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针对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的贯彻实施而引发的产业转型与发展,《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贯彻实施和社会对工作与生活的职业技术需求发展等新形势,分析七大新兴产业和我国十二五规划重点发展的产业可对接的专业,以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为例,从办学思想、定位、主体、机制,专业建设思想、方案、机制等方面提出提升高职产业服务能力的设想改革。  相似文献   

2.
高职专业动态建设机制的构建,无论对专业自身发展、专业群构建和学校内涵的提升,还是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就业的"适销对路",以及区域产业集群发展和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大数据的全面性、多样性、真实性、客观性、动态性、即时性、定量性、可关联性、可检测性、动态跟踪性、可预测性和可分析性的特性为专业动态建设机制的构建提供了便利.基于此,可通过实施"一个核心""两大基础""三个层面""四方联动"和"五大机制"的"1、2、3、4、5"的思路对高职专业动态建设机制进行构建.  相似文献   

3.
高职英语专业的实践离不开与所在产业的服务相结合,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建设除了以实际操作为基本技能外。还要将专业设置与产业就职岗住相对接、专业课内容与职业要求标准相对接、教学内容与产业生产过程相对接,将企业文化与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相对接。以培养出适合高职学生就业的必备要件为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4.
政府与社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联动已成为政府密切关注及公众普遍关心的重要民生议题之一.本文从多视角解读两者联动逻辑关系:"闭式环形"逻辑、"多主体协作"逻辑和"线面层次耦合"逻辑.探索联动中呈现的政策联动阻滞服务结构有效对接、资源联动制约服务机制长效发展、治理联动滞后服务模式创新的现实囧厄.提出以居民需求信息为起点,落实和执行政策为导向,构建政府职能结构、供给结构、质量结构、能力结构与社区居民的服务结构、需求结构、规模结构、能力结构相匹配的服务对接路径;以信息资源为中心,创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共享的诚信数据库,构建多主体间"点-线-面"相结合的协作供给路径;以居民健身价值诉求为核心,与社会组织建立无缝的信任合作关系,构建"需求、规则、利益、公平"四维一体的多中心协同治理路径.营造政府与社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联动发展共生共赢局面.  相似文献   

5.
城市拓展、港口建设与产业提升是连云港发展的三大主题,而港-产-城三者间的不协调也正是制约当前及今后城市整体发展的核心矛盾.在江苏沿海开发的背景与机遇下,连云港市应加强三者联动发展.充分发挥港口岸线资源优势,加快临港产业集群,形成现代港口带动和辐射效应,建设大港口、发展大产业、构筑大城市,从而更好地服务和带动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大背景下,文创产业的发展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本文以产业经济学为理论基础,在新的发展格局下,分析了文创产业自身的高原创性、高附加值、外溢性强的特点,以及文化产业存在创新力度不够、产业体系亟待完善、金融服务不够健全的问题,提出拓宽产业发展方向、促进文创产业与市场联动、完善文创金融配套机制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和职业能力培养的核心,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办学特色的形成、办学的社会效果和学校综合实力的提高,对职业院校的改革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因而,高职院校必须以专业建设为抓手,以服务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为主线,走出一条自身专业发展的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8.
产业学院是职业教育赋能地方产业创新实践重要载体和模式。当前阶段,高职院校产业学院主要以政府和学校为主导并呈现多样化特征,产业学院内缺特色与驱动,外缺与地方产业的联动与协同。基于上述特点,笔者深入调研江苏地方主导产业需求,提出构建专业集群与主导产业深入融合、完善产业学院管理体制机制、搭建“产教融合”多维平台、产业学院高素质数字化产业工人内涵培育等措施,共促高职院校产业学院赋能地方主导产业,为地方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连云港与中西部地区传统区域合作机制的基础上,提出应重点强化产业合作创新机制和资源整合机制.可通过错位发展、港产合作、共链产业对接、飞地经济和产业合作研发路径展开,通过地区之间的产业链对接或链群共建形成连云港与中西部地区内部的产业合作稳定机制,提升区域内部产业升级和产业竞争力,实现连云港与中西部地区产业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三化联动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其切入点在于以城郊社区为依托,以工业园区为支撑,以农业产业区为基础,实现三者统筹发展。为此,可以通过宅基地换房、创新农村社区建设投融资机制和扶持农业、工业园区龙头企业发展等一系列措施实现三化联动模式的最大效用。  相似文献   

