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双一流”建设中,学科建设是重要的基础性内容。从学科演进的历史看,学科分类是基于研究对象的问题域形成的。随着对研究对象的科学认知不断深入,落实到具体的学术实践,即以问题为导向,建立具有学科独立性的方法论体系。基于对体育学学科发展的历史与现实考察,从体育学学科独立性角度提出:(1)体育学的学科定位应从研究“人体”的生物学层面拓展出来;(2)应形成体育学学科研究对象的独立性;(3)研究运动情境中人的运动行为是体育学方法论的立论基点,从身体认知的行为叙事建立身体感,以此为基石与相应的学科研究构成互证证据链结构的论证,是解决运动行为“真实性”判断实践问题的有效途径;(4)体育学研究以“运动行为志”和“运动行为意象分析”2种方法学技术研究人的运动行为,提供了多元互证证据链结构叙事中证实或证伪的学术依据,开启了一条体育学逼近运动行为真相的“方法学路径”。此外,以学术实践成果“抢花炮的人文田野调查”为个案,展示了体育学新方法论的学术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2.
基于组织行为学、体育管理学视角,对浙江省高校144名高水平运动员的运动倦怠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对影响运动倦怠行为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影响高水平运动员运动倦怠行为产生的主要因素为:训练适应性、教练员因素、学校政策制度、应对“学训压力”的能力等四个因素。而性别、年级等类别变量对运动倦怠的影响非常显著。为预防与干预大学生高水平运动员运动倦怠行为的产生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比较研究的方法分析了美国高等院校现行较为普遍的两种竞技运动管理体制,即独立性的竞技运动管理体制和非独立性的竞技运动管理体制。分析比较了两种管理体制的职能、价值观与社会效应以及教练员聘任与经费问题。目的为我国高等院校组建高水平运动队和培养优秀运动员的研讨提供一份参考材料。  相似文献   

4.
体育方法论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体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方法论如何建立这是体育学的基本问题。本文从体育学的学科特性出发,以体育学研究对象——身体运动——分析体育的方法论问题。  相似文献   

5.
王宇 《体育学刊》2023,(1):74-80
教练员领导行为是影响运动员心理素质、竞技水平的关键要素,厘清教练员领导行为与运动员运动表现的关系,对促进科学系统训练、提升运动员竞技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教练员领导行为与运动员运动表现的关系模型,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对北京先农坛体校和什刹海体校运动员进行调查,并运用回归分析对调查结果进行实证。结果显示:专制领导行为、民主领导行为、训练指导行为、社会支持行为、积极反馈行为对运动表现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心理准备在教练员领导行为和运动员运动表现之间存在显著的中介作用;运动焦虑在民主领导行为、社会支持行为、积极反馈行为对运动员运动表现之间存在显著的中介作用,而在专制领导行为和训练指导行为对运动员运动表现的中介效应不显著。研究表明,教练员的不同领导行为及方式对提高运动员运动表现具有不同效果。教练员应及时调整运动员心理准备,降低运动员心理焦虑,提升运动员心理素质,促进运动员自我价值提升,进而促使运动员获得更好的运动表现。  相似文献   

6.
研究采用文献综述法分析了国内外关于高风险运动项目运动员感觉寻求与冒险行为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从运动员个人和运动项目两个方面,分析不同因素对运动员感觉寻求和冒险行为的影响效应及作用过程。结果表明:(1) 感觉寻求是高风险运动项目运动员做出冒险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2)不同高风险运动项目之间,运动员的感觉寻求和冒险行为存在差异,未表现出同质性;(3)高风险运动项目运动员的感觉寻求与冒险行为受到运动员个人(运动动机、风险感知调控能力、情绪、人格、经验与水平、性别与年龄)和外部环境(运动项目、运动安全装备)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层出不穷的运动反社会行为已引起广泛的关注,如何有效预防和降低运动反社会行为的发生成为运动道德领域研究的重要议题。 研究采用运动员道德意识量表、运动反社会行为量表和运动道德推脱量表,对我国运动员进行测查,旨在考察运动员道德意识影响运动反社会行为 的心理机制,即探究运动道德推脱在两者关系中的中介效应。结构方程模型(SEM)发现:(1)运动员道德意识可以对运动道德推脱、运动反社会行 为(队友)和运动反社会行为(对手)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运动道德推脱可以对运动反社会行为(队友)和运动反社会行为(对手)产生显著的正向影 响;(2)运动道德推脱在运动员道德意识与运动反社会行为(队友)和运动反社会行为(对手)关系中起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说明:道德意识水平越 高的运动员在运动中越少会使用运动道德推脱,也越少从事运动反社会行为(队友)和运动反社会行为(对手);道德意识既可直接影响运动反社会 行为(队友)和运动反社会行为(对手),又可通过运动道德推脱间接影响运动反社会行为(队友)和运动反社会行为(对手)。结果提示,在对我国运 动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时,应当加强对运动员道德意识以及运动道德推脱方面的教导,以更好地预防和降低我国运动员运动反社会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是我国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培养优秀体育人才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高校运动员训练行为的因素分析,来研究和揭示影响高校运动员训练行为的因素,旨在探求推进高校运动员训练的对策。一、研究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天津市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其中“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应满足下列条件:有正式学籍、在校学习、训练且运动水平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标准以上的大学生运动员。2.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法对含有高水平运动队的天津市所有普通高校(共有12所)的高水平运动员进行调查研究,对问卷的发放采用了按比例的随…  相似文献   

