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2009年秋季我省实施新课程以来,初中物理教学正在探索和尝试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显然,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授同一内容,要求一样,势必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消”,学生主动性、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笔者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尝试发现:把小组合作学习引到物理课教学,变学生单独学为自主学,变独自思考为合作探究,对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激发学生主动性、积极性有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洋思”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就突出体现了这一理念.在“洋思”模式的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过程都是学生在学,教师出示课堂的学习目标,要求学生通过自学从书中找答案、找方法,做近似例题,这是一个动手、动脑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关子学生学习方式的要求.教育新理论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突破:“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历史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就必须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观念.“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具体表现在教学过程中,就是教师首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安排充足的时间,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感知、体验历史情境,有所感悟、质疑,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能动性、自主性和创新性,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可以通过下列做法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4.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重要途径.新《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笔者认为“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它强调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在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到培养的,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发展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因此进行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实践,寻找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教与学的方式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形式不断发生变化,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学习方式已经被打破,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热情的教学方式不断出现。比如,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不断提升,为初中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特别是兴趣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兴趣,使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如何更好地开展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得到更大地发展是本文研究的重要内容。一、合作学习兴趣小组开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理念倡导课堂教学应“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关注学习主体的学习和发展,以学习主体的心理,思想和学习生活为设计教学的依据,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怎样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实践“以人为本”的理念呢?笔者认为,应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运用自主、合作、创新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8.
自主合作学习挑战了以往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填鸭式”、“灌输式”、“一言堂”的专制教学模式,改变了强调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状态,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得到充分彰显,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及素质提升.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尝试应用自主合作学习模式,以便于促进物理教学效率及效果的大幅度提高.本文针对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详细的探析了自主合作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数学新课标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倡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摆脱传统"填鸭式"的模式束缚,结合学生的实际而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活泼、主动而富有个性.将小组合作学习应用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在自主学基础上进行探究.同时,要注重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教师引导.  相似文献   

10.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显而易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已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要建立“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语文课堂呈现出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1.
<正>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要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开展学生主动性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因而,鉴于采用传统教学法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无法生成学生有效学习这一高中地理教学现状,我们要转变观念,尝试并开展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合作中感受地理的人文性,提高地理学习的兴  相似文献   

12.
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具体地说就是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主动性学习能力是学生自主性学习活动的外显标志之一。本策略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学习能力和运用学法的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教学内容的深层体会.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虽不能完全自主,但仍然具有相对独立性,与传统课堂的“他主学习”是相对立的.“自主学习”通过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使之不仅会学习,而且爱学习;并使学习的质量全面提高,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自主学习”从结构上分两个有机组成部分,分别是课堂内和课堂外.  相似文献   

14.
左焰 《南昌教育》2007,(10):26-28
新的课堂教学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都积极地运用“小组合作”这一学习模式(大致有三种形式:即同桌合作、前后四人小组合作、自主选择伙伴合作)这样的形式可以发挥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可以实现信息的多向交流,创造多维互动的思维平台。所以“合作学习”成为实现新课堂教学最优化的有效途径之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吴晓静 《考试周刊》2012,(39):33-34
新课程标准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合作学习众多形式中最常用、最有效的形式,备受教师们的重视和青睐。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作为新课程所积极倡导的三种学习方式之一,合作学习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言堂”、学生以“个体学习”为主的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同时,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学生人格和心理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陈敬波 《学周刊C版》2011,(11):168-168
在课程改革中.新课标明确提出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现代教育观认为.素质教育其实质是对学生实施主动性教育。现在课堂上.教师单纯讲、学生呆板听的现象少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多了.课堂上热闹起来了.教师和学生都“活动”起来了.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这样也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经过七年的尝试.笔者感到在此方面微有收获.愿把做法谈一谈。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注重发展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怎样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的精神.  相似文献   

18.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数学探究是高中数学课程中引入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初步了解数学概念和结论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直观和严谨”.  相似文献   

19.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中物理教学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只有根据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时机组织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课程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使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创造过程.在课堂教学实施中.我们要抛弃“教师一统天下”的传统教学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