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姚永朴是桐城派最后一位大师.他辛苦执教五十余年,经历了近代教育发展的各个阶段.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书院、学堂、大学为阵地,潜心著述,培育人才,为桐城派在近现代继续保持一定的影响,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桐城派的三位开山祖师中的方苞、刘大櫆只是在理论和创作上为桐城派的创立做了必要的准备,而桐城派的真正创立并得到发展,其关键人物当是姚鼐。姚鼐对桐城派创立和发展的贡献,一是表现在他凭借创立文派的强烈自觉意识,公开打出了"桐城派"的旗号,使桐城古文享誉天下;二是中年毅然辞官后,一边宣扬自己的古文理论,身体力行地进行古文创作,一边长期坚持在书院教学,培养了大批桐城派作家,使桐城派流衍覆盖全国。可以说,没有姚鼐的努力,就没有桐城派的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方东树是桐城派最为重要的诗论家之一,其诗论在沿袭桐城派文论道文并重思想的同时,亦体现了重"文",追求审美价值的走向。其中,他秉承古典诗学以妙论诗的传统,主张"用意高妙",强调诗歌之美以善为内核,强调了诗教的美育作用;主张"兴象高妙",进一步从诗歌文学形象这个艺术本质特征的角度,赋予了"妙"字的诗学审美内涵;主张"文法高妙",在体现以文论诗这个桐城派诗论传统特色之中,亦表述有关诗歌章法、词句等方面的审美要求。  相似文献   

4.
吴敏树是清代湖南重要的古文作家,与曾国藩一起被认为是湖南最好的古文家。但由于吴敏树自言不居桐城文派之属.因此对其桐城派古文家身份的认识历来是见仁见智。本论文通过分析认为,就吴敏树的古文观点和为文取向来看,他可视为道成时期桐城派作家的代表之一。同时,其恬适清旷偏于阴柔的文风,正是吴敏树在同时期古文家中独树一帜之处。  相似文献   

5.
从远古的"神""气"概念到桐城派的"神气"说,此发展经历了神秘化、审美化、框架化三个阶段。在此变迁过程中,桐城派既推动了"神气"说的审美化发展,也导致了文论发展的框架化。  相似文献   

6.
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失落——保定莲池书院个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定莲池书院是清代著名的省级书院,一度成为北方学术中心之一以及南方桐城派学术传播重镇.由于清政府的特别关注以及近代教育家吴汝纶为代表的一批名师主讲书院,莲池书院在义理词章的旧学教育、实学实用的教育调整中独领风骚,人才辈出;而且在新旧博弈,西学导入,新式教育代替传统教育的冲突、转型与改革、突变中也翘楚同类书院,引领晚清官立书院之潮流.但是,由于特殊的社会历史形势以及桐城派思想未能有效突破传统学术结构框架而实现现代转换,致使莲池书院走向衰废,无力在改书院为学堂的进程中实现现代性再生,成为晚清书院近代转型中飘摇零落的一个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7.
梅曾亮《古文词略》是桐城派编纂的众多选本中唯一的诗文合选本,但长久以来,此选本在学界并来得到广泛关注。即便是在对梅曾亮的研究论著中,《古文词略》亦甚少被提及。实际上,从编纂体例、注释方武、诗文择取标准等方面考察,此选本可视为梅曾亮对于桐城师法的传承。同时,它也蕴含着梅曾亮作为桐城派中坚力量的一种新思考。  相似文献   

8.
日前出土的池州府重修儒学记碑刻撰文出自清代著名宰相张英之手,详细记载了清康熙年间池州知府喻成龙主持大修府儒学之盛况,既是池州府儒学建设历程之珍贵实物见证,又是研究张英及桐城派文章的宝贵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鉴赏、文物研究和保护利用价值,保护好、利用好该碑刻,意义较大。  相似文献   

9.
清代麻溪姚氏家族是桐城著名的文化望族,从十五世姚范到二十世姚永概都有着优良的藏书传统。家族丰富的藏书不仅为家族自身的文化发展营造了浓郁的书香氛围,也对家族学术传统的承继乃至桐城文献之邦的建设、桐城派的学术传承都有着重要的文化影响。  相似文献   

10.
保定古城区西南隅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淮军昭忠祠暨公所,于晚清光绪十四年(1888)由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淮系总首领李鸿章首倡修建。该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特色是昭忠祠部分为徽派建筑,公所部分为北方建筑,二者有机结合。昭忠祠暨公所全部楹联均出自晚清桐城派名士吴汝纶手笔。仔细观赏这一淮军历史遗迹,会使我们更深地了解中国古代优秀建筑艺术及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马其昶有桐城派古文“殿军”的美誉,其文深受林纾、陈宝琛、章太炎等遗老或激进思想家的推崇。其古文多抒发身处易代之际的哀婉、感伤之情,又善言情,出之以六一风神,能尽俗且多施博喻,故而有较强的感染力。林纾等人推举其为当时第一作手.并非虚誉。  相似文献   

12.
围棋起源有多种说法,学者一般倾向于先秦起源说,但近年新出现的西汉起源说颇具影响。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法等,对西汉起源说籍以立论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分析,发现论者将注释与疏解混淆,宋学与清学错置,所得结论有误。加之作者对出土文物所反映的历史线索认识欠妥,从而得出的围棋起源于西汉之说不能成立。文章认为:围棋起源应在先秦,这不仅是因历代学者所认定,而更是由于出土文物和文献资料都给予了有力的说明。  相似文献   

13.
吴汝纶虽长期在外仕官讲学,但却时刻心系家乡教育。他为创办安徽古学书院劝捐,建议家乡改书院设学堂,驳斥省城救生局提拨白鹤峰书院租息收入,反对劣绅霸占白鹤峰书院新涨洲地,亲手创办桐城学堂。  相似文献   

14.
潮汕英歌舞是一种独特的民间传统舞蹈,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被认为是扬正抑邪、吉祥平安的象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对潮汕英歌舞的文化底蕴以及潮汕英歌舞的产生与发展的描述,诠释了潮汕英歌舞的历史文化和健身价值,从而对推动潮汕地区的经济、政治与文化建设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是学校体育的价值追求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从人本主义的视角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是人的发展。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的方法系统论述了终身教育与学习化社会对人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具体分析了在人的可持续发展中学校体育的作用与价值。分析认为 ,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一个国家、地区或事业的发展 ,其本质是决定生产力发展最活跃因素 ,人的发展 ,人的可持续发展是终身教育与学习化社会的必然选择。在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中学校体育有独特的作用与价值  相似文献   

16.
审美直觉是作者极为重要的素质,是审美心理特征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作者思维的本能表现,是作家知能、感觉、情感、理智等诸心理能力综合作用的结果,具有强烈的个性特征,积淀着一定的社会历史内涵。分析了审美直觉的三大特点,从而说明审美直觉是创作主体的感性和理性的结合,是文学作品的色彩和旋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