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重命名是电影片名翻译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但译者在发挥创造力,采取这一策略的同时不能无拘无束、不负责任,而要深刻理解原片名,以达到与原片名相似的信息、审美、呼唤功能为翻译标准.  相似文献   

2.
翻译目的论视域中的旅游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翻译目的论为翻译研究拓宽了思路.该理论为旅游翻译在宏观策略上指明了方向,还为译者顺利实施不同的翻译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将旅游翻译置于翻译目的论的理论框架进行观照,探讨了旅游翻译中的翻译策略,以实现旅游文本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文章探讨了移情说对广告翻译中审美再现的适用性,并提出了广告翻译审美再现的三大策略:使用诗化语言、营造感人意境、巧用互文手法。广告译者应透彻理解原文并选用恰当的手法再现原文的美感和情感内蕴,使译文起到预期的移情作用,实现移情促销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4.
翻译教学中语言审美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 ,美学功能是语言的重要功能 ,因此 ,翻译必然要涉及审美问题。在俄汉文学翻译活动中 ,译者必须以其审美意识对俄文文本进行审美认识和体验 ,然后用汉语思维将认识的结果转化为译文 ,实现汉语文本的审美再现。一个译者必须具有审美能力 ,以充分感受并传达原作的美 ,但审美能力源于审美经验 ,并非人人生而有之 ,关键在于后天培养。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两种英译本采用了不同的翻译策略,杨译本主要使用的是异化策略,霍译本以归化为主.根据目的论从译者、翻译委托人、译文读者、原文地位等方面分析两种译本的翻译目的,论证两位译者使用的不同翻译策略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生态翻译学的翻译适应选择论、译者中心、三维转换等视角探讨了其对英语专业翻译教学一个极为重要的共同启示:培养英专学生的生态翻译伦理意识,并指出其对英专学生翻译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及作为译者生存的意义。接着,介绍了其培养策略:翻译课堂生态策略与翻译课外生态策略,并以一堂小型翻译赏析实验课为例做了详细演示,论证了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翻译语境中的意识形态分为个人意识形态、群体意识形态、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各种形态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共同操纵着翻译。翻译活动的主体是译者,意识形态对翻译的操纵其实是通过对译者的操控来实现的。意识形态通过操控译者在翻译选材,选择翻译策略和方法,选定翻译风格,选择文本微观操作的翻译技巧等方面的翻译抉择,从而产生迥异的翻译结果。意识形态对翻译操纵不是无端产生的,有其心理理据和社会理据。  相似文献   

8.
文学翻译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不同文学作品的翻译需要译者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从而实现文学翻译的目的。《简·爱》是一部著名的小说,在中国有多重不同的译本。本文在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对《简·爱》的译本进行分析,加深对文学翻译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研究不同权力差异语境下、政治立场、价值取向,以及处在不同话语权下的译者所采用的不同翻译策略。在这样的语境下,中医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被西方世界异化和边缘化。在面对西方强大的知识霸权时,中医的翻译实践困难重重。中国的中医文化译者应该意识到翻译的政治性,在翻译实践中应该坚持自己的民族文化身份,这样才能够忠实有效地把中医呈现给世界。  相似文献   

10.
商标是语言文字和民族文化的统一体。商标翻译与文化差异密不可分。从跨文化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几种国际商标翻译的实例详细阐述文化差异对商标翻译的影响,指出在进行商标翻译时译者应考虑跨文化的思维差异、审美差异及联想差异。  相似文献   

11.
新闻翻译的实质是译者适应新闻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翻译的过程是译者适应与译者选择交替进行的循环过程;翻译的原则是多维度的适应与适应性选择;翻译的方法侧重"三维"转换。  相似文献   

12.
首先讨论了企业外宣文本的特点,企业外宣翻译中译者主体性发挥主要表现在对翻译策略的选择上.译者主体性适度发挥有利于提高企业外宣翻译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在儿童文学翻译研究中,研究者们多选取同一作品的不同成人译本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译者的翻译方法和策略。本文则从一个新的角度出发,以《夏洛的网》的台湾儿童译者黄可凡的译本和大陆儿童文学翻译家任溶溶译本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两个译本的差异性和契合度,发现改写是儿童文学翻译的一种有效策略。译者通过增补、整合、使用多种艺术手法三种途径对原文进行改造,既可以克服语言差异造成的障碍,又能弥补成人与儿童在语言表达和文学欣赏等方面的差异。两个译本的契合说明译者的翻译改写是适度的,成人译者向儿童读者做的儿童化回归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翻译活动的主体是译者,翻译教学的中心是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译者的认知活动与翻译能力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为探讨翻译本质和翻译教学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建立在认知语言学基础上的翻译教学模式对全面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改进当前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将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生态翻译学从生态学的视角来研究翻译。胡庚申教授(2008)认为,生态翻译学研究既是一种"喻指",又是一种"实指"。所谓"喻指",指的是将翻译生态与自然生态作隐喻类比而进行的整体性研究;所谓"实指",指的是取向于译者与翻译生态环境相互关系的研究,特别是译者在翻译生态中的生存境遇和能力发展研究。本文从人类学的视角,研究翻译生态系统下如何培养翻译硕士学生的系列翻译能力。根据"翻译适应选择论",译者要达到比较高的翻译境界,提升业务素质和能力,就要动态地适应翻译的生态环境,包括翻译的自然环境、翻译的社会环境、翻译的规范环境以及译者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环境等,这样才能做出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的符合当时交际语境的译文。所以,翻译硕士的教学就要紧紧围绕上述能力的培养来进行。  相似文献   

16.
城市公示语的翻译已历经多年的发展,研究视角多样,包括公示语翻译策略、翻译目的论、公示语翻译的语用论、跨文化交际理论、翻译美学理论等等。公示语翻译译者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文本翻译及双语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也需要充分发挥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和综合管理翻译过程的复合能力。因此公示语翻译不仅仅一项语言的转换过程,更需要译者具备多元的职业技能,流畅地完成翻译过程,以达到最佳的公示语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17.
影视字幕翻译是一个新领域。随着文化交流的不断扩展,影视字幕翻译呈现出多样性,既有其他翻译领域的共性,同时又有其独特性。鉴于影视字幕翻译的特点和目的,在文化因素的处理中应采用归化策略,译者应充分发挥其创造性,保证让观众以最小的努力获取最清晰的信息,同时注意信息传递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得益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影视字幕翻译作为一种文学翻译对中外文化交流的促进作用日益显著。由于其特殊的限制因素,影视作品的字幕翻译评价标准和翻译策略与传统的文学翻译大不相同。斯坦纳的阐释翻译学理论认为理解即翻译,主张采用补偿策略来处理翻译中的难点问题,对影视字幕翻译有很强的解析力。基于阐释学翻译理论,译者可以根据字幕翻译的特性灵活采用补偿策略来提升译文水平。  相似文献   

19.
以中国近现代翻译史的翻译史实为例,系统阐述意识形态的内涵,分析翻译活动中意识形态实践性、多元性、滞后性的特征,并从翻译文本与翻译策略的选择两个方面阐述了意识形态对于翻译的影响。在充分肯定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的同时,也指出在研究翻译与意识形态的辩证关系时,应正确认识到翻译在译者意识形态和译入语社会意识形态两方面对意识形态的反作用,以及介于意识形态与翻译之间的译者主体性对于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为规范译者的翻译行为以达到理想的翻译效果,针对航海英语具有的专业术语多、逻辑性强、措辞严谨、句式复杂等语言特征,将翻译目的论应用于航海英语翻译中,分别从词汇、语法和句型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供不同的翻译策略以实现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