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在西方哲学思想的发展中,“怀疑论”因其独特的理论和思维方法对人类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从内容与方法两个方面揭示了“怀疑论”的特点,分析了其在哲学发展史中的进步作用及历史局限,肯定了恰当的怀疑有助于哲学思维的创新。  相似文献   

2.
在西方哲学史上,怀疑论是一个重要的哲学流派,是对人类精神生活的一种否定的反省;它对任何哲学问题都保持缄默,对于肯定的或否定的命题以及怀疑本身都加以怀疑。实质上,它是一切都不承认的否定论,它的发展是人类“思维自旋”的圆圈式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大致经过了三个圆圈式的发展阶段,正好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 怀疑论原则上是一种消极的哲学思想。但是,从认识史来看,怀疑论的发展过程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类认识发展的艰难和曲折的历程,体现了认识是一个过程。从这个意义上看,怀疑论在哲学史上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相对于当下的文学潮流以及思想潮流,张炜明显表现了某种程度的“退却”,他表现出的是对现代化的批判与对古典的热情,与此同时又带有一种深深的焦虑。这体现着张炜一种自省的特质,这种特质使得张炜步步后退,步步隐忧,其结果是张炜在近年的创作中日益凸显出其生命意识,而他的生命意识往往又仅止于生命的狂欢,显出精神哲学的弱化。  相似文献   

4.
本体论是西方传统哲学的典型模式。近代哲学“拒斥形而上学”,标志着本体论哲学思维模式的终结。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完成了哲学发展史上的一次彻底革命,把哲学关注的目光转向了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人类解放与一切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人文关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同于以往一切哲学的最基本特征和价值取向,它是与传统的本体论根本对立的全新哲学思维方式。重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应该充分反映出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和最高命题的特质。  相似文献   

5.
“回归”不是重复和还原,而是心灵的一种反思。通过对老子的回归自然、尼采的回归自我以及后现代主义的批判意识等“回归”现象的剖析,从哲学的角度以批判的方式对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科学”和“人文”的联姻、“理性教育”与“工具教育”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涉及哲学、经济学、文学、教育各个领域,触动的是心灵,对人与世界的关注是文章的中心。  相似文献   

6.
从武术的技击技术入手,以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物质追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传统武术文化所包含的精神文化进行分析,发现:“由技入道”、“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最高精神文化追求,习武者对于传统武术文化的不断追求与宣扬,形成了中国传统武术的精神文化特质,即:以“自强不息”为终身教化的刚毅精神;在习武过程中所形成的“侠义精神”;传统哲学环境影响下对“天人合一”的终极追求,是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精神特质的突出表现.在当下喧哗不已的表层文化争论不休时,以传统武术文化的物质追求来深入地剖析传统武术文化的精神特质,对今后中国传统武术精神的继承与弘扬有着深远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黑格尔将希腊精神的性格的核心或中心诠释为“美的个性”.竞技体育的美的个性精神主要是在主观的艺术作品——“人类自己的文化”中呈现自身;古希腊竞技体育产生的精神哲学基础在于人类表现自身身体的美丽形态的精神冲动力.自我表现的希腊精神直接推动了以竞技体育赛会为核心的游艺活动种类和形式的孕育与发展.智慧之学和展现自身身体的美丽形态的体育运动之学的统一的精神诉求直接决定了古希腊城邦国家教育的“完人”目标和原则.反过来,古希腊城邦国家“完人”的教育理想又促进了竞技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康德哲学的根本精神不仅在于对形而上学的批判,更重要的是对形而上学的重建。这种重建是通过"哥白尼式的革命"实现的。这一哲学革命最集中的显示了康德所面对的问题和他解决问题的独特方式,最集中的体现了康德哲学的基本原则、特征和趋向,最集中的体现了康德哲学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9.
不可知论是由古代怀疑论发展而来、主要流行于西方近代、有着确定内涵和科学价值的特定哲学概念。由于受传统的“天人合一”致思趋向和直觉思维方式的影响和制约,中国古代哲学难以出现不可知论的认识理论,亦未形成不可知论传统。学界所谓老子、庄子、郭象、僧肇等是“不可知论者”的观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0.
同其他存在主义者一。,萨特把人的问题。做存在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认为人的存在是最根本的存在,主张由人本身出发去理解人,去揭示世界。因此,他的哲学就是“人学”,然而,萨特所理解的人的存在,是孤立的个人的存在,又归结为非理性的纯粹意识活动,并以此作为出发点去解决一切哲学问题。这就是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的基础和前题。在萨特由人的主观性,即纯意识出发的存在主义人学体系中,关于人的自我造就和个人自由的理论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自由是人的本质属性萨特认为,人最初只是作为纯粹的虚无而存在,人具有的各种具体特质和规…  相似文献   

11.
高静 《职大学报》2012,(6):23-26
作为跨世纪的伟大作家,冰心既是一个优雅幸福的知识女性,又是一个有着不屈批判精神的社会女性,还是一个铸造了"爱的哲学"的爱心女士。通过女性视角解读冰心,读者将会发现一个兼具亲和力和批判性的大写女性。  相似文献   