9.
自我管理一直是高校运动员有效平衡学习、训练和生活的能力,也是实现自我价值和成就目标的必要途径。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自我管理、运动成就目标以及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自我管理中的时间管理、学习管理、认知管理、情绪管理、压力管理、健康管理、绩效管理及激励管理八个维度两两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并与自我效能感及运动成就的三个维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运动成就中的任务目标、自我关联目标及他人关联目标三个维度之间两两呈显著正相关,并且与自我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自我效能感在自我管理与运动成就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即高水平运动员的自我管理不仅能直接影响其运动成就,而且可以通过其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其运动成就。建议:高校要因材施教,从高水平运动员的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出发,改善高校的管理环境,在促进高水平运动员自我管理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促进获得优异竞赛成绩。  相似文献   

10.
对高水平运动员来说,运动自信心对其充分发挥技、战术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近几年,中国对高校运动员心理素质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笔者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访谈法等方法,对山西省3所高校的高水平运动员运动自信来源进行了调查及分析,阐述了影响高校高水平运动员运动自信来源差异,旨在更好的培养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自信心,为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取得更好的训练效果以及优异的成绩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方法,对沈阳市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运动训练和文化学习的认知情况进行调查,并从运动员、学校和社会三方角度对在校高水平运动员的学训关系进行了博弈分析,以期为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模式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山东大学生高水平运动员心理个性特征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性特征是制约人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大学生高水平运动员具有哪些良好的心理个性特征呢 ?与普通学生相比,他们有些什么个性特点呢 ?了解这些对我们今后选拔和指导运动训练以及引导普通学生参加体育锻炼都是非常有价值的。我们对山东省第十届大学生运动会的部分高水平运动员进行了 16种根源特征因素的调查研究,对这一群体的个性特征有了一些了解,现将有关材料提供给大家作为参 考。   调查测试对象:山东省高校高水平运动员 98人,其中包括男女篮球、排球、田径和男子足球等运动项目的运动员。测试方法:采用美国心理学家 R.B.Catte…  相似文献   

