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福建师范大学仓山和旗山校区图书馆服务模式的介绍,阐述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发展,由原有的“以藏为主”的服务模式变为了“大流通”服务模式。同时提出了“大流通”模式的优点、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图书馆一线服务质量的优劣首先是由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决定的。态度由认知、情感、行为三个部分组成,不同程度的认知导致了不同的情感和行为。从“以藏为主”到“以用为主”的认知导致了“藏以致用”到“读者第一”的服务宗旨,而优质的图书馆一线服务就是围绕“读者第一”这一服务宗旨,向读者提供热情、耐心、主动、方便、快捷、全面的服务。  相似文献   

3.
图书馆服务模式与用户需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酉全 《晋图学刊》2002,(4):56-57,66
本文从图书馆服务模式应以用户需求为主、图书馆服务模式应多样化、图书馆服务模式与用户需求手段现代化三个方面,论述了图书馆服务模式应从传统的以藏为主的封闭型,转化为以用户为主的开放型,并且应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做好读者服务工作,使图书馆的文献得到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4.
数智时代图书馆服务中的资源、空间和用户三个基本要素间的关系转变为各种大数据间的关联,图书馆服务模式也发生相应变化,由以“资源”“空间”为核心,逐步发展到以“用户”为核心,实现了服务模式和路径的创新升级。构建和落实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和路径,精准对接用户需求,为其提供“感知有用”的服务,是未来图书馆创新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现代图书馆逐渐从传统的“以藏为主”到现在的“以用为主”发展。但随着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的迅猛发展,图书馆现时正在向网络时代“以送为主”的面向读者桌面终端服务的模式转变。通过对科研人员专业知识获得性行为的调查,可以看出,互联网查阅是目前科研人员获得专业知识的最常用手段,科研人员对网络信息尤其是全文电子期刊的依赖性逐渐加强。因而,调整现有文献资源结构,加大网络版文献资源建设力度,改进服务机制,主动将文献资源服务推送到用户桌面.是专业图书馆今后提高服务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6.
图书馆功能变化与图书馆建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裴进 《津图学刊》1999,(1):136-139
1图书馆功能的转变1.1以藏书为主转到藏甩结合,以用为主。古代图书馆称之为阁、观、院等是以藏书为主.建筑都是封闭式的藏书楼。传统图书馆是藏用结合.读者通过目录才能借到书.建筑是藏、阅、借、管用房固定,缺乏弹性,读者和书分开的“固定功能型”模式。现代图书馆是“一切为了读者”.以利用文献信息为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7.
"藏借阅一体化"服务模式是近几年来图书馆提倡的一种新型服务模式,具有巨大潜力和发展前景,改变过去以文献为中心的管理方式,强调藏以致用的原则,方便了读者,提高了藏书利用率,使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进入以读者需求为主导的运行机制.本文结合作者所在馆实行"藏借阅一体化"服务模式,对"藏借阅一体化"的意义及如何完善"藏借阅一体化"服务模式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世纪之交,图书馆事业进入转型阶段,全球开始涌现出一大批探索未来发展的创新图书馆及项目,它们在对图书馆整体发展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的同时,推动了从“书的图书馆” 向“人的图书馆”的转型。所谓“人的图书馆”,在理念上,提倡以人为本,以满足人对信息的需要为出发点;在服务上,开展与全媒体时代相适应的各类信息和知识服务;在管理上,更加注重整体效益、品牌营销和协调合作。本文从理念、服务和管理三大变革对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影响出发,阐述图书馆工作的重心从“解决藏用矛盾为主”向“以人为本”理念转化的过程,提出要进一步推动图书馆事业从重数量向重质量、从重投入向重效益的方向发展,更加重视图书馆的全媒体服务和多元素养教育等建议。参考文献14。  相似文献   

9.
论儿童图书馆的一体化流通服务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体化流通服务是一种“流通服务为主、多种服务并举”的流通服务模式。它区别于传统的“藏、借、阅”分流的流通工作模式,在一个服务空间里实行典藏、外借、阅览、检索、导读、咨询等综合服务。本文讨论了儿童图书馆一体化流通服务的基本模式、实践意义以及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10.
高校图书馆藏借阅一体化管理模式,不仅从根本上改变重藏轻用的传统方式,而且能全方位满足读者需要,创新服务理念,改革服务模式。为此,进一步探讨研究高校图书馆藏借阅一体化创新服务,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大数据离散化解构和全息化重构的驱动下,图书馆服务中的资源、空间和用户三个基本要素间的关系转变为资源大数据、场景大数据和用户大数据间的关联,图书馆服务模式从“以资源为核心”到“以场景为核心”再到“以用户为核心”,实现了服务模式的创新和服务价值的增值。构建和落实“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精准对接用户需求,提供用户“感知有用”的服务,是未来图书馆创新发展的方向与目标。图6。参考文献54。  相似文献   