12.
哲学说希腊话 ,早期自然哲学肇始于“水为万物本原”的泰勒斯 (Thales) ,这一世界统一性的追溯尽管脱胎于神话中诸神的谱系 ,但却是人类精神从纷纭的幻想中解放出来的标志 ,确立了思想自身的原则 ,思想的使命就是超越感性实在 ,达至纯粹思维。继泰勒斯之后的自然哲学家的探索都可以说是泰勒斯找寻哲学语言的努力的承续 ,赫拉克利特 (Heraclitus)的万物浑灏流转使得从自然中找寻本原始基的追溯陷入窘境 ,始基不在流变之外 ,流变中无物常驻 ,只能听从一切即一的逻各斯 ,领悟流变。从主体主义哲学的视角来看 ,始基究竟至极实为人所设想的常如本体 ,只不过因为早期哲学还是一种客体形而上学 ,自然主义的素朴性使得哲人们不得不一心一意地凝视着外在的客体世界 ,始基的超自然性和人化性就没于感性具体的物象之中 ,然而 ,究原委竟 ,始基乃是将主观视界中的东西当作客观世界里的自然物使然。正是因为人在始基上有着朦胧的主体性倾向的投射 ,思想也就注定要从感性自然物中超拔出来 ,作为终极存在的始基最后发展到在巴门尼德(Parmenides)哲学中被明确地建立在思维和语言的基础之上 ,本体论由之而滥觞。  相似文献   

13.
随着教育逐步走向国际化,社会对高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与创业精神的培养是目前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主题,对学生进行“自学、自练、自评”的考核是新世纪的要求,也是今后教学评价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法,立足于希腊体育的历史视野,探讨教育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以及教育实践中的特定因素。从希腊社会理想中的体育现实出发,认为体育是培养合格公民的手段,也是集体正义的善举和行为规范,引领着希腊历史前进的方向。在体育中,希腊的教育思想是为了推行普遍的社会价值和行为准则。在城邦教育中,从克里特、迈锡尼、斯巴达和雅典的体育实践,我们了解到它们之间的差异与联系,体育是支撑城邦教育行为的重要依据。本研究目的在于从希腊体育史中,寻找到希腊教育思想与实践的独特内涵,透过民族精神的同一性,认识体育存在的真正意义和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应用生命美学的理论 ,对古希腊神话进行审美观照。从摆脱生命的恐惧、走出宿命的冒险和艺术生命的魅力三个视角 ,对蕴藏于希腊神话中的生命精神进行了阐释 ,揭示出神人合一的自由精神的价值在于“人的最初发现”。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体育有着丰富多样的内容:生命追求中的“养生”运动;军事训练中的“武艺”运动;宫廷生活中的“竞技娱乐”活动;节日风俗中的“游戏娱乐”活动;学校教育中的“修身教化”活动等。同时中国古代体育所表现的独特文化精神让世人瞩目:“智力并重”的哲学意味;儒道文化精神的文脉传承;象征吉祥如意的生命表现。  相似文献   

17.
哲学是文化的重要来源和主要构成要素。哲学与文化的最终指向是生命与幸福,这种指向的表征是形而上与形而下的统一,是社会实践主体与客体的和谐运动。文化作为人类卓立于自然界而创造的物质与精神的总和,其传承灵魂是不同时期的哲学,这是文化的哲学;哲学作为思想的动态化系统呈现,其实践表征必然是民族性的文化,这是哲学的文化。文化与哲学的切融点是生命与幸福。  相似文献   

18.
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在1998年6月印发的《关于普通高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意 见》中提出,各高校在开设"邓小平理论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的同时,都要 开设"毛泽东思想概论"课。根据这个文件精神,我校在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由校教务处、社会科学部具体负责,在 全校各系部开设了"毛泽东思想概论"课,本人参考"两课"的教学经验,根据课程的基本要求,探索出"课堂四阶段"教 学方法和"3+2+2+3"课程考教程序,就此谈谈本人讲授"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的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9.
以“自由个性”为理想的“人文主义”哲学观,反对“唯物唯心”二元对立,反对将“物质”视为哲学的出发点和基础,而是把“人”和“人的本质力量”视为哲学的出发点,把“人的意识”和“人的精神”及“人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视为哲学的基础。主张“以人为本”,“精神文明第一,精神文明决定并创造物质文明”,使人类的“自由个性”全面发展、充分显扬、无限丰富。  相似文献   

20.
王奥娜 《美育学刊》2020,11(2):102-107
阿多诺其人一生都在音乐和哲学之间徘徊往返,这不仅体现在其思想逻辑里,更显现在其著作中,然而相较于阿多诺的哲学思想研究,对其音乐理论研究却是少数。从《启蒙辩证法》的文本入手,深入挖掘“启蒙”的内涵,明确“启蒙辩证法”自身的逻辑线条以及其中的启蒙精神与批判逻辑在《新音乐的哲学》中的自觉贯彻,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阿多诺的哲学、美学和音乐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