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审读是贯穿于图书编辑出版全过程中的一种编辑活动。它包括生成选题时对有关图书资料的审读,组稿中对试写(试译)稿样章的审读,审稿,发稿后的校对和通读校样,出书后检查图书质量的审读,  相似文献   

2.
编辑审稿误区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审稿心理是编辑审读文稿时的心理状态,它贯穿于编辑审读活动的全过程,自始至终制约着编辑的审读活动,影响着编辑的审读质量。审稿心理的优劣好坏是衡量一名编辑是否称职和优秀的一个重要"软件",在编辑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认识编辑的一些审稿心理误区,有助于编辑在审读活动中调整好自己的心理,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提高审稿质量。  相似文献   

3.
赵航 《中国编辑》2006,(2):35-36
审读,对编辑出版业而言,从来都不是陌生的。有的叫作审稿,近年又有学者将其与编辑出版过程中的加工改稿环节合一,称作“审理”,认为这样更为科学。编辑出版活动包括市场调查、选题策划、组稿、审读(审理)、校对和市场宣传推广等环节,其中,审读是关键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4.
编辑加工环节的数据分析和质量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书质量的好坏与作者的原稿有直接关系,而审读加工则是质量的关键环节。通过归纳审稿差错率、审稿周期、发稿和付型周期等数据并进行分析,可以实现提高审稿质量、保证审稿周期,对审稿工作进行科学管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编辑在对文稿的组选、审读、鉴别、加工润饰,以及发现和培养人才的过程中,需要有很强的创造意识和能力。本文试就高校学报工作流程中的编辑创造能力,即选题的决策能力、审稿的鉴识能力、退修稿件的参谋能力、加工文稿的艺术等方面,作一初步探讨。一、选题的决策能力选题是编辑出版工作的起点,是奠定学报质量的基础工作。选题的创造意识,集中体现编辑的决策能力,决定着刊物的发展方向、期望目标,也体现出刊物的特色。因此,编辑在制定选题计划时,需要有创新的构想,才能为学报描绘蓝图。它需要注意做到下面几点: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科学期刊各环节内容的研究,对科技期刊的选题、组稿、审稿、编辑加工、校对、审读等环节,如何达到质量的有效控制做了精炼、全面的表述。并根据其它编辑部对质量控制的成功经验和作者在期刊编辑出版的实践体会,对各环节质量控制的具体作法做了介绍。这些表述和介绍能够达到对科技期刊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曾垂超 《东南传播》2012,(10):138-140
普通社科学报可以通过设置固定(特色)栏目、统一来稿格式、提高责任编辑审稿水平、选择合适的审稿专家、排版流程必要时前置、改进学报审读工作、不断优化编务工作等途径来提高学报工作各个环节的工作质量和效率,进而提高学报工作整体效率。  相似文献   

8.
科技期刊的外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审稿是审稿人仔细审读、详细研究作者的稿件,并提出审稿意见.审稿工作是选题、组稿工作的继续,是决定稿件取舍,保证刊物质量的重要环节.三级审稿制度是所有科技期刊一贯坚持的稿件审查制度,其中外审(编委或特约审稿人复审)对把握文稿科技水平、保证期刊质量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郑帅 《出版参考》2021,(5):83-85
科技图书一般具有极强的专业性,不仅需要图书编辑具有编校相关知识,更要有专业的学科背景.在图书编校质量要求日益严格的背景之下,如何提高编辑的审读质量是目前的关注重点之一.科技图书的目录凝聚了全书的内容和观点,是图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应是审读的关键环节之一.审读目录可以作为编辑审读工作的有效抓手,有助于编辑把握图书的写作方向和主要内容,提高审读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更好地践行编辑出版的初心,为知识的传播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我省科技期刊质量,根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省新闻出版局的要求,陕西省出版物审读中心、陕西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对我省出版的科技期刊进行了编辑出版质量专项(学术类,技术类,综合指导类)审读.审读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1.
2004/2005年陕西省科技期刊审读评优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我省科技期刊质量,根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省新闻出版局的要求,陕西省出版物审读中心、陕西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对我省出版的科技期刊进行了编辑出版质量专项(学术类,技术类,综合指导类)审读.审读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2.
审读就是审查阅读,即经过仔细阅看,对审查阅读的对象进行科学分析判断的理性活动和创造性劳动.审读的种类有多样,这里谈的审读是特指编辑的审读.编辑的审读按审读的对象不同,又可分为"选题审读"、"大纲审读"、"样稿审读"、"书稿审读"、"成品书审读"等.可以说,审读活动贯穿于编辑出版工作始终.其中,"书稿审读"是编辑直接介入书稿的创作,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帮助作者实现创作的目标和任务的过程.因此,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是保证图书质量的一个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13.
论审读     
一在出版界,对审稿与审读除用之于图书审读意义外,往往习惯于作等同意义来使用。但我以为,如果把它们当作不完全相同而有联系的两个概念来使用,也许更为精确也更为有利一些。审稿的过程,並不是只从阅读作者已完成的书稿开始。因为,从讨论、制定选题计划开始,就要考虑到阅读书稿时要考虑的某些问题,例如,是否符合我们的方针任务、出书范围;是否适合我们的编辑总体构思乃至应该包括些什么内容等等。也就是说,已经涉及审读原稿的有关内容了。因此,审稿是一个比审读更为广泛的概念,包括了审读书稿和审读前后的一些有关工作在内。而审读则只是指对书稿进行阅读审核这个阶段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所谓审编合一,是未经三级审稿决定书稿是否采用就进行编辑加工,把加工整理环节中对书稿的审读作为审稿环节中决定书稿是否采用的审读;把加工整理过程中处理书稿的记录作为审稿后对书稿全面评价的意见,并以此作为书稿是否采用的依据。当前,在一些出版社,三级审稿制没有很好地执行,不少编辑人员为追求速度、追逐利润而搞“审编合一”,这是导致图书质量严重滑坡的重要原因。一、审稿和编辑加工整理是编辑工作不能混淆的两个重要环节按编辑学理论,审稿和编辑加工是两个独立的工作环节,两者是不可混淆的。从任务看,审稿的任务是从出版专业的角度…  相似文献   

