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移动图书馆的实践与展望——以重庆大学图书馆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移动图书馆是数字图书馆在3G时代的发展方向之一。重庆大学移动图书馆可以分别为注册用户及非注册用户提供服务,如为用户提供短信服务、WAP服务和信息推送服务等。通过重庆大学移动图书馆的实践发现,移动图书馆存在短信服务易受外部条件制约、多媒体资源利用不充分、针对不同移动终端的应用程序开发不足等问题。移动图书馆应结合3G技术开展移动阅读服务,建设移动的知识社区,完善各种类型的移动图书馆应用程序,以更好地为读者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2.
碎片化的移动阅读背景下,用户移动阅读行为和阅读图书馆电子资源意愿以及使图书馆阅读服务更好嵌入用户阅读需求是需要关注的重要课题。文章锁定辽宁师范大学师生这一目标群体,从设施特征、用户阅读行为等方面揭示用户阅读图书馆电子资源的使用意愿,提出图书馆可以改善网络基础设施、保障图书馆移动服务稳定运行,提供移动阅读设备、提高用户移动阅读体验,对用户移动阅读行为进行有效引导,以及开展个性化阅读服务,确保图书馆阅读活动更良性开展。  相似文献   

3.
针对当下高校移动图书馆服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文章以高校移动图书馆用户使用行为作为切入点,基于劝导理论之动机、能力、触发三要素,剖析高校移动图书馆用户使用痛点和潜在需求,并通过劝导式设计提出设置多维触发机制、优化在线阅读工具、联结线上线下服务、及时反馈行为结果、构建互动共享社区、关联用户使用场景等高校移动图书馆服务优化策略,以期提升高校移动图书馆服务用户满意度和持续使用意愿。  相似文献   

4.
调查了山西医科大学及附属第一、第二医院用户对移动图书馆的使用情况,分析了用户对移动图书馆服务的需求及影响其使用移动图书馆的因素,提出了完善移动图书馆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笔者通过对移动阅读特征和影响大学生用户进行移动阅读的因素分析,提出高校图书馆开展移动阅读服务的必要性,并提出高校图书馆开展移动阅读服务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基于用户接受行为相关理论,对高校图书馆用户接受并使用移动图书馆APP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对地方高校移动图书馆APP使用现状调查与分析,提出地方高校推广移动图书馆APP服务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电子阅读器等移动终端的迅速发展,高校图书馆用户更倾向于在移动设备上随时随地获取资源.文章以我国最早开始为读者提供移动服务的23所高校图书馆为研究对象,采用网络调研方式对高校图书馆开展利用完全第三方开发的APP服务读者的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其在利用APP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提高高校图书馆更好地利用APP为广大用户提供服务的能力和质量.  相似文献   

8.
移动图书馆用户体验测评是从用户角度对移动图书馆服务进行评价,有助于发现用户在服务体验中遇到的关键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完善移动图书馆服务。首先,从年代分布、研究主题讨论了当前移动图书馆用户体验测评研究概况;其次,对移动图书馆用户体验测评指标体系从理论基础、构建方法、指标内容等方面进行述评,继而分析当下移动图书馆用户体验测评的常用方法;最后,对移动图书馆用户体验测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研究提出建议。图2。表1。参考文献59。  相似文献   

9.
文章结合国内移动图书馆开展服务的实际,对移动图书馆场景化服务进行了梳理,指出目前移动图书馆在开展场景化服务方面具体存在的不足,提出移动图书馆场景化服务需要改变现有以用户为中心的落地应用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移动图书馆应以场景作为用户信息接受的触点,通过场景化信息接受情境的适配,找到用户信息接受体验的痒点,发掘用户信息接受的痛点,制造用户信息接受的爽点,形成移动图书馆场景化服务的卖点。  相似文献   

10.
从访问目的、服务项目的重要性评价、平台的偏好以及对移动图书馆服务缺陷的感知等视角开展用户需求的调查,结果表明:用户对调查项目的重要性排序是不相同的,在使用方式的偏好和不满因素方面是有差异的,且不同性别、不同学历层次的用户也存在一定的认知差异。据此提出改进建议:以用户体验为根本,丰富服务平台中的服务项目,优化服务资源,以推广形式创新为核心,吸引更多用户使用移动图书馆。  相似文献   