11.
实施人才培养质量第三方评价是提升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例,从人才培养质量第三方评价建设、实施流程以及指标体系、毕业生信息采集等方面对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第三方评价进行了探索,以期对第三方评价体系建设提供启发。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动画专业成为应用型院校争相开设的专业,并形成了一定的教育规模,但粗放发展的动画专业并没有很好地服务和适应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在"动画+"的新语境下,传统的动画技术人才培养已经不能适应地方产业发展需要.应用型院校应确立具有交叉学科背景的复合型现代动画人才的培养目标,并从坚持服务社会、改革培养模式、建设科研平台与加强双创教育四个方面,来提高动画专业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临港经济蓬勃发展,区域临港产业联动发展趋势增强。但是,临港产业联动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产业结构趋同性明显、产业之间关联度不强、港城双向联动不紧密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临港产业联动受到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影响,其中经济发展、政府意志、规律演进、企业要求对产业联动的影响至关重要。政府应着重从优化产业布局、加强政策引导、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搭建信息平台等方面弥补市场失灵,推动区域临港产业联动市场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虽然起步晚,但是发展迅速,在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某些专业建设和管理缺乏科学规划,不能适应区域经济需求,提出了高职院校应与政府、行业、企业多方联动,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以获得长远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区域产业升级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高职的专业建设必须为区域的产业升级提供充足合适的一线技术人才资源。本文阐述了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逻辑关系,以"宁镇扬"地区产业及高职专业发展现状为例,分析了二者在相互适应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强化政府和行业的指导、针对区域产业布局合理规划专业结构、提升高职专业群的人才培养质量及优化专业群的教学团队四个方面提出了高职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升级协调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探索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协同发展新路径时,应当重视技能大赛的创新推动作用。产业转型升级离不开市场营销,高职营销专业师生通过参加营销大赛,以赛促转、以赛促建、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本文运用实证研究方法,以第六届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大赛和"阳江手信杯"首届微营销大赛为例,总结高职营销专业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协同发展的创新经验,对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高职协同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探索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协同发展新路径时,应当重视技能大赛的创新推动作用。产业转型升级离不开市场营销,高职营销专业师生通过参加营销大赛,以赛促转、以赛促建、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本文运用实证研究方法,以第六届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大赛和“阳江手信杯”首届微营销大赛为例,总结高职营销专业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协同发展的创新经验,对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高职协同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泛长三角旅游区正在建设世界一流水平的旅游目的地,安徽旅游应该趁势而上,借助建设国际旅游区之势、区域旅游经济一体化之势、旅游业发展空间的扩展之势、开发资金集聚与溢出之势、旅游产业集聚的扩散效应之势、旅游产品升级换代之势、海内外市场名声之势,实施以下腾飞策略:政府推动建立合作和联动发展机制,制定和实施安徽旅游业促进政策,强化与苏浙沪的联合营销,提高旅游企业的国际化管理水平,加强国际型旅游人才的培养,建立高效的旅游交通与信息服务系统。  相似文献   

19.
建设具有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双重维度的学习型社会,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必然走向。文章回顾“学习型社会”的有关研究,分析高职教育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要求,对已有的“三区联动”模式实践进行总结,分析学习型社会建设视阈下高职教育参与“三区联动”模式的路径,对高职院校开展“三区联动”模式的参与主体和机制运行原则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研究法、专家访谈法等,对美国体育娱乐区的建设经验展开研究,以期为中国体育服务综合体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美国体育娱乐区建设经验的特点可归纳为:在城市规划方面,以体育场馆为触媒元素促进城市更新,将体育娱乐区融入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在城市建设方面,推行公私合作模式,体育娱乐区建设项目资金来源于多种融资方式,通过体育娱乐区促进城市建设与发展;在体育娱乐区经营管理方面,依托体育赛事运营机构,发展体育娱乐区的重点产业,以体育消费功能为主,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出台建设体育娱乐区的扶持政策,优化体育娱乐区的营商环境等。基于此,得出中国体育服务综合体建设与发展的启示:大型体育场馆转变运营理念,建设多功能体育服务综合体;增强体育场馆对城市更新的催化作用,将大型体育场馆赛后运营纳入城市建设与城市更新规划;创新体育服务综合体建设资金的融资模式,拓宽体育服务综合体建设资金融资渠道;创新大型体育场馆管理体制与机制,增加体育服务综合体经营项目;细化体育服务综合体相关政策,强化落实现有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