15.
科技期刊发表文章的质量,是科技期刊质量的重要标志。审稿是对稿件进行审读、评价,决定取舍,并对需要修改的稿件提出修改要求和建议的活动,是科技期刊准确、有效,及时传播科技信息的重要保障。实际工作中因期刊没有量化的审稿评分标准,加上审稿人主观、客观因素不同等原因导致审稿质量不高,未给期刊编辑和编委会对稿件质量的正确判断提供帮助。本文作者通过讨论科技期刊实施量化审稿在审稿及稿件质量控制中的意义和作用,并就量化审稿工作具体的体系建立、实施流程、完善评价机制及审稿团队建设等方面进行总结,以期为科技期刊论文质量控制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科技期刊编辑部五大信息库的建立及其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期刊出版工作是一个严谨有序的系统工程,它的每一个子系统(选题、审稿、作者、审读、社会效果)都关系到期刊出版的质量,以及期刊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所以,本文提出有条件采用计算机排版的编辑部,应利用现代电子科学技术手段,建立五大信息库,进而提高工作效率,高质量、准确及时地完成科技期刊的出版任务。1 选题信息库选题工作是期刊编辑出版工作的关键环节,也是期刊总体质量的首要环节。选题的优劣高低,决定着期刊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1 选题信息库的建立 期刊选题信息库应包括两个子系统,即编辑部根据论证设立的…  相似文献   

17.
构建学术期刊内部审读机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邓军文 《编辑学报》2006,18(3):223-224
审读一直贯穿于期刊的整个编辑、出版工作的始终.审读有外部审读和内部审读之分.构建学术期刊内部审读机制对于提高学术期刊的质量十分必要.学术期刊编辑要树立审读意识,学术期刊刊社要有措施,对审读中发现的编排错误要予以更正.  相似文献   

18.
《今传媒》1998,(3)
审读员要有很强的政治意识文/叶子报刊审读工作搞得好不好,阅评的质量高不高,取决于审读员的素养如何。其中,关键的一条,就是审读员要有很强的政治意识。增强政治意识是审读工作的性质决定的。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强调指出:“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首先...  相似文献   

19.
科技文稿的科学性差错与编辑防范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黄万武 《编辑学报》2001,13(3):138-139
阐述科技文稿中科学性差错的隐匿性和复杂性。认为防范科学性差错是编辑的社会职责,决不能一味依赖审稿专家。编辑应把科学性差错的防范贯穿于初审、复审、编辑加工、校对和印前审读等编辑出版的全过程,做一个名副其实的科学技术的“把门人”。  相似文献   

20.
在简单回顾有关文件的基础上,分析了刊后审读的双重目的,指出刊后审读不仅是管理部门加强对刊物的检查、监督和管理的重要措施,而且应该成为具体指导和帮助编辑出版单位认识不足,改进工作,提高业务水平的有效途径.在对科技文稿的极强的专业性给审读工作带去的难度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不断改进审读的方式方法,加强审读方与被审读方的直接沟通的必要性,以及反馈具体审读意见,注重审读实际效果的重要性.最后讨论了慎重操作基于审读的评选活动的问题,认为评选应该建立在完善的评价体系和规范的评价方法的基础上,这样才能尽量做到客观和公正,从而调动编辑出版人员的积极性,同时避免挫伤部分人员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