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运用文献综述法对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体系的创新意义进行解析,对其相关的发展途径进行探讨。旨在推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促进高校公共体育与社会体育间的相适与相融,提供必要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阳光体育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师的角色扮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阳光体育为背景,着重对阳光体育及此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师的职责进行阐述,通过诠释阳光体育和高校教师的重要作用,注重强调高校体育教师角色在推进阳光体育运动下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的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阳光体育是旨在提高青少年健康水平的一项体育事业,在全国大力推行阳光体育的背景下,对高校的体育课程进行改革,以适应阳光体育运动在高校的开展,切实推行阳光体育运动,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阻滞因素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探讨了阳光体育运动产生的背景、意义与开展现状,分析了我国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过程中的阻滞因素,最后提出我国高校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过程中要强化监督机制,体育课程改革与阳光体育运动的目标相统一,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引导作用,各体育职能部门要形成联动机制,尽量降低体育伤害事故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阳光体育运动理念的提出,对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要求教师将阳光体育运动理念引入到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并对体育教学课程及教学模式进行深化改革和创新,以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阳光体育运动中,有效提高学生健康水平,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本文在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对高校体育教学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改革措施,以促进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摘 要:目的:在组织学视角下将阳光体育运动与组织吸引力结合研究,探讨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组织吸引力的构成要素,评估上海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组织吸引力的发展水平,提出相应提升策略。方法: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上海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组织吸引力的构成要素进行调查分析。结论:1)上海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组织目标明确合理,对学生参与阳光体育具有指导作用;2)上海高校应加大体育经费投入,设立阳光体育专项资金,提高体育场馆生均比,加大师资培训力度;3)上海高校积极创新体育活动内容,打造精品赛事,构建校园体育文化;4)上海高校学生阳光体育、技能展示及健康管理三个公共服务平台的建立,提升阳光体育运动的效果吸引力,凸显体育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Delphi Method、数据统计、评估测试等方法研究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普通高校体育成绩评价指标体系及标准。评价体系融合了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课堂教学、阳光体育三部分考核内容。实践证明: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的重新制定,对促进新时期大学生参加阳光体育活动、课程学习具有实用价值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8.
用系统论的方法分析阳光体育运动与其他体育教育形式的关系,构建阳光体育运动三位一体运行模式。三位一体运行模式具有的体育教育行为整合的特点、体育教育组织与管理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的统一的特点、提供"健康第一思想"的具体框架的特点以及实现体育教育的优化等特点。在组织与实施过程中确立学校体育的主导;完善《标准》的测试工作;理清学校体育、《标准》、阳光体育的关系;并加强他们之间的配合与协调。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课程学习效果和阳光体育开展状况的基础上,就如何使体育课学习与课外锻炼相结合,提高学生体育技能和阳光体育运动的参与度,开展了体育课与阳光体育运动相结合的改革.制订阳光体育实施方案和考评办法,修订体育课的课程设置、教学大纲和考核办法,把阳光体育运动纳入体育课成绩的考核.通过课外体育锻炼促进体育课教学的学习效果,提高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增强学生体质是“体育强国”目标实现的突破口,是“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重点目标.并指出在体育强国目标背景下,通过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推进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培训工作,学校建立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学校积极组织竞赛活动以及建立学校、社会、家庭联动机制等策略科学发展“阳光体育运动”,达到共促学生体质增强之目的.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云南农村中学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指出:为了阳光体育运动在云南农村中学更好的开展和落实,除了要加强体育师资建设、改善硬件设施及构建制度保障体系外,更应该注重区域资源优势的挖掘与发挥。借助云南丰富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以阳光体育运动为导向,将其与学校体育课程资源融合,开发合理、适宜的阳光体育运动项目,在传承和保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同时,保障阳光体育运动在云南农村中学有效的开展和落实。  相似文献   

