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在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新中国体育对外交往的60年历史,进行了基本梳理。同时对60年中国体育对外交往的历史过程,进行了“一条主线”、“两个阶段”和“三种战略”的基本归纳,并由此对今后中国体育的对外交往活动策略,提出了四点建议:第一,在国际体育社会中争取到更多的中国话语权,以实现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变;第二,在继续维护国家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的同时,更多关注体育对外关系中的中国文化战略问题;第三,在和平、发展、合作的国际潮流中,继续以建立各种各样的国家间伙伴关系为特色,以实现全方位的体育双边和多边外交;第四,在不断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的基础上,继续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体育交往。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现代体育发展进程中,不同的历史时期和阶段曾经使用“群众体育”“社会体育”“全民健身”等不同的概念,这些概念至今仍存在混用现象。文章通过梳理“群众体育”“社会体育”“全民健身”与“大众体育”等概念的演进历程及语境语义。发现:这些不同概念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和阶段中国群众性体育活动的不同理念与侧重,且与国际上通用的“大众体育”概念既有相通之处,又有明显区别。建议应以使用“全民健身”概念为主,也可以在某些约定俗成的场合继续使用“群众体育”“社会体育”“大众体育”等概念。为了与国际社会接轨,便于中国体育对外交往与学术交流需要,对外则可以使用“大众体育”这一词汇。  相似文献   

3.
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近代太平天国运动中体育的对外交往进行了研究。认为太平天国运动作为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农民革命运动,不仅孕育了丰富多彩的儿童体育和女子体育等军事体育活动,而且出现了体育的对外交往。其交往的国家主要有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其交往的主要载体是战争和商贸活动;其交往的文化表现主要是输入或引进;其交往的结果是通过引进西方军事体育增强了太平军的战斗力,成为中国军训化的开端,是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首批实践者,也是洋务运动的直接催化者,为中国走上近代化之路作出了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4.
就以体育俱乐部的形式开展课外群体活动的意义、作用进行阐述,指出既可为广大学生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满足学生对体育各方面的需求,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促进学生间相互交往,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也缓解了高校体育经费不足的矛盾,从而使高校群体活动步入良性循环轨道。  相似文献   

5.
交往教学论是用整体交往观来建构理想的教学交往活动的一种理论。它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多边立体教学交往环境,为学生提供了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交往教学论对体育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关于加强海峡两岸体育交流合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峡两岸的体育交往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解、消除隔阂、加深了友谊,但从两岸发展的需求来考虑,两岸体育交流合作的现状仍不尽人意。因此,选择适合两岸现状和民情的体育交往方式和沟通渠道,来促进两岸经贸往来与和平统一,就显得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7.
普通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发展趋势探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在不断深化教育改革过程中,课外体育活动作为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教育手段,也必须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高校体育应从“阶段体育”向“终身体育”转变,课外体育活动也应朝着终身化、多元化、全面化、开放化、现代化的方向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从历史的角度,用第一手的档案资料,揭示了建国初期江苏农村体育工作和农民体育活动的状况及其艰难起步的三阶段,并分析了其成因,以期从历史进程中总结经验,与时俱进,加速江苏农村体育社会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西安社区体育组织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问卷调查等方法对西安市街道社区体育组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西安市社区体育组织形式多样,管理干部性别和年龄结构相对合理,开展体育活动内容丰富。社区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社区体育组织网络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管理队伍体育和文化素质偏低,体育场地设施和经费的匮乏等,是影响西安市社区体育开展的主要因素,同时提出了发展对策,为西部城市社区体育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高校体育教学工作不断进步,教学交往在教学工作中的作用不断凸现出来。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教学交往完善了传统教学方式的很多不足,改变了以往教学方式的单一化和缺乏创新的缺点,不仅增强了体育学生的身体素质,在一定程度上也提升了学生的知识技能。本文介绍了我国体育教学的现状并且分析了当前体育教学交往的缺失现象,最后提出了构建体育教学中的教学交往的措施,用以提高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英语口语教学中话题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是英语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探讨了英语口语教学中话题的选择与文化导入、师生的角色作用及目标的阶段性等三个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在中华文化发展的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不同于其他民族的、贯穿于各个时代的、为各个时代的人们所接受和认同的语言、工具、文字、符号等形式保留下来的个性特征,这就是中华文化的民族性特征。在文化现代化的浪潮下,中国文化现代化要适应全球的文化现代化浪潮而又不丢掉自己的特色,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要保持中华文化所独有的民族性。研究中华文化的民族性和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关系,分析中华文化民族性在文化现代化中的作用以及探讨中国文化现代化如何促进民族文化认同对当今中国更好地融入文化现代化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摘要:为推动我国大众艺术体操更加科学、健康地发展,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德尔菲法等研究方法, 探讨儿童少年不同年龄阶段艺术体操身体动作练习内容,构建出我国儿童少年艺术体操适切性身体动作内容体系。结论:我国儿童少年艺术体操适切性身体动作内容体系构建应遵循趣味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针对性原则和全面发展原则;我国艺术体操初训年龄5岁较为适宜;采用德尔菲法筛选出我国儿童少年适切性身体动作指标:包含2个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24个三级指标;儿童少年适切性身体动作内容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为:非难度动作(基本动作)中全身波浪和大舞姿动作适合在7岁以后开始练习,其它各类型身体动作均可作为不同年龄阶段的主要练习内容。随着年龄增长,难度动作级别逐步递增,但在数量和内容方面呈现出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近现代我国学校武术文化教育价值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近现代以来,我国学校体育中的武术文化教育价值演进历程。认为,二十世纪中国武术文化教育价值的演进,经历了价值轻视、价值再认识、价值偏离,和新中国武术文化教育价值的继承与发展,共四个阶段。当前学校体育改革中,武术的文化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精神文明建设价值、传统文化教育价值、促进身心健康价值、实现终身体育价值等四个方面。实现“健康第一,终身体育”是新世纪中国学校武术文化教育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对29届奥运会进入决赛的344名运动员的竞技年龄从结构特征、性别特征、项目特征等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表明:29届奥运会前8名运动员的年龄可划为4个阶段,20~24岁和25~30岁是运动员夺取金、银、铜的主要阶段;男女运动员的人数存在区别:24岁以前,男子运动员多于女子,25岁以后,女子明显多于男子;运动员的年龄结构呈现较强的项目和项群特点,分别是:超长距离项目>投掷项目>长跑项目>跳跃项目>短跨项目>全能项目;耐力类项群>快速力量项群>全能类项群>速度性项群;竞技年龄可以划分为4个阶段:初步形成阶段(20岁以下)、巩固阶段(20~24岁)、最佳年龄阶段(25~30岁)以及最佳年龄消失阶段(31以上)。  相似文献   

