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访谈法、实验法对北京体育大学2006级体育教育、社会体育两个专业的24名网球专项学生进行实验研究,在实验中运用了比赛法进行教学,检验通过比赛法是否能够真正提高网球专项课学生的学习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比赛法明显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网球的兴趣;2)在短时间内运用比赛法进行网球教学,可能对提高学生学习技术效果不大。  相似文献   

2.
核心力量训练对提高网球球速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调查法、教学实验法以及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天津体育学院网球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的手段与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利用球速实验进行测试,用以评价核心力量训练对专项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核心力量训练,对网球专项训练中的发球球速和正手击球球速都有着一定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特尔菲法、实地测试法、数理统计法,以2014、2015年全国网球青少年训练营U12网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为研究对象,构建我国U12网球运动员专项体能指标体系及评价体系.研究表明:1)我国U12网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评价指标体系包含5项一级指标、14项二级指标和23项三级测试指标.2)由专项体能指标模型和权重模型可知,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应重点加强灵敏速度、快速力量、核心力量及协调性力量训练,重视有氧耐力、灵敏耐力、平衡能力及关节养护训练.3)在专项体能指标模型、权重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了U12男、女网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评价体系(包括单项评分、评级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网球运动进行分析,指出网球运动专项力量素质的重要性并对其生理学特征进行分析,提出在网球运动的训练中采用力量训练原则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访谈法对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工作的历史及现状进行研究,理论联系实际,探索适合我国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的模式、内容和方法。得出结论,即: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对象的选拔以自荐为主,并通过多渠道选拔培训对象;培训方式采用在集中面授的前提下分类型培训,同时推行"走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应具有针对性、实用性,课程设置应具有科学性;级别越高的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集中培训时数占的比重越小,自学时数的比重越大;级别越高的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专项理论培训时数占的比重越高,专项技能培训的时数越低;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考核应具有规范性、系统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对在第六届城运会比赛网球项目成绩排名前五名省市,包括湖北、河南、天津、安徽、北京等的一线优秀网球运动员和教练员进行调研,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青少年男子网球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特征及评价指标进行深入而系统的分析,构建了我国青少年男子网球运动员身体机能专项化模型和评价标准,旨在为促进我国网球运动后备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操作性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等,对运用“动态优化组合”教学法进行网球技术教学加以研究,结果表明“动态优化组合”教学法可提高网球专项班大学生的技术水平、实战能力、身体素质、学习网球的兴趣,能够较好地解决网球体育场地设施缺乏、教学内容多、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快速提高大学生的技术水平,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临汾市尧都区青少年业余网球培训现状进行了调查,从参加业余网球训练青少年的基本信息、网球教练员基本情况、青少年业余网球培训开展情况、影响青少年业余网球培训的基本情况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与研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影象资料分析法,在国内外网球发球环节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比赛中网球发球能力”的概念——以体能、专项力量、技战术及心理能力为基础,通过身体功能训练、模拟环境、模拟训练提升比赛中运动员在发球环节的稳定性及抗干扰能力,发挥发球对比赛的引领作用、扩大比赛优势的能力。旨在借此更新网球发球观念,加深对网球发球整体性的认识,为网球发球的运动训练和比赛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TGFU教学法在网球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TGFU教学法及多媒体教学法对辽宁省大连市与北京市等地的业余网球培训学校进行研究。改进授课方法,将学员分成改进教学组与非改进教学组。实验结果发现,运用TGFU教学法教学的学生和非改进教学法对比存在着显著差异。改进教学组的学员对网球学习兴趣有了显著提高,而在技术和基本功上面不如运用普通教学法的学员扎实,这也是改进教学的不足之处。随后在改进组加入了多媒体教学,其提升兴趣方面效果显著,在问卷调查中得出:想继续学习网球和明显对网球产生了兴趣的人数占到了80%以上。从而为选拔网球人才培养优秀网球运动员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分析中国网球赛事演变及其发展趋势,指出中国网球赛事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建议吸取世界网球赛事如四大满贯的筹备经验,并立足于我国基本的国情开展网球运动,旨在更好的发挥中国网球的赛事体系,提升我国男女运动员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2.
体育学院网球专修学生分期式力量训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录像解析法等研究方法,对西安体育学院26名男子网球专修学生进行力量(非)分期训练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分期力量训练的专修学生在半蹲、卧推等最大力量及10m折返跑、纵跳、发球速度等专项力量指标上较非分期组网球专修生提高幅度明显.结论:网球专修学生力量训练过程可根据竞赛安排,按力量训练适应期、最大力量训练期、爆发力转化期及竞赛保持期基本顺序进行分期式力量训练.  相似文献   

13.
竞技网球运动项目体能训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对网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的定义、网球运动项目体能特征、网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特征及体能训练注意事项展开论述,旨在说明体能是网球运动的基础,是提高技术战术水平的关键因素.教练员应从网球运动项目特点来安排体能训练,在加强专项体能训练的同时,要重点注意网球核心力量的发展,以促进网球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目前ATP试行的网球双打新记分方法及2008年开始实施的双打新排名方法的研究,对网球双打规则改变的原因、规则改变将引发的问题等进行深入思考,并从专项训练学角度提出相应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15.
浅论网球专项力量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网球运动自身优点的介绍和应具备的力量素质特点的分析,对网球发球、击球专项力量训练做了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我国网球运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采用观察法、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等就我国网球运动管理、网球运动员的选材、当今世界网坛的发展趋势、教练员素质及训练手段、场地设施和群众基础等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并结合当今世界网坛发展的新动态,提出新的解决方法与措施。  相似文献   

17.
我国青少年女子网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测试法、逻辑分析、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青少年女子网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构建,目的在于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为运动员进一步进行竞技能力实际状态的检查和诊断提供依据.研究运用分类法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研究中的身体素质进行必要分类;运用分析法揭示青少年女子网球运动员体能结构的特征.用常规的统计方法对测试所得的数据进行计算、筛选,运用T.L斯塔层次分析法(AHP法),确定指标权重,然后用百分位数法建立评价标准,并对运动员实施评价.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测试法、逻辑分析、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青少年女子网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构建,目的在于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为运动员进一步进行竞技能力实际状态的检查和诊断提供依据.研究运用分类法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研究中的身体素质进行必要分类;运用分析法揭示青少年女子网球运动员体能结构的特征.用常规的统计方法对测试所得的数据进行计算、筛选,运用T.L斯塔层次分析法(AHP法),确定指标权重,然后用百分位数法建立评价标准,并对运动员实施评价.  相似文献   

19.
大众网球文化的传播是新时期我国网球运动实现社会化的重要前提。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法,在分析我国大众网球文化传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究了我国大众网球文化的传播策略:培养和推广高校网球运动文化,引领我国大众网球文化传播;构建网球赛事及组织传播网络,加深大众对网球文化认知的广度和深度;以多元的网球健身活动为主导,传播大众网球文化新理念。以期为网球运动实现社会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访问法、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重庆市青少年业余网球运动开展的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青少年网球运动逐渐被重视;重庆市主城区的青少年业余网球运动员竞技水平高于非主城区的运动员;重庆市青少年业余网球运动面临资金短缺、硬件设施不足、教练水平有待提高等发展瓶颈,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重庆市青少年网球运动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