13.
试论运动训练与智能发展的关系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运动训练过程是运动训练与运动员智能发展科学合理的结合过程,这就要求运动训练不断地吸收新学科而完善训练理论,并在训练过程中不断地武装运动员头脑,提高智能水平,以便使运动员有效地完成训练任务,达到高水平运动成绩。研究运动训练与运动智能发展的关系及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正是实现科学训练、培养高水平运动员重要途径,应引起运动训练界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体育与科学》2017,(4):1-4
对运动队进行跟踪研究是将体育科研与运动实践相结合的一个极佳落脚点。对运动队进行研究的最主要两个方面分别为:运动表现评估和运动损伤监控。对运动队的运动表现进行评估,可以看作是队内单个运动员的运动表现评价结果的合并或平均,分析评价结果时应区分"运动员间差异"和"运动员内变化"。对运动损伤的"直接"监控研究一般是通过运动损伤出现几率和运动损伤出现次数这两个因变量来实现的。采取前人研究已验证的跟运动员损伤高度相关的连续性变量作为替代变量,可以"间接"对运动损伤进行研究,且研究结果的分析与展示都更加简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运用交叉滞后研究设计方案,探讨教练员关怀行为、群体认同感对高校非专业男子篮球运动员运动投入的综合影响。方法:采用教师关怀行为量表、感知群体认同量表和运动投入问卷,对607名高校非专业男子篮球运动员进行12周、两阶段的纵向追踪调查。结果:对于高校非专业男子篮球运动员,教练员关怀行为与其群体认同感、运动投入具有跨时间、稳定的正相关(P<0.01);交叉滞后分析显示,教练员的关怀行为能够正向预测运动员12周后的群体认同感和运动投入水平(P<0.001),运动员的群体认同感能够正向预测12周后的运动投入水平(P<0.001),并且,在教练员关怀行为与运动员运动投入的影响链上,运动员的群体认同感具备中介效应。结论:对于高校非专业男子篮球运动员,教练员的关怀行为能够提升运动员群体认同感、改善运动投入水平;教练员关怀行为能够通过提升运动员群体认同感而间接促进运动投入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Meta分析定量评价运动水平对足球运动员行为指标与眼动指标的影响,为促进低水平运动员视觉搜索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国内外大型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和数据提取,采用Stata15.1软件对数据进行异质性检验并绘制森林图,采用Egger’s进行定量发表检验并绘制漏斗图。结果:最终纳入11篇文献,包括230名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表明高水平足球运动员反应时短于低水平运动员(SMD=-0.135,P<0.001),高水平运动员注视点较少(SMD=0.924,P=0.187),注视次数高水平运动员少于低水平运动员(SMD=-0.440, P=0.491),注视时间高水平运动员较低水平运动员长(SMD=-0.512,P=0.259)。结论:高水平足球运动员表现出更短的反应时,水平越高、经验越丰富的运动员反应时越短。高水平足球运动员与低水平足球运动员相比注视点较少并有选择性的注视支撑脚、摆动腿与脚触球等重点部位,注视次数少并集中在腿部、髋部与头部,注视动态刺激材料较静态材料注视次数更少,注视时间长但在高压状态下注视时间短。  相似文献   

17.
拳击运动经过不断演变,分化为两类:职业拳击和业余拳击.本研究从业余拳击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和运动表现特征进行分析,以期为拳击专项训练和新的科学研究领域提供实用的建议.经过分析得知:高水平的男性拳击运动员多数为中等体形、肌肉质量良好、体脂水平低;优秀男女运动员都具有高水平的心肺能力;运动员的上肢和下肢都具有良好的肌肉力量,是...  相似文献   

18.
运动情境中运动员的视觉搜索行为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运动员在运动情境中的视觉搜索反映了运动员的信息加工模式.很多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水平运动员在运动情境中的视觉搜索行为是不同的,眼动仪记录的眼动模式成为运动员视觉搜索行为研究中的客观指标.综述了运动情境中有关运动员眼动特点的研究,并对已有研究进行分析,指出眼动方法在研究运动员视觉信息加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为了明确体育学未能升级为学科门类的原因,本研究借助相关文献采用理论分析方法,从形式与实质的视角进行了研究。研究结论:1)体育学研究所涉及领域的规模虽然相当壮观,但是这只是表面形式,体育学未能升级为学科门类的根本原因在于,由核心研究对象与核心研究方法构成的内在实质方面的薄弱;2)体育学领域核心的研究对象,一直以来只是外在的机械运动意义上的物理模型,具有生命气息的人类的身体运动却被拒之门外;3)体育学领域采用的核心研究方法论,源自以精确性、客观性为原则的机械论的近代自然科学,研究者只能以旁观者的身份研究他人的身体运动。建议:体育学要升级为学科门类,应把具有生命气息的、以运动感觉为支撑的身体运动作为核心研究对象,采用与其对应的核心研究方法论——现象学及人类学意义上身体运动学。  相似文献   

20.
《体育与科学》2018,(3):114-120
为揭示我国运动员运动亲反社会的归因特点,采用质性研究法对我国运动员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1.我国运动员运动亲反社会行为包含18类树状节点,如"私交好"、"被动反击、以牙还牙"、"团队精神"、"战术安排"等,其中涉及运动亲社会行为的8类,涉及运动反社会行为的13类,有3类树状节点在运动亲反社会行为中重复出现;2.运动员运动亲社会行为的归因表现出了内部归因倾向,而运动反社会行为的归因则表现出了外部归因倾向;3.亲社会行为归因和运动反社会行为归因在不同指向以及不同性别上都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