16.
科技与环境的关系是自工业革命以来人们尤为关注的问题。而今,科技文化与环境文化作为两种独立的文化系统,已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认可。但是对于这两种文化之间的关系,却似乎仍然给人们留下了很大的思索空间。本文从历史发展的角度以科技文化中的三个层面为切入点探讨其与环境文化之间宏观层面的联系,进而揭示两种文化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7.
孔帅 《美育学刊》2020,11(1):63-68
"文字-印刷"媒介时代是一种机械文化,其分割化和同质化特征导致传统审美和美育具有鲜明的教化性。电子媒介带来的是一种非线性的有机文化,此时的审美更多的不是理性的深度思考,而是一种追求视听快感的身体模式,强调审美的深度参与和自由体验。一方面,审美的"自我-他者"的教化关系在后现代语境下被颠覆,强调对审美活动中"自我中心"的解构和他者的多元化体验;另一方面,告别了形而上的理性思辨传统,而密切关注人的生活世界和生存状态。因此今天的美育实践应该区别于传统美育,必须和新的媒介文化相适应,突出电子媒介时代审美的多元化和生活化特征,以培养审美主体的自由性体验和精神的超越性为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18.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冰雪运动文化的特征与传承问题进行研究。认为冰雪运动文化经历了自然形成、游戏、竞技和产业四个发展阶段,冰雪运动文化具有显著的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地域性、个体生命体悟与完善的人本性、消费社会与后现代文化相渗透的时代性等特征。当前我国冰雪运动文化发展还存在诸多不足,应注重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冰雪运动文化,借助传播媒介提升推广力度,加强冰雪运动文化教育,发展冰雪文化创意产业。为我国冰雪运动文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云冈文化是大同地方文化的总称,代表了大同地区的文化发展形貌。云冈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别。其形成和发展分为五个阶段。云冈文化是大同最具地域性、代表性和标志性的文化,也是大同文化品质的最高体现。新云冈计划启动后,云冈文化应当被重新审视和认识,各文化单位应当倾力合作,将云冈文化打造成大同市的文化名片。  相似文献   

20.
史载明代保定方志共组织过7次编纂,现存仅弘治《保定郡志》和万历《保定府志》两部。通过对7次编纂成书和刊行流传情况的考察,可见明代保定方志分别在永乐、成化年间各成书1次。弘治年间增补成化志1次,合刊为弘治《保定郡志》。正德到嘉靖间,组织过2次编纂,仅有1次成书。隆庆间编纂成书1次,万历年间续修隆庆志1次,合刊为万历《保定府志》。系统梳理明代保定方志的成书与传播过程,有助于揭示出中国古代方志编纂之不易,并在总结前人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推动当代保定方志的编纂、研究和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