首先在董永的故乡山东千乘一带流传.封地在山东的曹植就地取材,在诗中记下了这个故事的雏形.后来,根据民间故事衍生与传播的知名原则、就近原则、混同原则和满足原则,它被不断地改造与更新.唐代以后,因为人们已经不知道董永故事的历史渊源,其生活时代被定为西汉武帝年间(唐宋人的观点)或东汉末年(宋明人的观点);董永的籍贯从千乘,逐渐转移至蔡州(唐)、丹阳(宋)、孝感(明)等地.这正显示了这个故事内在生命力的顽强和传播过程的生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