11.
4G移动图书馆作为高校图书馆一个新的服务模式,有助于高校图书馆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还可以改善用户与图书馆的关系。只有分析4G移动图书馆出现的必要性、构建形式,正确客观地看待4G移动图书馆,它才能更好地被我们接受和使用。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在图书馆服务推广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释了当代网络媒体和移动通讯媒体蓬勃的发展态势,在分析用户使用行为的基础上,认为用户获取信息的方式在进一步多元化;在信息源的选择和使用上,图书馆、搜索引擎和网上图书馆等共同成为用户获取情报的来源;另外,新媒体的使用还与用户年龄、地域等因素紧紧联系。现代图书馆有必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推广服务,架构实时交流平台,促进与读者的互动交流,还可与新传媒合作开展服务,提升图书馆服务的可见度。  相似文献   

13.
移动图书馆平台的用户体验测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户体验直接影响到用户对移动图书馆平台的接受程度和满意程度.在分析移动图书馆平台用户体验内涵的基础上, 提出一个量化移动图书馆平台用户体验的指标体系, 并通过测试任务, 分析用户对移动图书馆平台现有功能的用户体验现状.结果表明:用户对移动图书馆平台的总体评价是积极的, 但在技术、交互方面的体验评价不高;同时, 不同使用时间的用户的具体体验感受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移动图书馆平台的发展建议:注重各个服务模块之间的融合, 以提高整体用户体验, 尤其是要着力提高用户与平台之间的交互体验.  相似文献   

14.
移动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图书馆突破时间、空间限制,为用户提供无所不在的信息服务的理念得以实现,一种以移动服务为主要特征的图书馆服务模式——移动图书馆蓬勃发展.以泰达移动图书馆建设方案为例,论述移动图书馆的开发标准、建设模式、具体方案以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未来移动图书馆的建设应重点考虑资源与服务的共建共享和一些相关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5.
高校移动图书馆用户画像构建实证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目的/意义]利用用户画像的构建方法,探究并呈现高校移动图书馆用户群体的差异化行为特征,有利于图书馆更为精准地知晓潜在的用户需求和实际使用行为,对于改进图书馆服务营销策略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方法/过程]总结用户画像在图书馆的实践现状,提出基于移动图书馆特定情境下构建其用户画像标签体系,借鉴VALS 2用户细分的态度量表从使用心理偏好入手重构标签描述体系。以标签体系设计问卷并调研高校移动图书馆用户的人口统计属性、使用行为和使用心理偏好等变量,利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法选取适宜的用户画像个数。借助R语言wordcloud2软件包可视化展示不同用户画像的特征标签云,针对每个画像,结合人口统计属性、使用行为和特征标签展开描述与讨论。[结果/结论]提出一种构建特定业务情境下用户画像的分析方法,为高校移动图书馆提升精准用户定位和开展差异化服务提供实证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6.
网络技术的发展、服务理念的改变及用户群体的新特征催生了基于数字图书馆发展的一种新服务模式——移动图书馆.目前该领域研究较粗浅,远未触及移动图书馆的根本.通过对国内30所“211工程”院校图书馆开展移动信息服务的实例分析,指出阻碍其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及展望.  相似文献   

17.
移动图书馆是当前信息技术环境下图书馆延伸服务的主要方式之一,在国内外已被广泛实践应用。文章通过问卷调查,探讨了当前图书馆用户的移动信息服务使用概况及其接受移动图书馆服务的主导影响因素,提出了加强宣传、完善移动图书馆联盟合作机制、拓展系统兼容性、加大移动信息资源建设等策略,希望以此来提高用户对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接受与使用力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 移动图书馆的快速发展引发了学者们对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广泛关注,从用户感知差异的角度去探讨服务质量有助于提升移动图书馆服务水平。[方法/过程] 使用自建的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观测量表,采用方差分析、象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从用户的性别、学科类型、使用经验和机构属性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用户对服务质量的感知存在差异性,移动图书馆服务应重视以服务推广为核心的服务宣传,并以交互体验改进作为未来服务质量的改进重点。  相似文献   

19.
笔者选取南京某高校作为调查样本,在该高校图书馆网站上发布调查问卷对师生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随机调查.调查问卷分别涉及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移动服务的使用环境、对移动服务的需求三个方面.本次调查一共回收有效问卷1485份.通过调查数据统计分析笔者发现移动互联服务对高校图书馆提出更高要求,需要关注用户微体验,深化服务内容,丰富服务形式,拓展服务范围.  相似文献   

20.
姜颖 《图书馆建设》2011,(12):75-78
移动图书馆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的移动图书馆服务正处于发展初期,整体普及率和质量都相对较低。美国作为移动图书馆界的先导,其移动图书馆服务具有充分的借鉴价值。通过与美国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提供的移动图书馆服务的比较分析可知,我国应该加大移动图书馆服务的推广和普及力度;明确服务对象,以用户为中心,构建有针对性的移动图书馆服务体系;重视完善服务内容,实现由简单服务到复杂服务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