12.
高等学校体育课程形成性成绩考核模式的理论探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吴龙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23(1):108-108,132
高等学校体育课程形成性成绩考核是指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对大学生体育学习过程的表现及效果进行的考核.采取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形成性考核是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做好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形成性考核工作,探索高等学校体育课程形成性成绩考核可行性模式,对强化高校体育教学过程管理,不断改进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考核方式方法,促进大学生自主学习,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谈法及逻辑分析法,以"阳光体育运动"为研究对象,得出结论:学生的体育健身意识淡薄、体育场地缺乏、课程时间段混杂等"冲突"问题是制约"阳光体育运动"在高校中有效开展的主要原因,唯一能完全做到"共融"的就是高校体育教学的正常开展。并提出:高校体育实行专项课与素质课分开教学的模式进行教学;实质性地成立由校级领导牵头多个部门共同组成"阳光体育运动"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建立健全监管系统,科学落实"阳光体育运动"开展,保证有"阳光"的时候让学生运动起来。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我国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含义、特征、意义和价值、制约因素、设计与实施、长效机制和与体育课程改革关系等研究成果进行了评述。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目前阳光体育运动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对河北省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现状进行分析,认为体育课程理论研究贫瘠与滞后、体育教师的文化阻滞与能力缺陷是导致教学变革迟滞的因素。提出了构建体现河北特色的体育课程体系;营造支持性的学校合作文化,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探索体育教师教育一体化模式的深化体育课程改革等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6.
体教结合系统是体育和教育两大系统的融合,以实现对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从体育体制改革和体育课程改革的角度出发,对体教结合的外部环境进行剖析,以促进体教结合系统理论的完善。  相似文献   

17.
体育院校创新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体育院校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以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为切入点,运用文献综、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创新人才的内涵,体育院校培养与创新人才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管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创新人才由一般素质、创新素质和创新成果三部分组成,从逻辑关系上说,一般素质是基础,创新素质是关键,创新成果是核心;体育院校应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使学生知识结构合理、专业水平突出;增加限制选修课程数量,按一级学科设置限制选修课小板块,在确保体育学为核心学科基础上,增加一定比例其他一级学科课程和增加一定比例综合性课程;扩大课程种类,增设艺术类和辩论类课程;更新教学内容,在确保传授好本专业经典知识基础上,突出传授本专业和相邻专业最新、最前沿知识,鼓励教师将重要研究课题取得的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中,适时地增加一些交叉学科知识。  相似文献   

18.
2022年北京冬奥会激活了学校冰雪课程服务外包市场,冰雪运动课程服务外包是政府、学校、企业各自利益需求的产物,是冰雪运动强国建设的时代选择,是学校提升课程质量的战略选择,是企业市场竞争转移的生存选择。但当前的课程服务外包还存在实施性政策工具缺失、学校释放课程外包信息的主动性差、有资质的企业不足、外包操作流程不规范及校企双方教学行为不统一等诸多问题。未来政府、学校、企业应形成工作合力,从加强政策保障功能,严格操作流程,健全考核评价体系和统一教学理念行为等方面着手,整体解决现存问题,推动学校冰雪课程服务外包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大学阳光体育运动属于课余体育的范畴,针对其目前的困境,对大学课余体育锻炼的管理、观念、阻滞因素进行了反思。认为发展大学课余体育应以大课程观为指导,在把其纳入日常教学计划的同时,必须完善大学层面的课余体育运行制度设计,并逐渐推动大学体育工作的重心由课内向课余转移。在此前提下坚持以技术教学为核心的课程多元化改革,为学生提供技术支持和兴趣引导;开展生命教育,激活大学生健身意识;在学校层面建立大学生课余体育组织管理的实质性机构,把各类学生体育组织做实,使其做事;组建以课余体育竞赛为核心的课余体育组织机构,实现课余体育竞赛的层次化、社团化、评价机制的周期化,扩大课余竞赛的覆盖面。  相似文献   

20.
体育课程理念变革的述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评述了20余年的体育课程改革,尤其是体育课程理念的变革。强调新的体育课程观更加注重学生个性与创新,淡化技术学习观念,强调学生主动学习,改变以大纲教材为中心的倾向,实现体育课程的生活回归,并实现从甄别性评价到以评价促发展的体育课程评价功能认识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