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燕 《健与美》2020,(1):119-119
美国马萨诸塞州总医院的硏究者发现,参加正念冥想训练改变了大脑处理恐惧记忆的方式,它有助于消除与恐惧有关的联想。研究人员选取了42名参与者,要求他们参加为期8周的正念冥想减压课程。硏究人员使用大脑核磁共振成像扫描和一项恐惧调节任务来检查参加正念冥想训练后与注意力和记忆相关的大脑变化。  相似文献   

2.
发现     
恒佳 《健与美》2020,(2):25-27
爱滑雪的人抑郁症和血管性痴呆的发病率低爰参加滑雪运动的人抑郁症和血管性痴呆的发病率较低。瑞典隆德大学和乌普萨拉大学的研究人员选取了在1989-2010^间曾经参加过长途越野滑雪比赛的近20万人,另选取了年龄和性别与他们匹配的普通人群作为对照组,硏究人员对这两个人群进行了长达K年的追踪调查。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2015年浙江开化国家公园越野赛和宁波山地马拉松为例,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两场赛事的现状和参与者进行研究,调查越野跑参与者的年龄、收入、学历、来源地等基本特征,并发现参与者开始训练时间和参赛经历等特点。研究认为,未来马拉松越野赛在赛事方面应加强赛道规划、项目设置、赛事难度、比赛日期、天气因素、医疗服务、救援力量。在服务方面应提高信息提供、赛事服务、志愿者服务。在赛事开发方面,丰富媒体宣传及公关活动,因地制宜,结合旅游、商贸,开发相关衍生产品,降低办赛经济压力。  相似文献   

4.
马拉松作为一种长距离耐久跑项目,对运动员体能分配有一定的要求。而业余跑者因缺乏科学的训练和体能分配指导,导致他们在比赛中受到运动损伤的风险较高且完赛率较低。因此,文章通过对业余马拉松俱乐部成员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业余全程马拉松跑者的体能训练现状以及他们在比赛过程中速度分配的特征和不同赛段的感受,从而分析他们在全程马拉松比赛中的体能分配方式并给出一定的训练建议。  相似文献   

5.
西班牙著名的马拉松跑训练专家何塞在研究了世界所有高水平马拉松选手的训练状况后,得出以下结论:高水平男子马拉松选手的每日训练量最低为20公里,最高为35公里.其中大多数人的全年训练量,每周训练课次数最低为10次,一般在开始准备参加马拉松跑比赛的训练之后,在5~6年期间逐步达到最高训练量.年龄20岁、1500米跑个人最好成绩接近4’20”、3000米成绩接近9’15”的女运动员,通过一年的专门训练,就有可能在马拉松比赛中取得成功,成绩可达2:40’之内,不断变换训练地点,对女选手能产生良好的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6.
1993年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已于10月17日顺利结束,我国选手胡刚军和黎叶梅分别以2:10′57″和2:30′6″夺得男、女冠军。此次比赛有四个特点:一、自1981年开始举办北京国际马拉松比赛以来,我国运动员首次夺得男子冠军,了却了北京和全国观众的一项心愿;二、我国马拉松运动员首次战胜世界马拉松最佳成绩保持者登西莫,证明我国男子马拉松运动员已具有一定实力;三、此次比赛是投票选举2000年奥运会举办地后在北京举行的第一次  相似文献   

7.
现代马拉松的训练呈现出较明显的训练调期性变化,本文对以比赛来代替训练、促进训练,以调整、以恢复来带动训练的模式进行了生理学、心理学、训练学分析,提出了当代优秀马拉松运动员的训练趋势。  相似文献   

8.
以中国女子中长跑运动员白雪在2009年参加的4项比赛过程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对其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能力进行分析评价,得出其竞技能力诸要素中没有明显的弱点,超强的冲刺能力是其获得几项胜利的主要原因。同时发现其成功经历对马拉松训练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如对马拉松训练负荷的再认识、对传统马拉松训练周期的挑战等。  相似文献   

9.
一、跑马拉松前的准备工作 马拉松跑是最富挑战性的运动项目之一,它需要必要的生理机能和顽强的毅力。参加马拉松跑一定要有长跑训练的经历,这种训练应是长期的、循序渐进的,在训练过程中应有专业的体育教师作指导,制定相应的运动计划。根据每个人的身体素质制定相应的运动负荷。因此平时应提高长跑的能力,特别是在疲劳时给他们进行一定负荷的刺激,以便他们在跑马拉松时,在心理上有一定的准备或推迟体力的衰竭。对于一般人,如果平时没有训练或者训练达不到相应水平,在马拉松比赛中就容易出现体力透支和器官衰竭的现象。因此,只有经过科学系统的运动训练,使心脏产生良好的适应后才能参与马拉松运动。  相似文献   

