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刘志红 《职大学报》2003,(1):122-123
本文考察了中国历史上的"德治"思想,分析了江泽民同志"以德治国"思想与传统"德治"的本质区别,并提出落实"以德治国"思想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指出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从伦理学的角度看,论诚,须破"枉"、"伪"、"懒"、"欺"四字;而信,是人们进行自我修养、互相交友、立身处世和治国安邦的基本准则.诚实守信的经商道德,在近代中国有着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海德格尔并不反形而上学.围绕"存在"与"无"的关系,他论述了形而上学的基本问题,认为"存在"是"常住的在场"."无"是没有"存在者"的"常住在场",是"存在"的."无"是"存在者"展现自身的背景.通过"哲思"与"诗思"才可把握"无".这一形上姿态把被遗忘的"存在"拉到了人们面前更为彻底.其深邃的思想为形而上学(哲学)开辟出新的领域,对后现代主义思潮产生了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4.
谈谈《诗经》语言的"三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经>伟大的艺术成就不仅表现在创作方法、章法结构、表现手段等方面,同时还表现在精湛的语言艺术上.本文从解读<诗经>作品入手,进一步探究<诗经>的语言艺术规律,以证明<诗经>语言具有鲜明的音韵美、形式美和风格美,即"三美"特征.这"三美"特征,充分体现于<诗经>各篇作品之中,成为展示其艺术魅力的重要元素,从而奠定了我国古典诗歌语言的优秀传统.  相似文献   

5.
工会志不宜设<工人状况篇>(章)或<工人运动篇>(章),这主要是因"工人状况"和"工人运动"的内涵和外延超出了工会志的记述对象,犯了领属不当的逻辑错误.要提高工会志的编纂质量,必须"先求分目之允",使篇目设计的科学性与可行性二者兼备,以<大连市志@工会志>为代表的体例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6.
通过"寻根文学"的典型文本阿城的<棋王>、王安忆的<小鲍庄>等,分析了"寻根文学"在表达方式上的悖论与反讽现象,指出其以世俗的价值观念表现超越世俗的文化意识和哲学意识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7.
"介"之词义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汉语大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为代表的各种字典辞书以及古代汉语、古代文学教育在分析说解"介"的词义时,大都沿袭了<说文解字>的释义,以"疆界"为其词义引申的基础.通过对"介"的古文字形体(甲骨文、金文等)的考察,以及对先秦以来文献典籍中"介"一词的各种用例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介"的本义是"铠甲",以此为核心引申出"甲士、辅助、疆界、突出、中介、介绍"等多种词义;"介"还是"芥草、纤介"等假借义;"界、芥"是"介"的后起分化字.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珠玉词>中经常提到的"酒"出发,试图分析酒在<珠玉词>诸多篇章中的意义,通过对比说明晏殊词作的风格特征,并探讨其人其词之关系.  相似文献   

9.
<豳风·七月>一诗有许多地方尚待进一步研究,"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即为其一.故从文化学角度,依据<礼记·月令>、<大戴礼记·夏小正>、<左传>等典籍的相关记载,以为"公子"当解为"豳公";"女"即为后妃夫人一类人物,"采蘩"与高禖之祭有密切关系,遂为"春日迟迟"四句提供新的理解途径.  相似文献   

10.
"诸子出于王官说"始见<汉书·艺文志>,盖本于刘歆<七略>.近世有关诸子是否出于王官的讨论,肯定者以章太炎为代表(信古),否定者以胡适为代表(疑古).冯友兰针对"信古"、"疑古"两派,另居为"释古"一派,并袭用黑格尔辩证法的疏解,以为总结"正"、"反"的"合"的观点.在此"释古"的观点中,就是将<汉志>的"诸子出于王官说"修正发展成为"诸子出于职业说".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文明的发展和人类对自身研究的日益深入,人们对"文化"一词的运用和阐释越来越广泛和自觉,对"文化"一词所做的界定和描述也越来越丰富和复杂,真可谓汗牛充栋,众说纷纭。通过对文化一词的"化"的梳理和归纳,使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人类文化生生不息的变化及其本质。  相似文献   

12.
高静 《职大学报》2009,(3):36-38,63
相对于20世纪而言,21世纪初的女性写作不再是自己心灵呓语和世俗喧嚣的言说,而是有了一种很自觉的审美意识的支撑,带上了一定的时代感.在文学的书写中,女作家们抖落着满身的小资情调,以女性独立的生存方式和心理状态彰显着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3.
张秀芳 《职大学报》2006,(1):114-116
本文通过探讨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论”及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对社会文化主义心理学对我国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影响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14.
"有夏"的"有"     
"有"的用法很多,其中有一个用法很特殊,即用在朝代、诸侯国、少数民族及一些姓氏名词前,如有周、有狄、有熊氏.有人认为它是词头,有人认为当训为"国",甚至有人认为是动词.如果从其语音、语义及相关的文献资料加以探讨,其用法会有更明确的说法.  相似文献   

15.
《野草》富含鲁迅全部的智慧和生命的热力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鲁迅在“呐喊”和“彷徨”之后的心灵抉择。鲁迅在和封建旧垒奋力抗争之后为自己在历史舞台上选定了“历史中间物”这一“影”的角色 ,《野草》记叙了鲁迅在“夜”的绝望和“梦”的希望之中的彷徨和奋进。于绝望中抗争 ,于无所希望中得救 ,这就是鲁迅得以不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我国足球职业联赛中存在的“假、赌、黑”现象进行分析,认为“假、赌、黑”现象是我国足球管理体制冲突的结果,是中西方足球文化对接过程中出现的偏差,是社会转型过程必须付出的代价,是回报率过高形成的利益驱动,是立法与执法方面缺失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清代各省布政使有廉有贪。康雍乾时统治者曾极力扬廉惩贪,其惩贪之法为:健全法制,严格挑选,加强监察,严惩贪污。清中叶以后,贪墨之风愈演愈烈,其原因,一是官官相卫,沆瀣一气;二是人君不俭,执法不一。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教材城市化倾向"已经从一个边界明晰的事实概念扩大为一个多方参与的舆论"事件"。其间不仅包含着人们对教育公平理想的追寻、对城市文明"先进性"隐喻的曲折表达,更隐藏着人们对乡村文明日渐远去的缅怀、对农村教育日益被城市教育边缘化的忧患。  相似文献   

19.
《狼图腾》这部影片对导演的要求异于平常,最大的原因就在于"狼"这个重要角色的影视表现,狼的精神的体现,狼与自然的融合,狼的图腾意义等都是影片表现的重点。文章通过对影片视听语言及"狼"的表现段落的分析,来进一步阐述这部影片对"狼"的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20.
李建光 《职大学报》2010,(1):107-109
《淮南子》认为"圣人"是"衰德世"的产物,"圣人"尚不是"真人",但经过修炼终可以成为"真人"。"圣人"是体道者,同时,也是治世者。"圣人"治世的最高境界是"自然无为"而治,通过"圣人"的治理,社会能返回到"至德世",在"至德世"中,有利于体道修真者成为"真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