12.
高校图书馆必须抓好观念更新。这主要体现在变行政长官为学者馆长、变一般教辅单位为学术性服务机构、变重藏轻用为以用为主、变资料服务为信息服务、变封闭管理为开门办馆、变手工操作为自动化运作。  相似文献   

13.
梁懿坚 《大观周刊》2012,(51):460-461
图书馆资源共享是新时期图书馆建设的发展趋势、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工作。本文首先对新时期图书馆资源共享的意义和必要性进行了分析,然后对新时期图书馆资源共享的主要原则进行了简要论述。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图书馆资源共享基础上的服务创新模式,主要包括:创新经营模式,试行公益性与有偿服务相结合;创新服务价值取向,变被动为主动;创新整合模式,促进资源整合有效性;创新分工模式,实行文献信息资源共建。本文旨在为创新图书馆资源共享基础上服务模式的创新,促进图书馆在现代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中起到更为良好的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深化高职图书馆服务工作的若干举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高等职业学校图书馆都有很大的发展,但在藏书利用和读者服务上仍停滞不前。阐述了图书馆要从以“藏”为本向以“用”为本转变,提出了深化高职图书馆服务工作的若干举措。  相似文献   

15.
认为图书馆读者导向是指以动态满足读者需求、提升读者价值为图书馆各项服务的出发点,在服务过程中,特别注意读者的信息能力、需求偏好以及查询行为的调查分析,重视信息产品开发和服务手段的创新。以南昌工程学院为例,在连续三年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新形势下图书馆的服务价值取向,探讨如何改变传统的“藏以致用”和以“提供信息服务”为中心的服务模式,以便动态调整以读者为导向的服务机制。  相似文献   

16.
信息时代给图书馆行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正朝着产业化方向发展,这就要求图书馆在处置馆藏文献时,从“以藏为主,以管为中心”的观念中彻底解放出来,树立“以用为主,以读者为中心”的观念。  相似文献   

17.
文章梳理了Living Library的起源和发展,分析并探讨了图书馆利用Living Library开展知识服务的天然优势、基本思路和策略,指出Living Library“以人为书”,创新了图书馆理念,拓展了图书馆服务方式,是新时期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柯静 《图书馆界》2022,(4):1-4+38
在模糊、复杂、波动、不确定的乌卡环境下,图书馆服务创新必须更加“敏捷”才能满足读者不断变化的个性化需求。本文分析乌卡环境下图书馆服务创新的诉求,以“敏捷”的词义为切入点,提出图书馆敏捷服务创新的核心价值观,并基于项目管理的视角探讨图书馆敏捷服务创新的核心理念及其与传统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区别。最后提出图书馆敏捷服务创新的四点建议:构建“以读者为中心”的图书馆服务创新共同体;动态精细地管理读者需求;注重微创新,过程性频繁提供个性化服务;集体协商,推动服务创新的民主和共创。  相似文献   

19.
认为图书馆读者导向是指以动态满足读者需求、提升读者价值为图书馆各项服务的出发点,在服务过程中,特别注意读者的信息能力、需求偏好以及查询行为的调查分析,重视信息产品开发和服务手段的创新。以南昌工程学院为例,在连续三年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新形势下图书馆的服务价值取向,探讨如何改变传统的“藏以致用”和以“提供信息服务”为中心的服务模式,以便动态调整以读者为导向的服务机制。  相似文献   

20.
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重点读者”的模式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确定读者的主体地位入手,探析了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重点读者”的缘起,提出了个性化服务“重点读者”的做法和途径,论述了由静态服务变动态服务,单向的被动服务为双向交流的主动参与服务,是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重点读者”模式的一种创新。实践证明高校图书馆坚持优先重点、兼顾一般、区别对待、协调发展的指导方针,是做好个性化服务“重点读者”工作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