10.
马拉松跑当前的成绩水平有了显著提高,相形之下苏联马拉松运动员的成绩是大大落后了。不过,根据国内优秀马拉松运动员在检测训练中取得的成绩看来,他们是能跑出2小时10分的好成绩的。我们认为,赛前训练计划不周,比赛时未能实现达到专项训练水平是失败的原因之一。下面就是个最新的例子:苏联国家队员斯大里科夫和托尔斯季科夫3月30日在晓尔科沃分别以59分零5秒和59分12秒跑完20公里。看来,在维尔纽斯举行的全苏马拉松锦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兰州亚高原国际马拉松比赛条件。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社会调查法及逻辑推理法。结果:兰州市地理属典型亚高原特征,每年的7-9月份气象气候条件非常适合举行马拉松比赛,国家亚高原训练基地和国家亚高原训练研究重点实验室为马拉松运动员提供训练和科研的便利,中长跑项目的群众基础、交通条件、生活条件等因素也为举行马拉松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结论:兰州市的各种条件适合举行亚高原国际马拉松比赛,且有一定的优势,马拉松比赛会对兰州市的城市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近两年来,我国马拉松运动员逐步的进入到国际比赛的行列。早在1976年2月,我国运动员尹增江、韩忠、肖国民参加了“每日别府第二十五届马拉松比赛”。这是新中国马拉松运动员第一次到国外参加比赛。由于训练水平不高,比赛结果只有尹增江进入前50名。 1980年3月,我国运动员许亮、刘总贵、黄泽文三名运动员参加在法国埃松县国际马拉松赛,许亮以2:13′32″的成绩  相似文献   

13.
马拉松比赛的战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多年系统训练的运动员,在比赛时要发挥出训练水平,除了賽前训练安排得当以外,比赛时的战术运用也是十分关鍵的一个环节。一九八○年三月份在合肥市举行的全国马拉松比赛,是战术运用成功的一次,是二十年来全国历次马拉松比赛成绩最好的一次。八十名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六十五名跑完  相似文献   

14.
梦碎兰卡威     
《体育博览》2014,(11):42-45
成为IRONMAN几乎是每一个铁人三项爱好者的奋斗目标。从2011年开始练习铁人三项到现在快3年了,从游泳零基础到2014年已经累计参加国内外各项铁人三项和马拉松比赛十余场,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特别是今年上半年针对长距离比赛的训练很多次,对于首次参加IRONMAN把目标仅仅定在完赛,我其实是很有信心的。  相似文献   

15.
海燕 《健与美》2020,(5):117-117
患有晚期乳腺癌的女性练习正念冥想能减轻她们的疼痛、焦虑和抑雛状。美国大通福克斯癌症中心的硏究人员选取了64名患有转移性乳腺癌的女性,将她们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人练习正念冥想,另一组人作为对照组。硏究人员还要求她们完成了问卷调查,以评估癌症症状和正念冥想的五个方面:觉察、描述、有意识地行动、不做出评判和无反应。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观察公路越野训练对马拉松运动员心肺功能的效应,检验训练安排的可行性,以及探讨提高机体摄氧功能的途径,我们曾于1981年春对一组准备参加第一届上海杯马拉松比赛的业余马拉松运动员,进行了集训前后心肺功能的动态观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在女子马拉松训练中,年度周期安排是其训练计划的核心内容。对于一个跨度较大的时间周期,马拉松运动员需要通过合理的周期安排来逐步培养起竞技状态,使之在比赛中呈现出最佳竞技状态。中国女子马拉松是一支较有国际影响力的队伍,通过对该队伍训练周期安排的研究,可以从中发现和探索马拉松训练周期安排中一些规律性的东西。通过对我国女子马拉松教练员和运动员的调查了解,结合优秀运动员重要比赛年度周期安排的实例分析,逐步勾勒出女子马拉松训练周期安排的一些主要特点。这将有助于提升我国女子马拉松训练过程安排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相似文献   

18.
2019年12月8日,由中国武英国际赛事组委会、中国武术协会段位制考试点、中武武术硏究院主办,珠海市禁毒办、香洲区禁毒办等单位协办,广东省武术协会、香港武术联会、澳门健身气功总会等单位支持,珠海市体育总会指导的2019年"武英杯"传统武术精英赛在暨南大学珠海校区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以及中国香港和澳门地区的47个比赛队伍、800余名运动员参加了此次盛会。本次比赛还吸引了世界冠军、亚洲冠军、国际武英的顶级运动员来到珠海论剑。  相似文献   

19.
近七、八年来,每年十月份在纽约举行的马拉松比赛总是引起世界的注目,它的号召力为其它城市的马拉松赛所不及,马拉松运动员以能在纽约比赛为幸,更以在那里创出佳绩为荣。可是一九八三年的那一届,虽然有一万五千多人从起跑线出发,但许多超级马拉松明星却缺席了,他们以往都是准时出席这个赛会的。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赛事路线的视角出发,对马拉松运动员比赛成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达到提高运动员比赛成绩的目的。研究表明:赛事路线中影响马拉松运动员比赛成绩的主观因素有运动员对路线的熟悉程度、对不同路向测量方法的掌握情况、对各种路段针对性的训练情况;客观因素有路面状况、赛道周边环境、赛事服务者等。建议:运动员赛前要了解影响比赛成绩的主客观因素,并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本研究为教练员、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提供参考,以引起教练员、运动员的重视,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